- 年份
- 2024(11814)
- 2023(17313)
- 2022(14670)
- 2021(13911)
- 2020(11746)
- 2019(27093)
- 2018(27137)
- 2017(52291)
- 2016(29477)
- 2015(33684)
- 2014(33927)
- 2013(32883)
- 2012(30477)
- 2011(27767)
- 2010(28109)
- 2009(25862)
- 2008(25290)
- 2007(22569)
- 2006(20295)
- 2005(18173)
- 学科
- 济(113772)
- 经济(113643)
- 管理(81888)
- 业(77926)
- 企(63699)
- 企业(63699)
- 方法(50406)
- 数学(43689)
- 数学方法(42993)
- 中国(36023)
- 农(33367)
- 财(27930)
- 业经(25857)
- 学(24456)
- 地方(23980)
- 制(22579)
- 农业(21884)
- 理论(21288)
- 贸(20887)
- 贸易(20874)
- 易(20271)
- 银(18778)
- 银行(18734)
- 教育(18551)
- 策(18224)
- 技术(18013)
- 和(17996)
- 行(17913)
- 环境(17098)
- 融(17024)
- 机构
- 大学(417960)
- 学院(415199)
- 济(160994)
- 管理(159494)
- 经济(157152)
- 研究(141582)
- 理学(137367)
- 理学院(135735)
- 管理学(132959)
- 管理学院(132182)
- 中国(104379)
- 京(90575)
- 科学(87309)
- 财(76359)
- 所(71639)
- 农(65972)
- 研究所(65006)
- 中心(62973)
- 江(62803)
- 财经(60538)
- 业大(60442)
- 范(59674)
- 师范(59199)
- 北京(57916)
- 经(54770)
- 院(51517)
- 农业(51475)
- 州(50821)
- 师范大学(47414)
- 经济学(47217)
- 基金
- 项目(273756)
- 科学(214994)
- 研究(204506)
- 基金(195407)
- 家(169100)
- 国家(167596)
- 科学基金(143160)
- 社会(125432)
- 社会科(118566)
- 社会科学(118532)
- 省(107603)
- 基金项目(102949)
- 教育(97520)
- 自然(92748)
- 划(91471)
- 自然科(90534)
- 自然科学(90510)
- 自然科学基金(88828)
- 编号(86251)
- 资助(81332)
- 成果(72344)
- 重点(61755)
- 课题(61182)
- 部(60981)
- 发(58811)
- 创(56115)
- 教育部(52386)
- 项目编号(52319)
- 创新(52125)
- 大学(51893)
- 期刊
- 济(180507)
- 经济(180507)
- 研究(128179)
- 中国(82945)
- 学报(63755)
- 教育(62667)
- 农(60547)
- 管理(59359)
- 科学(59068)
- 财(56058)
- 大学(49238)
- 学学(44896)
- 农业(41733)
- 技术(39740)
- 融(37672)
- 金融(37672)
- 业经(30119)
- 财经(28914)
- 经济研究(28295)
- 经(24663)
- 问题(24531)
- 图书(23950)
- 业(21180)
- 技术经济(19785)
- 理论(19726)
- 科技(19279)
- 现代(19115)
- 贸(19089)
- 版(18942)
- 坛(18919)
共检索到6235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德鑫 金蕾莅 林成涛 王轶玮
基于2005年至2015年的相关数据,探究我国顶尖研究型大学工科博士毕业生初次职业选择趋势。结果显示,与其他学科相比,工科博士毕业生选择学术职业的比例占50%以上,另有近一半的毕业生选择到企业和党政机关等非学术职业单位就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此外,在学术职业和非学术职业内部,其职业选择也呈现出分化的趋势。建议设置多元化的工科博士培养目标与质量评价标准,建立更符合工科特点的博士生培养模式,促进博士生教育与职业发展的有效衔接,以鼓励博士生为职业多元化做好准备。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金蕾莅 何雪冰 张超 王长明
使用清华大学2007~2016年非定向博士毕业生的全样本数据,检验不同学科博士毕业生学术职业选择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十年内,博士毕业生累计学术职业率存在显著学科差异,由高至低分别是人文学科(79.1%)、理学(69.0%)、社会科学(59.2%)和工学(54.5%);十年内,不同学科博士毕业生选择学术职业的变化趋势存在显著差异。理学博士毕业生的学术职业率不存在显著的时间效应;人文学科博士毕业生的学术职业率出现短期下降后回弹,主要表现为到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就业比率的下降;工学和社会科学博士毕业生的学术职业率稳中有升,前者主要体现在选择博士后和到科研院所就业比率的上升,后者主要体现在选择博士后和到高等院校就业比率的上升。
关键词:
博士毕业生 学术职业 学科 时间效应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罗燕 史静寰 涂冬波
研究者使用NSSE-China调查工具,对清华大学本科教育在五大可比指标、主要的教育环节以及学生收获上与美国同类院校的表现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清华的本科教育从总体上来说,和美国同类大学伯仲相当,各有优势。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轶玮
在研究生教育中,导师的学术指导水平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对于研究生导师制度的研究无论在国内外都比较缺乏,本文选择英国顶尖研究型大学的代表牛津大学,以其研究生导师制度为研究对象,从资格与任命、责任与角色、指导过程、质量保障和权益维护等五个方面对导师制度的特征进行分析。据此文章提出了启示与建议,以期为探索建立适应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研究生导师制度,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做出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牛津大学 研究生 导师 英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顶明 许甜
以清华大学为案例,分析了现代大学中重要的内部学术组织———研究中心的发展历程,以此透视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特征与未来走向。笔者整理了清华大学从1990年到2011年所设研究中心的数量、学科类别、管理类型,发现清华大学研究中心的发展与学校发展战略高度吻合,与学校学科综合、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高度吻合,数量体现战略规划的阶段特征,新增研究中心的学科类别与学校学科规划相符,管理类型逐步走向开放式国际化。通过分析,笔者认为研究中心体现了我国大学"协同创新"的未来,有望进一步规划发展。
关键词:
研究中心 研究型大学 学科 管理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谢梦 童颖之
跨学科理念滥觞于美国,在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由单一学科向跨学科的结合与转变不仅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解决日益复杂的现实社会问题的客观需要。当代科学发展与知识创新越来越呈现出学科交叉、融合、渗透以及整体化的趋势,新的知识生产呈现跨学科性的基本特征。知识贵为整体,过度分化的学科知识消解了社会科学研究者对复杂的社会事实与问题的认识能力,以及消解了作为整体的思想活动的能量。跨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受复杂问题的解决需求与知识创新的驱动而生,美国研究型大学重审原有培养"学科守门人"的博士生培养模式,将跨学科理念融入博士生培养全过程。跨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逐渐成为世界顶尖研究型大学博士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趋势。本研究通过对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社科类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理念与实践以及组织制度保障进行研究,为其他研究型大学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价值。
关键词:
跨学科 博士生培养 研究型大学 社科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施林淼 刘贵松
我国研究型大学面临提升科研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双重任务,而只有通过教学与科研的融合才能顺利完成这两项任务。清华大学等6所高校在2011—2013年发布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显示,国内研究型大学中开展教学科研融合的主要方式有:开展本科生训练,推广研究性教学,高水平科研教师上讲台,评价指标中突出教学比重等。鉴于目前存在的问题,应进一步制定系统化的教学科研融合方案,强化本科生科研训练。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教学质量 科学研究 融合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段世飞 梁晶晶
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机制是美国顶尖大学尊重学术创新、捍卫学术诚信的重要保障。通过对美国四所顶尖大学处理学术不端行为政策和实践的分析,发现美国顶尖大学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机制由处理依据、处理主体、处理程序和监督救济构成,在制度保障、组织支持、过程保障和理念引领方面具有以下特征:提供制度规章,确保有章可循;职责分工明确,兼顾专业性和自主性;注重程序规范,保障审理及时严密;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美国顶尖大学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机制对我国高校完善学术诚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田芬 李春林
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究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工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课程对人才培养目标支撑度的高低决定师生课程投入意愿大小,课程供给方永无止境的科研追求影响课程投入力度,课程需求方的实用思维影响课程兴趣,奉行追逐绝对平衡的课程管理思路引发隐性冲突,进而对课程质量产生综合影响。据此提出建议:以“意义共享”的课程理念推动研究生培养目标重塑,以整体性治理哲学重新整合不同课程主体利益,协调“在当下”的专精与“在彼处”的广博的课程设置思路推动高质量课程供给,平衡“授人以渔”与“授人以鱼”的关系满足课程需求范式的迭代更新。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徐鹏 杨静
选取清华大学四个工科学科的博士学位论文,同时抽取国外知名大学同学科的博士学位论文,采用专家评价的方法,从国际比较的视角定性分析了清华大学工科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发展变化及现状,并通过比较结果对如何提高工科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提出了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永刚
认为博士生学术交往包括博士生与导师的学术交往、博士生与院系其他教师的学术交往、校内博士生同辈的学术交往和校外学术同行的交往四种类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博士生的学术交往网络比较局限、学术交往活跃度较弱,整体上呈现出组织内学术交往活跃,组织外学术交往缺乏的特点。在学术交往对博士生科研能力的影响方面,学术交往主要对博士生内隐性的科学思维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对博士生科研产出不具有显著影响。学术共同体内部的同行学术交往对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影响最为显著,此外,相较于师生之间的学术交往,同辈学术交往对博士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有更大的影响,但对原创性能力和研究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略弱。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武建鑫
世界一流大学以拥有若干门一流学科为标志,而一流学科的形成往往以恰切的学科布局和发展战略为前提。基于学科功能和属性的分类标准,以10所全球顶尖年轻大学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学科分布结构、发展模式、特色战略和绩效特征四个方面,反映年轻顶尖大学在实现跨越式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学术战略。研究表明,年轻大学有可能在短期内实现学术上的跨越式发展,但前提是具有适切的学科布局及战略选择;促成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并非是"自古华山一条路",更可能是"条条道路通罗马",学术制度的创新是大学走向卓越的永恒理念;后发型国家切勿盲目模仿成功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董学敏 李慧瑶 王茹
研究生课程改革是创新人才培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本研究基于构建价值引领、内容设计、方法支撑和考核评价四维度分析模型对帝国理工学院研究生建构式课程进行解析,呈现出“以生为本”的目标定位、知识整体化的课程体系、多样教学方式与全面服务支持和多元学生考核与严格质量评价等实践逻辑。据此,为我国研究生课程改革提出建议,即明确课程目标定位,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与支持形式,改革学生考核与课程评价机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祝怀新 马羽安 龙必勇 张瑜
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在构建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具有学科、平台、区域和国际化的优势,当前发展迅速,但需要避免若干办学误区,明确面向行业中高端人才和综合性人才开展教育培训,结合自身优势确立发展定位,通过实施品牌化、特色化、差异化的高层次发展战略,强化继续教育内涵建设、引导开展教学创新,加强教学支持服务,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厘清继续教育管理和各办学主体职能,加强全局统筹和品牌认证,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继续提升继续教育质量。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文渊
新中国成立43年来,清华大学蓬勃发展。与1949年相比较,校园面积扩大2.4倍;在校教师人数增加9倍,职工增加6倍;在校本科人数增长4倍,超过万人规模;本科毕业生总数达6万余人,为解放前清华毕业生总数的12倍;解放后研究生招生总数近万人,比解放前约增长60倍。同时学校的科学研究与学术水平有较大提高,取得丰硕成果,近10多年来获国家级三大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总数达163项,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