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99)
2023(6286)
2022(5647)
2021(5229)
2020(4821)
2019(11279)
2018(11499)
2017(23504)
2016(13029)
2015(15158)
2014(15461)
2013(15614)
2012(14914)
2011(13700)
2010(14009)
2009(13422)
2008(13592)
2007(12552)
2006(10975)
2005(10053)
作者
(40151)
(33653)
(33317)
(32232)
(21146)
(16140)
(15451)
(13191)
(12370)
(11893)
(11282)
(11183)
(10654)
(10613)
(10582)
(10555)
(10402)
(9828)
(9785)
(9735)
(8462)
(8449)
(8284)
(7713)
(7553)
(7544)
(7497)
(7474)
(6804)
(6784)
学科
(55936)
经济(55880)
(33756)
管理(33114)
方法(28289)
数学(25714)
数学方法(25533)
(24743)
企业(24743)
中国(17896)
(16752)
(14655)
(12270)
贸易(12265)
(12256)
(12229)
(11943)
农业(10739)
(10371)
银行(10344)
业经(10101)
(9906)
地方(9738)
(8885)
金融(8883)
(8622)
(8570)
(8362)
财务(8347)
财务管理(8319)
机构
大学(199998)
学院(198430)
(83813)
经济(81989)
管理(73105)
研究(68253)
理学(62258)
理学院(61527)
管理学(60507)
管理学院(60135)
中国(52982)
(42736)
科学(42222)
(40833)
(36321)
(35693)
研究所(32888)
财经(32356)
中心(31477)
(30248)
业大(29910)
(29146)
农业(28500)
北京(27481)
经济学(26562)
(26165)
师范(25911)
经济学院(24364)
(24039)
(23856)
基金
项目(123085)
科学(95173)
研究(89322)
基金(88152)
(76894)
国家(76278)
科学基金(63220)
社会(55087)
社会科(52059)
社会科学(52041)
(47719)
基金项目(47072)
教育(41445)
(40949)
自然(40498)
自然科(39439)
自然科学(39423)
自然科学基金(38711)
编号(37781)
资助(36788)
成果(31758)
重点(28284)
(28242)
(26955)
课题(25751)
(24774)
科研(24165)
教育部(23696)
(23196)
创新(23189)
期刊
(91854)
经济(91854)
研究(59654)
中国(35370)
学报(31602)
(31599)
(30694)
科学(28631)
管理(24075)
大学(23144)
学学(21810)
农业(20995)
(19370)
金融(19370)
教育(18942)
财经(16157)
技术(16125)
业经(15280)
经济研究(15147)
(13844)
问题(13650)
(11600)
(11052)
理论(10963)
技术经济(10425)
商业(10309)
统计(10113)
实践(9891)
(9891)
国际(9267)
共检索到2942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谭琳,李军锋  
基于第二次中国妇女地位抽样调查数据 ,本文分析非正规就业的性别特征及相应的收入和就业环境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 ,非正规就业中的行业和职业性别隔离是我国非正规就业的最重要性别特征 ,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收入方面的性别差异 ,而且也为非正规就业的劳动权益保障和就业服务提出了具有性别特征的要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霓  
在分析劳动者是否从事非正规就业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估计工资方程时一个可能存在的问题是"选择性偏误"。这是由于不同就业类型从业人员的分布并不是随机的,他们的就业类型极有可能是自选择的结果。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1997~2006)分析了自选择性在城镇居民选择就业类型中的作用,并对非正规就业中的性别差异进行了研究。借助BGF(2001)分析方法,发现正规就业者具有负向自选择性,表明对于具有优质不可观测特征的劳动者来说,从事正规就业是一种自我选择的过程,而非正规就业者没有自选择性,这表明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一定的效率损失和市场扭曲。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胡鞍钢  杨韵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丽萍  
1978~1989年我国非正规就业基数小、增速快、对城镇新增就业贡献率低;1990~2000年非正规就业对城镇新增就业的贡献率年均114.86%;2000~2012年非正规就业成为城镇新增就业的主渠道。通过建模发现:非正规就业比重随着人均GDP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变化,用趋势方程预测未来非正规就业的比重将大幅下降,政府可从劳动力需求、供给、市场监管和劳动保障配套政策改进4个方面适当引导。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丽平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许多发达国家的非正规就业率普遍提高。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非正规就业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就业形式,在城镇创造就业岗位、农村转移剩余劳动力以及缓解贫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一、非正规就业的形式及规模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黎旭  
过去的就业,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否另辟蹊径?这方面,非正规就业可谓新的金光大道。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岑梦璐  刘建平  
本文利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采用Mixed Logit模型考察非正规就业者与正规就业者之间的特征差异。研究表明:非正规就业者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于正规就业者;劳动者的工作经验与其是高层非正规部门就业者的概率呈倒U型关系,与其是正规部门非正规就业者的概率呈负相关关系;低层非正规部门就业者和正规部门非正规就业者的收入水平显著低于正规就业者,而高层非正规部门就业者的收入水平与正规就业者相比无显著差异。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常进雄  王丹枫  
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人力资本回报率的差异是了解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CHNS数据,对我国正规就业和非正规就业之间的工资差异进行了细致的考察。1997年非正规就业人员的工资要略高于正规就业人员,而此后,则正规就业人员的工资高于非正规就业人员,差距在逐渐扩大。研究发现,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在教育回报率和经验回报率的差距在逐渐扩大,人力资本配置向正规就业倾斜是造成两者工资差异逐渐扩大的主要原因。考虑到非正规就业在我国城镇就业中所占的比重较大,研究结果也揭示了当前收入分配的新特点、新趋势。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妍  李岳云  
本文在对南京市城市外来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建立Probit模型来研究城市外来农村劳动力非正规就业的性别差异、影响非正规就业选择的因素及其对不同性别农村劳动力非正规就业的不同影响。研究表明,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农村男性劳动力从事非正规就业的可能性比女性少71.34%,而年龄、技能、就业途径、家庭抚养率等变量对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从事非正规就业的影响呈现显著的性别差异。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曲燕  
非正规就业已成为当前城镇就业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对非正规就业概念模型界定的基础上,采用网站数据搜集和二阶聚类分析的方法,估算重庆11年非正规就业规模,探讨其特征及历史发展规律发现,重庆非正规就业规模呈现出"先降后升"的总体趋势。重庆非正规就业中存在隐性的正规就业者和灵活型的非正规就业者。根据对其历史发展规律的判断,包含大量新型就业形态的灵活型非正规就业者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增多,而隐性的正规就业者将会趋于减少。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薛进军  高文书  
文章利用全国普查性数据描述中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的规模和特征,并分析其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2005年,非正规就业已占中国城镇就业的58.85%,正规与非正规就业者之间的小时收入差距达到1.65倍,其中约有1/4是由劳动力市场歧视造成的。与此同时,非正规就业人员的内部收入不平等程度很高,对总体收入不平等的贡献达到51.09%,而正规和非正规就业的组间收入差距,对总体收入不平等的贡献达到13.68%。文章的主要观点是:非正规就业已成为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来源,因此,实现非正规就业的正规化,是缩小中国收入差距的有效政策之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姜霞  
非正规金融在我国发展迅猛,已经引起理论界的高度关注。作为一种制度安排,非正规金融具有资源配置效应、资本积累效应、经济增长效应、竞争引致效应等经济效率和制度效率,但同时其自身的内在缺陷又影响了其效率的发挥,因此,必须引导和规范非正规金融的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凡  
文章运用倾向值贪婪匹配、倾向值最佳匹配、倾向值加权和匹配估计量等4种倾向值分析方法,研究了流动人口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之间的工资差异。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工作经验等个人禀赋在正规就业者和非正规就业者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别。当这种选择偏差存在时,t检验和OLS回归会高估正规就业对工资水平的平均干预效应。在控制选择偏差以后,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之间仍然存在着显著的工资差异。这说明流动人口劳动力市场存在着正规就业和非正规就业的市场分割和对非正规就业者的歧视。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吴传琦  尹振宇  张志强  
非正规就业逐渐成为重要的新型就业方式,其就业满意度是评价劳动力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基于CFPS 2016年数据,结合理论分析,利用probit回归等计量方法,从性别差异角度探讨非正规就业对劳动者就业满意度的异质性影响,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非正规就业显著影响劳动者就业满意度,非正规就业的满意度"挤出效应"明显;第二,非正规就业降低了劳动者就业满意度且存在性别差异,非正规就业更加降低了女性劳动力的就业满意度,这种效应比男性劳动力高出38.5%;第三,农村女性劳动力的非正规就业满意度"惩罚效应"最明显,其就业质量值得持续关注;第四,工作指标、人力资本禀赋对就业满意度亦产生了一定影响。劳动力市场发育和转型促成的非正规就业的"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值得进一步关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永平  
本文对我国农村正规金融组织和非正规金融组织在市场进入方面进行了比较,包括两者的进入方式、进入过程、进入后绩效以及进入动因等。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在市场进入方面各具特点,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不可能完全替代非正规金融组织在农村的作用,应放松对适度规模非正规金融组织市场进入的管制,引导规模扩大后的非正规金融组织向正规金融机构方向发展,以增加当地资金供给、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