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40)
- 2023(13206)
- 2022(11296)
- 2021(11033)
- 2020(9279)
- 2019(22026)
- 2018(22509)
- 2017(43441)
- 2016(24514)
- 2015(27796)
- 2014(28424)
- 2013(27192)
- 2012(24855)
- 2011(22622)
- 2010(23261)
- 2009(20787)
- 2008(20269)
- 2007(18053)
- 2006(15973)
- 2005(14181)
- 学科
- 济(88675)
- 经济(88581)
- 管理(62579)
- 业(59997)
- 企(47890)
- 企业(47890)
- 方法(44707)
- 数学(39670)
- 数学方法(38945)
- 中国(31974)
- 农(25339)
- 教育(24175)
- 财(20529)
- 学(20081)
- 理论(20043)
- 业经(18613)
- 农业(16802)
- 制(16602)
- 贸(16162)
- 贸易(16153)
- 地方(15929)
- 易(15736)
- 技术(14975)
- 和(14049)
- 教学(13670)
- 银(13655)
- 银行(13616)
- 行(13009)
- 环境(12695)
- 融(12211)
- 机构
- 大学(341393)
- 学院(337968)
- 管理(130331)
- 济(126600)
- 经济(123534)
- 理学(113169)
- 理学院(111874)
- 研究(110344)
- 管理学(109562)
- 管理学院(108932)
- 中国(77535)
- 京(74467)
- 科学(68160)
- 财(58630)
- 所(55088)
- 范(53030)
- 师范(52670)
- 研究所(50168)
- 江(49332)
- 农(48734)
- 中心(48677)
- 北京(48300)
- 业大(48259)
- 财经(47421)
- 经(42989)
- 师范大学(42736)
- 教育(41156)
- 州(40350)
- 院(39910)
- 技术(39880)
- 基金
- 项目(224150)
- 科学(176336)
- 研究(170738)
- 基金(158101)
- 家(135913)
- 国家(134639)
- 科学基金(115237)
- 社会(103125)
- 社会科(97400)
- 社会科学(97372)
- 省(89088)
- 教育(86185)
- 基金项目(83230)
- 划(76381)
- 自然(74178)
- 编号(73789)
- 自然科(72448)
- 自然科学(72432)
- 自然科学基金(71071)
- 资助(66961)
- 成果(62010)
- 课题(53091)
- 重点(50789)
- 部(50725)
- 发(47728)
- 创(46343)
- 项目编号(45054)
- 教育部(44173)
- 年(43280)
- 大学(43102)
- 期刊
- 济(135941)
- 经济(135941)
- 研究(106743)
- 中国(71029)
- 教育(69749)
- 学报(49323)
- 管理(47805)
- 科学(45660)
- 农(43902)
- 财(41662)
- 大学(38700)
- 技术(35152)
- 学学(34907)
- 农业(31103)
- 融(25277)
- 金融(25277)
- 业经(22976)
- 财经(22558)
- 经济研究(21815)
- 经(19188)
- 职业(18565)
- 图书(18070)
- 问题(18051)
- 理论(16510)
- 技术经济(16051)
- 业(15510)
- 科技(15251)
- 实践(15184)
- 践(15184)
- 统计(15176)
共检索到4955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课题组 燕晓飞 张勇
对非正规就业者进行必要的教育培训对于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的效率改进和社会稳定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市场化的劳动力培训模式突出地依赖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格局,劳动力资源长时间总量过剩成为制约我国劳动力培训市场发育不理想的重要原因。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的准公共属性决定了政府介入的必要性。非正规就业者收入不稳定,体现出社会弱势群体的特征,依据收益原则、支付能力原则和比较优势原则,我国可采用多主体供给模式对非正规就业者进行教育培训。
关键词:
非正规就业 教育培训 供给模式 培训主体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燕晓飞
判定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产品的性质,可以明确市场和政府对该教育产品的提供责任,以及政府和个人家庭之间对于该类教育培训费用的支付责任。从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突出的外部性特征、教育费用负担原则,以及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非正规就业劳动力的教育培训是偏重于"公共性"的"准公共"产品。因此,政府有义务向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提供更多的教育培训机会。
关键词:
非正规就业 教育培训 准公共产品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燕晓飞 赵鑫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非正规就业的雇佣方式,对非正规就业劳动力的培训也日益重视。但总体而言,培训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对教育培训成效进行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培训迁移效果,考量和提升培训迁移效果对提高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十四类不同行业的非正规就业劳动者的问卷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影响非正规就业劳动力培训迁移效果的关键因素有个人特征、课程设计和工作环境等,要增强培训效果,需要在政府、企业和培训机构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强化政府的监管角色,针对个人和企业进行培训课程内容和时间设计,并在培训后提供促进培训转移的激励措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玉峰 高亚楠
近年来,社会各界聚焦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民,而农民问题的关键又在于农民的综合素质。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迫在眉睫。根据培训组织者的不同,农村劳动力培训模式可以归纳为政府主导型、企业参与型、学校主办型以及农民自主型四种模式。基于不同培训模式的特点探讨了相关组织者的培训需求、行为及其效果,并为不同培训模式的完善提供了有效的对策建议,以进一步提升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效果。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培训模式 有效运行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石美遐 王宝庆
就业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从来都是各国着力解决的首要问题。中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其就业问题具有特别突出的地位。就业问题的解决是我国的民生之本,是安国之策。然而,就业不仅有数量的要求,同时也有质量的要求。随着我国就业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就业领域浮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这就是非正规就业人员的劳动关系调整问题。我国非正规就业人员的数量增长很快,从业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林振东 俞建雄 李海洋 潘伟彬 黄汝群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的职业技术技能,培养其在城市生存、发展的本领。基于高职院校的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培训要根据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和要求以及行业企业提出的岗位能力目标,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采用"订单式"、"基地式"、"培训券式"、"巡回式"、"远程式"和"精英式"等培训模式,着力培养"职业能力",即满足企业岗位需要的生产和经营技能,适应城市和企业管理的生活技能,促进转移人员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发展技能等,使他们尽早了解、尽快地适应企业的工作、生活和生存环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万良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饶亮
新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新路径、新机遇和新阵地。但是我国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可以说在很多方面才刚刚起步,需要努力的地方还很多,比如价值取向模糊、教育资源领域问题重重、运行机制跨界协作明显不强、发展动力和吸引力仍然不足等问题都有待及时解决。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唯有以《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与改革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为准绳,从重构和整合价值取向、建设教育资源、推动跨界协作一体化运行和多层面增强吸引力等方面努力,方能推动我国新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 转移培训 职业教育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罗建华 胡汉傈 许小宁 王燕华 王军明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对提升少数民族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城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对策,以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
农村富余劳动力 转移培训 对策研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毅 苏荟 张继伟
对南疆劳动力教育水平、职业培训与转移就业减贫效应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南疆地区劳动力教育水平和职业培训都能直接促进其转移就业的减贫效应且发挥着重要作用。南疆地区劳动力职业培训能够促进教育水平对其转移就业的减贫效应,但存在职业培训频次的临界点,超过临界点则无法起到促进作用;南疆劳动力教育水平对职业培训内容具有"掩盖效应",当劳动力拥有一定的教育水平,无论是继续接受专业生产技术培训还是一般生产技术培训,教育水平对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减贫效应不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国勇
本文通过对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的现状调查,分析了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概况、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的关联性,提出了强化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健康地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建设和谐社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培训 就业 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都阳 万广华
本文利用城市住户抽样调查数据(CULS),对城市居民和外来人口的贫困进行了仔细的度量,结果显示,如果以家庭人均收入衡量,总体的城市贫困发生率达4.15%,而外来人口的贫困发生率为5.65%,较之本地居民高出1.8个百分点。尽管农民工在非正规岗位上就业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但他们仍然构成了城市劳动力市场上非正规就业的主要部分。对于处于收入分布底端的家庭而言,来自劳动力市场的收入,特别是非正规就业的收入对于减贫有着显著的作用。对政策制定者而言,这意味着在城市反贫困的进程中,应当充分利用非正规就业,而不是简单地将其正规化。
关键词:
非正规就业 减贫 迁移 劳动力市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秀芝 孙妍
基于倾向得分匹配估计法,估计个人培训、企业培训、政府培训的平均处理效应,研究转移劳动力培训效果,探究哪种培训方式更有优势。结果表明:个人培训和企业培训对转移劳动力增收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政府培训的平均处理效应虽然为正,但并不显著。且企业培训效果最优,其次是个人培训,政府培训的效果最不明显。应实施"以企业培训为主导,以个人培训为辅助,以政府培训为补充"的转移劳动力培训体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胡宝娣
深化农村改革 ,完善农村经济体制 ,全面实现广袤农村小康的难题之一在于成功转移富余劳动力。要解决此难题 ,必须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就业环境 ,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机制 ,提高转移劳动者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当前 ,针对转移劳动力的培训工作已逐渐开展并日趋受到重视 ,但也还存在很多问题。笔者以为 ,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关键在于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投融资体制和教育制度创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崔斌 葛军
近年来各地政府非常重视农村劳动力的培训问题,制定了积极的政策与措施,采取多种培训方式,使培训内容上更多样化。文章在对南京城郊农村劳动力培训机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提高农村劳动力培训效果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培训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