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08)
- 2023(12136)
- 2022(10545)
- 2021(10118)
- 2020(8647)
- 2019(20367)
- 2018(20771)
- 2017(41436)
- 2016(22371)
- 2015(25603)
- 2014(25968)
- 2013(25705)
- 2012(23370)
- 2011(21119)
- 2010(21449)
- 2009(19796)
- 2008(19271)
- 2007(16926)
- 2006(15004)
- 2005(13337)
- 学科
- 济(92201)
- 经济(92097)
- 管理(63766)
- 业(61821)
- 企(50029)
- 企业(50029)
- 方法(46934)
- 数学(41724)
- 数学方法(41039)
- 中国(27076)
- 农(25045)
- 财(21432)
- 业经(18934)
- 学(18409)
- 贸(17360)
- 贸易(17351)
- 制(17251)
- 易(16867)
- 农业(16569)
- 地方(16393)
- 理论(15871)
- 和(14391)
- 银(14205)
- 银行(14164)
- 技术(13689)
- 行(13525)
- 务(13103)
- 财务(13027)
- 财务管理(13001)
- 环境(12991)
- 机构
- 大学(326119)
- 学院(324445)
- 管理(131031)
- 济(129061)
- 经济(126216)
- 理学(114161)
- 理学院(112927)
- 管理学(110697)
- 管理学院(110128)
- 研究(103363)
- 中国(77197)
- 京(69832)
- 科学(64103)
- 财(59589)
- 所(51844)
- 财经(48429)
- 农(48026)
- 业大(47324)
- 研究所(47124)
- 中心(46055)
- 江(45560)
- 北京(44673)
- 经(43896)
- 范(42495)
- 师范(42152)
- 经济学(38467)
- 农业(37659)
- 州(37647)
- 院(37388)
- 财经大学(36071)
- 基金
- 项目(217656)
- 科学(170902)
- 研究(159768)
- 基金(157480)
- 家(136041)
- 国家(134912)
- 科学基金(116172)
- 社会(99152)
- 社会科(93913)
- 社会科学(93886)
- 省(84452)
- 基金项目(83476)
- 自然(76259)
- 教育(74711)
- 自然科(74496)
- 自然科学(74479)
- 自然科学基金(73113)
- 划(71220)
- 资助(67114)
- 编号(66574)
- 成果(54068)
- 部(48359)
- 重点(47970)
- 课题(45535)
- 发(45204)
- 创(44668)
- 教育部(41688)
- 科研(41544)
- 创新(41496)
- 大学(41055)
- 期刊
- 济(138598)
- 经济(138598)
- 研究(95661)
- 中国(58209)
- 学报(48438)
- 管理(48384)
- 科学(45476)
- 农(43100)
- 财(42423)
- 教育(37410)
- 大学(37108)
- 学学(34811)
- 农业(30177)
- 技术(29473)
- 融(26354)
- 金融(26354)
- 业经(23336)
- 财经(23117)
- 经济研究(22678)
- 经(19593)
- 问题(18555)
- 图书(17019)
- 理论(16892)
- 技术经济(16474)
- 统计(16030)
- 实践(15482)
- 践(15482)
- 商业(15400)
- 科技(15126)
- 业(14812)
共检索到4652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石美遐 王宝庆
就业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从来都是各国着力解决的首要问题。中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其就业问题具有特别突出的地位。就业问题的解决是我国的民生之本,是安国之策。然而,就业不仅有数量的要求,同时也有质量的要求。随着我国就业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就业领域浮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这就是非正规就业人员的劳动关系调整问题。我国非正规就业人员的数量增长很快,从业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课题组 燕晓飞 张勇
对非正规就业者进行必要的教育培训对于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的效率改进和社会稳定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市场化的劳动力培训模式突出地依赖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格局,劳动力资源长时间总量过剩成为制约我国劳动力培训市场发育不理想的重要原因。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的准公共属性决定了政府介入的必要性。非正规就业者收入不稳定,体现出社会弱势群体的特征,依据收益原则、支付能力原则和比较优势原则,我国可采用多主体供给模式对非正规就业者进行教育培训。
关键词:
非正规就业 教育培训 供给模式 培训主体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杨柳
“非正规部门”一词源于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原意是指规模很小的从事商品生产、流通和服务的单位。1996年,中国引入这一概念,是指相对于传统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主要指个体经济和小型私营企业。事实上,近年来非正规就业已成为我国促进就业的重要渠道。有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95%以上的新增就业机会是由非公经济提供的,就业人数占75%左右。可见,非正规就业已具有新的内涵。随着我国劳动用工制度的日益灵活,劳动力市场配置特征将更加显著,有关“非正规就业”的概念应赋予新的时代特征。政府、社会和工会应对这一就业形式给予更多的扶持。提升非正规就业和非正规部门的社会地位,对于进一步拓宽就业门路,推进劳动就业制度改...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静 何兴贵 金淑彬
本文作者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方式,探索了城市农民工群体非正规就业劳动关系存在的诸多特点,即职业层次化低、工作不稳定、劳动合同签约率低等,且呈短期化态势、缺少技能培训及职业晋升的机会、缺乏劳权保障以及劳动标准恶化、工会组织缺失、维权不到位、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建设不完善、劳资纠纷难以及时化解等,这些特点严重阻碍了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文中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如何创新非正规就业劳动关系调整机制的具体对策。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石美遐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胡鞍钢 杨韵新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吴传琦 尹振宇 张志强
非正规就业逐渐成为重要的新型就业方式,其就业满意度是评价劳动力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基于CFPS 2016年数据,结合理论分析,利用probit回归等计量方法,从性别差异角度探讨非正规就业对劳动者就业满意度的异质性影响,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非正规就业显著影响劳动者就业满意度,非正规就业的满意度"挤出效应"明显;第二,非正规就业降低了劳动者就业满意度且存在性别差异,非正规就业更加降低了女性劳动力的就业满意度,这种效应比男性劳动力高出38.5%;第三,农村女性劳动力的非正规就业满意度"惩罚效应"最明显,其就业质量值得持续关注;第四,工作指标、人力资本禀赋对就业满意度亦产生了一定影响。劳动力市场发育和转型促成的非正规就业的"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值得进一步关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埃尔德(Ms.Sara Elder):国际劳工组织亚太分局经济学家大家好,我来自国际劳工组织亚太分局,非常高兴参加研讨会,我发言的主题是非正规就业。我先介绍一下与非正规就业有关的概念和定义,然后阐述非正规就业近期发展趋势,最后阐述我们如何制定应对政策。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杨河清 詹婧
目前我国各类企业中存在三类不同的劳动关系调节模式,各自在不同领域对不同阶段的劳动关系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文章运用制度经济学方法分析选择我国劳动关系调节模式所应依据的制度因素,包括文化习俗背景、经济体制、产权制度等。
关键词:
劳动关系 调节模式 制度因素 制度变迁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潘泰萍
建国以来,随着经济体制、公共政策、劳动力市场等外部环境的变化,我国劳动关系的调整模式经历了一个不断变迁的过程,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国家行政调节型"调整模式,转变为改革开放初期的"多元并存"调整模式,再转变为市场经济初期的"个别调整"模式。新世纪以来,我国劳动关系的调整又开始了从"个别调整"模式向"集体调整"模式的转型。
关键词:
劳动关系 调整模式 变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苏毅清 黄圣男 王志刚
采用分工演进与交易费用理论对共存状态下的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重新梳理与阐释,用"转化"的概念取代了"替代"的概念,并分析了我国现存环境下"互补性"体现的弊端,进一步研究了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相互之间的关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根据研究所得结论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非正规金融 正规金融 分工演进 交易费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许建宇
作为确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的重要凭证,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主要法律依据。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劳动用工很不规范而劳动执法监察又往往难以到位的现实环境下,劳动合同的立法引起了法学界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2005年10月21至23日,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年会暨劳动合同立法理论研讨会在上海举办,来自劳动保障部门、工会、企联等部门机构的专家和全国30多所院校的劳动法学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代表们就劳动合同立法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会议主要探讨了九个方面问题: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与原则、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的主体、劳动合同的效力、商业秘密与竞业限制、劳动合同的期限研究、解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静 金淑彬 杨眉
国际劳工组织提出体面劳动的目的是实现劳动者充分的劳动权、就业平等权、社会保障权和社会对话权等方面的劳动权益保障,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文章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城镇农民工群体非正规就业的体面劳动的目标进行三级分类并作了实证调研,文章分析了调研结果产生的原因,探索如何实现城镇农民工非正规就业的体面劳动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
城镇农民工 非正规就业 体面劳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昕
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和劳动力市场竞争理论分析,利用CFPS数据和ESR模型探讨了教育对劳动者非正规就业和工资收入的影响,评估了教育对非正规就业者与正规就业者工资差异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受教育年限越长的劳动者非正规就业的可能性越低;非正规就业者的工资收入和教育收益率显著低于正规就业者,教育扩大了非正规就业者与正规就业者的工资差异;非正规就业者与正规就业者的教育收益率都在本科阶段达到最高,本科教育在非正规就业与正规就业劳动力市场上均具有生产功能和信号功能。此研究对于全面认识非正规就业、深化教育改革和构建富有弹性的劳动力市场具有积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