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34)
- 2023(18425)
- 2022(15847)
- 2021(14574)
- 2020(12506)
- 2019(28483)
- 2018(28298)
- 2017(55315)
- 2016(30123)
- 2015(33590)
- 2014(33416)
- 2013(33424)
- 2012(30710)
- 2011(27510)
- 2010(27787)
- 2009(26010)
- 2008(25893)
- 2007(23112)
- 2006(20426)
- 2005(18409)
- 学科
- 济(130454)
- 经济(130311)
- 业(105166)
- 管理(97709)
- 企(91871)
- 企业(91871)
- 方法(62637)
- 数学(52647)
- 数学方法(51894)
- 农(37258)
- 财(37017)
- 业经(34526)
- 中国(32395)
- 务(25898)
- 财务(25820)
- 财务管理(25778)
- 农业(25712)
- 制(25270)
- 地方(24857)
- 学(24502)
- 企业财务(24482)
- 贸(23284)
- 贸易(23273)
- 理论(22808)
- 技术(22738)
- 易(22581)
- 和(21478)
- 银(19577)
- 银行(19525)
- 划(19495)
- 机构
- 学院(440978)
- 大学(438509)
- 济(179139)
- 管理(176848)
- 经济(175452)
- 理学(153114)
- 理学院(151462)
- 管理学(148782)
- 管理学院(147967)
- 研究(141213)
- 中国(108199)
- 京(93136)
- 科学(88091)
- 财(84481)
- 农(73785)
- 所(71475)
- 财经(67922)
- 业大(66125)
- 江(65074)
- 研究所(64741)
- 中心(63735)
- 经(61652)
- 北京(58638)
- 农业(58028)
- 范(55047)
- 师范(54519)
- 经济学(53962)
- 州(52402)
- 院(51235)
- 财经大学(50359)
- 基金
- 项目(294459)
- 科学(232754)
- 基金(214991)
- 研究(213234)
- 家(187299)
- 国家(185719)
- 科学基金(160607)
- 社会(135205)
- 社会科(128320)
- 社会科学(128286)
- 省(115302)
- 基金项目(113286)
- 自然(105680)
- 自然科(103269)
- 自然科学(103244)
- 自然科学基金(101409)
- 教育(98289)
- 划(96484)
- 资助(90026)
- 编号(86445)
- 成果(69053)
- 重点(65642)
- 部(65075)
- 发(62344)
- 创(62180)
- 课题(59079)
- 创新(57608)
- 科研(56491)
- 教育部(55742)
- 国家社会(55541)
- 期刊
- 济(195712)
- 经济(195712)
- 研究(127848)
- 中国(78394)
- 学报(67890)
- 管理(67818)
- 农(66924)
- 财(65785)
- 科学(63341)
- 大学(51694)
- 学学(49066)
- 农业(46305)
- 教育(44337)
- 技术(39504)
- 融(39214)
- 金融(39214)
- 业经(34082)
- 财经(33661)
- 经济研究(31250)
- 经(28791)
- 业(26030)
- 问题(25807)
- 技术经济(23896)
- 统计(22527)
- 商业(21080)
- 策(20801)
- 理论(20511)
- 科技(20451)
- 现代(20406)
- 版(19846)
共检索到6410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田春来
本文从我国整体、区域差异性及整体动态性三个角度研究了零售业要素投入的规模收益。结果显示,零售业要素投入整体上未实现规模效应,近1 0年期间要素投入规模收益呈现了三阶段波动特征;此外,东、中、西三个区域要素投入也均没有实现规模效应,且西部区域要素产出弹性远低于东部区域。
关键词:
零售业 要素投入 规模收益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娟
在确定零售业态规模发展评价指标基础上,进行各区域主要零售业态规模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便利店、超市等新兴业态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比较突出,各地区的各业态规模发展总量与规模发展速度均表现出个体差异性。这些发展特征与各业态在我国所处的生命周期有关,而不同经济水平下的消费需求在很大程度也决定了地区业态发展程度,同时,消费需求的适应性使得各业态的要素投入在地区内发生规模转移,从而直接影响业态的规模变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似臣 魏芳兰
本文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利用中国31省市自治区2004~2008年的零售业数据,对中国限额以上的零售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以来,中国零售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高,且主要来自技术进步的推动。
关键词:
DEA方法 零售业 技术进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胡文静
新零售时代的到来为连锁零售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了连锁零售业规模的影响因素模型,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6年间我国连锁零售业规模总体上发展迅速,但是近年来表现出低迷状态;连锁零售业从业人员、营业面积以及门店总数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内部因素,其中从业人员的影响最为明显;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是影响连锁零售业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其中城镇化水平的影响最为明显。因此,要进一步推动地方的城镇化发展,不断提升连锁零售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为新零售时代下连锁零售业的规模拓展提供坚实基础。
关键词:
连锁零售业 新零售 从业人员 城镇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杰 刘维
新零售发展潜力巨大,不仅为消费增长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还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技术赋能新市场。本文基于我国2008-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经济、社会、竞争环境对连锁零售业规模增长的影响情况,并使用门槛模型对存在区域异质性的指标进行了检验与回归。结果表明:收入差距、社会保障水平和外资竞争是主要制约因素;产业结构、人均收入和连锁经营水平是主要激励因素。人口规模和社会保障水平存在门槛效应,其中人口规模的影响呈"U"型,门槛值分别为-0.1278和0.9083;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呈"L"型,门槛值为1.7434。因此,政府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调整产业结构等,行业协会应进一步承担社会责任,使连锁零售业在新零售背景下拥有良好的发展环境。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仲伟周 郭彬 彭晖
我国零售业区域集聚作用日益凸显并逐渐被人们认识,文章利用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商对我国零售业的区域集聚趋势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个体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我国零售业区域集聚的因素做了实证研究。文章研究发现,我国零售业区域集聚度呈下降趋势,人力资本的投入与零售业地区集聚发展呈正相关关系,而政府政策以及地区居民购买力与地区零售业的集聚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的结论,从地理位置来看,各地区零售业的集聚发展与该地区的地理位置所代表的消费习惯等因素有关,且东中部地区受该因素正向影响较多,而西部地区反之。文章最后还根据这些研究发现提出进一步促进我国零售业集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邱静 冯树辉
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下,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区域与城乡零售业发展的异质性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测算了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探究了数字经济对中国区域和城乡零售业发展的异质性影响,以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其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发展提升了零售业发展水平,并且交通基础设施对其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第二,相较于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中部和西部地区零售业发展的直接提升作用更大,并且交通基础设施的正向调节作用也更大;第三,相较于城镇,东部和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零售业发展的直接提升作用更大,且交通基础设施的调节作用也更大,而中部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的调节作用小于城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杰
研究零售业技术效率对于提高零售业实际产出具有现实作用,研究零售业技术效率区域差异更有利于我国零售业的健康平衡发展。因此,本文以我国零售业发展现状和地区差异为切入点,对我国零售业的商品外向度、商品流通渠道和网络零售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对于西部地区,外商投资、境外商品和零售商品竞争力均抑制了零售业技术效率的提高;在东部地区,α1=0.0317且为10%显著水平,表明零售业库存指数对零售业技术效率具有负向影响,东部地区减少零售库存对提高零售业技术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中部地区,α1=-0.0519,此时网络购物对地区零售业技术效率的增长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零售业 技术效率 地区差异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奕奕 刘成昆
自我国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以来,本土零售商在拥有更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必须面对外资零售进入带来的竞争压力。因此,零售企业不再只关注其目前获利情况,更为关注的是公司的长远利益,即公司价值。文章将公司价值与零售业相融合,力求探讨一个行业代表性的价值因素,使本土零售企业能够明确自身定位。研究选取零售业全面开放后2005-2010年六年零售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为样本数据,在国内外学者研究基础上从资本结构、股权结构、规模经济、人力资本、产业因素及财务因素六个方面综合分析零售业公司价值的特征因素,为今后有关零售业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价值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零售业 公司价值 特征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锋
零售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零售业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对社会的生产与消费具有一定引导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趋势的变化,零售业发展也逐渐改变。文章对我国各区域的零售业以及零售业态的发展状态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影响我国零售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通过模型构建来求证影响零售业发展的有效因素,以期为我国零售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零售业 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艳
学者对零售业态的研究多围绕演变机理、创新及适应性等视角展开,从零售业态弹性角度的研究尚无文献。本文首次提出零售业态弹性概念,以百货店、超市、专业店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初步结论:不同零售业态存在不同大小的弹性,百货店弹性较大,超市次之,专业店弹性最小。基于这一结论,笔者从业态的市场应对能力、价格模式选择的角度,为零售企业运用弹性差异提供了新的战略决策视角。
关键词:
零售业态 零售业态弹性 零售企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欢
零售业发展在促进就业和市场流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泰尔指数法,从零售业销售总额、企业数量与从业人数三方面对我国各地区零售业发展规模的空间格局变化及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6年我国零售业规模以东部为最,中部次之,西部最弱,区域发展差距逐渐缩小;零售业规模的省际差异最大,东西部次之,中部相对较小,各地区差异都呈现出逐渐缩小趋势。因此,要不断改善中西部地区的内部环境,提高零售业的科技含量水平,为零售业的现代化发展打造坚实的社会基础。
关键词:
零售业规模 区域差异 格局演变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纪建悦 李姣
本文综合契约理论、期望理论以及资本循环理论,从理论上分析了财务关系与公司绩效间的内在关系。在此基础上,以2000-2009年我国零售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财务关系综合指标;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该指标与公司绩效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财务关系与公司绩效存在相关关系,管理者应该充分重视财务关系在公司绩效提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构建完善的财务关系体系,进一步提高企业绩效。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谭科 曹薇
顾客角色外行为是以组织行为学中员工角色外行为为基础,是顾客行为研究中一个新的热点话题,是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保持顾客稳定性和企业利润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在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顾客角色外行为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合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分析影响顾客角色外行为的六个因素:企业品牌因素、产品因素、顾客个人因素、企业员工因素、服务体系因素、顾客关怀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山东省烟台市相关零售企业在这些因素上的表现,给出提高顾客角色外行为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顾客行为 顾客角色外行为 顾客满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马晓红
本文以内外资企业比较为视角,分别实证检验了内外资连锁零售行业的规模经济情况。结果显示,内外资连锁零售行业均表现为规模不经济特征,但外资连锁零售业短期内实现规模经济的可能性非常大,而内资连锁零售业与实现规模经济还存在一定距离。
关键词:
内资 外资 连锁零售业 规模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