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21)
- 2023(13996)
- 2022(11855)
- 2021(11365)
- 2020(9593)
- 2019(22507)
- 2018(22922)
- 2017(44417)
- 2016(24228)
- 2015(27750)
- 2014(28269)
- 2013(27666)
- 2012(25307)
- 2011(23012)
- 2010(23410)
- 2009(21453)
- 2008(20942)
- 2007(18681)
- 2006(16544)
- 2005(14377)
- 学科
- 济(95031)
- 经济(94926)
- 管理(68485)
- 业(62193)
- 企(51194)
- 企业(51194)
- 方法(45276)
- 数学(39653)
- 数学方法(38955)
- 中国(27790)
- 农(26404)
- 财(22685)
- 学(21271)
- 业经(20752)
- 制(19489)
- 地方(19120)
- 理论(17864)
- 农业(16898)
- 贸(16831)
- 贸易(16820)
- 易(16357)
- 和(15809)
- 银(15734)
- 银行(15692)
- 行(15015)
- 技术(14638)
- 环境(14397)
- 融(14270)
- 金融(14262)
- 教育(14019)
- 机构
- 大学(345633)
- 学院(345064)
- 管理(135937)
- 济(131183)
- 经济(128019)
- 理学(117154)
- 理学院(115830)
- 管理学(113492)
- 管理学院(112870)
- 研究(112751)
- 中国(84889)
- 京(75163)
- 科学(71263)
- 财(62391)
- 所(56738)
- 农(55344)
- 业大(52083)
- 研究所(51481)
- 江(51048)
- 中心(51006)
- 财经(49374)
- 北京(47933)
- 范(46322)
- 师范(45862)
- 经(44637)
- 农业(43391)
- 州(41694)
- 院(41441)
- 技术(39018)
- 经济学(38215)
- 基金
- 项目(231015)
- 科学(179805)
- 研究(170505)
- 基金(164132)
- 家(142675)
- 国家(141489)
- 科学基金(120772)
- 社会(103440)
- 社会科(97790)
- 社会科学(97761)
- 省(91438)
- 基金项目(86829)
- 教育(79966)
- 自然(79227)
- 自然科(77342)
- 自然科学(77325)
- 划(76945)
- 自然科学基金(75867)
- 编号(72158)
- 资助(69000)
- 成果(59331)
- 重点(51488)
- 部(50476)
- 课题(50341)
- 发(48585)
- 创(47604)
- 创新(44334)
- 项目编号(44094)
- 科研(44052)
- 大学(43099)
- 期刊
- 济(146236)
- 经济(146236)
- 研究(102003)
- 中国(68628)
- 学报(54366)
- 管理(50998)
- 农(50298)
- 科学(49277)
- 教育(45884)
- 财(45604)
- 大学(41141)
- 学学(38247)
- 农业(34964)
- 技术(32923)
- 融(28888)
- 金融(28888)
- 业经(25474)
- 财经(23257)
- 经济研究(23136)
- 图书(20760)
- 经(19731)
- 问题(19372)
- 理论(17354)
- 业(17315)
- 技术经济(16724)
- 科技(16610)
- 统计(16230)
- 实践(16000)
- 践(16000)
- 商业(15611)
共检索到5088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文律
从驱动力的视角,目前我国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实践可分为外驱式和内驱式两种模式。前者是政府主导,属于强制性制度变迁;后者是农民自主,属于诱致性制度变迁。两种模式在主导力量、核心机制、入市类型、产权属性、优劣势等方面都有所区别,它们之间是一种互补关系而不是一种替代关系。未来我国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应当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依靠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的协同作用,走诱致性与强制性相结合的制度变迁路径;要尽快建立集体建设用地合法入市制度,合理分配集体建设用地开发和流转的收益,培育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妥善解决农村富余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媛
近年来,我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且已形成一系列典型模式与经验。本文拟以天津宅基地换房、成都农权交易所、嘉兴两分两换、宣城农屋贷款模式为典型案例,分析各自的模式背景、结构、绩效。以期找到有益的启示与借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润秋 高松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存在严重的资金时差悖论,导致难以利用集体土地本身进行融资,土地整理融资难反过来又成为阻碍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瓶颈性因素。现有流转模式难以协调各种利益,不能对流转各方产生足够激励,变相征地的方式削弱了农民的土地持续收益能力,未能真正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同质、同价、同权"。因此,应根据利益协调的原则创新制度设计,以地权激励引导社会资源投入,促进集体建设用地顺畅流转。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迎春 尹君 张贵军 王彦魁
本文通过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范围、形成过程、社会功能以及流转要求等方面的分析,对比转权模式与保权模式两种流转模式制度创新思路,提出了选择转权模式作为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
农村 集体建设用地 转权模式 保权模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梦琳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实质是政府和农民的参与程度和作用力度不同。政府主导型与农民自主型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在节约交易费用和保障农民权益方面各具优劣,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外部环境与内部治理结构和集体土地产权结构决定的。为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实现利益分配结构的合理化,应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提供立法支持、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进行协调和博弈,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等方面进行制度选择与创新。
关键词:
土地管理 集体建设用地 模式绩效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牛影影 赵凯 孙晶晶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是农地制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高效合理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有利于进一步释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价值,提高土地配置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本文以北京、成都、重庆及天津等四个典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为切入点,分析评价各个模式的优点、缺点及其制约因素,提出一种基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激励的新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为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流转模式 产权激励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满明俊
探索改革当前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以及加强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规范管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论文着重梳理了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的演化路径,总结提炼了部分省区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典型模式,以更好地把握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改革动向,最后针对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樊帆 肖旦 王佑辉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上海、芜湖和重庆2000~2013年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驱动因素进行分析,找出东、中、西部地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驱动力差异:(1)相较于东部地区,城镇化率、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对中西部地区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促进作用更大;(2)非农就业率对西部地区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促进作用最强,对东部地区较强,对中部地区相对较弱;(3)农民人均纯收入对东部地区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促进作用最强,对中部地区较强,对西部地区相对较弱。
关键词:
集体建设用地 流转 主成分分析 驱动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许恒周 曲福田 郭忠兴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各地自发进行的一种制度创新行为,各地的不同模式决定了不同的制度绩效。运用SSP范式(状态—结构—绩效)对苏州模式和芜湖模式的绩效进行分析,结论为: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过程中,流转前的制度状态是基础,集体土地产权结构是关键,土地产权的完善程度直接决定了土地流转制度绩效。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殷少美 李纪军 周寅康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一直是理论界和实践者研究和探索的问题。本文综述了近期有关对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内涵、产权基础、流转模式、流转类型、收益分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下一步有待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集体 非农建设用地 流转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津琳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已成为支持城市化进程发展的重要方式,研究流转价格的影响因素能够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交易市场,推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本文以土流网在2018年10月份一个月的462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样本为基础,运用特征价格(HEDONIC)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集体建设用地所在地的城镇土地价格、交通条件、配套设施情况以及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政策均与流转价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区位与流转价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并且配套设施情况对流转价格的影响最大。基于实证结果,本文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产权明确、定价机制制定和交易市场完善等方面为农村集体用地流转提供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强
我国发达地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其基本原因是这些地区农村工业化的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即由原来“乡村办企业、自己用土地”的模式,转变为产业用地流转、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通过招商引资兴办企业的模式。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农村企业经营模式转变和工业化方式进步在用地方式上的表现。适应农村工业化方式转型,完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是提高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基本保证,也是在发达地区实现耕地保护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农村工业化 集体建设用地 土地流转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崔宝敏
研究目的: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的新模式。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天津市"以宅基地换房"模式实现了农村土地和资金的"双闭合",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构建了新的投融资体制。研究结论:天津市"以宅基地换房"模式在城郊结合部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
土地制度 “以宅基地换房” 土地 资金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黄雯欣 唐晓莲
如何科学分配集体用地流转收益,保障村民和谐生活和村集体未来繁荣发展,仍是目前城中村改造进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明确广州市各大城中村在收益分配模式上呈现的特征以及不同收益规模的村的关键需求,有利于优化目前的收益分配模式,有效减少在收益分配时出现的矛盾和纠纷。
关键词:
城中村 集体建设用地 收益分配 广州市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会广 陈利根 马秀鹏 刘沫含
基于对各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的地方制度特征研究发现:各地模式的最大不同正是在于市场替代政府或政府替代市场的程度,由此产生了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和政府与市场并重型多样化的地方制度特征。目前地方制度安排对将来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法律行动具有重要的影响,今后集体建设用地立法的主要目标是切实赋予农民参与工业化的土地权利并以此获得长期稳定的预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