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89)
2023(8572)
2022(7239)
2021(6633)
2020(5261)
2019(12003)
2018(12037)
2017(23106)
2016(12523)
2015(14216)
2014(14433)
2013(14594)
2012(14212)
2011(13248)
2010(13785)
2009(13167)
2008(12802)
2007(11599)
2006(11072)
2005(10435)
作者
(39809)
(32939)
(32841)
(31065)
(20774)
(15656)
(14869)
(12777)
(12415)
(11939)
(11309)
(10949)
(10873)
(10616)
(10181)
(10170)
(9620)
(9543)
(9420)
(9418)
(8495)
(8234)
(7877)
(7546)
(7472)
(7444)
(7403)
(7353)
(6686)
(6437)
学科
(59847)
经济(59792)
管理(34419)
(31041)
中国(22156)
(21604)
企业(21604)
地方(19249)
(19063)
方法(18000)
数学(15222)
数学方法(15086)
环境(14363)
业经(13814)
(12945)
(12860)
银行(12845)
农业(12803)
(12583)
(12484)
(12132)
(12047)
金融(12047)
(11318)
(11166)
贸易(11152)
(10729)
地方经济(10710)
资源(9624)
(9504)
机构
学院(192204)
大学(190204)
(80121)
经济(78238)
研究(73584)
管理(68767)
中国(58643)
理学(56700)
理学院(55973)
管理学(55105)
管理学院(54770)
科学(44531)
(43616)
(38993)
(38592)
研究所(34448)
(33996)
中心(32900)
(30849)
财经(29535)
北京(29178)
业大(27740)
(27689)
师范(27434)
(26714)
(26521)
农业(26241)
(25454)
经济学(23889)
(22472)
基金
项目(116486)
科学(90601)
研究(87343)
基金(81628)
(71343)
国家(70714)
科学基金(58732)
社会(54389)
社会科(51515)
社会科学(51504)
(46095)
基金项目(42973)
(39043)
教育(38453)
自然(36139)
编号(36023)
自然科(35009)
自然科学(34998)
自然科学基金(34326)
资助(33106)
(31801)
成果(30055)
重点(26811)
课题(26142)
发展(25753)
(25310)
(25253)
(23503)
创新(22107)
国家社会(22064)
期刊
(103107)
经济(103107)
研究(63175)
中国(44962)
(32245)
学报(28273)
科学(27756)
管理(27447)
(26667)
(23878)
金融(23878)
农业(22350)
教育(22052)
大学(21261)
学学(19801)
业经(18727)
技术(16837)
经济研究(15749)
问题(14146)
财经(14079)
(12127)
(11499)
(11297)
资源(11212)
国际(10290)
商业(9844)
图书(9711)
理论(9699)
现代(9550)
技术经济(9384)
共检索到3162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孙若梅  
文章以陆地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举措和监测数据为基础,评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陆地生态系统保护的成效。重要举措是,构建起法律法规体系,实现了从经济建设与自然保护"双赢"到生态保护优先发展的战略升级,实施了大规模生态建设工程;良好效果是,监测数据表明陆地生态系统质量呈现出向好态势。对标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将我国陆地生态系统保护成效对标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显现出具有一致性、引领性和挑战性。文章进一步展望了我国落实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的努力方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于贵瑞  张雷明  孙晓敏  
基于微气象学理论的涡度相关通量观测技术实现了对生态系统尺度的生产力、能量平衡和温室气体交换等功能和过程的直接测定,特别是全球尺度通量塔观测网络的联合观测是实现从生态现象观察和生态要素观测跨越到全球尺度生态系统功能状态变化观测的重大突破。本文回顾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的创建及发展历程,系统介绍了ChinaFLUX的科学目标和设计理念、观测技术体系、观测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及长期积累;综合评述了ChinaFLUX在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的收支评估和交换过程的环境响应、碳通量时空格局及其形成机制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最后,在探讨未来全球尺度通量塔观测网络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ChinaFLUX的主要发展方向、关键科学问题与未来工作重点,为中国通量观测研究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兴元  王玮  
藏北草地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和生态安全屏障。然而,草地退化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经济、环境和社会问题,不仅直接威胁到我国的生态屏障安全和当地的畜牧业生产,而且严重影响着藏北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藏北那曲地区为例,利用复合生态系统场方法,构建了以生态功能、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并通过对1985—2008年那曲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的发展变化分析,定量评价了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结果表明,藏北那曲草地生态系统的发展位已超过了系统的最大承载能力,发展势缺乏潜能,协调性较差,可持续发展度很低,草地生态系统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卓  曾刚  
在明确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机制和特征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比了我国四大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及变化情况,利用障碍度模型分析了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提升,但整体水平较低。四大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排名依次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且地区之间的差距呈现出增大的趋势,可持续创新产出和可持续创新活力是制约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本文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佑启  
本文从系统学的角度 ,探讨了农村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可持续性特征 ,并对我国农村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现状进行了评价 ,在深入分析我国农村生态系统影响因子的基础上 ,提出了进一步改善我国农村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主要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善伦  
生态系统学说的发展促进了自然科学认识模式的演变,由此推动新地球观形成。生态系统学说与新地球观在发展上和内涵上极为相似;新地球观可以用生态系统的机理加以解释。生态系统学说与新地球观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2015年9月25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下简称《议程》),系统规划了今后15年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蓝图,设立了17个大目标、169项子目标,涉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三方面内容,涵盖消除贫困与饥饿、健康、教育、性别平等、水与环境卫生、能源、气候变化等多个领域。根据国际专家的解读,《议程》中有两个目标与职业教育直接相关。其中,目标4为"确保包容性和公平的优质教育,促进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目标8为"促进持久、包容性和可持续的经济增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单永娟  张颖  
根据我国最新的森林资源、草原、湿地、荒漠和农田清查或统计数据及相关研究文献,对2003年、2008年、2013年森林等生态系统的碳汇进行核算。研究表明,随着环境经济政策出台数量的增加,各系统的碳汇均呈增加趋势,各系统所占比重分别从2003年的67.25%、7.58%、22.72%、1.20%、1.25%变化为2013年的63.70%、6.82%、27.44%、0.97%、1.07%,比重的变化则是人们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实施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的成果。从环境经济政策的角度来分析各生态系统碳汇变动,对环境经济政策评价有一定的意义,也对我国碳汇市场的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林丽   兰玉婷   孙睿藻   郭小伟   李茜   李以康   曹广民   周华坤  
青藏高原面积巨大,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具有生态、生产和生活的三生服务功能。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在气候变化、人口激增、市场冲击、经营管理模式改变等多种因素影响下,青藏高原草地生产服务功能逐渐被弱化,“人-地”矛盾凸显,如何实现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基于此,本文梳理了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演化历史,植被演化过程及不同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及区域经济-资源发展模式特征,发现:1)在大的时空尺度下,青藏高原植被演替的主控因子为气候变化和剧烈的地质变迁,在小的时空尺度下,导致相同地理和气候单元植被特征分异的原因是放牧强度的分异,而草地过度放牧的原因同家庭牧场的管理、草地生态价值的可评估性、人口与生产力发展适配度等关系密切。2)规模化放牧在青藏高原区域具有数千年历史,并形成了人-草-畜协同演化的互利共生关系,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需要在汲取当地传统知识和文化精华的基础之上,扩大草地生产的层次性、引入或研发以生产和生态效益共赢为目的的科学技术,完善和延伸草地生产产业链,完善高原生态系统生态价值评估体系,调动牧场管理者草地健康保护的主观能动性,完成草地健康监管奖惩制度,以生产力、管理和文化为调节手段,提高青藏高原区域农牧业现代化和商品化程度,实现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及区域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涂端午   焦艺鸿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是应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挑战,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行动。“确保全纳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是该议程第4项目标(简称SDG4),涉及初等和中等教育、幼儿发展与学前教育等11项监测指标。我国学前教育入学率、中小学最低数学技能的获得比例、中学前阶段教师合格率等指标超过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SDG4达成度在发展中国家位居前列。我国在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和教育强国建设中需要面对发展中国家学习贫困率剧增,高素质人口比例有待提升,教育数字化转型,与美西方的教育援助竞争日趋激烈,讲好中国对全球SDG4贡献故事缺乏系统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教育保障待加强,国际话语权有待提升等挑战。针对这些挑战,需要加快构建人才双循环新格局,提升教育强国指标监测的国际可比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更多教育内涵,推动“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可持续发展,推进教育援助数字化,讲好中国SDG4贡献故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海虎  王奇  柯强  李光明  徐竟成  
文章构建了温州城市生态系统演化分析的指标体系,应用信息熵法建立了量化模型对温州生态系统演化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林面积和人均消费性支出指标对温州城市系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其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程度影响最大,工业粉尘排放量和迹地更新指标对温州城市代谢系统的发展水平以及协调程度影响最大。近10年来,温州城市生态系统经历了氧化型代谢(1996~1999)—还原型代谢(2000~2002)—氧化型代谢(2003~2005)三个阶段的演变,表明温州城市代谢系统的发展水平以及协调程度不稳定,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程度降低,城市生态系统的协调度有待提高,系统活力有待改善,温州城市生态系统应重点...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芬  吴建军  卢剑波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凌守兴  陈家闯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文章从生态学视角围绕合作理念、合作能力、合作机制、政策保障、区域环境五个维度对长三角地区的苏州、南京、杭州、宁波四个城市的高职校企合作生态系统运行现状进行了调研与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高职校企合作生态系统已初步形成,但仍存在院校合作能力有待提升、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等问题。为实现校企合作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未来应进一步强化政府推动职能,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增强高职院校合作能力,实施多元化系统评价。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翟岁显  
海洋,被称为“我们最后的资源”,给了人类巨大的希望,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和陆地这个绿色国土相对应,人们把海洋称之为蓝色国土。开发蓝色国土不应重犯开发绿色国土的错误。《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中明确指出我国海洋开发的战略目标为:“建设良性循环的海洋生态系统...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尹晓波  
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城市经济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之间的互相协调发展。本文根据持续发展理论和复合生态系统原理,建立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式,提出了定量描述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模型,系统的论述了城市生态化及发展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