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70)
2023(15963)
2022(13394)
2021(12517)
2020(10073)
2019(23051)
2018(22808)
2017(43780)
2016(23796)
2015(26785)
2014(26513)
2013(26482)
2012(25096)
2011(22773)
2010(23103)
2009(21338)
2008(21079)
2007(18894)
2006(17330)
2005(15621)
作者
(70205)
(59100)
(58571)
(55277)
(37166)
(28298)
(26553)
(22701)
(22623)
(21255)
(20310)
(19959)
(18995)
(18501)
(18257)
(17669)
(17425)
(17137)
(17103)
(17086)
(14911)
(14677)
(14449)
(13600)
(13262)
(13244)
(13146)
(13127)
(12003)
(11771)
学科
(103070)
经济(102969)
(68422)
管理(60916)
(50339)
(44154)
企业(44154)
方法(34817)
农业(33625)
中国(32906)
数学(30450)
数学方法(30188)
地方(29848)
业经(25778)
(23771)
(22423)
(20204)
(18719)
银行(18680)
(18507)
贸易(18490)
(18064)
(17902)
(17352)
(17097)
金融(17091)
环境(16420)
地方经济(15234)
(14894)
技术(14880)
机构
学院(341993)
大学(336890)
(140570)
经济(137538)
管理(125921)
研究(122785)
理学(106998)
理学院(105707)
管理学(104053)
管理学院(103421)
中国(95828)
(76016)
科学(75469)
(73067)
(65570)
(63579)
农业(58738)
(57953)
研究所(57268)
中心(57216)
业大(56655)
财经(50615)
(47535)
师范(47060)
(45825)
北京(45497)
(43817)
(43443)
经济学(41764)
(41534)
基金
项目(224213)
科学(175346)
研究(167288)
基金(158860)
(139197)
国家(137884)
科学基金(116239)
社会(105788)
社会科(99807)
社会科学(99781)
(90798)
基金项目(84802)
(75222)
教育(74930)
自然(72504)
自然科(70657)
自然科学(70641)
编号(70150)
自然科学基金(69352)
资助(62877)
成果(57518)
(54505)
重点(51228)
(49246)
课题(48670)
(46332)
发展(43637)
国家社会(43335)
创新(43290)
(42968)
期刊
(169484)
经济(169484)
研究(103264)
(76405)
中国(75249)
学报(56110)
农业(52159)
科学(50679)
(48538)
管理(43396)
大学(42683)
学学(39996)
(38937)
金融(38937)
教育(38111)
业经(33374)
技术(29105)
(26121)
经济研究(24715)
财经(24203)
问题(24040)
(20858)
图书(18124)
(17952)
资源(17852)
技术经济(16620)
世界(16590)
(16332)
农村(16147)
(16147)
共检索到5352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全忠  张倩  朱晓莉  周宏  
本文基于2004—2010年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中长江流域6省1市的农户追踪数据,以种植净收益的因素贡献率为视角,分析了未来我国长江流域发展双季稻的调控路径选择。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0年长江流域农户水稻"双改单"趋势明显,价格与单位面积产量逐渐成为单、双季稻净收益增长的最大贡献因素,双季稻物质资本投入对净收益的贡献率均高出同期单季稻;粮食补贴对水稻净收益的边际弹性呈现由正转负,其对净收益的贡献率也一致地呈现递减趋势;农村社会化服务对水稻净收益的边际弹性呈现增长趋势,且其贡献率呈现出一致地"下降后小幅度上扬"走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邹应斌  
综述长江流域双季稻栽培技术的沿革和变更,为发展双季稻生产提供参考。根据区域内双季稻品种由单季稻改双季稻,由高秆稻改矮秆稻,由常规稻改杂交稻,由普通稻改超级稻的4次变革,总结和分析栽培技术的发展。随着品种的变更,双季稻栽培技术经历了多穗型栽培、穗粒兼顾型栽培和重穗型栽培3个发展阶段。重点介绍了早稻少耕分厢撒播技术、杂交晚稻"双两大"栽培技术、双季稻起垄栽培技术、早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双季稻"旺壮重"栽培技术、双季稻抛秧栽培技术、双季超级稻"三定"栽培技术的原理、要点及适应范围。指出双季稻生产将向化肥化、轻型化和机械化发展变化,并提出了发展双季稻生产的建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玉珠  周宏  
基于三大玉米主产区2014年的入户调查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模型和要素贡献率公式测度收购价、单产、成本和政策性补贴对玉米及其主要竞争作物(花生)种植净收益的贡献率,进一步分析主产区玉米比较优势及导致农户倾向种植玉米的因素。结果表明:单位产量和价格仍是农户玉米种植净收益增长的最大贡献因素,玉米较高的单产水平使得其单位产量上的成本较低;控制物质资本过快增长,将有利于农民提高种植玉米的意愿;农村社会化服务对提高玉米的种植净收益和农户种植意愿发挥了重要作用;粮食补贴政策对种植净收益的贡献率地区差异明显,华中要小于北方和西南地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杨志海  
本文通过构建生产环节外包对农户福利影响的理论模型,利用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六个长江流域粮食主产省份1027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ESR),在反事实框架下分析了生产环节外包对农户福利的影响效应,并进一步检验了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第一,较高比例的样本农户选择了生产环节外包,但主要集中在整地与收割环节。第二,生产环节外包能够通过资源配置与专业分工机制改善农户福利,表现为在反事实假设下,实际参与生产环节外包的农户若未参与生产环节外包,其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将下降6.0%,实际未参与生产环节外包的农户若参与生产环节外包,其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将增加9.6%。第三,从生产环节差异性来看,田间管理环节外包的福利效应高于其他生产环节,而播种环节外包的福利效应不显著。第四,从群组差异性来看,决策者受教育水平较高、家庭劳动力数量较多以及种植面积较大的农户,生产环节外包的福利效应更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孙艺夺  胡瑞法  张超  
本文基于长江流域贵州、湖北、江苏和浙江4省1 11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处理效应模型考察了外出务工经历对水稻种植规模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外出务工经历的返乡农户正成为长江流域水稻生产的重要力量。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务农决策人的外出务工经历使得水稻的种植规模扩大0.74公顷。外出务工经历可以通过提高家庭财富水平间接扩大水稻种植规模。同时,尽管农业知识水平可以显著扩大水稻的种植规模,但是外出务工经历对农户农业知识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忽略外出务工经历的自选择问题会低估外出务工经历对水稻种植规模的正向影响。务农决策人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以及参加技术培训也是影响水稻种植规模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孙艺夺  胡瑞法  张超  
本文基于长江流域贵州、湖北、江苏和浙江4省1 11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处理效应模型考察了外出务工经历对水稻种植规模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外出务工经历的返乡农户正成为长江流域水稻生产的重要力量。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务农决策人的外出务工经历使得水稻的种植规模扩大0.74公顷。外出务工经历可以通过提高家庭财富水平间接扩大水稻种植规模。同时,尽管农业知识水平可以显著扩大水稻的种植规模,但是外出务工经历对农户农业知识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忽略外出务工经历的自选择问题会低估外出务工经历对水稻种植规模的正向影响。务农决策人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以及参加技术培训也是影响水稻种植规模的重要因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秦腾  章恒全  
基于资源环境约束理论,构建农业发展的水环境约束模型,对长江流域农业发展中的水环境约束强度进行测度,并采用Bootstrap回归模型对水环境约束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农业发展受到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的双重约束;农业发展中的水环境约束强度远远超过水资源约束强度,且由各地区综合得出的流域水环境约束强度大于由简单数据加总测算出的流域水环境约束强度,反映出长江流域缺乏完善的水环境统一管理机制;产业结构和工业废水排放量能够显著增强水环境约束强度,水环境治理力度则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秦腾  章恒全  
基于资源环境约束理论,构建农业发展的水环境约束模型,对长江流域农业发展中的水环境约束强度进行测度,并采用Bootstrap回归模型对水环境约束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农业发展受到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的双重约束;农业发展中的水环境约束强度远远超过水资源约束强度,且由各地区综合得出的流域水环境约束强度大于由简单数据加总测算出的流域水环境约束强度,反映出长江流域缺乏完善的水环境统一管理机制;产业结构和工业废水排放量能够显著增强水环境约束强度,水环境治理力度则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建军  陈培勇  陈风波  
本文以长江中下游地区4省24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例,对不同土地规模农户的经营行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规模农户在劳动力配置、水稻种植模式选择和水稻生产技术采用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在进一步对不同土地规模农户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之后发现,小规模农户的水稻单产高于大规模农户,但大规模农户的水稻生产的亩均经济效益要高于小规模农户。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马玮  
文章以我国长江流域农业现代化发展为研究对象,在各省农业部门公布的数据基础上,通过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和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该区域内的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整体影响和各个省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目前长江流域城镇化在影响农业现代化的路径中,对其资金、生产工具和相关条件的路径上的影响整体较为显著,但是在市场反应、科技路径的影响较小,这方面存在着非常大的调整和发展空间,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应加快长江流域农业科技化和市场化,以促进长江流域农业现代化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杨  李金荣  陈廷贵  唐议  
文章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构建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对赤水河贵州段和长江流域洪湖段退捕渔民可持续生计的影响因素和影响路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生计资本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418、0.364、0.096、-0.08、0.465,其中,社会资本的影响最大,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生计资本和生态补偿对可持续生计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99和0.520,生态补偿是影响退捕渔民可持续生计的主要因素。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爽  周天凯  樊琳梓  
以长江经济带105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采用非期望产出DEA-SBM模型测算了各城市绿色效率。结果表明:长江流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水平较低,各城市群绿色发展存在显著差异。成渝城市群、武汉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推动城市绿色发展的三大增长极;而江淮城市群、黔中城市群显著降低了长江经济带城市整体绿色发展水平。运用Tobit面板模型分析了绿色效率的影响因素,对影响因素研究得出科技水平的提高是推动长江流域城市绿色发展的关键引擎,城市规模、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制约因素、对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对绿色发展起负向推动作用。提升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必须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加大教育和科技的投入,积极推动绿色生态政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亚贞  韩天富  曲潇琳  马常宝  都江雪  柳开楼  黄晶  刘淑军  刘立生  申哲  张会民  
【目的】从全国尺度上解析近30年(1988—2017)水稻产量的肥料贡献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水稻可持续生产和肥料的科学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全国稻作区耕地质量监测数据(338个点位),分析不同稻作模式、种植区域、气候条件和土壤质地的水稻肥料贡献率年际变化,并结合随机森林模型探讨各因素对水稻肥料贡献率变化的相对贡献。【结果】在施肥区和不施肥区水稻品种和栽培技术相同的条件下,近30年全国水稻的肥料贡献率整体呈现前20年逐渐升高,近10年趋于平稳的特征,总体变化幅度为41.20%—51.89%,但不同稻作模式存在差异,单季稻、双季稻和水稻-其他作物轮作的水稻肥料贡献率分别为38.58%—55.49%、41.96%—51.05%和42.34%—53.43%。不同区域的水稻肥料贡献率在近30年的平均值表现出西南(55.82%)>长江中游(46.73%)>华北(46.27%)>东北(45.90%)>华南(45.83%)>长江下游(44.25%)。结合施肥年限和水稻肥料贡献率的拟合方程发现,东北、华北、西南、长江中游、长江下游和华南的水稻肥料贡献率达到稳定的施肥年限分别为15.2、18.5、19.0、15.3、15.3和14.5 a。不同气候条件也显著影响水稻的肥料贡献率,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49.23%)>温带季风气候(45.90%)>热带季风气候(34.57%)。不同土壤质地的水稻肥料贡献率则表现出黏土(43.25%—64.80%)>壤土(40.65%—48.46%)>砂土(26.20%—45.98%)。随机森林模型显示,氮肥和磷肥是调控水稻肥料贡献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同时,无霜期、年均降雨、年均温度、钾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也是影响水稻肥料贡献率的关键指标。【结论】在1988—2017年,全国稻作区的水稻肥料贡献率整体呈现前期逐渐增加后期趋于平稳的趋势,且稻作模式、区域、气候和土壤质地条件均影响水稻肥料贡献率的年际变化。氮肥和磷肥对水稻肥料贡献率变化的影响较大。相比其他土壤肥力指标,土壤有机质是影响水稻肥料贡献率变化的关键土壤肥力因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新平  易爱军  谢小立  陶云虹  
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粮食商品率达35%。本文针对目前流域商品粮基地建设中投资力度小、基地布局分散、粮食产业后劲缺乏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调整基地县布局、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扶持非农产业发展等增强商品粮基地建设效果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超  孙艺夺  胡瑞法  
本文采用长江流域贵州、湖北、江苏和浙江4省1122个水稻农户调查数据和处理效应模型,在解决自选择问题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外出务工劳动力回流对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回流的外出务工劳动力正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力量,而外出务工劳动力回流总体上导致水稻生产技术效率下降14~15个百分点。但是,外出务工劳动力回流对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存在技术培训、种植规模和地区异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