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80)
- 2023(15538)
- 2022(13292)
- 2021(12181)
- 2020(10539)
- 2019(24080)
- 2018(23801)
- 2017(45935)
- 2016(25281)
- 2015(28365)
- 2014(28178)
- 2013(27950)
- 2012(25992)
- 2011(23520)
- 2010(23312)
- 2009(21785)
- 2008(21208)
- 2007(19025)
- 2006(16524)
- 2005(14458)
- 学科
- 济(106126)
- 经济(106019)
- 管理(68946)
- 业(66894)
- 企(51975)
- 企业(51975)
- 方法(49041)
- 数学(44204)
- 数学方法(43702)
- 农(30744)
- 中国(27479)
- 地方(27135)
- 财(26510)
- 学(22190)
- 业经(21840)
- 贸(20704)
- 贸易(20697)
- 农业(20642)
- 易(20103)
- 制(19250)
- 环境(16687)
- 务(16062)
- 财务(16019)
- 财务管理(15980)
- 银(15885)
- 银行(15816)
- 融(15274)
- 金融(15270)
- 技术(15242)
- 企业财务(15119)
- 机构
- 学院(365443)
- 大学(363723)
- 济(146951)
- 经济(143886)
- 管理(138713)
- 研究(123382)
- 理学(120619)
- 理学院(119152)
- 管理学(116971)
- 管理学院(116301)
- 中国(91367)
- 科学(80812)
- 京(75661)
- 农(71577)
- 财(66364)
- 所(64307)
- 业大(61300)
- 研究所(59152)
- 中心(57879)
- 江(57219)
- 农业(57098)
- 财经(53512)
- 经(48443)
- 范(47458)
- 师范(46815)
- 北京(46119)
- 经济学(44954)
- 院(44177)
- 州(43755)
- 经济学院(41087)
- 基金
- 项目(253706)
- 科学(198066)
- 基金(183313)
- 研究(176637)
- 家(163176)
- 国家(161850)
- 科学基金(136992)
- 社会(111619)
- 社会科(105756)
- 社会科学(105720)
- 省(102694)
- 基金项目(98228)
- 自然(91880)
- 自然科(89679)
- 自然科学(89647)
- 自然科学基金(88036)
- 划(85822)
- 教育(81287)
- 资助(74608)
- 编号(70315)
- 重点(58232)
- 发(55709)
- 成果(55604)
- 部(55166)
- 创(52512)
- 科研(49865)
- 计划(49433)
- 创新(49269)
- 课题(48994)
- 教育部(46118)
- 期刊
- 济(154892)
- 经济(154892)
- 研究(97799)
- 学报(66667)
- 中国(64472)
- 农(63767)
- 科学(57624)
- 财(50392)
- 大学(48548)
- 管理(47487)
- 学学(46406)
- 农业(43194)
- 教育(32231)
- 融(31494)
- 金融(31494)
- 技术(30473)
- 业经(26914)
- 财经(25821)
- 经济研究(24563)
- 业(22569)
- 经(22065)
- 问题(21804)
- 版(18900)
- 统计(18422)
- 资源(18232)
- 技术经济(17666)
- 科技(17613)
- 贸(17338)
- 业大(17241)
- 商业(17160)
共检索到5217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肖双喜 刘小和
棉花单产的增加是保证我国棉花供给的重要途径。基于我国河南、江苏、山东三省农户调查数据,本文构建了我国棉花单产影响因素模型。模型计算的结果表明,棉花的人工、化肥、农药、地膜、灌溉及其他项投入已经达到或超过最佳投入点,而技术培训与农业基础设施则远远落后于最佳投入点,这是现阶段提高我国棉花单产的潜力所在。最后,本文指出政府应加大对棉花主产区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以提高我国棉花单产。
关键词:
棉花 单产 影响因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肖双喜 刘小和
本文在对新疆、河南、江苏、山东四省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构建了棉花种植面积影响因素模型。运用SPSS计算的结果表明:上年种植面积、外出打工收入、玉米亩均收入、棉花亩均收入等因素对棉花种植面积有较大影响。运用模型结果分析可知,在可预见的时间内,江苏棉花种植面积会有所下降,山东、河南棉花种植面积会有明显下降,但新疆种植面积会继续上升。
关键词:
棉花 种植面积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翟彬 王宇阁 朱芳芳 冀腾瑞 辛凯翔
文章以河南省为例,从缓冲能力、学习能力和自组织能力3个维度建立生计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14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综合指数法与多元线性回归比较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生计策略条件下农户生计韧性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4—2018年生计策略选择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其中纯农型、务工主导型和工资经营型农户是河南省农户生计策略选择和发展的主要方向。(2)农户生计韧性整体处于中低水平,增长速度慢且增幅小,表现为生计资本越稳定,生计韧性指数越高。随着时间的变化,生计韧性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内部维度层能力失衡。(3)交通便捷程度、政府扶持、邻里关系、家庭劳动力占比、信息获取、户主受教育程度、教育投入等核心因素对不同类型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强度各不相同。生计策略的选择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优化农户生计方式对生计韧性的提升具有显著效应。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任玉玉 千怀遂 刘青青
依据前人已有的研究结果,首先研究了影响河南省棉花生产的关键气候因子,并分别构建了光照时数、温度、降水量及三因子综合影响的适宜度函数。其次利用Q型分层聚类法对所选站点1960—2000年40年平均总适宜度进行分析,最终将其分为三类。同时按各站点的类别和邻近程度进行地域上的合并,得到三大类,七个区。发现以豫东北平原和伊洛河流域气候适宜度最高。最后对各区光、温、水三因子的适宜度分别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适宜度 棉花 河南省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陈秀芝 庞英
根据能值理论计算了山东省黄河流域各地市的产量因子、生态足迹的深度与广度及结构份额,以此来度量和研究黄河流域产粮区自然资本存量和流量及其结构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地区资本存量利用程度越来越大、资本流量越来越小;在资本存量消耗中草地和水域引起的比重高达95.12%;资本流量利用中,耕地所占份额在减小报告期为68.67%;建设用地比重在增加,报告期平均达26.03%,个别地区高达38.47%。近8年个别地区耕地的份额减少了12个百分点、建设用地增加了6个百分点。可见,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的建设用地规模的扩张不断地侵占着耕地的份额、侵蚀着区域粮食安全的基础。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商品粮产区的资本存量尤...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葛颜祥 梁丽娟 王蓓蓓 吴菲菲
在黄河流域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形成上游生态保护的激励机制,是解决黄河流域生态问题的有效途径。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必须充分了解流域下游居民的生态补偿意愿及支付水平。本文通过对黄河流域山东省居民的问卷调查,利用CVM对该区域居民的补偿意愿及支付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居民有一定的环境意识和生态补偿意识,在240份有效调查问卷中,人均生态补偿年度支付水平为184.38元。从Logit模型及线性回归模型的结果可以看出,居民受教育程度及收入水平与其生态补偿意愿及支付水平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就生态补偿意愿而言,女性居民的生态补偿意愿较男性居民更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清春 千怀遂 任玉玉 焦士兴
棉花是重要的农业经济作物,对气候变化特别是温度变化很敏感。该文运用温度适宜度模型,选取河南省46县区,对该省棉花生产适宜性的生育期和时空差异进行计算、评价及预测。首先分析棉花各生育期温度适宜度,结果表明,播种期、吐絮期适宜度较低,受温度影响较大,具有较高的变率,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表现出较高的温度适宜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变率也较小;其次分析河南省各县区的平均温度适宜度,并据此将河南省分为高、中、低三大适宜度类型区;最后分析棉花各生育期温度适宜度的年际变化,发现未来各生育期中开花期无明显变动,其它生育期适宜度未来都有升高趋势,同时对河南省46县区的棉花温度适宜度变化趋势作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各...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温度适宜度 棉花 河南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公茂刚 宋梦月 王学真
文章基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领域层来构建黄河下游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利用黄河下游流域山东省内23个区县的数据,使用变异系数法、熵值法和因子分析法分别测算了其2000—2019年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数,以此分析了黄河下游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整体变化趋势和各区域存在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黄河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均有上升但仍存在明显差异,黄河入鲁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最高且增长较快,黄河三角洲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均略低于中部地区和黄河入鲁地区;领域层中,经济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均呈上升趋势,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则呈下降趋势。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个系统工程,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对立统一、相辅相成,只有协调共进,才能真正实现黄河下游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升农业发展质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谢庆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少炜 罗林杰 查欣洁
采用非径向的SBM-DEA模型对2011—2017年黄河流域各省份的生态福利绩效进行测算评价,运用Moran散点图和LISA图着重考察其空间差异性及演变,然后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对黄河流域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结果显示:(1)黄河流域整体生态福利绩效综合水平小于1,未能实现DEA有效,且呈现出"中部最高、东部和西部次之""下游最高、上游和中游次之"的态势。(2)黄河流域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呈现出较高的局部空间异质性,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且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效应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3)黄河流域生态福利绩效主要受到技术水平、城镇化、医疗水平、经济外向性以及社会性支出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少炜 罗林杰 查欣洁
采用非径向的SBM-DEA模型对2011—2017年黄河流域各省份的生态福利绩效进行测算评价,运用Moran散点图和LISA图着重考察其空间差异性及演变,然后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对黄河流域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结果显示:(1)黄河流域整体生态福利绩效综合水平小于1,未能实现DEA有效,且呈现出"中部最高、东部和西部次之""下游最高、上游和中游次之"的态势。(2)黄河流域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呈现出较高的局部空间异质性,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且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效应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3)黄河流域生态福利绩效主要受到技术水平、城镇化、医疗水平、经济外向性以及社会性支出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乔旭宁 王林峰 牛海鹏 杨娅琳 顾羊羊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指标。基于MODIS17A3数据分析河南省淮河流域NPP时空演变特征,顾及区域主体功能类型特征构建生态经济协调度模型,对研究区生态经济协调关系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2001—2010年,研究区NPP均值为395g·m-2·a-1,呈中部高、南北低的特点;10年间NPP总体呈增加趋势,年均增长率为3.48%。(2)流域生态价值呈"倒U型"曲线波动变化,2008年达到最高值896.08亿元,最低值为2001年的675.78亿元,单位面积生态价值为96.8万元/km2。(3)流域GDP呈线性增长,人均GDP高值区集聚在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核心区,形成了流域经济发展的热点区域;冷点区域主要分布在京广线以西的黄淮平原农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集聚分布。(4)流域生态经济协调度先降后升,呈"U型"曲线变化。协调发展区域沿陇海、京广线分布,主要集中在中原城市群地区;弱协调发展区域沿京广、陇海线分布在协调发展区域的外围及桐柏、大别山区;失调发展区域分布在京广线以东,主要是黄淮农区的县市,长期处于失调发展状态。最后,提出了构建淮河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和耕地保护补偿机制,以解决主体功能定位对流域经济和居民福祉的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兆峰 黄冬春
文章以长江经济带与黄河流域19个省市为研究对象,借助超效率SBM模型、核密度估计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比分析了2005—2019年两大流域交通碳排放效率时空格局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交通碳排放效率低于长江经济带,但长江经济带增长速度更快,并于2014年超过黄河流域。长江经济带比黄河流域区域非均衡性更强,但区域内部差距下降幅度更大。②长江经济带交通碳排放效率呈现出“下游>中游>上游”空间格局特征,下游辐射带动作用显著。黄河流域交通碳排放效率呈现“中下游>上游”的空间格局,整体“马太效应”凸显。③长江经济带交通碳排放效率属于“技术”驱动型发展模式,黄河流域交通碳排放效率则属于“人口+经济”驱动型发展模式。产业结构影响两大区域交通碳排放效率提升的共同因素,但对长江经济带作用更显著。最后,从共性和差异出发,提出特色发展路径、区域交流合作等交通碳减排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黎芳 王希 王香茹 杜明伟 周春江 尹晓芳 徐东永 卢怀玉 田晓莉 李召虎
【目的】探讨黄河流域北部棉区应用缩节胺(1,1-dimethyl-piperidinium chloride,dpc)对棉花进行化学封顶的可行性。【方法】于2012—2014年在河北省河间市瀛州镇国欣科技园和北京市中国农业大学上庄实验站进行,共包括6个独立试验。供试棉花品种为国欣棉3号(GX3)、欣抗4号(XK4)、石抗126(S126)和欣试17(XS17)。dpc化学封顶技术分为单独应用常规dpc化控技术(简称dpc)、将常规dpc化控技术与增效型dpc(简称dpc+)相结合(简称dpc+dpc~+)两种方式,以在常规dpc化控基础上进行人工打顶(简称dpc+mt)为对照。【结果】2012...
关键词:
黄河流域北部棉区 棉花 缩节胺 化学封顶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国富 夏祥谦
黄河流域各省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基本上是我国东、中、西部差距的一个缩影。本文采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了黄河流域地区差距的变化趋势;并根据扩展的MRW模型,分析了初始经济发展水平、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劳动、经济市场化程度、基础设施状况对这一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九省区不存在σ收敛,但存在显著的条件收敛。最后,基于本文的分析结论,就如何缩小黄河流域乃至全国范围的地区差距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经济增长 条件收敛 地区差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