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38)
- 2023(10346)
- 2022(9102)
- 2021(8531)
- 2020(7688)
- 2019(17713)
- 2018(18030)
- 2017(35386)
- 2016(19331)
- 2015(22271)
- 2014(22819)
- 2013(22375)
- 2012(21216)
- 2011(19317)
- 2010(19727)
- 2009(18605)
- 2008(18979)
- 2007(17773)
- 2006(15701)
- 2005(14465)
- 学科
- 济(74308)
- 经济(74216)
- 管理(54883)
- 业(50437)
- 企(40600)
- 企业(40600)
- 方法(35794)
- 数学(31291)
- 数学方法(31019)
- 制(23621)
- 银(22984)
- 银行(22839)
- 财(22358)
- 中国(22141)
- 行(21441)
- 农(21254)
- 学(18009)
- 融(16351)
- 金融(16343)
- 业经(15580)
- 贸(15216)
- 贸易(15206)
- 易(14770)
- 务(13939)
- 度(13925)
- 制度(13915)
- 财务(13898)
- 财务管理(13859)
- 体(13409)
- 农业(13310)
- 机构
- 大学(284897)
- 学院(282646)
- 济(111778)
- 经济(109094)
- 管理(106826)
- 研究(95715)
- 理学(89856)
- 理学院(88848)
- 管理学(87326)
- 管理学院(86795)
- 中国(80910)
- 京(61568)
- 科学(59225)
- 财(57385)
- 农(52465)
- 所(50182)
- 中心(46419)
- 研究所(45321)
- 江(45108)
- 财经(44677)
- 业大(42532)
- 农业(41521)
- 经(40207)
- 北京(39155)
- 范(36848)
- 州(36499)
- 师范(36415)
- 经济学(33971)
- 院(33835)
- 财经大学(32847)
- 基金
- 项目(177894)
- 科学(137705)
- 研究(129485)
- 基金(127241)
- 家(111347)
- 国家(110434)
- 科学基金(92597)
- 社会(78965)
- 社会科(74596)
- 社会科学(74570)
- 省(69459)
- 基金项目(67595)
- 教育(60200)
- 自然(60044)
- 划(58981)
- 自然科(58594)
- 自然科学(58573)
- 自然科学基金(57563)
- 编号(55592)
- 资助(52931)
- 成果(47441)
- 重点(40189)
- 部(39563)
- 课题(37425)
- 发(37269)
- 创(35795)
- 项目编号(34417)
- 科研(34416)
- 创新(33565)
- 教育部(33357)
共检索到438465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荣刚 梁琦
银行和借款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降低,很大程度上要受益于银行间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文章通过信用信息共享抉择模型分析我国银行间信用信息共享与合作动力机制,得出在目前信贷市场结构下,各银行对信用信息共享程度的期望值不同,而公共机关强制的信息共享可能对银行的行为产生游离或参与两种截然不同的效用。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信用信息共享激励和约束机制,推动银行加深信息共享,同时通过公共征信系统和商业征信的共同辅助,形成相对完善的社会征信体系。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信息共享 行为 征信体系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红霞
本文在分析我国信用信息共享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从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征信体系建设模式、加强信用标准化建设和加强政府信用监管三个方面提出了建立和完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征信体系 信用信息共享 模式 标准 监管
[期刊] 征信
[作者]
蔡赛男
信用信息的开放与共享是征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征信机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信用信息的开放与共享,有助于矫正信息不对称而形成的重复博弈机制,提高经济效率和优化信用资源配置。目前,我国信用信息的开放与共享领域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法律法规缺失、信用信息分散、标准化建设欠缺以及监管缺位等。为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有效的征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我们需要从加强立法、整合资源、制订技术标准、加强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等方面着手,建立科学的信用信息开放与共享机制。
关键词:
征信体系 信用信息 共享机制
[期刊] 征信
[作者]
刘良毕
商业交易中的契约往往伴随着信息不对称问题,基于信息共享的声誉机制恰是消解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手段。论证商业信用信息共享对于小微企业征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在借鉴邓白氏公司成功经验基础上,建议通过征信市场,采集、共享小微企业的契约履行、声誉评价等商业信用信息,建立新型、有效的小微企业征信体系。
关键词:
商业信用 信息共享 小微企业 征信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寒阳 蒋恒波
信用体系建设应该选择何种模式是当前学术界讨论的热点。作为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信用信息共享的重要性已经在相关文献中得到了论证,但对于应该采取何种方式实现银行间的信息共享,仍然存在争议。本文试图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一个基本的概率模型来分析影响银行信用信息共享内生性的重要因素,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讨论。我们的结论是现阶段我国银行间内生出一套信用信息共享机制较难实现,为正在建设中的公共征信系统提供了理论支撑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银行信用信息共享 影响因素 内生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光兰明
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制度安排,信用信息共享则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对解决信息不对称、扩大信用交易、防范信用风险、转变政府工作方式、提高社会诚信意识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是当前市场经济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黄佳 曹雪锋
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交易支付结算体系都与系统性风险相关。机构和市场与系统性风险的关系已多有论述,但交易支付结算体系与系统性风险的关系不仅学术界探讨得不多,而且在实践中也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这可能造成严重的隐患。本文拟从这个角度出发,从理论与实践、国际和国内经验等多角度论述银行间支付结算体系与系统性风险的关系,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
银行间支付结算体系 系统性风险 研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付娉娉 董殿文 朱静秋
在企业征信体系建立过程中,银行与企业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征信体系。从博弈论的角度,运用纳什均衡理论分别对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同银行的博弈关系进行分析。在现行的制度条件下,企业在与银行进行博弈的最优策略是失信;同时,在重复性博弈的条件下,银行与企业双方的合作可以通过建立企业征信体系这样的信誉机制实现,并在银行和企业征信体系建立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
银行 博弈 纳什均衡 企业征信体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雳
信用征信可以有效降低金融交易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对金融乃至整个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从理论研究和国际经验两个维度出发,探讨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建立中面临的主要法律问题,指出需着重解决的问题。设计我国征信法律规范时,要注意在同时强化信息分享与隐私权保护的进程中,实现动态平衡,明确权利,界定范围。中央政府在建立信用征信体系中应当扮演主导但非排他性的角色,打破现存的行业和地域信息割据。
关键词:
信用征信 信息分享 隐私权保护
[期刊] 征信
[作者]
丁玲 段丹 韩家平 马子由 麦嘉璐
分析传统个人征信指标体系存在的不足,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区块链视角下个人信用评分模型,证明应用区块链技术可使个人征信指标体系更为全面、深入和可操作。在梳理国内传统信息共享机制面临挑战的基础上,基于国内外区块链视角下个人信息共享机制优化案例分析,提出构筑联盟链数据共享平台、行为追踪与信息共享促进行业自律、共享可追溯数据以实现穿透式监管、利用智能合约贯彻落实法律法规等四方面优化对策。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佟军廷
非银行信息采集工作是人民银行完善金融信用信息数据库信息种类,全面反映和展示信息主体信用全貌的重要措施。本文从个人征信主体权益保护角度,以一起非银行异议处理案例为例,分析非银行信息采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非银行信息 征信主体 权益保护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佟军廷
非银行信息采集工作是人民银行完善金融信用信息数据库信息种类,全面反映和展示信息主体信用全貌的重要措施。本文从个人征信主体权益保护角度,以一起非银行异议处理案例为例,分析非银行信息采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非银行信息 征信主体 权益保护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余辉
做市商制度有利于改善债券市场的流动性,维护市场稳定。笔者在文中对影响做市商做市行为的关键因素——做市成本和收益作出具体分析,并就提高做市商做市积极性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银行间债券市场 做市商 成本效益分析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焕成 温芳芳
银行信贷是最主要的信贷形式,由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不良选择和道德风险是银行普遍面临的问题,银行可以通过信用信息共享来降低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坏账损失。因此,征信体系的出现是信贷市场成熟的标志,也是借贷双方长期博弈的结果,动态的博弈活动也会影响到信用信息共享的效率。
关键词:
银行信贷:博弈 信用信息共享 征信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课题组 詹向阳 樊志刚 赵新杰
本文剖析目前债券市场各种具有部分基准利率属性的利率并对其特征进行比较,探讨可以作为基准利率的可能标准,并研判Shibor作为基准利率仍需改进的方向。本文认为,由于受行政干预,传统的商业银行1年期存贷款利率现阶段不适宜充当基准利率;下一步基准利率体系的建设将以Shibor利率和国债二级市场收益率为核心,构建接近无风险的基准利率体系。本文主要结论:一是商业银行应利用基准利率体系改变资产负债业务定价策略,增强商业银行资金定价能力;二是应利用基准利率曲线增强商业银行对固定收益衍生产品的估值水平;三是商业银行应利用基准利率体系加强债券利率风险管理和债券投资组合管理。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