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29)
- 2023(11160)
- 2022(9545)
- 2021(9173)
- 2020(7740)
- 2019(17268)
- 2018(17262)
- 2017(33496)
- 2016(18318)
- 2015(20679)
- 2014(20703)
- 2013(20190)
- 2012(19035)
- 2011(17205)
- 2010(17812)
- 2009(16966)
- 2008(16961)
- 2007(15889)
- 2006(14571)
- 2005(13609)
- 学科
- 济(63864)
- 经济(63775)
- 管理(57372)
- 业(55581)
- 企(46002)
- 企业(46002)
- 制(24615)
- 中国(24554)
- 银(24281)
- 银行(24136)
- 方法(23166)
- 行(22772)
- 农(21443)
- 财(20439)
- 数学(19562)
- 数学方法(19227)
- 技术(19061)
- 融(17495)
- 金融(17487)
- 业经(15699)
- 度(14453)
- 制度(14448)
- 策(13878)
- 体(13861)
- 贸(13546)
- 贸易(13529)
- 地方(13487)
- 农业(13465)
- 易(13196)
- 学(13189)
- 机构
- 学院(255151)
- 大学(253578)
- 济(105355)
- 经济(102712)
- 管理(96928)
- 研究(89781)
- 理学(80163)
- 理学院(79300)
- 中国(78219)
- 管理学(78099)
- 管理学院(77578)
- 财(56248)
- 京(55115)
- 科学(51284)
- 所(46348)
- 江(43184)
- 中心(42618)
- 农(42251)
- 财经(41595)
- 研究所(40836)
- 经(37376)
- 北京(36126)
- 州(34825)
- 业大(33316)
- 范(33153)
- 师范(32833)
- 农业(32652)
- 院(32375)
- 银(31877)
- 经济学(30888)
- 基金
- 项目(152608)
- 科学(119480)
- 研究(118367)
- 基金(106564)
- 家(91423)
- 国家(90542)
- 科学基金(76694)
- 社会(72569)
- 社会科(68608)
- 社会科学(68592)
- 省(61681)
- 教育(54815)
- 基金项目(54688)
- 划(51488)
- 编号(49592)
- 自然(46888)
- 自然科(45812)
- 自然科学(45794)
- 自然科学基金(45000)
- 资助(44265)
- 成果(43638)
- 创(36820)
- 课题(36531)
- 重点(34139)
- 部(33730)
- 发(33701)
- 创新(33470)
- 性(30985)
- 项目编号(30624)
- 年(29613)
- 期刊
- 济(127675)
- 经济(127675)
- 研究(88910)
- 中国(62265)
- 融(45229)
- 金融(45229)
- 财(43352)
- 管理(40783)
- 农(39657)
- 教育(36103)
- 学报(34848)
- 科学(33129)
- 大学(26766)
- 农业(25013)
- 学学(24687)
- 技术(23558)
- 业经(21818)
- 财经(20983)
- 经济研究(20111)
- 经(18023)
- 问题(16643)
- 贸(14752)
- 科技(14477)
- 坛(14373)
- 论坛(14373)
- 理论(14261)
- 国际(13697)
- 技术经济(13176)
- 图书(13111)
- 实践(12823)
共检索到4294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若愚
在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格局下,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实现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型必须充分挖掘和发挥银行体系的作用。我国银行体系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存在较多问题,主要有:科技型中小企业是银行体系服务的"盲点",政策性银行对创新支持力度不足,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科技银行,商业银行产品和服务缺乏对创新支持的针对性等等。未来需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构建服务科技创新的银行体系和服务,在引导商业银行推进科技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的同时,探索建立专业政策性银行及专业化的科技银行,发展为科技创新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组织。
关键词:
银行体系 科技创新 科技银行 政策性银行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海全 兰佳佳 刘曼
在"双碳"目标下,环境问题被提到国家发展战略中,各行各业先后出台了碳中和实现路径。银行作为实体经济资金融通中介,其环保态度与政策能有效地引导企业和个人的生产、消费行为向低碳转型,银行环境信息披露的意义重大。我国银行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及问题我国银行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政策制度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林汉川 王分棉 管鸣东
民间创新活动是我国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界定我国民间创新活动的内涵与构成,深入剖析我国民间创新活动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深圳市构建的促进民间创新活动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的新鲜经验的系统调查与总结,对构建与完善我国促进民间创新活动的政策支撑体系,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具体对策建议。
关键词:
民间创新 政策 支持体系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国家开发银行课题组
本文分析了金融体系支持创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商业银行体系、资本市场、保险、信用担保体系以及政策性银行等不同论述了制度设计和监管要求以及服务模式和产品提供等方面存在的制约因素,对如何完善支持创新的金融体系提出了政策建议,包括构建支持技术创新的银行服务体系、强化资本市场对技术创新的支持等。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雪春 苏乃芳
银行是我国科创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完善科技信贷对于支持科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国际经验看,美国硅谷银行以其专业化、多样化和系统性的服务模式,曾为美国高科技企业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美国的科技创新。我国银行的科技信贷经历了从地方性探索到全国推广、从政策主导到市场化发展、从单一模式到多种创新模式的发展历程,银行贷款约占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的60%。尽管我国银行科技信贷在产品、服务和机制等多个方面加强创新,并探索出多种服务模式,但仍存在不足之处,主要体现为银行的低风险偏好与科创企业的高风险特征之间失衡导致的银行“不敢贷、不能贷、不愿贷”,银行短期贷款占比高、缺乏中长期资金支持导致结构性失衡,以及中介机构、担保增信、信用评估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未来,应进一步建立适应科技创新行业融资的体制机制、推进信息服务平台等金融中介建设、完善科创企业的风险补偿机制,加强对科创企业的金融支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程国强
本文章肯定了农村市场规模扩大、交易方式和流通业态提升、市场主体多元化发展的现状,提出存在着城乡市场规模差距持续扩大、农村地区市场流通差距扩大、流通方式和经营业态较为落后、流通基础设施不足、流通主体实力弱、市场管理滞后等问题,认为必须强化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化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冯祥英 冯根福
如果给银行保险业下个简单的定义,就是指银行和保险公司双方通过发挥各自优势、满足客户多元化金融服务,实现资源互补和各自利益最大化的一种商业模式。随着金融一体化的发展,银行保险业在我国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在金融体系中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
创新是银行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我国即将加入WTO,银行业面临全面开放的背景下,我国银行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快改革,创新求存,创新图强,创新发展。本文以广东银行业的业务创新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试图全面分析我国银行业务创新及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重从政策层面探讨相关对策,以期促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梓元 王晟先 冯志静
文章先界定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构建客户服务与管理创新的IT支持体系的原则与重点,得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IT支持体系处于单项应用到跨部门整合的阶段。通过从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和信息技术建设三方面论述现代银行业的IT支持框架,对现代银行业IT支持构成系统性的分析,最后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实现客户服务与管理创新IT支持体系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客户服务与管理 IT支持体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袁永 李妃养 张宏丽
针对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构建存在的理论基础薄弱、涵盖面不全等问题,从科技创新的主要特点及科技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基于政府作用角度构建了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框架,并对比分析了中美两国近期实施的供给面、需求面和环境面科技创新政策,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创新过程 政策体系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希义 缪海波
本文分析了当前国内银行开展科技金融的做法,系统总结归纳了银行在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工作机制上进行的一系列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创新行为和成效,同时指出了目前银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存在的不足,并就下一步如何解决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政府资金对银行信贷的引导放大作用提出了若干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杨哲 黄迈
线上金融服务渠道正不断消除城乡间的"数字鸿沟",但农村线下金融服务渠道依然发挥了重要的支农惠农作用,尤其是以惠农服务站为代表的农村社区银行新模式,在资产投入、运营成本等方面较县域物理网点和行政村代理服务点具有明显优势,促进了金融资源在城乡间流转,是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重要载体。为进一步完善和构建多层次农村金融服务渠道,商业银行在拓展农村市场、建设农村金融服务渠道时,要细分金融需求层次,针对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采取差异化发展策略;丰富金融服务渠道建设模式,深入挖掘客户不断增长的金融需求,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创新个性化金融服务和差异化金融服务,推动县域金融服务水平全面提升。针对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趋势,监管部门应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加强金融服务渠道建设,不断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加强对惠农服务站这种农村社区银行新模式的监管和引导,在加快推广惠农服务站新模式的同时防范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黄剑辉
近年来,在新兴技术快速发展、新型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市场环境变幻莫测的背景下,商业银行既面临激烈的外部竞争,又迎来难得的转型机遇。尤其是互联网金融公司依托成熟的技术水平、灵敏的市场洞见力、强大的创新力,提升客户体验、改变客户偏好、分流客户资源,对商业银行带来正面冲击。在此背景下,国内领先商业银行纷纷加快金融科技转型步伐,通过对外合作与内部孵化,完成了从被动适应到主动拥抱金融科技的转变,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昊钰 罗玮颢 万宇欣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存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类型单一,宣传力度微弱,增值服务不到位等问题。通过研究发现,私人银行客户更多关注于私人银行的产品组合和增值服务,并且对银行品牌信任度偏好明显。因此,本文构建了由以上三个维度构成的创新型整合营销体系,旨在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系统化、专业性强的服务。
关键词:
私人银行 整合营销 品牌塑造 需求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昊钰 罗玮颢 万宇欣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存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类型单一,宣传力度微弱,增值服务不到位等问题。通过研究发现,私人银行客户更多关注于私人银行的产品组合和增值服务,并且对银行品牌信任度偏好明显。因此,本文构建了由以上三个维度构成的创新型整合营销体系,旨在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系统化、专业性强的服务。
关键词:
私人银行 整合营销 品牌塑造 需求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