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02)
- 2023(15259)
- 2022(13076)
- 2021(12654)
- 2020(10633)
- 2019(25044)
- 2018(24843)
- 2017(48496)
- 2016(26299)
- 2015(30145)
- 2014(29777)
- 2013(30018)
- 2012(28220)
- 2011(25353)
- 2010(25542)
- 2009(24241)
- 2008(24459)
- 2007(22004)
- 2006(19553)
- 2005(18175)
- 学科
- 济(104424)
- 经济(104305)
- 管理(80970)
- 业(74026)
- 企(60370)
- 企业(60370)
- 方法(46286)
- 数学(40598)
- 数学方法(40234)
- 中国(33889)
- 财(32285)
- 农(30250)
- 制(29704)
- 银(27360)
- 银行(27215)
- 行(25740)
- 贸(23465)
- 贸易(23446)
- 易(22903)
- 业经(22410)
- 融(21109)
- 金融(21106)
- 地方(19846)
- 务(19609)
- 财务(19559)
- 财务管理(19502)
- 农业(19428)
- 学(18782)
- 企业财务(18391)
- 策(17664)
- 机构
- 大学(369761)
- 学院(368040)
- 济(160684)
- 经济(157229)
- 管理(143204)
- 研究(126867)
- 理学(119788)
- 理学院(118436)
- 管理学(116914)
- 管理学院(116156)
- 中国(108814)
- 财(81214)
- 京(79817)
- 科学(71716)
- 所(63630)
- 财经(62236)
- 中心(60248)
- 江(57478)
- 农(57210)
- 研究所(56812)
- 经(56509)
- 北京(51367)
- 经济学(50010)
- 业大(47902)
- 范(47518)
- 师范(47158)
- 财经大学(46142)
- 州(45992)
- 院(45253)
- 经济学院(45149)
- 基金
- 项目(228092)
- 科学(179939)
- 研究(172557)
- 基金(166486)
- 家(142749)
- 国家(141558)
- 科学基金(121232)
- 社会(110123)
- 社会科(104417)
- 社会科学(104386)
- 基金项目(87258)
- 省(85891)
- 教育(79399)
- 自然(75564)
- 自然科(73747)
- 自然科学(73727)
- 划(73293)
- 自然科学基金(72444)
- 编号(70846)
- 资助(69168)
- 成果(59448)
- 部(52977)
- 重点(51193)
- 发(49435)
- 课题(48786)
- 创(46863)
- 教育部(45923)
- 国家社会(45689)
- 性(44838)
- 人文(44431)
- 期刊
- 济(183138)
- 经济(183138)
- 研究(120716)
- 中国(78558)
- 财(65018)
- 管理(54805)
- 融(52208)
- 金融(52208)
- 农(51593)
- 学报(49585)
- 科学(48126)
- 教育(38811)
- 大学(38247)
- 学学(35338)
- 农业(33521)
- 财经(31635)
- 技术(31104)
- 经济研究(29650)
- 业经(28023)
- 经(27267)
- 问题(24503)
- 贸(22593)
- 国际(20603)
- 业(20320)
- 理论(19109)
- 技术经济(18596)
- 图书(17939)
- 世界(17848)
- 现代(17437)
- 实践(16925)
共检索到5865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黎四奇
中国银监会的成立是我国金融监管机制步向专业化与法治化的一个重要举措。然而,从目前央行与银监会的实际职能来考察,这种分设的模式并没有使中国的银行业监管走向专业性、高效率性与更有效性,也没有真正解决央行原有的双重角色冲突问题,只是使原有的内部冲突外部化;同时,由于银监会的弱势,中国银行业监管的有效性正潜伏着可能失灵的危机。
关键词:
分立模式 央行 中国银监会 对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经过近3个月紧张而有序的筹备,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简称广东银监局)于2003年10月15日正式挂牌,办公地点在广州市沿江中路193号。广东银监局作为中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翎
记者:感谢您接受《中国金融》杂志的采访。银监会自成立以来,商业银行创新工作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从产品到服务、从管理到技术等各方面都有质的提升,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王华庆:新世纪以来,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步伐确实在不断加快,这不仅体现在具体投放市场的产品和服务的品种上,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黄远标 李泽广
监管处罚作为微观审慎监管的重要工具和内容,对维护中国金融业安全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CoVaR和MES方法测算银行系统性风险,以2011—2021年中国上市银行为研究对象,分析监管处罚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监管处罚能够有效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机制分析表明,监管处罚主要通过降低银行杠杆和收益波动率来抑制系统性风险。异质性分析显示,监管处罚的风险抑制作用在系统性风险较高银行和非国有银行群组中尤为明显。拓展性分析发现,2015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罚办法》的修订能够强化监管处罚的震慑力,更好地抑制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建议监管部门维持监管处罚的常态化实施,发挥监管的纠偏和引导效应,更好地防范与化解金融系统性风险。
关键词:
监管处罚 审慎监管 系统性风险 银行杠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魏革军
魏革军:《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并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请您谈谈在这一框架下对金融改革的建议。阎庆民: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芙蓉
记者: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金融创新一直为各界广泛关注,首先请您谈谈如何处理好监管与创新的关系?阎庆民:金融创新是银行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同时金融创新也是一柄"双刃剑"。因此,我国金融创新必须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林铁钢 唐双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毅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邱永红
国际银行业监管的划时代规划———巴塞尔委员会《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解评□邱永红1997年4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以下简称《核心原则》),从7个方面制定了有效银行监管系统必备的25条基本原则,为各国监管当局和国际性监管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巴曙松 曹海珍
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与国际银行业有效监管方式的调整评巴塞尔委员会︽银行业有效监管核心原则︾□巴曙松曹海珍997年初,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银行业有效监管核心原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核心原则》),引起了国际银行界的广泛关注。国际银行界一...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敏聪
“银监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银行业监管演进的新阶段,它将促进央行的独立决策和银行业监管的进一步专业化、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加快商业银行的民营化进程并加强监管。但目前我国银行业监管仍存在一些问题,为充分发挥银监会的作用,继续完善监管体制,应大力完善金融法规、建立监管协调机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并解决原监管体制的遗留问题。
关键词:
银监会 银行业 监管 演进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柏士珍 陶礼明 王传纶 陶湘 梁宝忠 张礼卿
专家学者评论巴塞尔委员会《银行业有效监管核心原则》充分考虑国别差异逐步推行《银行业有效监管核心原则》中国银行行长助理柏士珍《银行业有效监管核心原则》是适应世界银行业的日益国际化而产生的,它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应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也应该认识到,银行监管...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臧绥平
1997年4月9日,巴塞尔银行业务条例和监管委员会发布《银行业有效监管核心原则》。该文件制定了一组共25条基本原则。征求意见的截止日期为1997年6月16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魏革军
记者:感谢您接受《中国金融》杂志的专访。在国际金融保险监管改革不断深化和我国保险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了进一步加强偿付能力监管,更加有效地提高行业防范风险的能力,保监会决定启动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建设工作,并制定了《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建设规划》。请您谈谈《规划》出台的背景及动因。陈文辉: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各国和有关国际组织对金融保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陈菲
本文通过对银行监管目标进行理论分析,归纳出当前银行监管目标主要体现在稳定性、发展性、效率性和公平性四个方面。通过深度分析我国现行监管目标发现:银行监管目标的政策设计中缺少效率性目标,对公平性目标体现不充分。另外,认为我国关于防止金融犯罪和提高消费者对金融知识了解等目标在监管目标价值序列中不适于作为核心目标安排,一定程度上偏离了银行监管运行的理想轨道。
关键词:
银行监管 监管目标 价值取向 政策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巴塞尔委员会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原则
巴塞尔委员会《银行稽核及监管当局与内外审的关系》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姚刚:加大资本市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
保险资金运用必须遵循稳健、安全性原则——访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杨明生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银行公司治理原则的演进与启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签署合作备忘录
巴塞尔委员会资本协议的演变与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新进展
如何监督监督者——兼谈对监察委员会的诉讼监督问题
为日益复杂的不确定性定价评估——访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精算师协会主席魏迎宁
上市公司舞弊性财务报告及其防范与监管——基于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处罚公告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