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74)
2023(10435)
2022(9015)
2021(8622)
2020(7269)
2019(17045)
2018(17243)
2017(33975)
2016(18621)
2015(21432)
2014(21746)
2013(21642)
2012(20541)
2011(18797)
2010(18987)
2009(18168)
2008(18533)
2007(16770)
2006(15360)
2005(14180)
作者
(56207)
(47002)
(46625)
(45202)
(29728)
(22380)
(21583)
(18160)
(17963)
(16866)
(16041)
(15698)
(15145)
(14971)
(14947)
(14762)
(14258)
(13901)
(13758)
(13632)
(11929)
(11775)
(11724)
(10779)
(10715)
(10669)
(10585)
(10550)
(9632)
(9300)
学科
(75352)
经济(75261)
管理(47475)
(45990)
(36422)
企业(36422)
方法(34399)
数学(30571)
数学方法(30286)
(25217)
中国(23938)
(22744)
银行(22598)
(21993)
(21257)
(20396)
(16378)
金融(16375)
业经(15942)
(15858)
(15358)
贸易(15344)
(14955)
(14271)
制度(14261)
(14124)
农业(13949)
地方(13661)
体制(11640)
理论(11495)
机构
大学(273023)
学院(271548)
(113539)
经济(111026)
研究(97583)
管理(97360)
理学(81494)
中国(81236)
理学院(80547)
管理学(79215)
管理学院(78706)
(59589)
科学(58761)
(57773)
(51837)
(51832)
研究所(46494)
中心(44774)
财经(44136)
(43737)
农业(41178)
业大(40426)
(39859)
北京(38667)
经济学(35675)
(35584)
师范(35148)
(34741)
(34430)
财经大学(32639)
基金
项目(165585)
科学(127312)
研究(121447)
基金(117114)
(102862)
国家(101968)
科学基金(84209)
社会(74300)
社会科(70204)
社会科学(70176)
(64689)
基金项目(60911)
教育(57412)
(55476)
自然(53667)
自然科(52292)
自然科学(52270)
自然科学基金(51326)
编号(50627)
资助(49713)
成果(43278)
重点(38419)
(37708)
(36629)
课题(36278)
(33923)
(31934)
教育部(31929)
科研(31869)
创新(31764)
期刊
(130638)
经济(130638)
研究(89730)
中国(58768)
(47082)
学报(44816)
(44561)
(41245)
金融(41245)
科学(39399)
管理(35584)
教育(33436)
大学(33431)
学学(31167)
农业(29650)
技术(23337)
财经(22824)
经济研究(21295)
业经(21022)
(19582)
问题(18025)
(15762)
(15288)
理论(15023)
国际(13876)
实践(13473)
(13473)
技术经济(13316)
(12869)
商业(12643)
共检索到4334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绍政  
一、引言 我国于2001年加入WTO后,银行业将在2006年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如何应对“入世”的机遇和挑战,在5年的过渡期使银行业通过改革处于更有利的竞争地位,是许多学者、政府官员和银行家苦苦思考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目前就中国银行业在过渡时期改革方向问题上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我国在加大对现有银行进行改革的同时,应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大力发展民营银行。由于这一种观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玲慧  
基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及所处的发展阶段,在促进股票市场等直接融资市场发展的同时,对银行体系的改革至关重要,在长期战略中具有决定性意义。银行体系的改革应以加强银行业内的竞争实力为主线,在吸引外资进入、在充分考虑一些相关风险因素的同时允许民营资本的进入。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郭志刚  王婷  
在社会观念和法律规范的推动下,劳务派遣用工面临着新的发展变革。以银行业为例,劳动合同法新规下劳务派遣用工的改革,涉及到如何平稳而又合理地转变劳务派遣的使用范围以及劳务派遣人员的身份转制问题。劳务派遣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从而内部化是一种短期、应急性的选择,人力资源业务外包将成为长期的、战略发展趋势。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兆星  
伴随金融危机而来的是新一轮金融监管力度的加大,中国银行业监管当局深入参与了巴塞尔委员会主导的本轮银行监管制度改革。本文认为,国际银行监管改革主要呈现出四方面趋势:微观监管与宏观审慎统筹兼顾、资本监管和流动性监管同等重要、银行监管的"质"与"量"同步提升、银行内部约束与外部监管有机结合。中国银行业监管当局和银行业应密切关注国际银行监管改革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调整监管政策和经营模式,增强银行体系的稳健性和国际竞争力。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时旭辉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过去的实践证明,如果不能摒弃“关起门来搞改革”的思路,不能积极营造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就不可能取得成功。我国银行业对内开放的战略意义决定了发展民营银行需要采取“改造”与“新建”并举的策略。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易定  陈雯  
传统的SCP范式以及微观经济理论均认为一个竞争程度越高的市场结构将越有利于社会福利的改进和行业微观绩效的增加,因此市场集中度过高,曾被主流理论认为是中国银行业效率低下的罪魁祸首。但通过引入外部竞争的绩效改善效果却很不理想。本文将在此基础上说明运用SCP框架来解释银行业的市场结构问题并不合适。我们认为在全面开放金融业的背景下,中国银行业保持一定的集中度是必要的。银行业改革的一个目标取向应该是维持金融稳定和改善绩效。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于大勇  汪国庆  
私人银行业务最早起源于瑞士,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中叶。所谓私人银行(Private Banking),是指以财富管理为核心,面向高净资产客户所提供的顶级专业化的一揽子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其服务范围涵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杜欣欣  杨有振  
文章通过对我国2007~2011年主要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的分析,运用实证模型分析银行的业务结构调整、产品多元化和综合化经营与银行的绩效评价之间的关系。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应元  徐宏  
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银行信息化的重点是发展网上银行,拓展其应用范围,大力支持银行卡业务,全面实现银行卡网络联网和业务联营,建立金融认证中心(CA)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采取一系列政策:政府应高度重视,积极引导和推动;加强网上银行队伍建设;大力拓展网上银行业务找准业务支撑点;加强品牌推广树立网上银行的企业文化;强化风险管理,促进业务健康发展;加强国际合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时旭辉  
目前,我国银行业正在按照"入世"的约定,逐步放开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但与此同时,银行业的对内开放却因为倍受质疑和争议而停滞不前。这种状况需要尽快得到扭转,这不仅是市场经济公平原则的要求,更是因为我国银行业对内开放具有现实的和战略性的意义。这种战略意义决定了我国银行业对内开放需要采取"改造"与"新建"两条路径并举的策略。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宁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与金融自由化的逐渐深入,我国开始逐步探索银行业综合经营的道路。政策面的放宽与需求面的扩大,使银行业综合经营呈现如火如荼的态势,但在探索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我国银行业开展综合经营的历程和现状入手,总结综合经营取得的成效,分析目前存在问题,提出下一步改革路径的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汪波  
进入90年代以来,法国银行业虽然进行了一些较为显著的结构性调整和业务收缩,但基本上仍未能摆脱由于法国80年代初国有化浪潮和银行业外延式扩张性经营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及房地产市场的萎缩所造成的不利影响。面对金融业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和欧洲统一货币的即将实施,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媛媛  
本文分析了我国银行市场结构中国有商业银行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指出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对整个金融制度的改革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借鉴发达国家银行业发展的经验,在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中,更为迫切的是体制创新而不是技术模仿,改革的关键是进行国有商业银行的民营化改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心颖  
日本主银行制对日本战后经济腾飞起到无可否认的推动作用,然而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宏观环境的变化,该制度开始出现不适应,制度的惰性尤其是政府对银行的深度干预最终导致了主银行制的衰弱,且在20世纪90年代酿就了日本金融危机。我国当前的宏观环境类似于日本主银行制鼎盛时期的宏观环境,因此,我国的银行体制改革可以部分借鉴、改造日本的主银行制,股份制银行并在我国的股份制银行和民营企业之间试行主银行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