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35)
- 2023(11125)
- 2022(9930)
- 2021(9636)
- 2020(8199)
- 2019(19341)
- 2018(19473)
- 2017(38511)
- 2016(20942)
- 2015(23979)
- 2014(24147)
- 2013(24219)
- 2012(22426)
- 2011(20022)
- 2010(20233)
- 2009(18574)
- 2008(18433)
- 2007(16326)
- 2006(14714)
- 2005(13352)
- 学科
- 济(78216)
- 经济(78113)
- 管理(60249)
- 业(56757)
- 企(47034)
- 企业(47034)
- 方法(37397)
- 数学(32415)
- 数学方法(32028)
- 制(23771)
- 中国(23614)
- 银(23434)
- 银行(23287)
- 财(22269)
- 行(21849)
- 农(21261)
- 学(17499)
- 业经(17381)
- 融(16766)
- 金融(16765)
- 贸(15625)
- 贸易(15611)
- 易(15216)
- 地方(14907)
- 务(14049)
- 财务(13983)
- 财务管理(13942)
- 农业(13698)
- 度(13571)
- 制度(13555)
- 机构
- 大学(298950)
- 学院(296067)
- 管理(118186)
- 济(115551)
- 经济(112729)
- 理学(100753)
- 理学院(99638)
- 管理学(98017)
- 研究(97499)
- 管理学院(97492)
- 中国(81255)
- 京(64920)
- 科学(60422)
- 财(58299)
- 所(49962)
- 农(47661)
- 财经(45833)
- 中心(45276)
- 研究所(44840)
- 江(44075)
- 业大(43226)
- 北京(41918)
- 经(41438)
- 范(38303)
- 师范(37945)
- 农业(37479)
- 州(36631)
- 院(35062)
- 财经大学(34162)
- 经济学(33887)
- 基金
- 项目(193660)
- 科学(151101)
- 研究(142657)
- 基金(139790)
- 家(120879)
- 国家(119864)
- 科学基金(102349)
- 社会(86739)
- 社会科(82072)
- 社会科学(82049)
- 基金项目(74985)
- 省(74982)
- 自然(67643)
- 自然科(65985)
- 自然科学(65972)
- 教育(65233)
- 自然科学基金(64776)
- 划(63640)
- 编号(59590)
- 资助(58141)
- 成果(49469)
- 部(42911)
- 重点(42659)
- 发(40488)
- 课题(40475)
- 创(39812)
- 科研(37344)
- 项目编号(37307)
- 创新(37080)
- 教育部(36676)
- 期刊
- 济(128972)
- 经济(128972)
- 研究(94314)
- 中国(56306)
- 学报(46127)
- 财(43891)
- 管理(43501)
- 农(43362)
- 科学(41983)
- 融(41056)
- 金融(41056)
- 大学(34382)
- 学学(32233)
- 教育(32043)
- 农业(28672)
- 技术(24224)
- 财经(22440)
- 业经(21221)
- 经济研究(19759)
- 经(18843)
- 理论(17834)
- 问题(17549)
- 实践(16497)
- 践(16497)
- 图书(16379)
- 技术经济(14056)
- 科技(13723)
- 现代(13719)
- 业(13638)
- 贸(13606)
共检索到4511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考场 舒杨
在银行业并表监管指引即将推出的背景下,本文通过与美国业并表监管实践的比较,分析了目前我国银行业并表监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银行业并表监管的政策建议:健全监管体系和机构设置;完善监管法制建设;加强国际合作,完善对跨国银行的监督;建立金融信息网络,构建监管信息平台。
关键词:
银行业 并表监管 监管框架 监管方式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丹
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是银行稳健经营和银行体系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我国金融开放的步伐也进一步加快,中国的银行业将面临外资银行的巨大冲击,在这样的形势下,对于如何加强银行监管这一问题的探讨再次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本文以加强中国银行业监管为主题,客观地分析了当前我国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针对我国银行监管的现状提出了改进和完善我国银行监管的建议。
关键词:
银行监管 问题 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钟瑞
在开放型经济和金融全球化背景下,金融交易更加复杂,仅仅依靠单一监管不足以防范风险并确保银行业的稳健经营。目前,我国正逐渐重视并表监管,但对并表监管的理论研究还不是很多。本文通过对我国并表监管实践的分析,从体制、技术和操作层面,对改进和加强我国银行业并表监管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银行监管 并表监管 监管有效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葛春尧 徐光耀
本文介绍了并表监管的理论基础,探究了并表监管的本质特征,分析了加强银行业资本监管的原因及2008年2月中国银监会颁布的《银行并表监管指引(试行)》在实行过程中可能碰到的难点,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银行业 FDI 并表监管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朱孟楠 郭春松
非现场监管是有效银行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非现场监管经过十几年的改进和完善 ,已经成为较为有效的监管手段之一。但是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非现场监管在制度建设、指标设计、技术运用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缺憾。笔者针对非现场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修改和完善的建议 ,以期进一步提高监管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非现场监管 问题与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程林光
一、我国银行业监管面临的问题。1.商业银行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较为严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银行改革的深入进行,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大为增加,既有利率风险、货币风险、政策风险及国际收支风险等系统风险,也存在着更为严重的非系统风险,如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资本风险和结算风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艳红 尹继志
2010年《巴塞尔协议Ⅲ》发布后,中国银监会出台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文件,对银行业提出了新的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和贷款损失准备要求。监管新规对保障银行体系的稳定、增强银行风险防范和损失吸收能力具有积极意义,但也给商业银行经营活动带来一定压力。为了将落实银行业监管新规与提升银行业风险管理水平有机结合起来,商业银行应平稳有序实施新的资本监管标准,根据新的信用风险权重调整资产结构,积极探索资本工具创新,在加强流动性管理的过程中推进全面风险管理。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胡利琴 彭红枫 彭意
强化宏观审慎监管,实现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的有机配合是金融危机后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以上市银行为样本,同时引入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工具变量,运用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来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阶段的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并不完全协调。我国监管部门应当继续完善微观审慎监管制度,同时逐步完善宏观审慎在两个维度上的监管制度与工具,建立起二者的协调监管机制,共同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徐卫国
20世纪80年代以前,在全球大多数国家,市场机制与政府监管之间的关系实际上被理解成一种平行替代的关系,监管力量的强化意味着市场机制力量的弱化,从而形成银行监管对金融市场压制性特征。随着全球市场化趋势的发展,人们开始重视将“激励相容”引入银行监管的理念中,越来越多的国际机构和国家认识到,在非对称信息的环境下,银行监管不再是替代市场,而是强化银行机构微观基础的手段,银行监管并不要在某些范围内取代市场机制,而只是从特有的角度介入金融运行,促进银行体系的稳定高效运行。在此背景下,《巴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胡俊伟
本文回顾了十年来我国银行监管政策的变化,并与G20相关国家进行了对比,分析其顺周期性,在此基础上指出未来监管周期性的变化方向。通过研究发现,2003年以来我国银行资本监管经历了两个阶段,监管力度呈不断加强的趋势。2003-2012年10年间,银行资本监管表现为逆周期性的年份为2003-2007年、2009-2010年,共计7年;表现为顺周期的年份为2008年、2011年以及2012年,共计3年。从周期性的发布来看,经济上升时期银行资本监管能够很好地保持逆周期性,如2003-2007年以及2010年;但在经济下行时期,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较强。此外,随着我国银行监管的强化,加上未来经济增速预期放缓...
关键词:
银行业 资本监管 顺周期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国晖
银行业监管的公共产品特性,决定了银行监管职责只能由政府来承担。然而,信息的不完全以及政府的内在缺陷往往导致"监管失灵",致使银行监管体制与监管目标激励不相容。本文在具体分析我国银行业监管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在我国银行业引入激励相容监管理念的必要性,并从银行内部管理激励机制、外部作用市场约束、体系相容三个层面对我国银行业激励相容监管体系的构建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银行监管 激励相容 激励机制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兆星
伴随金融危机而来的是新一轮金融监管力度的加大,中国银行业监管当局深入参与了巴塞尔委员会主导的本轮银行监管制度改革。本文认为,国际银行监管改革主要呈现出四方面趋势:微观监管与宏观审慎统筹兼顾、资本监管和流动性监管同等重要、银行监管的"质"与"量"同步提升、银行内部约束与外部监管有机结合。中国银行业监管当局和银行业应密切关注国际银行监管改革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调整监管政策和经营模式,增强银行体系的稳健性和国际竞争力。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金融工程课题组
银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划分,银行业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包括诸如操作风险、信誉风险、法律风险等在内的其他风险。信用风险指的是交易对手不履行合约而给合约的另一方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市场风险则包括了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和商品风险等。外汇风险产生于汇率波动,它不仅会冲击国内金融市场,而且波及国际市场;利率风险是由利率波动所造成的,直接对任何进行借贷和投资的实体产生影响;商品风险来自于商品市场价格的变动,又称为价格风险;等等。当今,这些风险包括其他类型的风险几乎具有全面渗透的作用,即对个人、公司、政府的每一个活动领域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及早识别与控制这些金融风险,...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阎庆民
世界经济一体化在促进金融效率提高的同时 ,也带来相应的金融风险。金融监管是否有效 ,直接影响到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有效的金融监管不仅取决于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健全的金融组织体系和监管体系以及具有风险约束力的市场主体 ,也取决于监管者水平的高低。随着我国加入WTO进程的加快 ,我国金融市场将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体系当中。监管也不例外。因此 ,如何在新形势下进行有效的银行监管、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 ,这是我国中央银行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宗怡 冀勇鹏
银行系统性风险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银行之间相互持有的风险头寸;二是银行体系集体性的风险转移动机。为了达到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可能发生的银行监督目标,应该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我国实施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的可行途径,一是监控银行体系的隐性风险头寸;二是建立问题银行的市场出售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