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91)
2023(11840)
2022(10538)
2021(9904)
2020(8472)
2019(19827)
2018(19791)
2017(39710)
2016(21027)
2015(23977)
2014(24000)
2013(24131)
2012(22228)
2011(20110)
2010(19980)
2009(18424)
2008(18198)
2007(15951)
2006(14251)
2005(12578)
作者
(60943)
(50050)
(50002)
(47495)
(32044)
(23938)
(22824)
(19661)
(19105)
(17965)
(17247)
(16817)
(15861)
(15735)
(15625)
(15208)
(14928)
(14871)
(14455)
(14236)
(12340)
(12206)
(12205)
(11226)
(11222)
(11183)
(11165)
(11113)
(10017)
(9764)
学科
(86505)
经济(86408)
管理(63222)
(60489)
(50145)
企业(50145)
方法(44935)
数学(39988)
数学方法(39660)
中国(23748)
(22913)
(22153)
(22147)
银行(22000)
(21690)
(20609)
业经(18070)
(16741)
贸易(16730)
(16527)
金融(16526)
(16333)
(16263)
地方(15907)
(14448)
财务(14388)
财务管理(14356)
农业(14309)
技术(14003)
企业财务(13629)
机构
大学(306783)
学院(302902)
管理(126141)
(125013)
经济(122352)
理学(109507)
理学院(108417)
管理学(106894)
管理学院(106348)
研究(95221)
中国(77748)
(64841)
(60360)
科学(56480)
财经(48879)
(46413)
(44467)
(44462)
中心(44092)
业大(42989)
(42627)
研究所(42020)
北京(41208)
经济学(38146)
(37677)
师范(37374)
财经大学(36697)
(35584)
农业(35071)
经济学院(34837)
基金
项目(204594)
科学(161438)
研究(151145)
基金(150208)
(128904)
国家(127884)
科学基金(110992)
社会(95864)
社会科(91009)
社会科学(90987)
基金项目(80374)
(78319)
自然(72023)
自然科(70310)
自然科学(70296)
教育(69413)
自然科学基金(69049)
(65857)
资助(62980)
编号(61934)
成果(49739)
(46481)
重点(44695)
(42517)
(42404)
课题(41350)
教育部(40489)
人文(39843)
创新(39549)
科研(39215)
期刊
(130547)
经济(130547)
研究(93673)
中国(51595)
管理(45015)
(43725)
学报(43647)
科学(40687)
(39010)
金融(39010)
(38921)
大学(33486)
学学(31545)
教育(29424)
农业(25963)
技术(24863)
财经(23941)
业经(21420)
经济研究(21376)
(20166)
问题(17612)
理论(17386)
实践(16011)
(16011)
图书(15141)
技术经济(15127)
商业(14362)
科技(13982)
(13939)
现代(13825)
共检索到4408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敬学  
本文提出了银行业绩效分解的一个分析框架,即银行内效应、市场份额效应、交叉效应和进入效应决定了银行业的绩效。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银行业1997-2003年的绩效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尽管银行内效应决定了我国银行业绩效变化的方向,但再配置效应也很重要。特别是在银行业绩效下降的时期,再配置效应能够改善我国银行业整体绩效,遏制了进一步下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亢腾  
本文从并购战略理论、企业动态能力理论等多重理论角度出发,首先对当前中国银行业所发生的典型而不同的并购模式与影响要素进行了分析与归类,创新性地设计了一个战略性并购下的银行业动态能力模型。该模型指出并购模式的选择受到环境的深刻影响并且与绩效密切相关。作者最后基于当前中国银行业的并购战略行为所提出的有关提升中国银行业动态能力的几个研究性结论,期望能对中国银行业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提升银行服务竞争力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金成晓  纪明辉  
通过对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做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营绩效与董事会规模正相关;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负相关;与前5大股东控制权分散度正相关。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应当适度增大董事会规模、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监事会职能、加强管理层激励与信息透明度。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威伟  黄波  
以国际上较流行的效率测度工具—数据包络方法为工具,利用由CCR模型衍变而来的VRS及NIRS效率模型,对中国商业银行1997、1999、2001、2003年等四年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进行测算。根据所测得的效率数据,对有效结构假说和结构行为绩效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效率和市场集中度与银行绩效正相关,而市场份额则与绩效负相关。这表明,这两个假说都不适合中国银行业市场。同时,必须充分重视银行效率的提高。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黄凌  
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市场结构、行业规模以及市场整体收益率对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利润率有着很强的解释能力,三个因素对于净资产收益率的解释能力超过98%。从影响的相对水平来看,集中度的影响要大于市场收益的影响,规模的影响与集中度、市场收益的影响相反。进一步研究还表明,尽管行业资产规模与净资产收益率的时间序列显示随着行业资产规模的增加,我国证券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呈现出不断下降的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投资银行业是规模不经济的。有关规模经济的横截面分析数据表明,现阶段我国证券公司的规模与其绩效之间并不存在着明显的关系,既没有显示出规模不经济,也没有显示出规模经济。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陈敬学  
本文运用非参数的数据包络分析法计算我国银行业的X-效率和规模效率,在此基础上对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银行业市场中“结构-行为-绩效”假说和“有效结构”假说均不成立;作者还进一步从动态的角度,考察了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变化对整体经营绩效的影响,发现“银行内效应”决定了我国银行业绩效变化的方向;但包括市场份额效应、交叉效应和进入效应在内的再配置效应也很重要,特别是行业绩效下降的时期,正的“再配置效应”改善了我国银行业经营的整体业绩,遏制了整体业绩的进一步下降。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文玉春  文贵涛  
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我国银行业1999-2008年的经营效率进行总体分析与评价,并利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其效率变动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业生产经营效率呈现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仍然相对较低,商业银行存在与自身规模不相适应的管理能力。同时,银行业结构、区域分布、规模大小以及企业类型等因素会使银行业在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方面存在差异。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伟  赵治  
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研究发现:2007~2012年我国银行业平均利润效率出现较大波动,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的平均利润效率显示出不同的变化趋势。银行的所有制形式、市场份额以及权益比率对银行利润效率存在显著正影响,贷存比与上市年数对银行利润效率存在显著负影响。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通过自我改革和完善,不断提升利润效率水平。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周再清  甘易  胡月  
本文基于2008-2015年中国42家上市和非上市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两步法实证分析了商业银行同业资产规模及结构特性对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同业资产业务扩张对银行风险承担存在正向效应,即同业资产扩张提高了银行的风险承担。在同业资产业务结构中,传统同业资产业务(存放同业与拆出资金)扩张对银行风险承担存在负向效应,新兴同业资产业务(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扩张对银行风险承担存在正向效应,正向效应大于负向效应,因而总效应为正。具有不同财务特征的商业银行在同业资产业务对风险承担的影响上存在明显的异质性。资产规模较大和经营效率较低的银行,同业资产业务经营行为较为稳健,风险承担水平上升较慢,而流动性较高的银行,同业资产业务经营行为较为激进,风险承担水平上升较快。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周再清  甘易  胡月  
本文基于2008-2015年中国42家上市和非上市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两步法实证分析了商业银行同业资产规模及结构特性对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同业资产业务扩张对银行风险承担存在正向效应,即同业资产扩张提高了银行的风险承担。在同业资产业务结构中,传统同业资产业务(存放同业与拆出资金)扩张对银行风险承担存在负向效应,新兴同业资产业务(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扩张对银行风险承担存在正向效应,正向效应大于负向效应,因而总效应为正。具有不同财务特征的商业银行在同业资产业务对风险承担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丁慧平  侯文华  董坤祥  
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过程中,电子商务运营服务外包已成为品牌商整合外部资源、降低电子商务运营成本,提高项目运营成功率的一种新型外包模式。基于此,文章给出了电子商务运营服务外包程度与绩效的关系模型,并把组织学习、行业动态性纳入调节变量,以158个天猫平台品牌商的运营服务外包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回归发现增加电子商务运营服务外包程度会削弱品牌商运营绩效,组织学习可以调节外包程度对外包绩效的负向影响,行业动态性在外包程度与外包绩效之间具有复杂的交互作用。研究结论丰富了组织学习在外包研究中的理论应用,并为品牌商采纳电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马军伟  
全面真实地考察我国银行业的绩效以及探究其影响因素十分重要。本文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理论中的市场力量假说和有效结构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对于整体银行业,无论是市场力量假说还是有效结构假说都不成立,但对于股份制银行来说,有效结构假说成立。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潘正彦  
国内大多数研究认为,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银行业中占有垄断地位,而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益普遍不佳,因此我国银行业的规模与效率并不呈正相关,银行业市场绩效的总体水平很低。本文立足于对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实证分析,得到如下基本观点和结论:一是银行业作为特殊行业,其市场绩效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二是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绩效较低是客观事实,但国有商业银行仍占有银行业利润的很高市场份额;三是我国银行业赢利状态趋于平均化,而不仅仅是国有商业银行独家赢利状况不佳;四是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成本上具有规模经济倾向。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黄宪  熊福平  
本文通过实证检验,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国內银行绩效影响的短期效应,并同其它发展中国家的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计量结果表明,由于我国经济金融体制上的固有特点,我国银行业绩效在面临外资竞争时,也表现出了较大的不同。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林  王建玲  王明倩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一方面会带来先进的技术、管理理念和金融创新方法等示范效应;另一方面,外资银行又会依靠其在管理与经营、资产质量、产品创新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严峻的挑战。运用我国13家商业银行1996~200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效率的实际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银行效率起到了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