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13)
- 2023(9534)
- 2022(8424)
- 2021(8032)
- 2020(7093)
- 2019(16579)
- 2018(16620)
- 2017(33583)
- 2016(18620)
- 2015(21438)
- 2014(21734)
- 2013(21943)
- 2012(20708)
- 2011(18732)
- 2010(19255)
- 2009(18428)
- 2008(18991)
- 2007(17702)
- 2006(15858)
- 2005(14692)
- 学科
- 济(72959)
- 经济(72886)
- 管理(60864)
- 业(55468)
- 企(45718)
- 企业(45718)
- 方法(34859)
- 数学(30635)
- 数学方法(30345)
- 财(24321)
- 制(22765)
- 银(22324)
- 银行(22179)
- 中国(21642)
- 农(21381)
- 行(20748)
- 贸(16063)
- 贸易(16052)
- 易(15669)
- 融(15567)
- 金融(15565)
- 务(15173)
- 业经(15140)
- 财务(15127)
- 财务管理(15083)
- 策(14234)
- 企业财务(14210)
- 度(14008)
- 制度(14002)
- 学(13648)
- 机构
- 大学(267768)
- 学院(267664)
- 济(113704)
- 经济(110983)
- 管理(105560)
- 研究(88862)
- 理学(87127)
- 理学院(86197)
- 管理学(85037)
- 管理学院(84483)
- 中国(78081)
- 财(59917)
- 京(57523)
- 科学(51191)
- 所(46044)
- 财经(45079)
- 农(43976)
- 江(43776)
- 中心(42916)
- 研究所(40838)
- 经(40594)
- 北京(37143)
- 业大(36040)
- 州(35124)
- 农业(34719)
- 经济学(34457)
- 范(33203)
- 财经大学(33102)
- 师范(32918)
- 经济学院(31212)
- 基金
- 项目(158095)
- 科学(122787)
- 研究(119128)
- 基金(112777)
- 家(95983)
- 国家(95148)
- 科学基金(80731)
- 社会(73057)
- 社会科(69245)
- 社会科学(69221)
- 省(61292)
- 基金项目(58848)
- 教育(55442)
- 划(51797)
- 自然(50999)
- 编号(50704)
- 自然科(49698)
- 自然科学(49682)
- 自然科学基金(48794)
- 资助(48455)
- 成果(43232)
- 部(36337)
- 重点(35355)
- 课题(34929)
- 发(34036)
- 创(31972)
- 性(31435)
- 教育部(31156)
- 项目编号(30695)
- 人文(30330)
- 期刊
- 济(132287)
- 经济(132287)
- 研究(86213)
- 中国(55836)
- 财(48607)
- 融(42417)
- 金融(42417)
- 管理(41006)
- 农(39308)
- 学报(35958)
- 科学(34175)
- 教育(27403)
- 大学(27343)
- 学学(25455)
- 农业(24752)
- 技术(23655)
- 财经(22950)
- 业经(21258)
- 经济研究(20643)
- 经(19645)
- 问题(17605)
- 贸(15753)
- 理论(15462)
- 业(14668)
- 国际(14345)
- 技术经济(14303)
- 实践(13973)
- 践(13973)
- 商业(13160)
- 现代(13126)
共检索到4304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尚航飞 黎金定
净息差是评价商业银行生息资产收益能力和资产负债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金融脱媒加速显现,我国银行业净息差水平呈逐步收窄态势,净息差管理压力上升。鉴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银行业净息差管理的多重约束因素,深入探讨了新形势下净息差管理所面临的挑战,随后总结了上市银行净息差管理的优秀经验,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期为我国银行业净息差的平稳运行提供借鉴。
关键词:
净息差 利率并轨 资产负债管理 零售业务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王征来 王启 丁丽娟 王婷
本文论述入世对我国银行业造成的影响及我国银行业的对策。作者从3个部分来分析:第一部分主要论述WTO有关协议中关于金融方面,尤其是关于银行业方面的规定;第二部分从入世后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出发来阐述银行业面临的态势;第三部分主要论述如何来直面这些机遇与挑战,分析我国银行业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抓住机遇,迎头赶上。
关键词:
WTO 国有商业银行 外资银行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叶海芳
我国银行业如何迎接“复关”挑战?笔者以为,当前应该着手这几方面的工作: 一、及时转换经营机制,深化银行企业化改革。首先要解除专业银行政策性和经营性的双重职能,将政策性业务分离出来,另行成立诸如住房储蓄银行等专为国家政策服务的政策性银行,从而割断专业银行对国家政策的信赖,淡化专业性质,创造一个平等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蒋荷新 杨慧
经过长达13年的“马拉松谈判”,1999年11月15日,中美签署了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从而中国入世的最大障碍业已排除,此次谈判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服务贸易领域,中国已承诺开放包括金融业在内的三十多个部门,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已不再是遥远的事情了。中国的证券市场、保险市场,现阶段还极为脆弱或因为其本身的特殊性,不会进入首轮深度开放之列,而中国的银行市场已有一定的成熟度,且与贸易的关联度很强,所以入世之后,中国银行业将首当其冲进入开放之列。如何有效应对“入世”带来的冲击,化挑战为机遇,使中国银行业在竞争中求发展,本文将对此作一番分析。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田维韦 林靖澄 王剑
合理的净息差对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测算了存贷利率变化对银行净息差的影响,并分析了海外银行的低息差应对之策。研究发现:第一,不考虑存贷款结构变化,中国银行业的存贷利差收窄将导致2024—2025年净息差同比分别下降14.0基点(bps)和2.5 bps,考虑到新发放贷款利率降幅或存在低估,预计2024年净息差实际收窄约20.0 bps,2025年净息差收窄或能控制在10.0 bps内。第二,海外经验表明,存款利率高度市场化和低利率环境下实现高贷款收益率是美国银行业净息差维持高位的原因。第三,日本银行业通过综合化经营、开拓海外市场并调整业务结构提升非息收入,让房地产泡沫后的日本银行业扭亏为盈,净资产收益率(ROE)水平维持在5%。借鉴海外经验,我国银行业需提升综合化经营能力和风险定价能力。
关键词:
净息差 商业银行 存贷款利差 海外市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若谷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孙悦
一、国际银行业发展趋势及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进入80年代以来,世界金融业的发展出现了自由化、国际化的大趋势。其主要表现是:对内放宽机构设置、利率、业务范围、市场参与等金融管制,金融工具大显创新,对外扩大国际金融业务,增加了服务品种,增设分支机构,同时按互惠原则放开国内金融市场,金融活动突破区域范围局限,金融市场趋于一体化,金融机构国际化趋势加强,各国放松了外国银行进入国内市场开展业务的限制,实行本国银行与外国银行公平竞争的政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严霞
加入WTO后,给我国银行业势必带来巨大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加入世贸易组织后,给我国银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描述,提出了我国银行业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WTO 银行业 金融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肖元真 金鉴中 陈美华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崇明 吴盼文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世英 王剑灵
中国加入WTO后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结构、市场结构、内部机制和市场份额将受到严峻挑战 ,我国应充分利用加入WTO的过渡期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创新商业银行制度 ,提高金融运行效率 ,提高金融体系整体竞争力 ,维护金融安全。
关键词:
WTO 中国银行业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李欣欣
入世之后,我国银行业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如何使我国的银行业在国际金融全球化的挑战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我国必须考虑的迫在眉睫的大问题。
关键词:
入世 银行业 机遇 挑战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李欣欣
入世之后,我国银行业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如何使我国的银行业在国际金融全球化的挑战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我国必须考虑的迫在眉睫的大问题。
关键词:
入世 银行业 机遇 挑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