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76)
- 2023(12725)
- 2022(11135)
- 2021(10579)
- 2020(8913)
- 2019(20737)
- 2018(20680)
- 2017(40933)
- 2016(21811)
- 2015(24739)
- 2014(24772)
- 2013(24697)
- 2012(22679)
- 2011(20506)
- 2010(20546)
- 2009(18891)
- 2008(18688)
- 2007(16522)
- 2006(14744)
- 2005(13139)
- 学科
- 济(85168)
- 经济(85075)
- 管理(62073)
- 业(60597)
- 企(48618)
- 企业(48618)
- 方法(42181)
- 数学(37171)
- 数学方法(36765)
- 中国(26175)
- 银(23849)
- 银行(23702)
- 制(23216)
- 财(22308)
- 行(22270)
- 农(22005)
- 业经(18669)
- 融(17636)
- 金融(17635)
- 学(17322)
- 贸(16638)
- 贸易(16626)
- 易(16212)
- 地方(15845)
- 农业(14403)
- 理论(14308)
- 环境(14139)
- 务(14075)
- 财务(14012)
- 财务管理(13981)
- 机构
- 大学(314728)
- 学院(311425)
- 管理(126349)
- 济(125248)
- 经济(122386)
- 理学(108683)
- 理学院(107530)
- 管理学(105749)
- 管理学院(105169)
- 研究(100446)
- 中国(83826)
- 京(67147)
- 财(61920)
- 科学(61130)
- 所(49841)
- 财经(49618)
- 农(48010)
- 中心(46680)
- 研究所(45190)
- 经(45063)
- 业大(44957)
- 江(44669)
- 北京(42960)
- 范(38919)
- 师范(38569)
- 经济学(38051)
- 农业(37912)
- 财经大学(37247)
- 州(37209)
- 院(36424)
- 基金
- 项目(209399)
- 科学(164103)
- 研究(153380)
- 基金(152507)
- 家(131774)
- 国家(130707)
- 科学基金(112602)
- 社会(95939)
- 社会科(90978)
- 社会科学(90956)
- 基金项目(81381)
- 省(80750)
- 自然(73609)
- 自然科(71858)
- 自然科学(71842)
- 自然科学基金(70546)
- 教育(70077)
- 划(67985)
- 资助(63859)
- 编号(62898)
- 成果(50673)
- 部(46634)
- 重点(46069)
- 发(43577)
- 创(43025)
- 课题(42566)
- 科研(40204)
- 教育部(40142)
- 创新(40129)
- 大学(39286)
- 期刊
- 济(133359)
- 经济(133359)
- 研究(98441)
- 中国(56456)
- 学报(47206)
- 管理(45565)
- 财(44617)
- 科学(43433)
- 农(42645)
- 融(42617)
- 金融(42617)
- 大学(35873)
- 学学(33864)
- 教育(30859)
- 农业(28554)
- 技术(26010)
- 财经(23904)
- 业经(21656)
- 经济研究(21464)
- 经(20152)
- 理论(17911)
- 问题(17887)
- 实践(16569)
- 践(16569)
- 图书(15611)
- 技术经济(15203)
- 科技(14516)
- 现代(14381)
- 贸(14148)
- 商业(14039)
共检索到4617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晨 吴君民
构造改进的金融网络模型,通过将主要变量内生化并引入均衡支付向量来研究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及破产风险混合传染效应。对2011—2016年银行间市场交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商业银行整体流动性风险较突出,破产风险不显著,且容易出现一次性系统流动性短缺,并引发风险混合传染,但风险传染规模有限;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贡献及违约率较高,城市商业银行次之,国有商业银行较稳健。计量分析表明:商业银行风险传染规模与银行间市场交易头寸、流动性资产存量等因素密切相关,而与银行资产规模关联性较弱,同时流动性比例监管在防止风险传染方面略显不足。对此提出在加强交易头寸监管、对不同类型银行实行差别监管、从经营稳健性角度判定银行系统重要性的同时,还应关注流动性资产存量监管。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孟飞 罗小伟
文章首先从理论层面对金融科技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关联机制进行分析,然后利用边际预期损失MES测度系统性风险,并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基于2011~2019年我国33家上市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多种方法对金融科技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金融科技整体上提高了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2)从作用机制来看,随着金融科技的高速发展,银行机构间的风险传染效应会增强,进而加剧系统性风险;(3)金融科技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相对而言,金融科技对资产规模大、盈利能力强、业务多元化程度高的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作用程度较低。
关键词:
金融科技 商业银行 风险传染 系统性风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家华 蔡则祥
我国的影子银行业务与国外成熟市场中的影子银行业务有着明显差异,从中外比较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影子银行业务及其风险特征,风险传染渠道与传染效应;并基于免疫系统理论,设计影子银行业务宏微观审慎结合的审计免疫机制,旨在防范影子银行业务风险向金融系统传染,维护金融稳定,确保金融安全。
关键词:
影子银行 风险传染 审计免疫机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廉永辉
文章采用最大熵方法估计了2007-2013年我国银行同业网络,在区分债权银行和债务银行的前提下,以网络联系强度为权重计算了各银行同业业务对手的总风险,进而考察了同业业务对手总风险对自身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债务银行风险对债权银行风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债权银行风险对债务银行风险无显著影响,说明同业网络中存在由债务银行向债权银行的风险传染。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杠杆率高、同业资产占比高、同业资产集中度高的银行更容易受到传染。文章的研究提供了我国银行同业业务引致风险传染的证据,而且对于增强银行抵御风险传染的能力、防范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同业网络 风险传染 银行风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群英
重点研究美国、英国、日本、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股指对内地银行指数的风险传染程度及传染途径。首先运用内生变点检测将时间划分为三段,然后对不同阶段数据进行协整检验、方差分解和脉冲分析。主要结论有:一是中国银行业与国际证券市场间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有较强的外生性;二是国际证券市场的冲击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持续时间较短,但强度很大;三是中国银行业对美国和英国市场冲击最敏感,但风险通过中国香港市场和英国市场传递过来。
关键词:
中国银行业 国际证券市场 风险传染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薛凯丽 匡海波 尹航 孟斌
原油价格波动与油轮市场紧密相关,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和油轮运价波动剧烈,投资风险加剧。因此,研究疫情对原油价格与油轮市场的影响是疫情环境下控制风险、优化投资策略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通过偏t分布ARMA-GARCH-混合Clayton Copula模型分析新冠疫情发生前后原油价格和油轮整体市场及其细分市场的依赖关系变化及尾部风险变化。首先,通过偏t分布ARMA-GARCH模型来捕获原油价格和油轮整体市场及其细分市场各自收益序列的波动性特征;其次,应用混合Clayton Copula模型来描述收益序列间的非线性依赖关系,并运用尾部风险系数揭示新冠疫情发生前后原油价格对油轮市场的风险传染情况。研究表明,各样本期间原油价格对油轮市场的负相关性均强于正相关性,疫情发生后,原油价格对油轮市场的正相关性降低,负相关性增强,其中,WTI原油期货对VLCC型油轮运价的负相关性增幅最大。此外,各样本期间原油价格对油轮整体市场及其细分市场间均存在风险传染效应,且同向风险远远小于反向风险。新冠疫情发生后原油价格对油轮市场的同向风险降低,反向风险传染大大加剧,其中,下上尾风险增加程度小于上下尾风险。投资者及其利益相关者在进行油轮相关业务时应关注国际原油价格有利消息的发生,以期最大限度降低损失,同时关注原油价格不利消息的发生,以期获得最大收益。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陈晓莉 成硕
本文以VAR-NETWORK模型为基础检验宏观审慎政策对银行间风险传染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中国银行间风险传染呈周期性波动,同业业务是银行间风险传染的重要渠道。资产规模较大的银行风险传染较低且对贷款价值比(LTV)政策更敏感;在周期上行阶段,央行需实施更紧缩的LTV政策才能有效控制银行间风险传染。这些结论为如何选择合适的政策时机、实施差别化宏观审慎政策及如何与货币政策协调等提供了决策参考和现实依据。
[期刊] 预测
[作者]
淳伟德 付君实 赵如波
本文在金融市场典型事实约束下,运用ARFIMA和FIAPARCH模型分别对金融收益率与波动率进行建模,以排除金融市场典型事实对风险传染效应的影响,进而运用极值理论(EVT)对标准收益的极端尾部建模,并运用由Clayton、Frank和Gumbel组成的混合Copula模型对金融风险传染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次贷危机的爆发对于股市的长记忆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次贷危机后,中国大陆股市与香港股市、日本股市以及新加坡股市发生了显著的极端风险传染,而香港股市与日本股市、新加坡股市以及日本股市与新加坡股市之间未发生显著的极端风险传染。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辉 李硕
银行业在维护整个金融系统稳定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基础信贷市场又是房地产行业与银行业紧密相连的重要渠道,因此本文将银行间同业市场与房地产行业的银行信贷市场作为一个系统建立了扩展的矩阵模型。本文采用2007-2014年银行和房地产业的公开财务数据,基于扩展的矩阵模型,对我国房地产行业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传染性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房地产行业与银行业组成的金融系统比单独的银行系统更加脆弱,风险传染速度明显加快;与房地产企业信贷相比,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对银行业的影响更大;相对于清偿能力,银行更容易受到流动性不足的冲击。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成娜 袁静文 卢俊峰
本文从破解我国银行业反洗钱"风险为本"原则落实难的现实困境出发,引入博弈论,构建反洗钱监管双方的混合策略模型;基于模型结论,从模型假设、约束条件、反洗钱监管部门最优查处概率和监管双方最优概率组合四个角度提出破解困境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银行业反洗钱 风险为本 混合策略模型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成娜 袁静文 卢俊峰
本文从破解我国银行业反洗钱"风险为本"原则落实难的现实困境出发,引入博弈论,构建反洗钱监管双方的混合策略模型;基于模型结论,从模型假设、约束条件、反洗钱监管部门最优查处概率和监管双方最优概率组合四个角度提出破解困境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银行业反洗钱 风险为本 混合策略模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凯 潘攀 曹雅晴
针对金融市场普遍存在异方差、波动聚集性、尖峰和厚尾等典型事实,应用GARCH-t模型对边缘分布进行建模,得到“干净”蕴含波动率本源动力学特征的标准残差;考虑到不同市场间存在非对称的传染效应,运用由Gumbel、Frank、Clayton构成的时变混合Copula分析大中华区中国内地、香港、台湾股票市场之间的传染效应,尤其关注代表不同市场同时急剧上涨和急剧下跌的尾部传染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内地股市与香港股市之间表现出与以往研究截然相反的传染特征,即上尾相关性大于其下尾相关性;内地股市与台湾股市之间发生风险传染的可能性不大,但同时也说明应进一步加强两岸之间经济交流与合作;内地与台湾之间呈现出特有...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向嘉诚
基于矩阵法对我国商业银行(2013.6~2015.6)新型同业业务的风险传染效应进行测量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的新型同业业务具有较为明显的风险传染效应,且与其规模密切相关。其中,在经历2008年至2013年6月的高速发展后,商业银行开始主动或被动调整新型同业业务的规模与结构,相关业务规模的增长大幅放缓甚至萎缩。相应地,2015年6月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的风险传染效应较2013年6月出现了明显的降低。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周顺兴
村镇银行承担着支持"三农"和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使命,但关于银行业竞争对村镇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的研究较少。利用江苏省县域村镇银行2008年至2013年的面板数据,在数理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银行业竞争对村镇银行财务绩效和社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银行业竞争显著降低了村镇银行的财务绩效,但显著提升了社会绩效。进一步分析发现,银行业竞争通过改变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和客户筛选行为的作用机制,影响村镇银行经营绩效。因此,应坚持金融改革的市场化方向并建立更加精准的补贴机制,促进村镇银行在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提升社会绩效。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尹力 刘阳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11家商业银行的收益率波动情况、相关系数和协方差矩阵,从实证的角度证明了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共同因素的存在,得到了不同性质的商业银行之间收益率相关程度的异同。其次,通过计算各银行的Co VaR值,比较了三类银行对整体系统性风险贡献度的差别。最后,针对实证研究的情况,给出防范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共同风险 Co VaR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