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20)
2023(8569)
2022(7637)
2021(7239)
2020(6340)
2019(14956)
2018(14992)
2017(31059)
2016(16920)
2015(19369)
2014(19777)
2013(19837)
2012(18941)
2011(17261)
2010(17639)
2009(16842)
2008(17291)
2007(15998)
2006(14233)
2005(13137)
作者
(49679)
(41301)
(41160)
(39751)
(26528)
(19607)
(19266)
(16032)
(15582)
(15157)
(13977)
(13722)
(13294)
(13197)
(13113)
(13024)
(12691)
(12209)
(12090)
(12056)
(10441)
(10254)
(10225)
(9533)
(9476)
(9386)
(9309)
(9307)
(8346)
(8252)
学科
(69500)
经济(69432)
管理(47558)
(46573)
(36254)
企业(36254)
方法(33359)
数学(30243)
数学方法(29963)
(21897)
银行(21752)
(21285)
(20753)
中国(20701)
(20433)
(20347)
(15589)
贸易(15578)
(15426)
金融(15424)
(15207)
业经(13346)
(13120)
制度(13114)
农业(13089)
地方(12913)
(12687)
(12088)
财务(12061)
财务管理(12023)
机构
学院(247660)
大学(247501)
(108165)
经济(105754)
管理(94944)
研究(83827)
理学(79596)
理学院(78760)
管理学(77624)
管理学院(77144)
中国(72466)
(55222)
(52476)
科学(48296)
(43512)
财经(42471)
(42243)
中心(39925)
(39324)
研究所(38736)
(38259)
业大(34026)
北京(33849)
经济学(33649)
农业(33467)
(31573)
财经大学(31195)
(30841)
经济学院(30617)
师范(30580)
基金
项目(148990)
科学(115972)
研究(111775)
基金(106902)
(91340)
国家(90559)
科学基金(76526)
社会(69320)
社会科(65758)
社会科学(65737)
(57566)
基金项目(55728)
教育(51685)
(48850)
自然(48150)
编号(47264)
自然科(46855)
自然科学(46839)
自然科学基金(46001)
资助(45919)
成果(40170)
(34493)
重点(33496)
(32620)
课题(32450)
(30160)
教育部(29560)
(29544)
人文(28745)
科研(28558)
期刊
(121162)
经济(121162)
研究(80324)
中国(47775)
(42732)
(40958)
金融(40958)
(38052)
学报(34058)
管理(33202)
科学(31812)
大学(25669)
学学(24144)
农业(23950)
教育(23861)
财经(21434)
技术(20488)
业经(19948)
经济研究(19871)
(18303)
问题(16754)
(15136)
理论(14629)
国际(13363)
实践(13248)
(13248)
技术经济(12963)
统计(12520)
商业(12281)
(12195)
共检索到3885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朱松华  
化解不良资产已成为 2 0世纪末各国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深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本文首先阐述国外不良资产化解的成功经验及中国化解不良资产的特殊国情 (制度转轨与经济转型 ) ,并透过一年多来中国不良资产化解进程中的现实困境 ,就资产管理公司、企业和银行三者的异常行为以及化解的技术手段等问题提出质疑 ,最后提出完善中国不良资产化解的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卜永祥  吴滋兴  
外资处置不良资产的现金回收率为3%,利润边际在20%以上,但外资进入不良资产处置市场的示范作用大,可以引入先进投资理念和处置方法,催生新资本市场工具。目前向外资出售不良资产的金融风险是可以控制的。中外不良资产定价方法不同,买卖双方报价的差距较大。不良资产处置要广泛利用打包出售、建立合资合作企业、合伙人投资、资产证券化、信托计划等方式。政府在培育不良资产市场中的作用一是保持市场的透明度,二是制定市场规章和法律制度。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银行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同时积累了大量不良资产,加剧了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因此,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处置不良资产,保障了银行业稳健运营。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德  
我国银行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难题使不良贷款比率居高不下。我国已经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集中处置不良资产和商业银行进行资产保全等,但是不良贷款比率仍然偏高。今后可以采取多元化方式处置不良资产,即再剥离一部分不良贷款由AMC按市场化方式处置,其余不良贷款由商业银行自主性处置。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完善AMC运行机制和扩大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自主权,加快不良资产处置进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靳立生  周莉  
我国银行面临诸多风险,其中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过高将危及银行健康发展并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波。目前,我国银行的不良贷款占贷款总额25%左右,其中呆帐贷款约占2%左右,加上逾期和呆滞贷款中实际收不回来的贷款,贷款损失可能达到5%~6%。因此,消化和减少不良资产成为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邱招完  
中国金融改革的成败在银行改革,而银行改革的成败却在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成败却在于如何处置巨额不良资产和铲除产生巨额不良资产的成因。要想避免“亡羊”,必须先从“补牢”做起,剖析成因,才能寻到良策,更好的防范与化解不良资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淑梅  
本文分析了不良资产证券化中的关键问题即证券的定价,利用无套利分析的方法对不良资产证券的发行利率进行了推导,建立了我国不良资产证券的定价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我国银行业的部分不良资产实施证券化是可行的。另外,本文设计的不良资产证券同我国目前已经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相比,各指标基本是一致的,设计也是合理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邓 漩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整个银行体系和个别银行都在不同时期面临过严重的银行危机、恶化的银行资产,对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理各不相同,但其经验和教训表明,银行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银行问题时,政府的参与与支持必不可少。20世纪90年代,日本当局对金融机构因80年代后期积累的房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段默  
不良资产问题是困扰全球银行业的一个难题。事实上,不良资产问题是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中不可避免的时常要遇到的问题,许多国家为化解银行不良资产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探索。当前,我国的银行业同样面临着不良资产比例过高、处置艰难的障碍。由于不良资产问题事关金融体系的稳定,事关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而且极大地制约了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和积极性,因此,面对不良资产形成与处置中的困难与问题,从研究不良资产在制度、法律、社会信用及银行自身的组织及管理机制出发,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银行不良资产的化解途径和办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郭婧洲  
本文探讨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既有国有银行自身的原因,也有政府干预的因素,同时还受社会信用环境、金融监管等因素影响,并探寻了防范和解决不良资产的对策。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罗洪波  夏翰  冯诗杰  饶丽  
不良资产对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构成重大威胁,也是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受经济下行影响,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规模持续扩大,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不良资产亟需得到有效处置。美国曾在储贷危机和次贷危机期间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不良资产处置,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本文在借鉴美国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实际,提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不良资产处置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