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2844)
- 2022(2479)
- 2021(2538)
- 2020(2311)
- 2019(5545)
- 2018(5662)
- 2017(12476)
- 2016(6537)
- 2015(7475)
- 2014(7706)
- 2013(7864)
- 2012(7670)
- 2011(6896)
- 2010(7140)
- 2009(7240)
- 2008(7526)
- 2007(6970)
- 2006(6546)
- 2005(6272)
- 2004(5575)
- 学科
- 济(24275)
- 经济(24246)
- 银(17753)
- 银行(17608)
- 业(16626)
- 行(16327)
- 管理(16246)
- 制(15067)
- 方法(12082)
- 企(11937)
- 企业(11937)
- 数学(11145)
- 数学方法(11091)
- 中国(10361)
- 度(10072)
- 制度(10069)
- 融(10023)
- 金融(10023)
- 业务(9995)
- 银行制(8592)
- 财(7949)
- 农(7302)
- 贸(6854)
- 贸易(6845)
- 易(6758)
- 体(5926)
- 体制(5243)
- 农业(4589)
- 务(4587)
- 财务(4577)
- 机构
- 大学(96731)
- 学院(94833)
- 济(43579)
- 经济(42536)
- 中国(36359)
- 管理(35395)
- 研究(31129)
- 理学(28496)
- 理学院(28235)
- 管理学(27999)
- 管理学院(27820)
- 财(26126)
- 银(23854)
- 银行(22931)
- 行(21392)
- 京(21134)
- 财经(19883)
- 经(17889)
- 中心(16338)
- 所(15835)
- 江(15526)
- 农(15266)
- 科学(15108)
- 财经大学(14910)
- 融(14706)
- 金融(14471)
- 经济学(14414)
- 北京(14368)
- 人民(13651)
- 研究所(13620)
- 基金
- 项目(49080)
- 研究(38248)
- 科学(37643)
- 基金(35710)
- 家(29831)
- 国家(29583)
- 科学基金(24452)
- 社会(24214)
- 社会科(23056)
- 社会科学(23050)
- 基金项目(18432)
- 教育(17592)
- 省(17330)
- 编号(16238)
- 资助(15848)
- 划(15108)
- 成果(14493)
- 自然(14096)
- 自然科(13694)
- 自然科学(13690)
- 自然科学基金(13457)
- 部(12259)
- 课题(10964)
- 性(10808)
- 重点(10774)
- 教育部(10749)
- 人文(10305)
- 发(10278)
- 社科(10274)
- 项目编号(10062)
共检索到1675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谦
我国银行不良贷款的转轨性质及界定标准张谦我国银行不良贷款根源于国有企业金融结构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变化。本文的讨论在理论上分析国有企业金融结构的转轨变化特征;在实证上描述企业不良债务与银行不良债权的对接通道,从而揭示银行不良贷款的转轨性质。在此基础上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余学斌
与市场经济国家中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技术性原因不同,转轨时期中国国有银行所面临的不良贷款(注:本文均指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则是因制度性的信用风险而产生。公有产权制度所隐含的政府担保衍生出社会成本—收益和个人成本—收益关系的歧异,国有银行的信用风险和不良贷款也因此而产生。主流中国经济学家将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看成是制度转轨的函数,即从制度经济学而不是从一般性市场经济制度下的非对称信息探讨转轨时期的不良贷款问题。基于政府在中国转轨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本文从政府补贴转轨成本的菜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阎永新 韩文秀
信用风险是造成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根本原因。根治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主要途径有三个:银行上市建立银行内部监督机制,建立信用评级机构完善外部监督机制,政府制定灵活的金融政策。
关键词:
信用风险 银行 不良贷款 企业 坏账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宁
本文分析了渐进转轨中我国经济增长无法回避和跨越的问题——银行的不良贷款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并把不良贷款分为政策性不良贷款和经营性不良贷款,分别讨论他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就如何防范化解不良贷款风险,支持可持续经济增长,分别从政府、银行、监管当局方面提出消除软预算约束,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银行综合改革,实现信贷行为优化,防范不良贷款风险;以《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为基准,实行审慎贷款风险监管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渐进转轨 经济增长 不良贷款 商业银行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儒昞
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我国自2002年全面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该制度按照贷款的风险程度,将银行信贷资产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不良贷款主要指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提供的数据,到2006年6月末,我国商业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郑宇芳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开始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这对于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有利的促进作用,使得我国开始跻身世界经济发展强国的行列中去,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商业银行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行业,一直以来主要以贷款为主要经营内容,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不良贷款也随之出现。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当下商业银行中不良贷款的情况进行分析,找出产生不良贷款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 信用记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郑宇芳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开始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这对于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有利的促进作用,使得我国开始跻身世界经济发展强国的行列中去,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商业银行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行业,一直以来主要以贷款为主要经营内容,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不良贷款也随之出现。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当下商业银行中不良贷款的情况进行分析,找出产生不良贷款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 信用记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柴娅萍 王译 柴智纯
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始建于1979年,自1999年开始通过建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和接管了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在近几年来,在我国经济增速变缓和金融改革提速的大环境下,我国银行业也在进行转型升级,但是不良贷款已成为银行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文章通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信用风险指标统计分析,从实际情况入手,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规避因银行不良贷款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造成的风险。
关键词:
不良贷款 现状 成因 影响措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崔庆军 王群伟
减少不良贷款是降低银行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以生产理论为指导,将不良贷款视为银行经营活动中伴随利润等期望产出而来的一种不良的非期望产出,进而利用非参数的DEA方法构建了测度不良贷款降低潜力的定量化模型。以此为基础,对我国14家商业银行2007-2010年的实际情况展开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有所进步,并呈现出改善的优势,但53.5%~61.7%比例的降低仍是可能的;各银行可减少的不良贷款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波动性,兴业银行是潜力相对最小的银行,年均5.4%,农业银行、
关键词:
不良贷款 商业银行 银行风险 金融危机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艳君
在金融市场加速开放的今天,高不良贷款率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业保持市场竞争力、开展国际化经营的重大障碍。本文着重分析了构筑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系统应注意的问题,探索性地提出了构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系统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 管理系统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孙丽 张雨濛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势严峻,再次成为焦点话题,引起了政府、社会和银行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上市银行的利润几乎全部处于下降状态,2015年三个季度的拨备覆盖率不但逐季下降,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多家银行的拨备覆盖率甚至已经接近150%的监管红线,银行对不良贷款的承受能力正不断减弱。本文针对16家上市银行重点分析了不良贷款的行业、地区分布和贷款对象的结构特征,发现2015年不良贷款主要集中于华东及沿海一带,行业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采矿业等产能过剩的行业,公司不良贷款高于个人,而且随着不良资产规模的扩大,行业及地区的范围都会有所扩散,商业银行对不良...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 拨备覆盖率 风险管理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史建平
关于我国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几点思考史建平当前,在影响我国银行商业化改革的诸多问题中,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以其存在的普遍性、数量之巨大、影响之深远和解决之困难而首当其冲。虽然近两年来广大金融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对这一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提出了一系列解决...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青 刘静
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银行业不良贷款上升的风险加大。要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问题,需要追问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的根本成因,以便真正从机制上控制商业银行新增不良贷款的形成和累积。本文通过问卷调研我国信贷从业人员在已贷款企业面临财务困境并申请进行二次贷款时的决策思考,获得影响其决策过程的因素及对决策的影响程度,发现内部领导支持、担保偏好、地方政府干预和责任等因素对不良贷款续扩的影响非常显著,而社会责任、客户关系、成长文化的影响相对较弱;并据此提出或可借鉴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唐奕
本文针对1999年以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两次剥离不良贷款的情况,分析了现行制度安排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剥离之后资产的处置所产生的影响,并建议按市场原则转移不良贷款,以便发挥资产管理公司专业化处置的优势,真正化解银行风险。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 剥离 资产管理公司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进铭 廖鹏 谢娟娟
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超效率DEA模型测度了我国1 1家上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约束下的效率,并与未考虑不良贷款的情况下得到的银行效率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型商业银行并没有因为资产规模大而带来更高的收益和绩效,其效率值落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效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动趋势。未考虑不良贷款时得到的银行效率值低于不良贷款约束下的银行效率,在银行效率的测度中考虑不良贷款是很有必要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