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2)
2023(2050)
2022(1877)
2021(1895)
2020(1782)
2019(4051)
2018(4360)
2017(9222)
2016(5066)
2015(5971)
2014(6152)
2013(6429)
2012(6431)
2011(5956)
2010(6163)
2009(6028)
2008(5931)
2007(5354)
2006(4995)
2005(4671)
作者
(16846)
(13915)
(13650)
(13292)
(8655)
(6628)
(6361)
(5378)
(5130)
(5006)
(4616)
(4502)
(4430)
(4428)
(4317)
(4235)
(4129)
(4064)
(4048)
(3985)
(3726)
(3466)
(3456)
(3211)
(3186)
(3139)
(3025)
(2989)
(2783)
(2704)
学科
(20947)
经济(20929)
管理(11622)
(11151)
方法(9701)
数学(9030)
数学方法(8977)
中国(8941)
(7110)
企业(7110)
(6339)
(6308)
(5522)
(5511)
贸易(5506)
银行(5506)
(5493)
(5407)
(5360)
(5125)
(4148)
金融(4148)
(4054)
税收(3829)
(3810)
农业(3676)
(3652)
环境(3432)
(3426)
制度(3423)
机构
大学(82667)
学院(81607)
(34476)
经济(33736)
研究(31309)
管理(27464)
中国(25882)
理学(23015)
理学院(22620)
管理学(22215)
管理学院(22054)
科学(19838)
(19504)
(18441)
(17492)
研究所(15814)
财经(14309)
(13774)
北京(13333)
中心(13048)
(12862)
(11722)
(11354)
业大(11232)
(11148)
农业(11085)
师范(11050)
经济学(10917)
财经大学(10569)
经济学院(10026)
基金
项目(46984)
科学(35953)
基金(33830)
研究(32945)
(30495)
国家(30295)
科学基金(23959)
社会(19482)
社会科(18416)
社会科学(18411)
基金项目(17846)
(16389)
自然(16139)
自然科(15670)
自然科学(15666)
(15453)
自然科学基金(15359)
资助(14707)
教育(14664)
编号(13865)
成果(11864)
重点(11189)
(11035)
(10459)
课题(9606)
科研(9154)
计划(9092)
(8804)
教育部(8776)
中国(8628)
期刊
(40496)
经济(40496)
研究(27080)
中国(14306)
学报(13134)
科学(12572)
(11907)
(11853)
管理(10179)
(10127)
金融(10127)
大学(9350)
学学(8824)
农业(8158)
经济研究(7033)
财经(7011)
业经(6707)
教育(6470)
问题(6288)
(6011)
(6007)
技术(5744)
理论(5408)
国际(5192)
实践(4880)
(4880)
资源(4785)
商业(4601)
统计(4096)
现代(3997)
共检索到1280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阳明  
我国从1876年开始修建第一条铁路,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73年,只修建了2.2万公里铁路,因受战争影响,实际能通车的铁路只有1.1万公里。这些铁路设备简陋,标准杂乱,运输能力很低,布局也偏于东北和京广线以东地区(见表1)一、建国以来铁路建设的重大成就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铁路建设。35年来新建了40多条干线和60余条支线,铁路营业里程已达5.2万公里,比解放前增长3万公里。对运输繁忙的既有干线进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灵瑞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的大国。解放前从1876年至1949年的73年,共修铁路2.2万公里,平均每年修建约300公里。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韩兵  过秀成  李星  孔哲  
论文在分析边缘型高速铁路枢纽地区与城市关系、客流特征以及土地利用等的基础上,研究枢纽地区路网布设的要求;通过对枢纽地区的道路功能分析和基本布局形式的对比,提出边缘型高速铁路枢纽地区路网方格网的布局思路和分区规划的思想,以及分区各等级道路网密度的相互关系和取值范围,并结合南京高铁南站地区的路网规划进行实例应用和验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欣  邹统钎  
高速铁路网的建成是交通条件的一种突变,也是旅游系统要素空间关系的一种突变,将对中国旅游业产生重大影响。根据时空替代机制,探讨了旅游系统的网格空间模型。结合对北京结点的探讨,高速铁路网给中国旅游产业发展与布局带来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市场空间的放大与变形,更大范围的全面竞争,结点效应、端点效应与空格点效应,巨型中心城市崛起,结构调整与重新定位,跨越时间门槛等,并讨论了未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方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阳明  
我国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铁路、水运、公路、管道和航空五种。交通运输网的综合布局应根据全国生产力分布、工业的合理布局、物资交流流向、交通运输地理条件以及根据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运输政策、运价政策、运输组织等,合理地确定各种运输方式发展的比例关系。为了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确定其合理分工范围,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交通运输网现状建国以来,为了适应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促进城乡物资交流,沟通工农业产品的产、销联系和改善生产布局,各种运输方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鸿飞  
近年来兰州市城市建设和交通路网已发生了明显变化,但由于两山夹河的鲜明特征和狭长带状的独特地形,面对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交通需求与供给在总量和结构上严重失衡矛盾日益突出的现状,兰州城市交通路网必须尽快采取措施和对策,调控交通需求、强化道路交通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加有效交通供给能力的途径,适应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构建出自己的城市特色。本文结合对兰州城区的地形特征和空间布局的分析,从城市规划角度,就交通路网的合理布局和兰州城区整体规划建设方向提出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左广  李红昌  
网络经济是由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构成的,且在不同的网络型基础产业中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如在铁路产业中密度经济就转型为密度经济和幅员经济。尽管人们对于网络型基础产业的网络经济概念界定不完全相同,很多文献在网络经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密度经济及幅员经济等有关概念的界定和使用上并不清楚甚至混用,但他们的研究成果无疑是具有先导意义的。如一些西方学者研究了铁路的规模经济和密度经济,结果表明:铁路是具有一定程度的密度经济的(如表1),且对个别国家的实证研究表明确实存在着幅员经济现象(如表2)。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陶思宇  冯涛  
城际铁路是对现有城市群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补充,城际铁路网的新建不可避免地会形成诱增客流。深入分析了城际铁路网诱增客流形成机理与影响因素,结合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诱增客流预测理论,对重力模型进行改进,运用改进重力模型和生长曲线法进行诱增客流预测,提出了基于城际铁路网的诱增客流预测的思路与方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陆大道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工业布局是具有普遍意义和战略意义的重大问题之一。中科院地理所的专家们对我国工业发展和布局进行了20多年研究,出版了“中国工业地理”、“中国工业布局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工业分布图集”等系列著作。从广阔的时空变化角度,对影响我国工业布局的资源、交通、地理位置、社会历史因素及工业宏观布局方针、工业地域综合体与工业基地、确定今后20年全国工业布局“总图”的科学基础等进行了大量的定性定量分析,提出了一系列规律性结论和丰富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规划到下世纪初我国工业布局的总体框架:以海岸带和长江沿岸作为工业发展的第一级重点轴线,以若干交通干线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肜新春  
考察新中国60年铁路建设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我国的铁路建设走过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面对资源稀缺、要素禀赋有限的情况,在区域布局方面,围绕枢纽城市,连通不同的经济区域,呈现出内源性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态势;在空间演进方面,东部、中部、西部渐次贯通,与国家的发展战略比较吻合,圈层结构和经济发展带的形成及差异等特征明显,这种演进形态与区域经济增长在同步性方面并不完全一致,错综交织,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取得了不一样的发展绩效。与世界铁路产业的发展路径相比,我国的铁路建设在制度设计、政策实施等方面还有一定距离,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我国的铁路建设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先行作用需要得到强化,在建设布局和空间有效...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志斌  
中国铁路网融资建设的几个重要战略问题王志斌一、铁路网的总规模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在总结欧美现代化经验后深刻指出:“欧美富强之本,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径,治国之大本也”“故西人于陆,则铁道纵横...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钟业喜  郭卫东  毛炜圣  王晓静  冯兴华  
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闽新轴带高质量发展、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列车时刻表数据,以地级市为研究单元,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和可达性方法对闽新轴带铁路网络密度与层级、可达性及一日交流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闽新轴带的网络密度由12.89%增长至29.94%,武汉、西安、南昌的规模分列前三;铁路网络区外联系密度与强度均显著提升,多层级铁路网络结构分别显示出城市群核心区扩张演化及其结构拓展细节,高层级网络结构与区域发展战略格局吻合;闽新轴带城市可达性均获得较大提升,区域、省域及城市尺度间可达性提升差异明显;高铁网络的发展对中心城市的一日交流圈范围具有显著影响;最后分析了闽新轴带铁路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恒宇  汝宜红  孙膑  
以全国31个省会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省会城市铁路"客运能力矩阵"。该矩阵同时考虑了各省会城市之间客运列车开行数目及相应的运行速度等级,反映了各省会城市的客运铁路能力。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Ucinet软件,拓扑出了基于"客运能力矩阵"的全国省会城市普速铁路网络和高速铁路网络,并利用"度数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指标分别刻画各省会城市在两个铁路网络中的网络影响力及网络控制力。结果表明:北京、石家庄等4个城市在普速铁路网络中最具影响力;北京、上海、南京在高速铁路网络中最具影响力;北京、郑州等5个城市在普速铁路网络中最具网络控制力;北京、武汉在高速铁路网络中最具网络控制力。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覃成林  朱永磊  种照辉  
高速铁路通过提高城市可达性影响城市人口增长。1997-2011年,在铁路提速的影响下,城市可这性每提高1%,可引起城市人口增长0.67%。到2020年,全国高速铁路网建成后,将对城市化格局产生多方面的影响,表现在:城市人口向高速铁路沿线城市集聚,尤其是向高速铁路密集区域的城市集聚;城市人口向城市群集聚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城市群之间的人口增长速度具有差异性;包括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巨型城市在内的城市等级一规模结构将呈橄榄形发展;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将呈现出小城市>特大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巨型城市的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