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00)
2023(15336)
2022(13132)
2021(12042)
2020(10602)
2019(24193)
2018(23952)
2017(46481)
2016(25286)
2015(28616)
2014(28366)
2013(28103)
2012(26086)
2011(23454)
2010(23333)
2009(21821)
2008(21442)
2007(19123)
2006(16514)
2005(14620)
作者
(76395)
(63713)
(63564)
(60289)
(40436)
(30903)
(29001)
(25011)
(24081)
(22579)
(21394)
(21240)
(20234)
(20053)
(19968)
(19862)
(19674)
(18930)
(18398)
(18348)
(15994)
(15661)
(15419)
(14554)
(14471)
(14190)
(14104)
(13980)
(12947)
(12706)
学科
(102903)
经济(102774)
管理(73183)
(71102)
(57430)
企业(57430)
方法(53223)
数学(47920)
数学方法(47412)
(30130)
中国(28319)
(27726)
(24139)
贸易(24132)
(23597)
(21781)
业经(20888)
(19961)
(18653)
财务(18609)
财务管理(18557)
农业(18265)
企业财务(17593)
地方(17351)
(16720)
银行(16657)
技术(16020)
(15819)
(15752)
金融(15749)
机构
大学(370241)
学院(367561)
(151987)
经济(149071)
管理(141803)
理学(123498)
理学院(122154)
研究(121821)
管理学(119991)
管理学院(119350)
中国(92280)
科学(77205)
(77125)
(70922)
(69331)
(62574)
业大(60184)
财经(57230)
研究所(57071)
中心(56864)
农业(55558)
(53581)
(52098)
北京(47873)
经济学(47570)
(44808)
师范(44125)
(43741)
经济学院(43450)
财经大学(42710)
基金
项目(251210)
科学(197248)
基金(185088)
研究(173924)
(164551)
国家(163247)
科学基金(138949)
社会(111151)
社会科(105523)
社会科学(105494)
基金项目(97900)
(97801)
自然(93681)
自然科(91557)
自然科学(91526)
自然科学基金(89928)
(83602)
教育(80898)
资助(76643)
编号(67931)
重点(57062)
(56094)
成果(53982)
(52936)
(52212)
科研(49935)
创新(48905)
计划(48608)
教育部(47633)
课题(46813)
期刊
(155030)
经济(155030)
研究(100758)
学报(66213)
中国(64745)
(60706)
科学(57331)
(55446)
管理(50183)
大学(48955)
学学(46631)
农业(40831)
(32712)
金融(32712)
教育(31360)
技术(30509)
财经(28478)
经济研究(26337)
业经(25397)
(24347)
(21897)
问题(21777)
(19964)
统计(18995)
(18580)
技术经济(18165)
理论(17492)
商业(17184)
(17147)
科技(16898)
共检索到5265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任继球  
以往对钢铁和煤炭去产能就业影响的研究,大多仅限于研究和分析这些过剩产能产业在去产能过程中本身面临的失业问题。这些研究忽略了产业之间是有联系的,一个产业的产能化解势必带来其他产业的产能消减,从而带来其他产业的失业问题,因此这些研究会低估去产能对就业的影响。本文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弥补了这一点不足,利用2012年139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和2013年经济普查数据,估算出在最大去产能任务下,钢铁和煤炭产业直接损失的最大就业量为224.46万人,而通过中间投入拉动对其他产业就业的最大间接影响则会达到457.62万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任继球  
以往对钢铁和煤炭去产能就业影响的研究,大多仅限于研究和分析这些过剩产能产业在去产能过程中本身面临的失业问题。这些研究忽略了产业之间是有联系的,一个产业的产能化解势必带来其他产业的产能消减,从而带来其他产业的失业问题,因此这些研究会低估去产能对就业的影响。本文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弥补了这一点不足,利用2012年139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和2013年经济普查数据,估算出在最大去产能任务下,钢铁和煤炭产业直接损失的最大就业量为224.46万人,而通过中间投入拉动对其他产业就业的最大间接影响则会达到457.62万人,总计损失达到682.08万人,是仅考虑直接影响的3倍。忽略去产能对其他产业就业的间接影响,将严重低估去产能的失业风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军  宋学锋  
煤炭行业作为产业链的上游产业,其价格变化将对下游其他行业构成影响,测度煤炭价格变化对其他行业的影响对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及煤炭市场化改革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基于我国2007投入产出表,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构建了投入产出价格模型。实证表明,煤炭价格影响较大的行业主要为我国第二产业中的重化工业,且敏感度较大,而对于我国的第一和第三产业影响较小。我国可以通过适度提高煤炭价格有效抑制高耗能产业的盲目扩张,从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抑制碳排放的扩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桂田  徐昊  
利用投入产出价格模型分析了钢铁价格变化对其他部门产品价格的影响,以及对一般价格体系、固定资产投资、出口的波及效应。研究发现,钢铁价格变化对重工业的生产成本有着重大的影响,因而会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波动、投资和出口贸易产生显著作用;钢铁价格波动对于轻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影响相对较小。但由于中国钢铁价格波动实际幅度较大,钢铁价格不仅是决定PPI变化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桂田  徐昊  
利用中国与德国、英国、日本、美国的投入产出表,用非完全假设抽取法对钢铁业的产业关联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中国钢铁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程度逐渐趋于增强,而德国、英国、日本、美国等国的关联程度整体趋于减弱。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中国钢铁业与能源、金融业、建筑业等部门的关联程度明显高于发达经济体。展示出中国钢铁业对融资、基本建设投资及房地产开发具有突出的依赖,也表明中国较之于发达经济体的钢铁业负债率高、能耗高。同时发现中国钢铁业与农业、部分服务业的关联关系更加紧密。较之已实现工业化国家,中国钢铁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显现出工业化加速阶段的特征。要慎重关注钢铁产业的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尤其是关注对与钢铁相关程度高的产业的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盈之  吴海明  
运用1997、2002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对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水平、产业关联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仍属于"低附加值、高带动型"的产业;其发展动力主要是中间需求,最终需求的拉动作用略有上升;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有所波动,但影响力系数一直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第二产业对钢铁行业价值创造能力的影响有所下降,而第三产业的影响得到显著提高;对我国钢铁行业发展影响最大的是投资和出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琴  
文章以我国煤炭行业面板数据为基础,并以其差异性为依据将我国25个主要产煤省份划分为三大不同规制类型的区域,运用三阶段DEA方法测算其投入产出效率,并通过回归分析进一步考察了安全规制强度对于三大区域生产效率的差异化影响。结果表明:安全规制强度与煤炭行业的生产效率呈倒U型关系,且安全规制强度与各区域生产效率的显著程度存在差异。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袁丽静  
在循环经济绩效评价中,基于生态视角的物质流分析和区域比较是主流,经济学框架下的学理分析和实证研究并不多见。资本、劳动、技术和制度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技术创新则是循环型社会实现的主要手段。本文立足于技术创新与循环经济关系的经济学讨论,以中国钢铁行业为例,通过对1989—2009年数据的二次DEA分析,考察技术要素对循环经济的投入产出效率。研究发现,科技投入的不断增加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但由于制度环境的约束和技术投入产出的时滞,循环经济效率曲线呈现反复性。1989年以来中国钢铁行业循环经济绩效经历了高开低走再上升的过程主要源于循环经济推广初期较高的边际反应,2000年以...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江兴  
本文以WIOD的投入产出数据为基础,采用投入产出价格影响模型分别计算了2002年、2007年和2012年煤炭价格变动对中国物价总体水平和各部门产品价格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煤炭价格对PPI和制造业中的重化工业影响比较大,对服务业影响较小。因此,应该避免煤炭价格过分波动、加大节煤技术创新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长青  纪恭婷  段玮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理论模型,利用我国2007年和2010年投入产出表中与煤炭产业相关的数据,分别从成本效益、技术效益和资源转换效益三个方面对煤炭产业的宏观经济效益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2007年相比,2010年我国煤炭产业的成本效益与资源转换效益均显著提高,但技术效益却明显下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江兵  何小雨  刘少伟  
文章提出基于投入产出表的DEA方法,以安徽省2002年42个部门流量表为例,针对DEA建模条件和可解性,根据有关定理将流量表进行分组和数据压缩,在此基础上建模并利用计算机获得了各产业部门是否DEA有效的结论。为进一步得到有效性程度评价,分别按DEA最优目标值和以部门扩散系数为权重的赋权最优目标值对同为有效的部门进行排序,按这两种方法所得到的排名较前的产业部门可分别代表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主导产业。实例研究结果表明,投入产出与DEA方法的互补,能获得更满意的有效性评价。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兴龙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纠正资源错配。国民经济中投入产出关联存在放大资源错配损失的可能,因此对这一机制进行研究十分必要。建立了模型分析框架,探讨投入产出关联对资源错配损失效应的放大机理,分析三种经济类型中放大机制的异同,并使用中国1995—2011年17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投入产出关联会放大资源错配导致的产出损失,平均而言,能够使产出损失放大2~3倍;从经济类型看,出口导向型经济的放大效应最强,而内需主导型经济的放大效应最弱;不同行业部门对总体经济损失的影响大小存在差异且处于动态变化中。总体而言,我国投入产出关联的损失放大系数合计值在不断上升,表明我国投入产出关联对资源错配造成损失的放大机制在不断增强。政府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若改善重点行业的资源错配状况,可以取得较大的经济绩效。研究结论还表明我国经济发展类型应逐渐向内需主导型经济过渡,以弱化投入产出关联对错配损失的放大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连荣  葛建平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引入产业发展状况和产业间互动关系的评价指标,动态分析了山西省煤炭资源依赖型产业结构转型效果。结果显示,煤炭采选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在2002—2012年得到进一步强化;服务业部门虽然逐渐壮大,但与其他产业部门的互动较弱,对山西省产业结构转型无法提供充分的支撑;工业部门存在"低端锁定"现象,但与其他产业部门互动较强,有利于国民经济增长,特别是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与电子电气设备制造业这三个部门可能成为煤炭采选业的接续产业。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耿献辉  
本文基于1987—2007年我国投入产出表,选取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来测算我国各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能力和推动能力,据此选取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和瓶颈产业,在此基础上分别计算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和进口商品结构的合理度指数,在20年的时间跨度里考察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动趋势及其合理度的变化轨迹。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玲  郭羽诞  
生产者服务业作为最初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以专业化形式存在,聚集人力资本的服务业具有规模化效益和知识溢出效应,其对于母国经济和国际贸易都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本文利用封闭、开放两种均衡条件下我国生产者服务业效用的发挥,从理论上推导出生产者服务业对国际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利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图和方差分解法实证分析我国生产者服务业与国际贸易间的关联性,突出生产者服务业与我国国际贸易的相互影响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