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26)
- 2023(15394)
- 2022(13162)
- 2021(12332)
- 2020(10522)
- 2019(24095)
- 2018(23785)
- 2017(46128)
- 2016(25026)
- 2015(28077)
- 2014(27816)
- 2013(27816)
- 2012(25697)
- 2011(23357)
- 2010(23554)
- 2009(22105)
- 2008(21109)
- 2007(18551)
- 2006(16603)
- 2005(14576)
- 学科
- 济(95561)
- 经济(95448)
- 管理(71745)
- 业(69078)
- 企(56233)
- 企业(56233)
- 方法(44423)
- 数学(38739)
- 数学方法(38336)
- 中国(32289)
- 融(28329)
- 金融(28327)
- 银(27408)
- 银行(27336)
- 农(26942)
- 行(26370)
- 财(26098)
- 学(22682)
- 业经(21837)
- 制(21472)
- 地方(20168)
- 贸(19367)
- 贸易(19352)
- 易(18862)
- 农业(18279)
- 务(16931)
- 财务(16864)
- 财务管理(16835)
- 理论(16255)
- 企业财务(16037)
- 机构
- 大学(364785)
- 学院(361675)
- 济(141357)
- 管理(140357)
- 经济(138226)
- 研究(123018)
- 理学(121791)
- 理学院(120396)
- 管理学(118253)
- 管理学院(117618)
- 中国(96333)
- 科学(79252)
- 京(78070)
- 财(66300)
- 农(65898)
- 所(63549)
- 研究所(58463)
- 业大(58393)
- 中心(56346)
- 财经(53830)
- 农业(52394)
- 江(51528)
- 北京(49462)
- 经(48842)
- 范(46893)
- 师范(46332)
- 院(43879)
- 州(42876)
- 经济学(42765)
- 财经大学(40221)
- 基金
- 项目(248331)
- 科学(192529)
- 基金(179215)
- 研究(175944)
- 家(158813)
- 国家(157509)
- 科学基金(132812)
- 社会(109431)
- 社会科(103738)
- 社会科学(103708)
- 省(97004)
- 基金项目(96087)
- 自然(88460)
- 自然科(86246)
- 自然科学(86216)
- 自然科学基金(84665)
- 划(82641)
- 教育(79718)
- 资助(73820)
- 编号(71565)
- 成果(57637)
- 重点(55920)
- 部(54158)
- 发(53084)
- 创(51535)
- 课题(48788)
- 创新(48159)
- 科研(47993)
- 计划(46770)
- 教育部(45508)
共检索到5241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鞠市委
基于我国2000-2015年经济数据,通过拓展Matsuyama(2007)模型,对我国的金融资源错配情况及其影响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金融资源错配的表现并对其进行了测度,发现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金融资源错配呈"加剧"态势;其次具体研究了金融资源错配形成的微观机理,得出了我国的金融资源错配是企业"自有财富效应"和政府干预企业所带来的风险收益扭曲双重影响的结论;然后基于金融资源错配对实体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金融资源错配带来了金融风险集聚、结构性融资难、产业结构升级难及货币政策
关键词:
金融资源 实体经济 货币政策 金融体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梁媛 杨朝舜
本文主要分析我国金融错配的表现形式与特征。首先运用统计数据对我国现阶段金融资源错配现状进行描述,再运用随机前沿法,对地区、行业和企业间的金融资源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测算,由投入产出效率衡量金融资源的错配程度。测算结果显示了地区、行业、企业间的金融资源错配特点,总体来说,金融资源在我国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农林牧副渔业、制造业等行业,在私营企业和集体企业等企业类型中的配置较为有效,金融资源错配程度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熊美珍 孙德华
当前,我国金融资源错配状况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资源配置效率与资产回报率的提升,干扰了企业的资本结构,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文章就资源错配的现状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资源错配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提出要进一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纠错机制,提高信贷政策扶持力度,推进利率市场化以及加快发展多种融资渠道等对策。
关键词:
金融错配 国有企业 非国有企业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杨文溥
全球金融危机后,许多西方国家出现了过度金融化的迹象。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深,我国也出现了过度金融化的苗头,一是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金融业的总体规模已相对较大;二是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发展呈现出了负相关关系。本文通过门限模型进行定量估算,发现当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5.62%后,我国即表现出了过度金融化的现象。过度金融化将通过扭曲资本配置、劳动力配置和企业决策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本文针对我国过渡金融化现象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褚继辉 斯琴塔娜
目前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政策环境持续改善,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显著增强。而一旦金融资源发生错配,大量资金将涌入低效率物流企业,造成资金浪费,而高效率物流企业的资金需求则难以得到支持。在“十四五”锚定产业创新的背景下,探究金融资源错配与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互动关系,对于助力物流企业开拓创新、指导物流产业健康发展而言意义重大。因此,本文实证分析所有制视角下金融资源错配影响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机理,结果表明:金融资源向国有企业倾斜将抑制物流产业转型升级;东部地区金融资源错配对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抑制作用较弱,而中西部地区金融资源错配对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抑制作用较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卢佳瑄 万寿义
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以2011—2020年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微观企业视角实证分析不同类型金融资源错配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金融资源错配对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主要是由供给不足型错配造成的。不同类型的金融资源错配程度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机制有所差异:融资约束和寻租活动在供给不足型错配对创新投入的影响中表现为中介效应;而融资约束与金融资产投资在供给过度型错配对创新投入的影响中表现为遮掩效应。供给不足型错配对不同类型专利所反映的创新投入质量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供给过度型错配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均无显著抑制作用,但对外观设计专利反而具有促进作用。供给不足型错配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创新投入对未来业绩的提升作用;而供给过度型错配程度越高,越发降低了未来业绩对创新投入的敏感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冯玉梅 杨瑞桐
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对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一直以来深受学者关注。本文就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归纳,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含义和度量、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性以及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首先,本文回顾了关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Wurgler投资弹性系数方法、DEA衡量方法、金融相关比率衡量方法;其次,从经济效应的角度说明金融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性;再次,重点综述了学者们关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包括产业发展、政策制度与微观主体行为等几个方面;接着,从信贷歧视、货币政策结构性调控不足、银行自身经营缺陷三个角度讨论了关于金融资源错配影响因素的研究;最后,对文献进行评述总结,以期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靳来群
在将整个经济体分为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并在部门内部企业异质性假设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所有制歧视所致金融资源错配程度的分析模型,并使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对制造业金融资源错配程度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如果扭转所有制歧视所致金融资源错配,制造业总体全要素生产率将会提高50%左右;中西部地区的金融资源错配程度大于东部地区;2005年之前金融资源错配程度呈下降趋势,2006及2007年相对恶化;部门内部企业间错配导致国有部门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损失36.98%,非国有部门平均损失46.59%。在测算模型中,使用不同参数值所得错配程度不相同,因此,对于参数值的选取,需要审慎对待。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鲁晓东
本文利用我国1995—200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经济增长和引起经济增长的质和量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选择表现中国金融资源错配现象的金融发展变量,研究了它们与经济增长及其主要组成部分——资本积累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由于中国目前的金融体系存在严重的金融资源错配现象,这使得现有的金融体制并没有很好地完成优化资金配置从而为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的功能,反而对经济增长产生牵制作用。而标示中国金融市场化程度的变量与经济增长、资本积累和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积极关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国的金融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种支持国有企业的政府控制性金融。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翟淑萍 韩贤 陈曦
以2011—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数字金融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可以有效抑制短贷长投,缓解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数字金融通过缓解企业获取长期资金面临的融资约束、抑制过度投资从而抑制企业短贷长投;数字金融覆盖的广度和使用深度均对企业短贷长投产生了缓解效应,而数字化程度的影响效应不显著。进一步从金融监管强度、银行业竞争、企业规模和企业技术特质视角探讨数字金融对企业短贷长投发挥效应的适用条件,结果显示,强金融监管是数字金融对企业短贷长投发挥抑制作用的重要基础;当银行业竞争激烈时,数字金融抑制企业短贷长投的效应更加显著;数字金融对小型企业和高技术行业企业短贷长投的抑制作用更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数字金融能够弥补传统金融的不足,体现出较强的普惠特征。从数字金融视角探究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因素,丰富了数字金融微观视角经济后果的研究,同时也为我国规范发展数字金融、鼓励银行适度竞争、引导企业合理投融资决策提供了政策依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邢志平 靳来群
现有研究文献表明,政府干预会加剧国有经济部门与民营经济部门之间的金融资源错配程度,但对政府干预如何影响国有与民营经济部门内部的金融资源错配,尤其是政府干预如何影响民营经济部门内部的金融资源错配缺少分析,该文力图弥补这一缺陷。该文通过对中国的国有和民营经济部门内部金融资源错配程度的测算发现,虽然平均而言,国有部门的金融资源错配程度要小于民营部门,但是民营部门内部的金融资源错配程度呈递减趋势,并且近年来民营经济部门的金融资源错配程度已经低于国有经济部门。该文通过机制分析及实证分析发现,行政干预是导致出现上述现象的重要原因。而在国有部门内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越强,国有企业之间的融资成本越均衡,相...
关键词:
政府干预 金融资源错配 挤出效应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靳来群
金融资源错配导致生产率损失严重,而中国所有制歧视所致的金融资源错配不仅存在于不同的所有制企业,还存在于国有部门内部企业。基于ACF方法所估计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国有企业要小于非国有企业,然而国有企业获得的信贷资源却高于非国有企业,信贷资源在不同所有制企业间存在错配。并且,在国有部门内部,信贷资源依企业生产率而流动的能力也要显著小于非国有部门,信贷资源在国有部门内部企业间存在错配。同时,商业信用融资流入了生产率更低的企业,而企业的国有身份减慢了这一金融资源的反向流向能力。
关键词:
企业外源融资 全要素生产率 所有制歧视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辽 范佳佳
本文基于我国金融资源歧视和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低下的现实背景,从全要素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两个层面分析了金融资源错配影响企业技术差距的内在机制,并利用2010—2019年我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资源错配如何影响不同企业间技术差距水平。研究发现:金融资源错配程度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导致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差距和产品质量差距分别扩大了0.174%和0.109%;信贷融资约束、要素价格扭曲、研发投入漏损以及非效率投资是金融资源错配阻碍技术创新的重要传导变量,金融资源错配的信贷融资约束效应、非效率投资损失效应、研发投入漏损效应和要素价格扭曲效应占总效应的相对贡献份额分别达到33.92%、28.61%、23.98%和10.54%。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曾艳
本文选取2007-2016年国内A股上市的重污染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金融资源错配与企业经济绩效三者之间关系进行探究,经过实证分析发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与企业经济绩效显著正相关;金融资源错配与企业经济绩效显著负相关;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能够显著抑制金融资源错配对企业经济绩效的影响作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韧 张奇佳
产能过剩领域的金融资源错配问题广受关注,但现有研究对其微观影响因素和宏观响应机制缺乏系统梳理。选择煤炭、钢铁、水泥、电解铝、玻璃5个代表性产能过剩领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对应领域的上市公司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Logit模型从量、价两个维度进行了计量检验。发现:(1)产能过剩领域的金融资源配置更多受非市场化因素影响而与实际经营效益脱节,金融资源和利率补贴被优先提供给了那些经营绩效差,但在存量负债、存续年限或所有制上拥有优势的企业;(2)微观金融资源错配映射于宏观货币层面,会引发产能过剩领域中企业债务负担的"逆周期"变化和"逆调控"特征,既会通过"僵尸企业贷款"等方式恶化产能格局,也会因为"劣币驱逐良币"诱发"杠杆率悖论"。由此,解决微观金融资源错配是进行供给侧改革并实现结构性去杠杆的基础,这需要深化金融体系改革,重新定位政企和银企关系,重构市场化金融资源配置机制;也需要整治僵尸企业贷款,重塑企业优胜劣汰机制,推动金融资源配置与行业转型升级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
产能过剩 金融资源错配 杠杆率悖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