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26)
- 2023(12673)
- 2022(10819)
- 2021(9965)
- 2020(8468)
- 2019(19428)
- 2018(19050)
- 2017(38057)
- 2016(20629)
- 2015(23376)
- 2014(23557)
- 2013(23626)
- 2012(22375)
- 2011(20530)
- 2010(20992)
- 2009(20297)
- 2008(19771)
- 2007(18057)
- 2006(16221)
- 2005(14788)
- 学科
- 济(88584)
- 经济(88501)
- 管理(58932)
- 业(56575)
- 企(44159)
- 企业(44159)
- 方法(37459)
- 数学(33636)
- 数学方法(33297)
- 中国(31044)
- 融(28373)
- 金融(28371)
- 银(27789)
- 银行(27765)
- 行(26844)
- 农(25996)
- 财(24837)
- 地方(22424)
- 制(21279)
- 业经(18416)
- 贸(18078)
- 贸易(18063)
- 易(17588)
- 农业(17270)
- 学(16957)
- 务(14722)
- 财务(14681)
- 财务管理(14647)
- 企业财务(13896)
- 环境(13643)
- 机构
- 学院(302351)
- 大学(300534)
- 济(129913)
- 经济(127010)
- 管理(114116)
- 研究(104704)
- 理学(96688)
- 理学院(95597)
- 管理学(94062)
- 管理学院(93475)
- 中国(87592)
- 财(63858)
- 京(63800)
- 科学(62218)
- 所(54054)
- 中心(50225)
- 农(49659)
- 财经(49625)
- 研究所(48617)
- 江(46918)
- 经(44743)
- 业大(41411)
- 北京(40969)
- 经济学(40563)
- 范(39642)
- 师范(39315)
- 农业(39039)
- 州(38271)
- 院(37324)
- 经济学院(36839)
- 基金
- 项目(190567)
- 科学(149576)
- 研究(142082)
- 基金(136961)
- 家(118108)
- 国家(117109)
- 科学基金(99417)
- 社会(89536)
- 社会科(85005)
- 社会科学(84978)
- 省(74598)
- 基金项目(71694)
- 教育(64607)
- 划(62911)
- 自然(62349)
- 自然科(60663)
- 自然科学(60644)
- 编号(59632)
- 自然科学基金(59540)
- 资助(57390)
- 成果(49705)
- 重点(43458)
- 发(43279)
- 部(42778)
- 课题(41057)
- 创(39053)
- 国家社会(36652)
- 创新(36639)
- 性(36624)
- 教育部(36350)
- 期刊
- 济(145151)
- 经济(145151)
- 研究(93043)
- 中国(59486)
- 财(48213)
- 融(46070)
- 金融(46070)
- 农(44695)
- 学报(43024)
- 科学(40287)
- 管理(39698)
- 大学(31893)
- 学学(29847)
- 教育(29376)
- 农业(29333)
- 技术(24792)
- 财经(24554)
- 业经(23839)
- 经济研究(23723)
- 经(21066)
- 问题(19606)
- 贸(16921)
- 理论(16475)
- 技术经济(15202)
- 统计(15123)
- 业(15048)
- 国际(14928)
- 实践(14887)
- 践(14887)
- 图书(14782)
共检索到4668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杜迎伟
本文通过建立金融资源配置的一般理论模型,认为金融分布的差异主要是初始条件、市场机制、政府作用、生态环境等因素直接或间接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在不同时期和条件下,各个因素的作用有较大的差异。通过对各因素所产生的平行效应、势能效应、趋异效应以及政策效应的合理引导,可以有效矫正我国区域金融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并进而对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增长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
金融资源 区域分布 机理分析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课题组 苏士儒 段成东
改革开放以来,区域间、城乡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逐渐扩大的趋势日益明显。造成经济增长不平衡的原因总体上是历史的、自然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和文化的诸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侧重从金融资源的角度出发,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方面,来探析区域金融资源分布的非均衡与经济增长不平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作用途径。
关键词:
经济增长的不平衡 金融资源 产业结构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郑义
本文基于1978—2012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包含傅里叶级数的非线性面板SPSM单位根检验方法,考察了我国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区域金融发展的不平衡问题。结果表明: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平衡;在1978—1986年表现出明显的σ趋同,1995—2004年发生了微弱的σ趋同;而2004年之后各地区的金融发展差距逐步拉大,没有发生σ趋同。我国区域金融发展整体上不存在随机趋同,但部分区域存在着随机趋同。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徐诺金
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施改革开放、沿海地区率先发展的战略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以往的区域平衡状态被打破,沿海和内陆发展的差距不断拉大。为此,我国陆续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其中加大金融资源定向支持落后地区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为总结金融支持区域协调发展的规律,采用嵌套分解金融分布不平衡指数的方法,对我国区域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的来源与演化进行了分析,对银行信贷、债券与证券融资、保险、FDI等金融资源渠道在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的贡献进行了评估。据此提出了完善我国货币供给机制、提高政策性金融供给、发展区域产业投资基金等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促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程绪平
一、世界经济发展的区域化集团化及资源的经济问题 1.集团化经济与区域经济合作。世界各国和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从来都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现象造成了不同时期世界经济的不同格局。战后,又在科技变革的推动下进一步加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孙志燕 侯永志
受全球分工格局的深度调整和产业数字化转型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呈现出更复杂的特征。本文从地区劳动生产率、经济增长活力、要素空间流动、发展能力等多个维度观察分析当前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特征,从更深层次上剖析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内在机理,提出了促进区域更加平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李彦龙 沈艳
本文结合省市级宏观数据、市县灯光数据和上市公司数据,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不平衡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缩小了省内、市间和市内经济不平衡,这一效果在非直辖市和南方地区更大。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是数字普惠金融影响经济不平衡的主要机制。研究还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缩小企业间的人均产出差距,提供了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区域经济不平衡的微观证据。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区域经济不平衡 县层面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卫 薛彩霞 朱瑞祥 郭康权
采用1991—2010年中国大陆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根据基尼系数的基本原理从农机装备的总量、结构和效益三方面对农机装备水平的区域不平衡性进行综合测算。结果显示:1991—2010年农机装备水平综合基尼系数呈现波动之中下降的趋势;农机装备总量和农机效益的基尼系数呈现倒"U"型的变化趋势;而反映农机装备结构不平衡的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机具基尼系数呈现"U"型的变化趋势,小型拖拉机—配套农机具基尼系数则呈现下降趋势;经济发展水平、农机研发和推广政策、自然地理条件、种植制度、土地经营规模是影响农机装备水平地区差距的主要因素。因此,应根据不同区域的经济条件、自然禀赋、耕作制度,采取相应的技术路线和政策措施,推进不同地区农业机械化协调发展,在主攻粮食生产机械化的同时还应协调发展非粮食主产区的高效特色农业机械化,增强南方稻区和山地丘陵地区农业机械的研发力度和普及力度。
关键词:
农机装备水平 不平衡 基尼系数 中国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祖荣 马岚
自2007年开始实施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以来,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总体发展水平仍然很低,而且各地区发展很不平衡。本文选取2007—2013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保险赔款等总量指标以及保险密度、保险深度等相对指标数据,运用时间序列的平均发展水平等方法,分析了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农业保险发展不平衡程度,并运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发展水平的归类,进而探析了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各地区农业保险平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政策性农业保险 发展不平衡 区域性特色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莫媛 周月书 张雪萍
本文选取江苏省1995—2015年42个县(市)为样本,采用空间计量法分析了县域银行网点空间布局的演变特征和空间效应,基于银行网点的设置行为揭示了金融资源不平衡的原因。结果显示:(1)受行政分割、金融机构管理体制等因素制约,县域银行网点数的局部空间自相关性不强;但是随着金融市场分割程度减弱,银行网点数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逐渐增强。(2)本地法人机构农信社的网点布局存在空间虹吸效应,并能对其他银行入驻县域市场产生理性羊群效应;非本地法人银行的县域网点布局则存在空间溢出效应。(3)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设立网点时尚未关注金融公平,国有独资性质的邮储银行在关注金融公平时却难以兼顾金融效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文玲 王检贵
本文针对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顺差大幅增长的现实,指出当前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特点,并分析了其进出口不平衡加剧的主要原因和深层次因素。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进出口贸易 平衡 贸易顺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雪琴 方先明
基于1998-2008年的我国七大区域的相关经济金融指标数据,构建固定影响的变截距的面板数据模型,从银行、证券和保险业三个方面解析区域金融支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研究中得到了以下结论:我国区域金融支持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正向关系,表明金融支持确实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区域金融支持效率与经济发展之间并不存在明确的关系,部分经济发达区域的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效率反而低于欠发达地区;最后,作为我国金融体系重中之重的资本市场,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却不十分显著。根据研究的结果,得到相应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区域 金融支持 经济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年
指出我国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无论是在物流人才数量、存量、增长速度、产能,还是在物流人才培养上都落后于东部地区。造成这种失衡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区域间基础设施、政策环境的差异。应从深化各层次物流人才培养方式与渠道、加强宏观调控、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制定科学用人机制等方面改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物流人才状况,促进其物流产业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区域物流 人才 人才培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辛家鼎 兰天
从我国区际存款分布的不平衡和贷款资金分布的不平衡, 可以看出造成我国区域货币资金的不平衡, 影响货币资金流动不平衡的主要成因, 是由于商品买卖、劳务输出、直接投资、银行间资金拆借和证券市场的资金在不同地区流动效应而产生的。从货币政策角度来讲, 应从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利率、金融机构的设立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 以改善我国区域货币资金流动的不平衡现象及由此而引起的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立
差距问题对策对我国通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思考邮电部政策法规司徐立一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邮电通信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八五”以前邮电通信一直落后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发展水平,通信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八五”以后邮电通信状况有了很大变化,供需矛盾逐步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