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58)
2023(5994)
2022(4998)
2021(4520)
2020(3966)
2019(8793)
2018(8509)
2017(17486)
2016(9030)
2015(10411)
2014(10150)
2013(10249)
2012(9717)
2011(8756)
2010(9178)
2009(9277)
2008(8278)
2007(7557)
2006(7014)
2005(6706)
作者
(26236)
(21441)
(21372)
(20664)
(13506)
(10202)
(10023)
(8246)
(8210)
(7694)
(7203)
(7114)
(6955)
(6907)
(6750)
(6591)
(6391)
(6216)
(6126)
(6095)
(5549)
(5261)
(5205)
(4989)
(4864)
(4796)
(4761)
(4716)
(4392)
(4297)
学科
(36026)
经济(35992)
(25783)
金融(25782)
(25582)
(24005)
银行(24000)
管理(23668)
(23384)
中国(20471)
(19763)
企业(19763)
方法(15246)
数学(14213)
数学方法(14098)
(13103)
(12488)
中国金融(11185)
(10910)
(9128)
贸易(9116)
(8987)
业经(8695)
地方(8659)
(8180)
财务(8164)
财务管理(8148)
企业财务(7817)
(7646)
农业(7165)
机构
学院(130946)
大学(129921)
(59526)
经济(58193)
管理(47107)
研究(44405)
中国(43225)
理学(39427)
理学院(39039)
管理学(38451)
管理学院(38221)
(31809)
(27271)
财经(24786)
科学(23636)
中心(22709)
(22475)
(22371)
研究所(19924)
(19790)
(19756)
经济学(19699)
金融(19397)
(19372)
(19096)
银行(18692)
财经大学(18533)
经济学院(18055)
北京(18053)
(17495)
基金
项目(77626)
科学(60017)
研究(59409)
基金(55450)
(47167)
国家(46742)
科学基金(39312)
社会(37864)
社会科(36159)
社会科学(36151)
(30439)
基金项目(28635)
教育(26692)
(25281)
编号(24626)
资助(23829)
自然(23025)
自然科(22496)
自然科学(22487)
自然科学基金(22081)
成果(21093)
(17991)
重点(17701)
(17672)
课题(17320)
(16635)
(16094)
国家社会(15794)
创新(15662)
项目编号(15468)
期刊
(64489)
经济(64489)
研究(44117)
(33450)
金融(33450)
中国(25234)
(22857)
(18174)
管理(17854)
学报(17214)
科学(15230)
大学(13387)
学学(12692)
财经(12380)
农业(11468)
教育(11445)
经济研究(11328)
(10565)
业经(10442)
技术(10123)
问题(9143)
理论(8957)
(8816)
国际(8346)
实践(8117)
(8117)
统计(7006)
商业(6697)
技术经济(6232)
现代(6060)
共检索到2114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鹏  张润驰  毛德勇  
金融稳定是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前提。基于2006年至2017年宏观经济金融运行数据,采用混频向量自回归模型(MFVAR)构建我国金融稳定状况指数(FSCI),对我国金融稳定状况进行测度和评估,并利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分析其隐含的驱动因素。研究显示:总体上我国金融体系运行呈现趋稳态势,但2010年第3季度之前金融体系运行波动剧烈,在金融失衡和金融不稳定状态之间不断转换,之后则趋向相对稳定;同时也发现,股票市场为我国金融不稳定的主要风险策源地,而银行体系则成为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进一步研究表明,社会融资总规模在短期内对金融稳定冲击较大,而货币供给量则无论短期和长期均对金融稳定持续施加影响。以上结论的含义是,维护我国金融稳定,确保股票市场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金融政策短期内应盯住社会融资总规模、长期内则应同时锚定货币供应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德才  燕洪  钟佳敏  
文章从货币政策经济增长目标出发,构建了新的混频金融状况指数(MFFCI)编制公式,使用MF-VAR模型,测算了金融状况变量的混频权重系数,实证编制和应用了中国MFFCI,同时与同频金融状况指数(SFFCI)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MFFCI无论与GR的相关性、因果关系,还是对GR的领先性和预测能力,都比SFFCI好,说明MFFCI更适合中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德才  燕洪  钟佳敏  
文章从货币政策经济增长目标出发,构建了新的混频金融状况指数(MFFCI)编制公式,使用MF-VAR模型,测算了金融状况变量的混频权重系数,实证编制和应用了中国MFFCI,同时与同频金融状况指数(SFFCI)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MFFCI无论与GR的相关性、因果关系,还是对GR的领先性和预测能力,都比SFFCI好,说明MFFCI更适合中国。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德才  童飞杰  胡琛宇  
研究目标:基于货币政策双目标混频损失函数(MLF),构建及检验中国实时金融状况指数(RTFCI)。研究方法:使用MF-DFM模型,构建了由通胀和GDP构成的中国MLF,同时从30个混频金融数据中分别抽取6个结构公因子(SFs);在栾惠德和侯晓霞(2015)的基础上,克服了金融经济无关联和信息量少等问题,选择由MLF和SFs组成的日月混频数据,使用新构建的MF-SFAVAR模型,以另种方法构建中国RTFCI,并与延时FCI(DTFCI)比较。研究发现:中国MLF很好地刻画了货币政策双目标的共同成分;与DTFCI相比,中国RTFCI是通胀和GDP更优的先行性、相关性、因果性和预测指标;中国货币政策是价格和数量结合型的。研究创新:新构建了MF-SFAVAR模型和中国首个MLF;以另种方法构建了中国RTFCI。研究价值:为中国政府部门实施货币政策和对实体经济进行投融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红兵  杜金岷  
利用2002年第1季度~2013年第2季度的季度数据和基于UECM模型及边界检验的协整方法构建我国金融稳定状况指数(FSCI),并为指数设置上下边界。结果显示,在样本期间有4个季度的FSCI低于其下界,表现为"金融不稳定";有3个季度的FSCI高于其上界,表现为"金融失衡"。进一步的历史分析和实证检验表明,构建的FSCI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状况。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张鑫  
全球金融危机已经过去十年,它给美国带来了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恐慌和最大规模的经济衰退。对有些人来说,这段记忆或许已经渐渐消退——人们会忘了金融危机的代价有多么沉重以及为何采取某些特定的措施以应对危机。今天,我将回顾这场危机,并讨论美国和全球决策者为了加强金融监管所进行的改革——这些改革既限制了危机再次发生的可能,又降低了危机的负面影响。一个有弹性的金融体系对全球经济的活力至关重要。一个健康发展的金融体系
关键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华  王杰  
本文基于混频VAR模型分析了我国实体经济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之间的时变溢出效应。结果显示,实体经济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之间收益率与波动率的溢出效应呈现显著的时变特征,溢出效应在金融危机期间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而后呈现下降态势,且易受极端事件的影响;在大部分考察时期内存在股票市场向实体经济的波动率溢出效应,而债券市场相对于实体经济则从考察初期波动率溢出效应的净输入方转化为中后期的波动率溢出效应的净输出方。进一步分析收益率与波动率总溢出指数的影响因素发现,极端事件、宏观经济代理变量和期限利差对于溢出效应具有正向影响,泰德利差对波动率总溢出指数具有负向影响,而投资者情绪指数对收益率总溢出指数具有负向影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庞晓波  胥日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金融稳定成为国际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从金融基础指标中拟合出我国金融稳定性指数,通过TVP-VAR模型分析货币政策和与金融稳定之间的时变特征,发现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之间存在显著的阶段性特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够有效提高金融稳定性;数量型货币政策的调控效应显著优于价格型政策,政策当局在调控过程中仍以数量型政策为主;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的调控效应更加表现为一种长期效应,货币当局应着眼于维持金融体系长期的稳定性,采取相对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保持货币政策的延续性,从而为公众树立良好预期。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周德才  邓姝姝  左玥  
为了充分利用混频数据信息,本文构建了金融状况指数的非对称混频编制模型和计算公式,选择季度GDP与6个月度金融状况指标的混频数据,采用马尔科夫机制转换混频向量自回归(MS-MF-VAR)模型,测算了不同机制下的脉冲响应函数值,进而实证编制与应用了我国非对称混频金融状况指数(MSMFFCI),同时与同频金融状况指数(SFFCI)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MSMFFCI对GDP的预测效果要优于SFFCI,MSMFFCI领先GDP1-2个季度,与GDP有较高的相关性,能够较好地预测未来经济增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襄樊市中心支行调查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薛立国   张谊浩   张润驰   马永远  
近年来,我国黄金和成品油的市场需求有所升温,本文尝试探讨是否应将黄金价格和西德克萨斯轻质(WTI)原油价格纳入构建我国金融形势指数。研究表明,纳入黄金价格的我国金融形势指数能够更好地拟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演进路径,且在时序上领先CPI三个季度;但纳入WTI原油价格不仅加剧了金融形势指数的波动,还弱化了其与CPI的关系。通过构建16变量混频贝叶斯向量自回归(MF-BVAR)模型,并综合运用点预测、区间预测、密度预测三种方法,对比混频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与季频贝叶斯向量自回归(QF-BVAR)模型、季频向量自回归(QF-VAR)模型对金融形势指数的预测能力。实证结果显示,MF-BVAR模型对于金融形势指数的预测效果优于QF-BVAR和QF-VAR模型,且该结论不受预测期的影响。季度内不同月份的信息差异对金融形势指数预测产生显著影响,且随着预测期的增加,不同组别之间金融形势指数的预测能力逐渐趋同。本研究对于加强金融形势预测和防范金融市场风险具有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淳伟德  朱航聪  
准确测度金融市场极端风险溢出效应对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仅以高频微观数据开展的研究会忽略宏观经济背景的影响,可能导致对风险溢出效应测量的不准确。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文章充分运用高频微观和低频宏观数据信息,结合混频时变Copula模型和Co Va R模型对我国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间的极端风险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拟合效果良好,我国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间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极端风险溢出效应,且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更为剧烈。研究结论有助于监管层对金融市场风险采取更加有效的防范举措。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艺枞  
为对我国金融业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和及时的监测,文章采用景气分析法筛选出六个金融一致指标,基于混频动态因子模型构建了我国金融景气指数,并提出金融周期划分准则,对2002—2019年我国金融周期波动进行了详细测度和分析。结果显示,样本期内我国金融业增长已经历了三轮完整“谷-谷”周期,平均持续期为51个月,总体上体现为“缓增速降”的长扩张型非对称特征。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之间存在一定先行关系,且这种先行关系在2012年之前更稳定,而在2014—2016年二者存在偏离。2016年以后,金融周期的振幅逐渐减小,周期波动更加温和。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艺璇  刘喜华  
本文选取2007—2018年的月度数据,采用具有时变性质的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对金融稳定、金融杠杆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时变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金融杠杆在合理范围内对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若超过临界值,其所带来的收益远小于风险成本,甚至会加剧金融波动、阻碍经济增长。(2)金融稳定与经济增长存在正向、负向交替作用关系:在经济危机时期,金融体系的稳定对经济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随着经济复苏,促进作用逐渐减弱,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经济增长;最后经济增速到达高峰阶段,金融体系的稳定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立足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合理调控金融杠杆水平,构建稳健、高效的金融市场体系,对于促进经济与金融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