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23)
- 2023(6099)
- 2022(5005)
- 2021(4670)
- 2020(4188)
- 2019(9246)
- 2018(9114)
- 2017(18516)
- 2016(9715)
- 2015(11157)
- 2014(11007)
- 2013(11027)
- 2012(10648)
- 2011(9452)
- 2010(10184)
- 2009(10364)
- 2008(9532)
- 2007(8760)
- 2006(8303)
- 2005(8038)
- 学科
- 济(38524)
- 经济(38469)
- 管理(29213)
- 业(28758)
- 融(27148)
- 金融(27148)
- 银(26247)
- 银行(26245)
- 行(25526)
- 企(23110)
- 企业(23110)
- 中国(21987)
- 制(16098)
- 方法(14899)
- 财(14830)
- 数学(13500)
- 数学方法(13404)
- 农(11439)
- 中国金融(11316)
- 务(9348)
- 体(9331)
- 财务(9327)
- 财务管理(9297)
- 业经(9194)
- 地方(8939)
- 企业财务(8932)
- 贸(8665)
- 贸易(8648)
- 易(8536)
- 制度(8456)
- 机构
- 大学(137067)
- 学院(136390)
- 济(62001)
- 经济(60509)
- 管理(49523)
- 中国(46546)
- 研究(45008)
- 理学(40295)
- 理学院(39917)
- 管理学(39471)
- 管理学院(39208)
- 财(36423)
- 京(29226)
- 财经(27475)
- 经(24734)
- 中心(23951)
- 银(23019)
- 江(22132)
- 银行(22091)
- 科学(21852)
- 所(21848)
- 融(21061)
- 金融(20679)
- 行(20672)
- 经济学(20551)
- 财经大学(20512)
- 北京(19615)
- 人民(19571)
- 研究所(18817)
- 州(18753)
- 基金
- 项目(75030)
- 研究(59977)
- 科学(58637)
- 基金(54117)
- 家(44717)
- 国家(44286)
- 社会(38736)
- 科学基金(37758)
- 社会科(36844)
- 社会科学(36838)
- 省(28286)
- 基金项目(27757)
- 教育(27478)
- 编号(25408)
- 划(23617)
- 资助(23258)
- 成果(22865)
- 自然(21308)
- 自然科(20803)
- 自然科学(20798)
- 自然科学基金(20435)
- 部(17725)
- 课题(17702)
- 性(17072)
- 重点(16702)
- 发(16558)
- 项目编号(16181)
- 国家社会(15863)
- 教育部(15801)
- 创(15520)
共检索到2358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杜迎伟
我国金融监管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按照《巴塞尔协议》进行审慎监管,建立监管的实施细则,完善监管法规;加强“三大”监管主体及与国际、区域监管机构的合作;建立金融机构内部自律机制;健全市场经济规则。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魏媛
我国金融监管问题的思考魏媛从金融监管一般的发展情况和我国金融监管实践中所做出的各方面努力,可以看到我国金融监管的发展朝着规范化的方向迈进,但同时这一实践中仍然存在着值得思考的问题:(一)关于立法先行。我国金融监管基本上遵循着立法先行的原则,以体现金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龚静
本文通过对当前金融监管中的分业监管、金融信息失真、监管人员素质不高等的现状分析 ,提出了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监管方式、建立信息公告制度、加强金融监管队伍建设等对策。
关键词:
金融监管 现状分析 对策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发林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针对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性金融监管,发展成全球金融治理的核心内容,并逐渐成为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新理念。危机十年后,宏观审慎性监管在中国金融监管的宏观战略和微观实践中发展起来,但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具体包括系统性风险识别的不足与困难、政策工具的银行导向与行业割裂、机构设置协调乏力、执行效果全面评估的困难等。通过详述这些问题,本文为推动中国宏观审慎性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提供如下政策着力点:积极响应G20信息缺口动议,加快金融统计的综合化、标准化和法治化进程;加强对非银行非保险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监管;建立跨行业、跨部门、跨层级的系统性风险综合评估体系;增强宏观审慎性金融监管部门的协调和合作,解决金融监管行业割裂、形式合作和协调乏力的问题;推进宏观审慎性金融监管政策执行和效果的整体性评估。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晓光 刘元春 王健
金融危机以来,如何提升金融监管有效性,推动经济去杠杆,成为重大的理论和现实课题,然而鲜有研究从更深层次探讨金融监管结构的作用。本文从监管机构和监管模式两个维度出发,考察了金融监管结构对杠杆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监管机构对杠杆率有显著影响,由中央银行负责银行业监管可以有效降低杠杆率;监管模式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但与监管机构存在交互作用,在监管机构独立于中央银行的情况下,混业监管比分业监管更有效;监管结构有效性也取决于监管机构独立性,中央银行独立性提高可以显著增强去杠杆作用;不同发展水平经济体存在异质性,发展中经济体由中央银行负责混业监管最有效。本研究为更好推进监管体制改革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颖
宏观金融监管愈益重视风险管理中国银行港澳管理处经济研究部张颖银行对于风险管理的概念并不陌生。传统上,银行对于某些经营活动设定经营限额,例如对单一对手规定贷款限额或实行某些内部管理,以保证经营风险得以控制。但是这种风险管理模式只是零敲碎打的,而不是系统...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范亚舟
宏观审慎监管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实施有效的宏观审慎监管,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制度和监管机构体系保证。本文从宏观审慎监管的基本要素和监管框架出发,研究了宏观审慎监管下欧美金融监管体系和监管机构改革的内容和特点,分析了宏观审慎监管导向下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和监管机构改革的"渐进性"和"适应性",并就如何完善宏观审慎监管和推进监管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宏观审慎 系统性金融风险 监管机构改革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李伟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金融业务不断出现混同的趋势,金融监管是否应从分业监管转向综合监管呢?本文有不同看法。从沃尔克法则出发,本文认为混业经营风险事实上的不可控决定了金融业应以分业经营为主、混业经营为辅,对应的金融监管应以分业监管为主、综合监管为辅,从而划分了各大金融监管机构监管范围和职责;而宏观审慎监管理论则决定了中央银行的监管内容以及在监管体系中的地位。本文拟对此逐一展开深入论述。
关键词:
沃尔克法则 宏观审慎监管 金融监管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李伟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金融业务不断出现混同的趋势,金融监管是否应从分业监管转向综合监管呢?本文有不同看法。从沃尔克法则出发,本文认为混业经营风险事实上的不可控决定了金融业应以分业经营为主、混业经营为辅,对应的金融监管应以分业监管为主、综合监管为辅,从而划分了各大金融监管机构监管范围和职责;而宏观审慎监管理论则决定了中央银行的监管内容以及在监管体系中的地位。本文拟对此逐一展开深入论述。
关键词:
沃尔克法则 宏观审慎监管 金融监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后,宏观审慎(Macro-prudential)的理念受到空前重视。实际上,从金融监管诞生伊始,着眼于宏观系统性风险的金融宏观审慎监管和侧重单体机构个体风险的微观审慎监管从来都是有效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危机前长期的金融繁荣和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对宏观审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冯润祥 李玉青 卢蕾蕾
英国金融体系未能幸免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暴露出英国金融监管框架同样存在明显缺陷。为此,英国政府决心对其金融监管框架进行改革,将基于系统整体的宏观审慎监管与传统的基于单个金融机构的微观审慎监管结合起来。文章介绍了英国监管当局对其旧监管体系的反思,及新监管框架的结构与运行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当前国际金融业监管新趋势对我国的启示。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胡利琴 王安东 常月
基于2008~2017年中国宏观季度数据,建立同时包含商业银行和影子银行的DSGE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和福利损失函数分布分析不同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效力。研究发现,盯住信贷增速和资产价格时,宏观审慎政策最大程度熨平了经济波动,福利损失最低,是较为理想的宏观审慎政策盯住目标;在盯住目标中纳入影子银行规模时,监管强度提升进而引致信贷不足,反而增加了福利损失。因此,宏观审慎监管应和影子银行监管同时进行,推进整体监管和协调监管。
关键词:
福利损失 金融监管 DSGE模型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肖立伟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快速发展,已成为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来源,引起学术界和监管机构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实际出发,建立一个包含商业银行和影子银行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研究发现:在影子银行存在的情况下,金融监管加强时,仅对商业银行贷款进行资本监管,会导致资金转移到影子银行部门,进而削弱监管的预期效果。宏观审慎政策规则不应仅对狭义信贷作出响应,而应对广义信贷作出响应。同时,逆周期的货币政策和针对广义信贷的宏观审慎政策配合更能稳定宏观经济。本文的结论为我国金融监管和宏观审慎政策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
影子银行 金融监管 宏观审慎政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颖
各国宏观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中国银行港澳管理处经济研究部张颖一般来说,各国宏观金融监管的目标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提供公平竞争的金融环境;二是保护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三是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围绕这三大目标,西方各国宏观金融监管条例不断进行变革,近几年主...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张萌萌 叶耀明
以19792014年金融监管相关政策及经济数据为基础,通过赋值和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了中国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进程,并从金融监管与宏观经济的关联性视角探究了中国金融监管的宏观审慎程度。实证结果表明,中国金融监管制度改革对宏观经济环境变动的反应机制是有效率的,但对宏观经济表现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且未能有效发挥出提升资本效率的作用。因此,监管部门应当有意识地将维护和促进宏观经济发展作为最终目标,不断提高监管的协调性与科学性。
关键词:
宏观审慎监管 金融监管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