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70)
2023(5843)
2022(4893)
2021(4534)
2020(4059)
2019(8866)
2018(8708)
2017(17993)
2016(9288)
2015(10766)
2014(10696)
2013(10914)
2012(10413)
2011(9556)
2010(10025)
2009(10093)
2008(8981)
2007(8266)
2006(7708)
2005(7277)
作者
(26915)
(22127)
(21915)
(21343)
(13903)
(10462)
(10369)
(8459)
(8423)
(8067)
(7492)
(7282)
(7087)
(6984)
(6914)
(6815)
(6535)
(6507)
(6448)
(6305)
(5668)
(5346)
(5294)
(5095)
(5045)
(4985)
(4926)
(4918)
(4522)
(4394)
学科
(37077)
经济(37034)
(28351)
管理(26920)
(25802)
金融(25801)
(24191)
银行(24186)
(23577)
(21667)
企业(21667)
中国(20592)
方法(16514)
数学(15071)
数学方法(15018)
(13460)
(13373)
(11970)
中国金融(11173)
(9773)
贸易(9760)
(9561)
业经(8812)
(8602)
财务(8586)
财务管理(8569)
企业财务(8256)
地方(8144)
农业(8061)
(7575)
机构
学院(138920)
大学(137086)
(62780)
经济(61395)
管理(51086)
研究(44667)
中国(44231)
理学(42661)
理学院(42269)
管理学(41783)
管理学院(41547)
(33616)
(28415)
财经(26312)
(23707)
科学(23247)
中心(23026)
(22649)
经济学(20550)
(20149)
(20106)
研究所(19982)
(19920)
(19878)
金融(19779)
财经大学(19575)
银行(19221)
北京(18963)
经济学院(18799)
(18059)
基金
项目(79925)
研究(61865)
科学(61845)
基金(57117)
(47845)
国家(47350)
科学基金(39981)
社会(39575)
社会科(37640)
社会科学(37633)
(30934)
基金项目(29712)
教育(27951)
编号(26560)
(25397)
资助(24519)
自然(23430)
自然科(22781)
自然科学(22773)
自然科学基金(22360)
成果(22336)
(18584)
课题(17968)
(17957)
重点(17497)
(16921)
(16537)
项目编号(16457)
教育部(16222)
国家社会(16012)
期刊
(72033)
经济(72033)
研究(46699)
(34210)
金融(34210)
中国(26160)
(24185)
管理(18834)
(18181)
学报(16913)
科学(15458)
财经(13393)
大学(13191)
业经(12822)
经济研究(12676)
学学(12492)
教育(11931)
农业(11452)
(11399)
技术(9733)
问题(9718)
理论(9161)
(9100)
商业(8877)
实践(8297)
(8297)
国际(8197)
现代(6602)
统计(6306)
技术经济(6199)
共检索到2229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艳萍  潘李美  
对照主要发达国家的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和OECD的《金融消费者保护的高级原则》,我国在金融消费者保护方面与世界主要国家还有很大差距。第一,没有将金融消费者保护明确为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目标。我国的金融监管法律没有将金融消费者保护作为与审慎监管并重的监管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杰  黄滟秋  周学贞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对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愈来越重视,“一行三会”相继成立保护机构,但目前仍存在立法滞后、金融消费领域公诉制度缺失、纠纷解决机制不健全、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内部消保工作机制欠完善、金融知识教育和宣传体系有待完善等诸多问题。本文结合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现状,探析域外相关经验做法,提出对应建议,以期进一步改善我国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罗轶群  
金融产品具有复杂性,其风险呈多样性,而金融消费者在专业水平、经验上具有局限性,金融消费者知悉权的保护不仅十分迫切,而且在整个金融消费保护制度中是重要的一环。但因金融消费者具有不同于传统意义上消费者的特征,对其法律定位存在多种争议,该等争议影响了相应保护机制的形成和完善。本文以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为例,介绍金融消费者的知悉权在我国的保护现状,并提出完善相关保护制度的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罗希  吴玮姝  刘雨川  
为加强银行服务监督,提升银行服务质量,哈尔滨市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消费者协会、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协会对辖内部分商业银行开展服务调查。本次调查涉及2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商业银行客户知情权保护落实情况。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第一,信息告知不到位。超过四分之三的银行未对销售人员或代销产品授权进行公示;约四成银行销售人员未能全面客观介绍理财、保险产品的保险责任、投资风险、费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崔中山  尹丽  
"自金融"拓展了金融交易参与主体的边界,"自金融"产品的消费者往往更平民化、普泛化,在享有更大金融决策权的同时承担着更多的风险,其金融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金融行为的理性与否。本文基于金融教育、金融素养、金融行为的逻辑关系,分析我国"自金融"背景下消费者金融教育的紧迫性和现状,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多层次消费者金融教育体系的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田中景  陈庆海  
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10年7月21日签署了金融监管改革法案,使之正式成为法律。该法案宣称将为金融消费者提供有史以来最健全的保护,其立法背景是,对金融消费者保护不足被认为是导致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吸取教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关伟  张小宁  黄鸿星  
作为经济金融领域日益凸显的重要问题,金融消费者保护进入监管者视野。虽然由于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监管制度建立时间短,但金融消费者保护问题却越来越紧迫。当前,"混业商品"的出现使保护真空和保护重叠同时并存、分业监管或导致"监管竞次"和"监管套利"、消费者保护机构之间缺乏协调机制、法律缺失、信息披露不足、消费者金融知能整体水平较低及金融教育薄弱等问题的存在,成为阻碍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最大难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监管方面的优化设计,有助于不断加强和提升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双喜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消费形式已从单一的银行存取款向支付、理财、融资、投资等一体化交易延伸,金融消费者群体迅速壮大,金融消费者与金融机构地位的不平等日益突出。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标明,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基础薄弱,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宋成斌  
在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成为发达国家或地区金融监管的核心目标之一,以及国际立法大趋势的背景之下,研究如何完善中国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对中国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现状的分析,在借鉴域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中国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的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佩峰  
由于天使投资与创新、"互联网+"等行业产业发展密切相关,所以我国扶持创新、信息技术等相关行业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可视为扶持天使投资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有:1.企业所得税政策优惠方面,主要有税收抵免、固定资产加计扣除或者加速折旧、高新技术所得税税率优惠、技术转让所得减免等。如对股权投资实施税收抵免的优惠政策;对高新技术
[期刊] 征信  [作者] 刘新海  
介绍目前国内信用评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国内信用评分的研发从征信机构到信贷部门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并分析了消费信贷在数字金融场景下的特点及其对未来信用评分研发带来的挑战。对于面向新金融的信用评分的研发,建议从可替代数据源和信用模型等角度创新,要充分利用央行征信系统的数据,做好基础性指标体系搭建工作,同时也不能忽视个人隐私的挑战。进而对国内新兴征信机构百行征信开发信用评分提出建议,认为既要面向前沿应用,又要提高基础数据质量,相信央行征信系统的信用评分可以发挥更大的价值。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简慧  
本文从政策环境、产品创新和风险投资市场等三个角度分析了我国科技金融服务的现状,阐述了我国科技金融服务面临的问题,诸如资金短缺、融资难、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在此基础上,从完善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完善信用增信机制、创新科技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股权融资模式等四个方面,提出进一步强化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方平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缺失是本次金融危机暴露出的金融监管重大缺陷之一。目前,国际社会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烈,相关立法和制度构建也在强化之中。我国应借鉴国际经验,立足我国国情,以界定金融消费者的基本定义及其基本权利为逻辑起点,明确立法思路和保护路径,努力构建适应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格局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框架。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盛夏  王升  
本文在梳理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业态的基础上,探讨了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特殊性,认为监管缺失导致的便捷性与安全性失衡、开放性与保密性失衡、创新发展与安全保障失衡是导致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侵权问题较多的主要原因,应从制度建设、监督管理等角度加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盛夏  王升  
本文在梳理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业态的基础上,探讨了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特殊性,认为监管缺失导致的便捷性与安全性失衡、开放性与保密性失衡、创新发展与安全保障失衡是导致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侵权问题较多的主要原因,应从制度建设、监督管理等角度加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