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77)
2023(12429)
2022(10854)
2021(10391)
2020(8706)
2019(20224)
2018(20186)
2017(39939)
2016(21399)
2015(24288)
2014(24377)
2013(24457)
2012(22509)
2011(20333)
2010(20737)
2009(19621)
2008(18560)
2007(16412)
2006(14814)
2005(13576)
作者
(61962)
(50651)
(50391)
(48099)
(32209)
(24263)
(23229)
(19791)
(19364)
(18335)
(17379)
(16869)
(16081)
(15856)
(15754)
(15460)
(15039)
(14994)
(14516)
(14508)
(12649)
(12387)
(12213)
(11511)
(11453)
(11334)
(11319)
(11268)
(10222)
(9891)
学科
(83790)
经济(83683)
管理(62592)
(60893)
(50531)
企业(50531)
方法(38171)
数学(33074)
数学方法(32669)
中国(30548)
(28178)
金融(28177)
(27398)
银行(27366)
(26399)
(24536)
(23260)
(21006)
业经(19240)
地方(18100)
(17392)
(16721)
贸易(16706)
(16291)
(16097)
财务(16023)
财务管理(15991)
农业(15415)
企业财务(15224)
理论(15008)
机构
大学(307674)
学院(305286)
(123288)
管理(121682)
经济(120365)
理学(104201)
理学院(103086)
管理学(101471)
管理学院(100917)
研究(100304)
中国(82992)
(66141)
(60691)
科学(59501)
(50378)
财经(48152)
中心(47332)
研究所(45121)
(44259)
(44049)
(43494)
北京(43025)
业大(41943)
(39915)
师范(39628)
(37194)
经济学(36954)
(35889)
财经大学(35819)
农业(34310)
基金
项目(196964)
科学(153842)
研究(148175)
基金(141668)
(121220)
国家(120160)
科学基金(103062)
社会(91525)
社会科(86752)
社会科学(86727)
(76264)
基金项目(75687)
教育(67510)
自然(66030)
自然科(64426)
自然科学(64413)
(63983)
自然科学基金(63232)
编号(62497)
资助(59253)
成果(51954)
(43826)
重点(43302)
课题(42230)
(41817)
(40721)
项目编号(39136)
教育部(37893)
创新(37883)
科研(37397)
期刊
(137721)
经济(137721)
研究(98284)
中国(56872)
(44962)
管理(44960)
学报(43626)
(43463)
金融(43463)
(40420)
科学(40359)
教育(34534)
大学(33409)
学学(31037)
农业(27330)
技术(25194)
财经(23482)
业经(22427)
经济研究(21502)
(19900)
问题(18458)
理论(18013)
图书(17534)
实践(16499)
(16499)
(14595)
技术经济(14499)
现代(14280)
科技(13941)
商业(13740)
共检索到4631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魏永芬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金融机构开始由贷差转为存差,并且存差的数额不断扩大,成为金融领域引人注目的现象。围绕着存差问题,国内经济理论界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由于人们的研究方法不同,理论根据不同,对金融机构存差形成的原因、存差对金融与经济产生的影响,如何解决巨额存差等问题的研究结论五花八门,分歧很大,相互矛盾。本文旨在对国内学者对存差研究的各种观点予以综述与评价,并提出己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正平  何广文  梁毅菲  
近年来,国际微型金融业的迅速发展使其社会绩效问题——微型金融机构是否以及如何履行服务穷人的社会使命问题——开始受到关注。本文分析了微型金融机构社会绩效领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展,包括社会绩效的含义、社会绩效管理、社会绩效评估、社会绩效报告等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评析,指出进一步研究的可行方向。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旺堆  
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从分析西藏金融机构存差的现状和特点入手,对西藏金融机构存差情况进行研究,对西藏金融机构存差对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武士国  
对当前金融机构存差问题的几点分析国家计委武士国目前,国内经济界对于从去年起出现的“存差”问题议论颇多,观点很不一致。从描述近期经济金融形势的角度看,存差确实引发出一些问题。但是,在分析产生存差的背景条件并且与实现今年的宏观调控目标联系起来时,则需要作...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韩军  
During the prophase of 1990’s,our financial institutions’loans are greater than their deposits. However,since 1994 the situation has changed.The article is devoted to summarize the current characteristic of the margin between financial institutions’deposits and loans.Further,the reasons that bring about the phenomenon are analyzed.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胡德官  
本文在综述了诸位学者对民间金融的研究后,对我国的民间金融问题做了评论。本文认为,我国民间金融能够生成和发展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私人治理机制的有效性。第二,转轨时期国有金融体系的低效率所导致的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界定我国的民间金融,应该从产权真正属于民间这个角度去理解。当前,民间金融主要可分为非正规金融、灰色金融和黑色金融等三类。民间金融通过对民营经济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增长。未来民间金融将继续在我国存在,并占据一定地位,但其表现形式可能会有所变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正平  
微型金融机构要同时实现财务可持续(财务目标)与减缓贫困(社会目标)两大目标,然而,这两个目标间的冲突问题却长期困扰着其发展。本文系统整理了国内外有关微型金融机构双重目标冲突与治理领域的理论与实证文献,研究发现对微型金融机构双重目标是否冲突在理论和实证研究中均存在争议。伴随着微型金融商业化,"目标偏离"已成为双重目标冲突的新表现,但通过实施社会绩效管理,微型金融机构可以有效地降低双重目标间的冲突。虽然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双重目标冲突问题已经显现,但相关研究并不多。因此,我国未来的研究应该集中在界定农村金融机构双重目标含义、构建评估体系、制定报告标准、探索双重目标约束下的可持续发展机制等方面。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婷  沈杰  周志霞  
微型金融机构(MFIs)建立的初衷是为贫困人口服务,然而,随着其商业化趋势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MFIs开始倾向财务可持续性目标,这违背了其降低贫困、促进发展和改善不公平状态的初衷,目标偏移问题出现。对于目标偏移的治理,国际上多认为社会绩效管理较为有效,国内学术界则立足于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制度改进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对目标偏移的界定、社会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财务目标(财务可持续)与社会目标(扶贫)兼容制度的设计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些也即成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杜颖琦  李成浩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何明生  胡国文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赵平  胡玲娜  
由于地区金融机构有信贷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我国金融机构地区存差水平深受地方系统的关注。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省级面板数据计量模型检验了我国金融机构地区存差水平的决定因素。基本结论是:我国金融机构地区存差水平取决于地区经济增长、信贷风险环境、国际收支顺差状况、央行的存款准备率和全国金融机构存贷比例等因素,其中后三者对地区存差水平的影响具有稳健性。本文的研究结论意味着地方政府无力干预金融机构地区存差水平,当然也不应该干预,未来我国地区存差水平可能会出现内生性的下降局面。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何明生  杨宇焰  秦丽  杨雪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尾虹  唐振鹏  
系统性风险是全球金融监管和改革的前沿课题。当前系统性风险的研究视角呈现出点(独立个体)、线(相关关系)、网(复杂网络)的特点。就机理而论,系统性风险的形成经过累积、传染、爆发和扩散四个阶段。就测度而论,其度量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宏微观数据的指标法、基于市场数据的模型法和基于网络结构的分析法。就监管而论,系统性风险涵盖时间轴和横截面两个维度。现有研究在形成机制上缺乏系统性,忽略了投资者行为、信息传染等因素;在测度研究上过于片面,未能综合反映非线性、尾部分布、高频信息及市场状态等特征。同时,现有研究对系统性风险的形成机制与测度研究之间的内在机理研究尚存在不足。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郝臣  王励翔  崔光耀  
金融机构风险承担行为既决定着其绩效实现,又影响着其内外部相关者的利益,这使得金融机构风险承担行为影响因素的探究逐渐成为近年来学术研究的焦点话题。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了风险承担行为的形成机理,从公司治理的视角梳理了西方学者对金融机构风险承担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风险承担行为的理论框架,认为目前关于金融机构风险承担行为的研究应从研究内容、研究视角、行为测度优化、研究样本细分、研究方法改进等五个方面进行深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