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47)
- 2023(6720)
- 2022(5491)
- 2021(5205)
- 2020(4351)
- 2019(9955)
- 2018(9880)
- 2017(19381)
- 2016(10410)
- 2015(12068)
- 2014(12000)
- 2013(12116)
- 2012(11246)
- 2011(9916)
- 2010(10577)
- 2009(10630)
- 2008(9888)
- 2007(9168)
- 2006(8593)
- 2005(8161)
- 学科
- 管理(38436)
- 济(35439)
- 经济(35394)
- 业(34641)
- 企(30005)
- 企业(30005)
- 融(26307)
- 金融(26307)
- 银(25637)
- 银行(25635)
- 行(24750)
- 中国(21246)
- 财(17168)
- 方法(15134)
- 制(15072)
- 数学(12908)
- 数学方法(12846)
- 务(12111)
- 财务(12078)
- 财务管理(12050)
- 企业财务(11487)
- 中国金融(11220)
- 农(10868)
- 业经(9740)
- 体(8375)
- 度(8280)
- 制度(8279)
- 理论(8219)
- 贸(8005)
- 贸易(7991)
- 机构
- 学院(141954)
- 大学(140869)
- 济(60075)
- 经济(58429)
- 管理(54873)
- 中国(46518)
- 理学(43578)
- 理学院(43154)
- 研究(42910)
- 管理学(42782)
- 管理学院(42473)
- 财(36568)
- 京(30305)
- 财经(26875)
- 经(24179)
- 中心(23513)
- 江(23466)
- 银(22446)
- 银行(21689)
- 科学(21216)
- 所(20766)
- 行(20373)
- 融(20367)
- 北京(20222)
- 州(20165)
- 财经大学(19993)
- 金融(19951)
- 经济学(19096)
- 人民(19063)
- 研究所(17822)
- 基金
- 项目(76532)
- 研究(62793)
- 科学(58554)
- 基金(52875)
- 家(43185)
- 国家(42735)
- 社会(38184)
- 科学基金(36512)
- 社会科(36296)
- 社会科学(36287)
- 省(30106)
- 教育(29737)
- 编号(27831)
- 基金项目(27265)
- 划(24470)
- 成果(24296)
- 资助(22645)
- 自然(20377)
- 自然科(19819)
- 自然科学(19815)
- 课题(19493)
- 自然科学基金(19459)
- 部(17569)
- 项目编号(17556)
- 性(17536)
- 重点(16968)
- 年(16675)
- 发(16549)
- 创(16389)
- 制(15959)
共检索到2471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杨
随着我国金融业开放不断深入和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金融担保品作为提高金融市场流动性、管理金融交易风险的基础工具和金融衍生品的基本支持"平台",已开始出现在金融市场的不同业务中,其重要作用也日益明显。随之,对于金融担保品的管理需求也日益迫切。担保品管理是一种极具创新性和基础性的金融风控制度,能将复杂的信用风险转化为较容易计量和预测的市场风险,有助于控制风险,降低管理成本。近年来,由托管结算机构提供的第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文锋
担保品在商业银行信贷决策和风险控制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对商业银行担保品的管理提出了详细要求,但我国商业银行对此普遍没有进行系统规范管理。本文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际著名金融机构对担保品管理的先进做法,最后提出在商业银行中完善担保品管理和建立统一的担保品数据库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担保品 信贷管理 风险管理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央结算公司担保品中心课题组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普遍反思微观金融风险与宏观审慎监管之间的协调缺陷等问题,担保品管理机制因其兼具风险与流动性双向管理功能,逐步成为宏观审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担保品管理视角出发,通过国际国内实践比较分析,阐述了担保品管理机制在宏观审慎体系中发挥逆周期调节与防控金融风险的重要作用,并对构建中国特色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体系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宏观审慎监管 担保品管理 金融风险防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高文丽
充分利用动产资源是解决有效担保物不足,缓解农村地区融资困难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在阐述《物权法》对动产担保提供法律前提的基础上,总结了农村地区动产担保的多种创新模式,并深入分析了当前制约农村地区动产担保实践的障碍因素,最后提出推动动产担保创新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动产担保 创新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彭俞超 贺钟慧 韩珣 黄志刚
本文以2014年6月27日交易所债券质押式回购准入标准调整作为外生冲击,采用双重差分法识别质押回购对信用债利差的影响,并探究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准入标准提高会显著提升不再满足入库标准的信用债利差。机制在于,准入标准提升会弱化担保品在降低信用风险方面的“信号效应”,进而提高信用债利差。进一步分析表明,准入标准提高会导致违约溢价的提升,而对流动性溢价作用并不明显。拓展性分析表明,交易所回购准入标准提高对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影响也会对银行间市场形成溢出效应。本文对于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债券市场健康平稳发展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质押式回购 担保品管理 信用债利差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李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担保业务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其所蕴含的风险也可能给单位带来经济损失。本文以A研究院为例,对其担保业务内部控制的管理实践进行介绍,期望能为同类企业开展担保业务内部控制提供借鉴。
关键词:
大型国企 担保业务 内部控制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洁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担保纠纷的诸多问题集中体现在关联担保的效力及责任承担上,其中如何寻求债权人利益保护与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平衡是解决我国证券市场关联担保纠纷的关键环节,也是司法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雷翔
从世界范围看,信用担保体系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我国在引入担保的过程中,与最初"一体两翼"发展规划中以政策性担保机构为主体严重背离,形成了以商业性担保机构占据市场主导的局面,过多强调融资功能而忽略其对信贷风险的专业控制能力,偏离了激励约束机制及信用增级的担保运转本质,导致行业发展"异化",行业风险正逐步积累暴露。本文通过梳理信用担保制度的作用机制及国内外实践,着重分析我国融资性担保行业"异化"的原因,并提出了规范担保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工程建设领域是一个对交易信用有着很强依赖性的领域,这是由工程建设的经济技术特征决定的。建设产品的交易过程不同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即刻履行合同,往往交易产品和技术要求复杂,标的额巨大,交易周期漫长,整个履约过程需要发承包当事人的信任和配合,任何意外都可能使合同的全面履行面临风险。正因为如此,工程担保的应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代瑞
基于最高人民法院坚持独立担保不适用于我国内国交易的司法立场,我国金融业在借鉴见索即付条款的过程中,将其与我国传统担保体系相结合发展出附见索即付条款保证合同。比较法上存在确认见索即付从属性保证的创新经验,我国也存在确认附见索即付条款保证合同为特殊从属性保证合同的理论可行性及规范基础,因而应将附见索即付条款保证合同定性为一种特殊的从属性保证合同。其特殊性在于,见索即付条款虽无法颠覆保证合同的从属性,但构成了对保证合同从属性的暂时限制。
关键词:
见索即付条款 见索即付保证合同 从属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静
农村地区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效担保物不足,担保范围狭窄,担保方式发展滞后。如何创新担保方式,打破融资瓶颈,实现农村地区经济体与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薄伟康 蒙剑
本研究认为,我国金融领域的隐性担保内生于计划经济和转轨时期的经济、政治、社会体制。政府通过行政干预获取收益,提供隐性担保付出成本,两者共生共存,互为表里。政府实施隐性担保的动力取决于成本收益比,本研究构建了我国金融领域隐性担保退出模型。根据模型对隐性担保退出条件和退出方式进行了探讨,认为只有当金融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金融市场化程度使隐性担保的成本和收益接近均衡点时,实施退出才是合理和科学的。
关键词:
金融 隐性担保 退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徐韶华
广受瞩目的《物权法》经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即将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这部法律的通过对于整个社会、经济和政治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站在金融的视角,《物权法》有关担保物权的规定,以法律的形式固化了近年来金融实践中创设的担保手段和方式,借鉴和融入了较多的市场经济元素,对我国现行的担保法律制度作了较大的补充、修改和完善。它对于维护金融债权,扩大资金融通,促进经济发展,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秋明
对担保机构属性的不同认识影响了担保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担保机构担保所具有的特性入手,分析了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货币流通、信用、风险管理三个本质要素的联系,从而明确了担保机构的金融属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革平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独立担保因其明显优于从属性担保的债权保障功能而在国际融资实践中被广泛采用。在独立担保实践的推动下,相应的国际惯例和国际条约先后出台。在我国的银行担保实践中,尽管由于立法的不明确和司法实践的偏见,但独立担保仍格外受到各方当事人的青睐。
关键词:
独立担保 从属性担保 银行实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