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22)
- 2023(10879)
- 2022(9103)
- 2021(8714)
- 2020(7177)
- 2019(16186)
- 2018(15762)
- 2017(31861)
- 2016(17032)
- 2015(18945)
- 2014(19238)
- 2013(19032)
- 2012(17681)
- 2011(16133)
- 2010(16735)
- 2009(16236)
- 2008(15493)
- 2007(14193)
- 2006(12938)
- 2005(12223)
- 学科
- 济(65854)
- 经济(65776)
- 业(49955)
- 管理(49736)
- 企(39871)
- 企业(39871)
- 融(29117)
- 金融(29117)
- 方法(28121)
- 银(28032)
- 银行(28016)
- 中国(27262)
- 行(27154)
- 数学(25201)
- 数学方法(24890)
- 财(22030)
- 制(20231)
- 农(19776)
- 贸(14752)
- 贸易(14735)
- 业经(14598)
- 易(14434)
- 务(14010)
- 财务(13966)
- 财务管理(13938)
- 地方(13430)
- 企业财务(13375)
- 农业(12703)
- 学(12610)
- 策(12062)
- 机构
- 学院(245107)
- 大学(244914)
- 济(106907)
- 经济(104383)
- 管理(92054)
- 研究(85009)
- 理学(77355)
- 理学院(76537)
- 管理学(75314)
- 中国(75209)
- 管理学院(74824)
- 财(56375)
- 京(52183)
- 科学(47190)
- 财经(43435)
- 所(43101)
- 中心(41446)
- 经(39282)
- 研究所(38177)
- 农(37445)
- 江(37429)
- 北京(34193)
- 经济学(33883)
- 财经大学(32332)
- 业大(31377)
- 州(31077)
- 院(30589)
- 经济学院(30572)
- 范(30363)
- 师范(30063)
- 基金
- 项目(149359)
- 科学(117657)
- 研究(112023)
- 基金(108969)
- 家(93741)
- 国家(92941)
- 科学基金(79143)
- 社会(70798)
- 社会科(67311)
- 社会科学(67296)
- 省(56573)
- 基金项目(55699)
- 教育(51468)
- 自然(49891)
- 自然科(48723)
- 自然科学(48710)
- 划(48571)
- 自然科学基金(47877)
- 资助(46925)
- 编号(45506)
- 成果(39216)
- 部(34332)
- 重点(33556)
- 发(32700)
- 课题(32045)
- 性(31195)
- 创(31017)
- 教育部(29698)
- 国家社会(29130)
- 创新(29033)
- 期刊
- 济(120093)
- 经济(120093)
- 研究(81425)
- 中国(50260)
- 融(47098)
- 金融(47098)
- 财(42631)
- 管理(35842)
- 农(34160)
- 学报(33158)
- 科学(31253)
- 大学(25916)
- 教育(25045)
- 学学(24258)
- 财经(22352)
- 农业(22343)
- 经济研究(20244)
- 技术(20239)
- 经(19078)
- 业经(18890)
- 问题(15705)
- 贸(14850)
- 理论(14474)
- 国际(13822)
- 实践(12978)
- 践(12978)
- 统计(12141)
- 技术经济(11790)
- 商业(11469)
- 现代(11466)
共检索到3926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天顶 张宇
本文引入成分期望损失方法,借助上市金融机构在资本市场上的日频交易数据,针对我国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以及信托业等金融部门的系统重要性机构进行测量和评估,同时针对研究结果采用条件在险价值的方法考察稳健性。实证研究发现:我国金融部门中系统重要性机构相对稳定,而且针对系统性风险测量表明风险主要集中于少数金融机构。根据不同金融部门的成分期望损失贡献度的相对比较,银行业在我国金融部门系统性重要机构评估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次为保险业,证券业居其后。本文随后根据我国金融机构成分期望损失的贡献度对系统重要性程度划分了三个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潘林伟 吴娅玲
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增加了金融体系的关联性,加大了系统性风险。后金融危机时期,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对金融监管的缺陷提出了改革方案,强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以提高风险监管和危机处置能力。我国应借鉴欧美国家的改革措施,从宏观审慎的要求入手,关注可能影响整个金融系统稳定的风险因素,从更为全局的角度加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完善和提高我国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应对能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海峰 郭卫东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作为2008年金融危机后诞生的一个新概念,其实质在强调金融领域的一个老问题,即"大而不倒"。国际清算银行发布文件,提出采用规模、可替代性、关联性、复杂性和全球活跃程度五个方面来评估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金融稳定理事会根据上述方法,发布了全球29家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名单,中国银行名列其中,加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问题是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期刊] 征信
[作者]
钟春平 曾耀 刘诚
目前,"灰犀牛""黑天鹅"事件增多,发生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不断上升,而IMF、美联储等传统机构应对风险的能力相对下降,越来越难以处理上百亿资产规模金融机构的风险,IMF等能够给出的几百亿美元或上千亿美元援助不过是杯水车薪,因此设计更加审慎的监管制度至关重要。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过后,国际金融组织和各国金融监管机构梳理反思危机爆发原因,发现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s)的监管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是其中重要因素。结合SIFIs内涵和特征,梳理国际金融组织和美英等国家对SIFIs宏观监管框架、具体监管方式,并参考国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改革经验以及美英等国监管实践,从而对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谢端纯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揭示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在经济和金融稳定中的重要性,世界各国也都逐渐认识到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对维护金融稳定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美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借鉴美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完善监管决策机制、成立金融消费者保护局、制定监管制度等方式建立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制度的基本思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清华 姜玉东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是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中很重要的一个维度,而有效监管的前提是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识别与评估。文章基于边际预期损失(MES)方法,计算了中国上市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指数。研究结果表明,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降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应成为目前我国宏观审慎监管的重点。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培辉 袁薇
本文比较了MES、SRISK和CES三种金融机构系统重要性评估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并评估了中国上市金融机构系统重要性。研究表明在均使用公开市场数据进行分析的条件下,MES和CES指标时效性较好;SRISK对于综合规模、杠杆率等信息的评估结果更可靠,时效性略差;SRISK和CES样本外预测效果较好。本文以SRISK指数为基础,参考MES和CES指标,按系统重要性将中国金融机构分为三大类,商业银行贡献了系统性风险的绝大部分,保险公司系统重要性有上升趋势。本文还发现样本期内金融机构系统重要性是动态变化的,具有明显周期性特征,系统性风险集中在少数金融机构。监管机构需要保持动态监测,加强金融机构宏观审慎监管。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培辉 袁薇
本文比较了MES、SRISK和CES三种金融机构系统重要性评估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并评估了中国上市金融机构系统重要性。研究表明在均使用公开市场数据进行分析的条件下,MES和CES指标时效性较好;SRISK对于综合规模、杠杆率等信息的评估结果更可靠,时效性略差;SRISK和CES样本外预测效果较好。本文以SRISK指数为基础,参考MES和CES指标,按系统重要性将中国金融机构分为三大类,商业银行贡献了系统性风险的绝大部分,保险公司系统重要性有上升趋势。本文还发现样本期内金融机构系统重要性是动态变化的,具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向荣 曹红
以往国际监管组织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测评指标体系偏重于银行群落与机构规模特征,影响了中国金融监管及理论研究的方向。笔者运用复杂网络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及产品空间等方法构建中国金融风险传染网络,可视化系统性风险爆发后的风险传染路径,并通过节点出度、传染轮次、K-核分解值、LeaderranK值等指标综合评估各金融机构风险网络传染的速度、范围、深度及风险累积程度。结果表明,中国金融风险传染网络呈现出多层次、多通道的复杂关联,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风险积聚与跨群落传导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规模与风险传染能力并非完全线性相关,机构关联性及负面信息传播速度等成为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因素。打破既有群落式监管模...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网络传染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高波 任若恩
基于金融机构异质风险的Granger因果关系构建金融系统的有向网络模型,分析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等金融部门在不同市场状态下的因果网络特征,并且根据关联度和资产规模评估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金融系统在熊市具有更加紧密的Granger因果联系;银行部门是熊市里最具Granger影响力的金融部门,证券部门是牛市里最具Granger影响力的金融部门;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在熊、牛市都具有最高的系统重要性,并且系统重要性和规模在熊市的顺序相关性强于牛市。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文泓 吴祖鸿
2007年以来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引起了国际社会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ystemically important financial institutions,SIFIs)监管的广泛关注。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大而不倒"(too-big-to-fail)的问题,其巨大的负外部性以及普遍存在的道德风险成为国际组织和主要国家监管当局研究的重点问题,并成为国际监管改革的重要内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定义和监管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林胜 闫晗 边鹏
面向金融稳定理事会2018年发布的29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从研发、推广、应用、投入、影响、基础、风控7个方面构建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金融科技指数,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金融科技能力进行微观评估,比较并分析各银行、各国、各地区金融科技发展情况。研究发现,亚洲、北美地区银行金融科技指数排名总体领先,各项金融科技能力一级指标排名领先的银行也以亚洲、北美地区居多。总结金融科技指数排名领先银行和地区的特点,得出以下启示:加强对金融科技的政策引导;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力度;提升对金融科技的研发、应用、推广能力;加强对金融科技的市场培育和客户教育。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曹军新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上任后签署行政令,要求全面重新评估2010年颁布的金融改革法《多德—弗兰克法案》。特朗普此举是竞选政治的兑现和承诺——放松美国政府对金融的监管,但同时,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火车头",此举是否意味着全球进入放松金融监管的新一轮周期?如何防范新一轮的"金融监管放松—金融危机或困境—转嫁金融危机"周期的影响?作为"利益攸关者"的中国,应如何积极应对这一变化,在金融的创新与监管之间作出权衡和调整?更为紧迫的是,应如何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曹军新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上任后签署行政令,要求全面重新评估2010年颁布的金融改革法《多德—弗兰克法案》。特朗普此举是竞选政治的兑现和承诺——放松美国政府对金融的监管,但同时,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火车头",此举是否意味着全球进入放松金融监管的新一轮周期?如何防范新一轮的"金融监管放松—金融危机或困境—转嫁金融危机"周期的影响?作为"利益攸关者"的中国,应如何积极应对这一变化,在金融的创新与监管之间作出权衡和调整?更为紧迫的是,应如何从
关键词:
系统重要性 评估体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志凌
大型银行要深刻认识到自身的系统重要性,顾大局,行大道,树大家风范,勇于担当起系统重要性责任,这也是大型银行应该承担的最基本的社会责任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框架在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中,雷曼兄弟、美林银行、AIG、花旗集团等大型金融机构的轰然崩塌及其对市场的巨大冲击,让美国监管机构措手不及,面临前所未有的艰难抉择。然而无论是救或不救,最终都未能遏制住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之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