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74)
- 2023(17294)
- 2022(14934)
- 2021(13967)
- 2020(11794)
- 2019(26940)
- 2018(26621)
- 2017(51689)
- 2016(27793)
- 2015(31363)
- 2014(31247)
- 2013(30775)
- 2012(28137)
- 2011(25346)
- 2010(25666)
- 2009(24467)
- 2008(23495)
- 2007(21029)
- 2006(18866)
- 2005(17159)
- 学科
- 济(106859)
- 经济(106703)
- 管理(84006)
- 业(81527)
- 企(66923)
- 企业(66923)
- 方法(47274)
- 数学(40942)
- 数学方法(40521)
- 中国(36515)
- 财(33237)
- 融(30966)
- 金融(30960)
- 银(30844)
- 银行(30798)
- 农(30187)
- 行(29585)
- 制(29244)
- 业经(25023)
- 地方(22391)
- 贸(21750)
- 贸易(21728)
- 学(21246)
- 务(21222)
- 易(21164)
- 财务(21147)
- 财务管理(21102)
- 企业财务(20051)
- 农业(19728)
- 理论(18615)
- 机构
- 大学(394132)
- 学院(392941)
- 济(160255)
- 经济(156616)
- 管理(154150)
- 理学(131444)
- 研究(130101)
- 理学院(130052)
- 管理学(127900)
- 管理学院(127185)
- 中国(107805)
- 京(83814)
- 财(81494)
- 科学(76379)
- 所(64717)
- 财经(63828)
- 中心(60783)
- 农(58742)
- 江(58065)
- 研究所(57992)
- 经(57775)
- 业大(54418)
- 北京(53702)
- 范(49400)
- 经济学(49156)
- 师范(48973)
- 州(47852)
- 财经大学(47574)
- 院(47143)
- 农业(45686)
- 基金
- 项目(257476)
- 科学(202155)
- 研究(191796)
- 基金(186817)
- 家(161099)
- 国家(159764)
- 科学基金(137382)
- 社会(120834)
- 社会科(114541)
- 社会科学(114513)
- 省(99323)
- 基金项目(98772)
- 自然(88066)
- 教育(87634)
- 自然科(85935)
- 自然科学(85914)
- 自然科学基金(84337)
- 划(83489)
- 编号(79493)
- 资助(77497)
- 成果(65461)
- 重点(57239)
- 部(57237)
- 发(54361)
- 课题(54209)
- 创(53503)
- 制(50288)
- 创新(50013)
- 教育部(49650)
- 项目编号(49491)
- 期刊
- 济(179668)
- 经济(179668)
- 研究(124520)
- 中国(78509)
- 财(62821)
- 管理(57694)
- 学报(57231)
- 融(54358)
- 金融(54358)
- 科学(53656)
- 农(53546)
- 大学(44122)
- 学学(41575)
- 教育(41552)
- 农业(35695)
- 技术(32270)
- 财经(31898)
- 业经(29332)
- 经济研究(28650)
- 经(27121)
- 问题(23367)
- 理论(21400)
- 实践(19414)
- 践(19414)
- 贸(19399)
- 图书(18437)
- 现代(18201)
- 技术经济(18176)
- 商业(17838)
- 业(17639)
共检索到5994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严伟祥 张维
本文运用Copula函数刻画了2005-2016年间我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尾部风险相依结构,同时,利用MSBVAR模型分析了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情形下的四个金融市场尾部风险冲击。结果发现四个金融市场间存在极弱的风险相依关系;在低风险状态时,金融市场非常稳定,市场间的风险冲击较小;在高风险状态时,金融市场变得极不稳定,极易向低风险状态转移,而且各市场之间的风险冲击显著增加。尾部风险相依不明显,说明金融市场融合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因此,应该加大力度推进金融各市场深度融合,消除市场间的壁障,
关键词:
金融市场 风险相依 马尔科夫区制转移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严伟祥 张维
本文运用Copula函数刻画了2005-2016年间我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尾部风险相依结构,同时,利用MSBVAR模型分析了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情形下的四个金融市场尾部风险冲击。结果发现四个金融市场间存在极弱的风险相依关系;在低风险状态时,金融市场非常稳定,市场间的风险冲击较小;在高风险状态时,金融市场变得极不稳定,极易向低风险状态转移,而且各市场之间的风险冲击显著增加。尾部风险相依不明显,说明金融市场融合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因此,应该加大力度推进金融各市场深度融合,消除市场间的壁障,使四个金融子市场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为实体经济服务。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市场的尾部风险变化要进行动态监控,在鼓励金融机构加大金融创新的同时,要构建应急举措化解高风险状态时的风险溢出,维护金融安全。
关键词:
金融市场 风险相依 马尔科夫区制转移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胡春阳 马亚明 马金娅
基于2004年6月至2021年10月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混频数据,使用MF-LASSO-VAR模型测度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间双向尾部风险溢出的动态演化,并利用平滑局部投影模型量化分析重大突发事件对双向风险溢出水平的连续脉冲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实体经济具有较强的风险净溢出特征,与四大金融市场风险关联水平较高,在网络中地位重要;重大事件期间,实体经济的网络重要性提升,各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间双向风险溢出水平存在明显异质性。进一步地,重大突发事件对于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间双向风险溢出的脉冲冲击基本显著为正,该特征在股票和债券市场中尤为明显。研究结论可为金融监管层在重大事件期间有效防范金融与实体风险共振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杜子平 刘升旭
EUA和CER已成为碳期货市场最重要的两种交易商品,文章基于BP检验将2008—2017年两资产连续期货数据分为三时期;通过VAR模型,以线性、非线性格兰杰检验和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方法研究两者的因果关系;进而运用GARCH-Copula分析各时期动态相依结构;基于Copula函数,结合蒙特卡罗方法计算EUA资产及投资组合的风险值。结果表明:(1)各时期两者间均存在单向或双向的先导关系,且联动性逐渐降低;(2)EUA序列用ARMA-GARCH-t模型拟合较好,而CER的非对称波动更倾向于ARMA-GJRGARCH-N模型;(3)三时期最优连接函数分别为t-Copula、Gumbel Copula和时变RG Copula,且尾部相关系数依次减小;(4)投资组合风险显著低于单个EUA资产风险,且风险降低比例较大。这些结论为以碳期货为投资主体的投资组合策略提供了决策依据。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严伟祥 徐玉华
快速发展的资管市场创新出大量的交叉性金融产品和业务,使金融各行业的联系愈加密切和复杂化,由此产生的交叉性风险也越来越值得警惕。利用分层阿基米德Copula模型,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之间的交易数据,刻画中国的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和基金五个金融子行业间的尾部风险相依关系,捕捉它们在极端事件下可能产生的危害。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五个金融子行业的尾部风险存在明显的分层相依结构,不同行业间的风险相依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且风险相依性整体偏高,因此系统性金融风险不容忽视。业内机构需提高风险自律意识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杨文华 卢露 林树
使用MVMQ-CAViaR模型对中国2015年2月1日至2017年12月29日五种期限的网贷市场利率和传统金融市场利率的尾部风险及其溢出效应进行度量,研究表明网贷市场利率的极端风险呈现波动聚集特征,而传统市场利率的波动聚集性并不明显。1日和1个月期限的传统金融市场利率对网贷市场利率存在极端风险传递,6个月和1年期限的传统金融市场利率和P2P网贷市场利率存在极端风险的双向溢出。因此,监管部门不仅要重视网贷市场的利率风险,还应关注网贷市场利率与传统金融市场利率的尾部风险溢出效应。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刘锡良 吕娅娴 苗文龙
世界性金融系统风险成为经济动荡的主要根源之一。本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6个样本国相关数据,采用时变Copula-GARCH模型,分析得出: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2011年欧洲债务危机期间,危机国对其他国家具有显著的传染效应和冲击效应。中国金融市场在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中都受到了显著冲击,同时对其他国家也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特别是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因此,金融全球化下,金融传染加剧各国金融波动和系统性金融风险。为治理世界性金融系统风险,各国当局应加强政策协调性,合理进行风险分担,共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关键词:
金融波动 金融风险冲击 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汤淳 刘晓星
在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背景下,如何评估并提升中国金融市场抵御外部风险冲击的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2005年1月至2021年10月中国金融市场数据,采用TVP-FAVAR模型定量测度中国金融市场韧性,利用网络拓扑方法构建各子市场间的韧性关联网络,并进一步分析金融市场韧性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金融市场韧性具有明显时变特征;面对外部金融风险冲击,不同子市场在保持和恢复原始状态的能力上存在异质性;各子市场在突发性风险事件中会形成紧密的韧性关联网络,在该网络中,外汇市场韧性对其余市场影响最大,债券市场韧性受其余市场影响最大,二者在关联网络中居于核心地位;金融市场韧性受金融发展水平、政策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其中金融发展的影响力度远超其他因素,其主要通过融资和产出渠道影响金融市场韧性。对于提升金融市场韧性而言,中国当前的首要任务是不断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同时需重点维护外汇市场稳定。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方意 邵稚权
防范输入性金融风险对我国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各类重大冲击下我国输入性金融风险的演变规律、作用渠道以及防控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关于演变规律,重大金融冲击或贸易摩擦事件发生时,需要防范来自全球股票市场的风险输入;公共卫生事件或地缘政治冲突发生时,全球债券和黄金市场的风险输入是我国金融市场波动的重要来源。关于作用渠道,重大金融冲击和贸易摩擦事件发生时,我国经济景气程度上升能抑制输入性金融风险,投资者负面情绪会加剧输入性金融风险恶化。关于政策应对,可采取价格型、结构型货币政策和外汇审慎政策应对输入性金融风险。
关键词:
重大冲击 输入性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防控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政 赵轶薇 卜林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引领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本文以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尾部系统风险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尾部系统风险间呈现U型关系。数字化转型通过影响信息质量和资金状况作用于个股的尾部系统风险。就信息质量而言,数字化转型与企业信息操弄程度和股价信息含量分别呈现U型和倒U型关系。就资金状况而言,数字化转型将降低企业内部现金充裕度,并增强企业金融投资趋势。此外,数字化转型对尾部系统风险的影响在有数字化研发项目、高管薪酬水平较低、财务风险水平较高、技术密集型行业以及地方金融监管强度较差的企业中更显著。本文为深化企业改革、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卜林 李纪欣
本文利用2003—2022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季度数据,探究了全球金融周期对我国企业尾部系统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全球金融周期的繁荣阶段,我国企业的尾部系统风险呈现下降趋势;在衰退阶段,我国企业的尾部系统风险将显著攀升。渠道检验发现,跨境资本流入、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企业的金融资产投资水平是全球金融周期影响企业尾部系统风险的主要传导路径。处于繁荣阶段时,全球金融周期将促进跨境资本流入,降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以及企业的金融资产投资水平,抑制企业尾部系统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沪深港通投资者以及合格境外投资者持股能够明显弱化全球金融周期对我国企业尾部系统风险的影响。本文为防范外部金融风险冲击,构筑企业尾部系统风险的管理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全球金融周期 尾部系统风险 外部风险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黄玮强 郭慧敏 姚爽
金融机构的尾部风险关联模式及结构在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形成演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CoVaR指标及分位数回归方法,衡量金融机构之间的尾部风险传染强度,进而建立金融机构尾部风险动态网络。分析全连接网络及阈值法下过滤网络的全局和局部拓扑结构特征及其动态演化规律。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研究网络拓扑结构特征对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贡献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全连接网络的节点强度,能有效地衡量金融机构尾部风险传染强度及承受强度,并揭示其动态变化规律;各机构的尾部风险传染强度及承受强度排序匹配性存在差异;随着时间推进,各金融机构间的平均尾部风险传染路径缩短、系统性风险更易迅速累积和爆发;滞后一期的节点出度、节点入度及聚集系数越大,相应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贡献越小;滞后一期的节点介数和节点接近中心度越大,相应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贡献越大。研究结果对于金融机构的宏观审慎监管及系统性风险管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基于金融机构尾部风险网络的视角。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方意 荆中博
本文将降价抛售传染机制和破产传染机制同时纳入到银行网络模型中,以研究变动冲击下的风险生成机理。特别地,本文构造了适合分析多轮传染、不同冲击下的时间维度以及机构、资产空间维度系统性风险相关指标,并创新性构建度量机构之间、资产之间的间接关联性指标。研究发现,不同力度的冲击作用下,由于大量银行去杠杆或者存在银行破产现象而导致系统性风险呈现跳跃式上升趋势。在小冲击下,主要通过去杠杆降价抛售传染机制生成风险,大冲击下则主要通过银行破产传染机制生成风险。影响因素方面,银行体系间接关联性越强、银行杠杆偏度越低以及杠杆水平越高,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越大。特别地,杠杆偏度指标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作用比杠杆水平指标更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莎 裴沛
针对新时期中国金融市场风险状态,笔者改进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现行的金融压力指数测算方法,精心选取能够实时有效地反映中国银行、证券和外汇市场风险的若干指标作为源指标,构建了适用于中国金融市场的中国金融市场压力指数,以及银行、证券和外汇市场的分市场压力指数。选取样本期为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并划分为全球金融危机、后危机时代和新常态时期。本文运用所构建的金融压力指数识别了中国金融体系的极高风险事件,采用马尔可夫状态模型甄别了金融市场的两区制风险转变特征。此外,笔者首次尝试从金融市场风险视角去探究新时期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PU)攀高的原因。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市场风险与EPU之间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金融压力会通过银行、证券和外汇市场刺激经济政策的颁布;高压力风险状态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冲击比低压力状态更迅速持久。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隋建利 杨庆伟 刘金全
极端事件因其爆发快、辐射广等特点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巨大冲击。文章通过探究国际原油市场与中美两国金融市场间的价格联动效应,构建国际原油市场与中美金融市场动态因果网络,测度国际原油市场与中美金融市场间的风险传染效应,追溯中国金融市场的外部风险来源。研究发现:在极端事件期间,国际原油市场与中美金融市场间的联动效应迅速提高;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际原油市场与中美金融市场间动态条件相关系数的概率分布曲线呈现分布区间扩张、分布中心右移以及峰度迅速下降的态势,中国股票市场与汇率市场的动态条件系数较高;国际原油市场与中美金融市场间风险传染效应具有显著的“事件驱动”特征,在极端事件冲击下国际原油市场与中美金融市场间风险传染效应显著增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金融风险传播的动态路径为原油价格下降→美国股市下跌→中国股市下行→中美金融市场共同恶化;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金融市场的外部冲击强度与波动溢出效应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追溯中国金融市场的外部风险来源可知,美国金融市场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冲击强度要高于原油市场,中国股票市场与汇率市场承受的外部冲击较强。
关键词:
极端事件 价格联动 风险传染 风险溯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