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57)
2023(12320)
2022(10540)
2021(9840)
2020(8575)
2019(19823)
2018(19799)
2017(39342)
2016(21435)
2015(24398)
2014(24690)
2013(24477)
2012(23165)
2011(20915)
2010(21308)
2009(20371)
2008(19668)
2007(18041)
2006(15957)
2005(14714)
作者
(62616)
(52062)
(51701)
(49748)
(32867)
(24983)
(24123)
(20297)
(19820)
(18694)
(17648)
(17511)
(16556)
(16522)
(16376)
(16344)
(15720)
(15228)
(15201)
(15104)
(13308)
(12848)
(12720)
(11959)
(11912)
(11715)
(11654)
(11650)
(10612)
(10505)
学科
(84502)
经济(84411)
管理(54988)
(54001)
(42383)
企业(42383)
方法(37300)
(34802)
银行(34657)
数学(33274)
(33051)
数学方法(33018)
(31315)
金融(31307)
中国(30934)
(27715)
(25197)
(24831)
地方(20395)
业经(17890)
(17525)
(16680)
贸易(16664)
(16420)
农业(16366)
(16197)
(15305)
(15286)
制度(15279)
财务(15262)
机构
大学(302108)
学院(301886)
(124375)
经济(121403)
管理(109806)
研究(103791)
理学(92411)
中国(91410)
理学院(91324)
管理学(89811)
管理学院(89249)
(65140)
(62836)
科学(62386)
(55342)
(53541)
中心(50821)
财经(48905)
研究所(48273)
(47893)
业大(44505)
(44026)
农业(43894)
北京(41439)
(39352)
经济学(39336)
(39094)
师范(38906)
(37079)
(36367)
基金
项目(190019)
科学(146658)
研究(140823)
基金(134635)
(116641)
国家(115623)
科学基金(96930)
社会(86497)
社会科(81904)
社会科学(81879)
(75698)
基金项目(71457)
教育(64805)
(63325)
自然(61168)
自然科(59620)
自然科学(59603)
编号(59253)
自然科学基金(58534)
资助(56142)
成果(49629)
重点(43203)
(42188)
(42042)
课题(41365)
(39157)
创新(36740)
科研(36492)
(36361)
教育部(35783)
期刊
(139041)
经济(139041)
研究(95483)
中国(62425)
(55106)
金融(55106)
(50029)
(49471)
学报(47866)
科学(42165)
管理(37757)
大学(35625)
学学(33504)
教育(31894)
农业(31285)
技术(25337)
财经(24738)
业经(22891)
经济研究(22336)
(21154)
问题(19506)
理论(17055)
(16061)
(15893)
实践(15461)
(15461)
技术经济(14286)
国际(14231)
(14217)
图书(14020)
共检索到4735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孙景德  余霞民  
本文以银行结构为例,实证分析了我国金融发展的内生性问题。分析的结果表明,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是我国银行结构变化的原因,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小银行的发展。而从我国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看,金融改革的推进和金融结构的调整都是适应实体经济发展要求的,因此我国的金融体系表现出了较强的内生性。由于内生性的金融体系在经济结构调整中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了重构金融体系、强化金融供给外生性的政策建议,从而充分发挥金融体系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杨华  
当前,金融体系日益市场化发展的趋势使金融中介(银行)关系型融资方式面临资本市场保持距离型融资方式的激烈竞争,这种竞争对关系型融资方式以及对金融体系演进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在一个产业组织模型中,分析了全能银行制度下竞争对关系型融资和金融体系演进的影响,并提出了金融体系设计的整体观点。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段志明  
目前,我国养老金融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银行作为养老金融的重要参与者应发挥自身优势,助力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补短板,加大差异化金融产品供给、优化适老金融服务,围绕重点区域、关键细分领域创新金融服务,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关键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清  蔡则祥  
银行处于金融业的核心,其稳定性不仅关系到银行自身的发展,还将直接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乃至宏观经济发展与稳定。运用Logit模型与跨国银行危机事件的面板数据比较分析金融体系因素对银行稳定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住宏观经济状况、制度环境和银行管理水平等因素的条件下,市场主导的金融体系与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都可降低银行危机的概率,而处在转轨体系下的银行易受外部冲击而发生危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宗华  
不同金融体系在流动性提供、事后监督、解决不确定性和风险、降低交易成本和为新技术融资等方面各有优劣。一国金融体系改革(设计)的重点不是简单地发展银行类金融中介或金融市场,而是综合两者的优势,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信息的生产和交流,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清  韩颖慧  
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可简单的分为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和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银行在金融体系中为全社会提供流动性、管理支付清算,银行的稳定对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至关重要。传统的银行危机传导理论并不能有效解释近期银行危机传染事件。运用三期模型比较了不同金融体系下银行挤兑在区域间的传导条件,对发展中国家、转轨国家频繁爆发的银行危机的原因给出体系层面解释。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杨森  彭伟  汪蓓琪  
本文探讨征税对银行利润和金融体系的定量影响,按照属性将银行分为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分析所得税和营业税对2004~2012年这3类银行利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银行征税会增加银行服务的价格,不论从短期还是长期看,银行都会将所得税和营业税转移到利润和损失准备金,对金融体系的稳定产生负面的效果;从长期看,所得税对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利润影响更加显著,对大型商业银行影响不明显;营业税不论从短期还是从长期看,对大型商业银行的影响更加显著,对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影响不明显。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常亮功  常伟民  
笔者在收集整理晋冀鲁豫边区创立的冀南银行业务史料时,发现该行在1946年前后,在太行山区筹建了一批行业性或地域性的私营银行、银号的业务章程、合影照片、佩带徽章等一些珍贵实物,这些实物见证了一段不平凡的历史。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雨露  马勇  
银行混业经营不仅关系到自身效率的提高,更关系到银行体系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对全球范围内61个国家的跨国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一个国家对银行混业经营的限制越少,该国的金融体系越趋于稳定,发生银行危机的概率也越小。不仅如此,在宏观经济越不稳定的国家,其一般性银行危机演变为系统性银行危机的概率也越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真  
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从一个新的视角——影子银行体系来分析现代金融体系,并重构现代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影子银行体系的有效监管必须具有翔实的微观基础,比如体系边界、风险特征及表现形式等。国际上对影子银行体系并无公认的定义。影子银行具有证券化程度高、信息不透明、杠杆率较高等特征,这直接引致其存在诸多内生性金融风险,国际社会倾向于采用"类银行化"的监管路径对影子银行进行金融监管。国际社会采取的一系列法律、政策措施对我国影子银行监管具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何德旭  郑联盛  
本世纪以来,影子银行体系经历了爆炸式的发展,美国和国际金融市场经历了极度的繁荣。但是,在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过程中,美国和全球金融体系的金融结构、市场结构和制度规范等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影子银行的杠杆操作、业务界限突破、过度金融创新、信息披露不完整以及规避金融监管等特性给金融体系带了新的风险,甚至是系统性风险,对金融体系的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渊  杨朝军  
基于美国1959-2014年金融体系以及居民资产结构变化的季度数据,可以实证考察美国金融体系变革与居民资产结构变化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美国金融体系的变化与居民资产组合的选择存在着较为显著的互动关系。一方面,相对于银行信贷市场以及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的发展对于居民资产选择的影响具有替代效应;另一方面,居民持有现金存款类与股权类资产相对比例的变化也会影响银行信贷市场与股票市场的相对繁荣。因此,以美国的经验为启示,如何引导中国居民积极参与资本市场,进而实现"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服务经济转型"的改革目标,是当下及未来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田犁  
现代金融体系与我国银行业的改革田犁从构成一国金融体制框架的诸要素来看,金融组织体系是整个金融体制的基础结构,它从根本上规定着金融体制中诸参与者或组成部分的地位、职能、相互关系、活动原则和行为方式,从而规定着整个金融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性质。因此,如果金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姚德权  刘润坤  
依据56个国家或地区2002—2017年的面板数据,基于银行和市场主导型双重视角,考量影响金融体系结构的因素。结果显示,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结构与市场(核心是资本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结构的影响因素差异较大;经济因素对金融体系发展程度具有基础作用,稳定的政策环境和较高的治理水平有助于扩大金融市场规模和提升市场发展程度,文化因素和法系因素主要通过调节作用影响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发展规模。鉴于此,在金融体系结构优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经济、政治、法律和文化的作用机制;在增强金融体系韧性方面,重视构建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的互促机制,充分发挥文化和法律的调节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