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91)
- 2023(13663)
- 2022(11600)
- 2021(11002)
- 2020(9151)
- 2019(20610)
- 2018(20770)
- 2017(40239)
- 2016(22204)
- 2015(25108)
- 2014(25563)
- 2013(24729)
- 2012(23301)
- 2011(21032)
- 2010(21739)
- 2009(21279)
- 2008(20870)
- 2007(19219)
- 2006(17566)
- 2005(16613)
- 学科
- 济(82045)
- 经济(81913)
- 管理(68433)
- 业(62746)
- 企(52736)
- 企业(52736)
- 中国(32573)
- 方法(30785)
- 融(29767)
- 金融(29760)
- 财(29755)
- 银(29526)
- 银行(29502)
- 制(28516)
- 行(28471)
- 数学(26470)
- 数学方法(26006)
- 农(25393)
- 业经(20395)
- 体(18816)
- 贸(18016)
- 贸易(17998)
- 易(17634)
- 务(17615)
- 财务(17549)
- 财务管理(17505)
- 企业财务(16574)
- 地方(16528)
- 学(16004)
- 理论(15950)
- 机构
- 学院(312602)
- 大学(311769)
- 济(131216)
- 经济(128007)
- 管理(112943)
- 研究(108263)
- 理学(93595)
- 中国(93503)
- 理学院(92611)
- 管理学(90964)
- 管理学院(90377)
- 财(72558)
- 京(66992)
- 科学(59984)
- 所(55268)
- 财经(53981)
- 中心(51677)
- 江(51102)
- 经(48555)
- 研究所(48366)
- 农(47586)
- 北京(43697)
- 州(41110)
- 经济学(40931)
- 范(40559)
- 师范(40147)
- 财经大学(39619)
- 业大(39426)
- 院(38668)
- 经济学院(36669)
- 基金
- 项目(184433)
- 科学(143930)
- 研究(142626)
- 基金(130873)
- 家(111298)
- 国家(110246)
- 科学基金(93703)
- 社会(89100)
- 社会科(84368)
- 社会科学(84350)
- 省(72099)
- 教育(67165)
- 基金项目(66591)
- 划(60287)
- 编号(60194)
- 自然(56585)
- 资助(55860)
- 自然科(55230)
- 自然科学(55216)
- 自然科学基金(54204)
- 成果(53617)
- 课题(43547)
- 部(42013)
- 重点(41638)
- 发(39661)
- 制(39508)
- 性(38925)
- 创(38055)
- 项目编号(37213)
- 教育部(36642)
- 期刊
- 济(158224)
- 经济(158224)
- 研究(107754)
- 中国(74114)
- 财(58546)
- 融(53828)
- 金融(53828)
- 管理(46258)
- 农(45351)
- 学报(43022)
- 教育(42930)
- 科学(38966)
- 大学(34168)
- 学学(31652)
- 农业(29007)
- 财经(28148)
- 技术(27882)
- 经济研究(25099)
- 业经(25012)
- 经(24243)
- 问题(20662)
- 贸(18813)
- 理论(17400)
- 国际(17370)
- 实践(15448)
- 践(15448)
- 技术经济(14208)
- 坛(14159)
- 论坛(14159)
- 现代(14150)
共检索到5202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贺强 魏琦
一、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问题简单地说,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就是指货币当局的调控意图是否能够通过货币政策的扩张或收缩,有效地传递到相关领域,从而实现调控经济运行的目的。在此,我们可以通过1998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对经济运行的影响来判断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吴晓灵
1984年中央银行体制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开始有了相对独立的货币政策。作者认为,从8年的实践看,可以说中国的货币政策是比较成功的。作者详细分析了中国货币政策实施的特点,并就如何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赵海宽
本文提出一个极重要的论断:货币政策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作者认为,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以调节货币供应总量为内容,而货币供应总量的变化,是能否实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平衡和币值稳定的决定性因素。控制住了货币供应量,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也就可能实现。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赵海宽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强化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赵海宽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具有历史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决定》贯彻执行的结果,必将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小川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舒年 宋立松
外汇体制改革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及对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刘舒年,宋立松一、国际收支调节的货币理论在封闭经济中,中央银行可以根据对社会总的货币需求量(Md)及货币乘数的测算,进而通过控制高能货币使货币供给量与需求量相适应。因此在封闭经济中,央行可以自主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明春
1994年1月1日,我国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的改革,一方面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有条件可兑换,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由原来的官方汇率与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体制合并为以市场为基础的、有管理的单一汇率。这次改革意义重大,它将在我国的经济金融领域中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宏观经济与货币管理的体制和方法也将因此发生一些转变。本文试就这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对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有关方面的影响作一论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光伟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宏观货币政策经历了紧-松-相当松这样几个不同的阶段。1994~1996年上半年,是紧的阶段;1996年下半年至1998年上半年,是松的阶段;而自1998年下半年以来,则是相当松的阶段。 货币政策的松紧,取决于中央银行对利率、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业务这些主要货币政策工具的应用情况。对中国的货币政策进行的上述划分,是根据中国在上述各阶段中对主要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情况进行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长明
1988年和1989年的严重通胀被克服之后,迎来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然而,时隔不到三年,1992年到1995年,通货膨胀又成为威胁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最严重的问题。伴随通胀,还发生了相当程度的泡沫经济现象。这样,政府不得不下决心采取一系列紧缩银根的金融政策,进行宏观调控。1995年,宏观调控措施初见成效,实现了把通胀率控制在15%左右的调控目标。中国经济为什么在快速增长时期总也摆脱不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丽巍
中国现行货币政策决策体制的核心问题是决策中枢系统与决策咨询系统定位不够清晰,中央银行的法定独立性较弱,决策信息系统不发达。改进中国的货币政策决策体制,应从中枢系统、咨询系统和信息系统几方面构建货币政策决策体制的整体框架,在理顺货币政策决策体制中各机构之间关系的同时,重点完善货币政策委员会制度。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决策体制 货币政策委员会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光弟
当前金融体制改革中的几个难点问题刘光弟十几年来,金融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与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比,与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任务相比,还存在着很大距离。当前金融改革中有许多难点问题,本文拟就其中四个问题谈些看法。一、抑制通货膨胀...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蒋同明 白素霞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加快金融创新,加强宏观调控和维护金融稳定,对我国化解金融危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2011年我国在金融体制方面的改革进行跟踪研究,重点就金融机构、金融市场改革等方面出台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进行分析;对诸多法规条例出台的背景、意义等进行了评述;对当前金融体制改革面临的形势,今后改革的难点做出分析判断;同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
体制改革 金融机构改革 金融市场改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晓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制和金融运行机制。目前,金融体制改革所面临的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是实现货币供给机制与资金供给机制的分离,建立稳定的货币供给机制和运作灵活的资金供给机制。长期以来这两种机制相互包容,融为一体,一紧俱紧,一松俱松,导致经济发展在冷热的巅峰中来回奔波,起落不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就必须解决好这个关键性的矛盾与问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廖鲁海 谢霞
我国金融体制现存的主要问题是:中央银行体制改革滞后、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运营现状堪忧、非银行金融机构问题较多等。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宏观经济体制深层次矛盾的综合反映。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轨时期,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大金融体制改革力度,这主要包括:(1)强化金融监管机制;(2)强化金融机构体系改革,一是要深化商业银行改革,二是完善政策性银行,三是规范发展信托投资公司及农村信用社,四是设立专门处理银行不良贷款的中介机构和存款保险机构;(3)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一是建立货币市场,实现利率市场化,二是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三是渐进开放金融市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