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92)
- 2023(11656)
- 2022(9538)
- 2021(8766)
- 2020(7411)
- 2019(16694)
- 2018(16440)
- 2017(33816)
- 2016(17671)
- 2015(19659)
- 2014(19605)
- 2013(19744)
- 2012(18456)
- 2011(16343)
- 2010(16957)
- 2009(16765)
- 2008(16209)
- 2007(14756)
- 2006(13573)
- 2005(12695)
- 学科
- 济(83617)
- 经济(83522)
- 业(81103)
- 企(72042)
- 企业(72042)
- 管理(65486)
- 方法(36371)
- 数学(28831)
- 财(28751)
- 数学方法(28643)
- 农(28224)
- 业经(28165)
- 融(27652)
- 金融(27652)
- 中国(27415)
- 银(26454)
- 银行(26447)
- 行(25683)
- 制(21886)
- 农业(20237)
- 务(20195)
- 财务(20170)
- 财务管理(20148)
- 企业财务(19077)
- 策(17442)
- 贸(17422)
- 贸易(17403)
- 易(17072)
- 技术(16514)
- 地方(16296)
- 机构
- 学院(259500)
- 大学(252444)
- 济(123771)
- 经济(121558)
- 管理(105684)
- 理学(89161)
- 理学院(88439)
- 管理学(87631)
- 管理学院(87141)
- 研究(80648)
- 中国(74952)
- 财(62984)
- 京(51248)
- 财经(48825)
- 经(44212)
- 科学(40481)
- 江(39949)
- 所(39242)
- 中心(39240)
- 经济学(39027)
- 农(36572)
- 财经大学(35952)
- 经济学院(35545)
- 研究所(34254)
- 北京(32906)
- 州(32364)
- 商学(31239)
- 商学院(30976)
- 融(30457)
- 业大(30173)
- 基金
- 项目(152906)
- 科学(123025)
- 研究(119568)
- 基金(113052)
- 家(93880)
- 国家(92933)
- 科学基金(82459)
- 社会(79610)
- 社会科(75880)
- 社会科学(75865)
- 省(59627)
- 基金项目(58499)
- 教育(53384)
- 自然(49191)
- 编号(48550)
- 自然科(48070)
- 自然科学(48059)
- 划(47881)
- 资助(47508)
- 自然科学基金(47309)
- 成果(39758)
- 部(35351)
- 创(35095)
- 业(34360)
- 发(34337)
- 重点(33390)
- 国家社会(32965)
- 课题(32900)
- 性(32100)
- 制(32039)
- 期刊
- 济(142260)
- 经济(142260)
- 研究(85867)
- 财(50732)
- 中国(48301)
- 融(47891)
- 金融(47891)
- 管理(45055)
- 农(35282)
- 科学(28004)
- 学报(25709)
- 财经(25358)
- 业经(24695)
- 经济研究(23543)
- 技术(23465)
- 农业(23321)
- 经(21887)
- 大学(21648)
- 学学(20748)
- 教育(19592)
- 问题(18737)
- 贸(17034)
- 技术经济(15849)
- 国际(15522)
- 现代(14032)
- 商业(14005)
- 理论(13955)
- 世界(13645)
- 业(13563)
- 经济管理(12794)
共检索到4127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汪川
我国金融业增长背后存在货币因素的支撑。本文认为,在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中,货币政策过度侧重增长目标使金融业高增长成必然;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影子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兴起对我国金融业高增长起到了助推作用。本文进而提出,在"新常态"条件下,保增长不该成为货币政策的核心目标;为了抑制金融业高增长带来的潜在风险,不仅货币政策调控方式亟需改变,货币政策更需要与金融监管政策相协调;同时,还应增加金融供给,建立多层次的金融供给体系,降低金融套利风险。
关键词:
金融业增长 货币政策 金融风险 金融供给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汪川
我国金融业增长背后存在货币因素的支撑。本文认为,在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中,货币政策过度侧重增长目标使金融业高增长成必然;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影子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兴起对我国金融业高增长起到了助推作用。本文进而提出,在"新常态"条件下,保增长不该成为货币政策的核心目标;为了抑制金融业高增长带来的潜在风险,不仅货币政策调控方式亟需改变,货币政策更需要与金融监管政策相协调;同时,还应增加金融供给,建立多层次的金融供给体系,降低金融套利风险。
关键词:
金融业增长 货币政策 金融风险 金融供给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汪川
自2005年开始,中国金融业持续增长,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基本高于GDP增速;尤其在2012年之后,中国经济金融"新常态"导致GDP增速下滑,但金融业增加值增速却逆市上扬。2015年,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名义增速高达23%,实际增速达16%,超过GDP增速10个百分点,出现了明显的"剪刀差",即金融业高速增长,但GDP增速却持续下行的局面。从国际对比来看,当前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比达8.4%,已超过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主要发达国家,仅低于以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汪川
自2005年开始,中国金融业持续增长,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基本高于GDP增速;尤其在2012年之后,中国经济金融"新常态"导致GDP增速下滑,但金融业增加值增速却逆市上扬。2015年,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名义增速高达23%,实际增速达16%,超过GDP增速10个百分点,出现了明显的"剪刀差",即金融业高速增长,但GDP增速却持续下行的局面。从国际对比来看,当前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比达8.4%,已超过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主要发达国家,仅低于以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贺晓波 许晓帆
文章在VECM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方法分析了股票市场在低迷时期和膨胀时期对不同货币政策冲击响应的效果。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可以有效地调节资产价格,在资产价格低迷阶段,用利率调节具有相对持久和明显的作用,金融机构贷款也在推动股票价格上涨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资产价格膨胀阶段,利率可在一定时期内起到微调作用,控制货币供应量可对价格泡沫的控制起到即时效果。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范莉
2007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下了货币政策从紧的基调,但是2008年货币政策在紧缩时机和力度上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首先,基于2007年货币政策的实践,2008年宏观调控思路可能会发生微调,其他调控政策的运用力度会影响到货币政策的目标范围;其次,2007年货币政策在工具运用上的力度和频度为历史罕见,2008年货币政策在工具上尚存的空间将决定其执行紧缩政策的方式和能力;再次,次贷危机下的美国经济走势存在较大的变数,我国货币政策受此影响在紧缩节奏上可能会出现变化。本文将结合上述三个角度的分析,得出2008年货币政策在全年从紧的基调下,下半年将出现紧缩节奏拐点的结论。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通胀 流动性过剩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毕夫
仰仗着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美联储赢得了超于全球各国中央银行的权重,也正是如此,美联储的一举一动都能招徕上到政府高层下至普通百姓的敏感眼光。不过,当美联储在11月4日按下了"定量宽松"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樊志刚 钱金叶 杨飞
近期出现了一些针对银行业盈利高增长的批评和质疑,对此应冷静思考,进行理性的辨析近年来,中国银行业整体业绩和盈利连续多年保持了较高增速,充分体现了中国经济良好的增长势头和银行业改革的显著成效。但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钱水土 张宇
文章基于2001-2016年宏观经济季度数据,构建涵盖产出效应、价格效应与结构效应的三组方程,考察了中国金融业双向开放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业双向开放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具有显著非对称性。在产出效应方面,对外开放度提高显著强化了利率产出效应,对内和对外开放度提高均弱化了货币供给和汇率变动的产出效应;在价格效应方面,对外开放度提高弱化了利率的价格效应,强化了货币供给和汇率变动的价格效应,而对内开放度提高对货币供给、利率及汇率变动的价格效应影响均不显著;在结构效应方面,对内开放度提高对利率变动结构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钱水土 张宇
文章基于2001-2016年宏观经济季度数据,构建涵盖产出效应、价格效应与结构效应的三组方程,考察了中国金融业双向开放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业双向开放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具有显著非对称性。在产出效应方面,对外开放度提高显著强化了利率产出效应,对内和对外开放度提高均弱化了货币供给和汇率变动的产出效应;在价格效应方面,对外开放度提高弱化了利率的价格效应,强化了货币供给和汇率变动的价格效应,而对内开放度提高对货币供给、利率及汇率变动的价格效应影响均不显著;在结构效应方面,对内开放度提高对利率变动结构效应作用不显著,对内和对外开放度提高均显著强化了货币供给和汇率变动的结构效应。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周策群
货币流通、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中国农村金融学会农村货币流通研究会研究报告货币流通作为经济生活的综合反映和“晴雨表”,直接受货币政策所左右,而在我国,货币政策又由整个宏观经济决策和经济环境所决定。因此,抛开对货币政策和经济政策有关问题的研究,单纯就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何德旭 王朝阳
近年来,中国金融业表现出一种高增长态势,这种高增长是传统宏观调控手段与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不匹配、金融创新快速推进与监管改革相对滞后不协调、股票市场剧烈波动与房地产价格新一轮上涨相结合等诸多矛盾的集中体现。特别值得警惕的是,金融业的这一轮高增长是在制造业快速下滑的背景下发生的,反映出金融运行效率的低下,意味着金融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正在丧失,预示着风险爆发的可能性正在提高。妥善应对这一变化,需要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和改进金融监管,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同时,学术界也应该反思并深入研究我国金融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为维护金融安全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何德旭 王朝阳
近年来,中国金融业表现出一种高增长态势,这种高增长是传统宏观调控手段与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不匹配、金融创新快速推进与监管改革相对滞后不协调、股票市场剧烈波动与房地产价格新一轮上涨相结合等诸多矛盾的集中体现。特别值得警惕的是,金融业的这一轮高增长是在制造业快速下滑的背景下发生的,反映出金融运行效率的低下,意味着金融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正在丧失,预示着风险爆发的可能性正在提高。妥善应对这一变化,需要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和改进金融监管,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同时,学术界也应该反思并深入研究我国金融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小川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任碧云 高鸿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所以搞清楚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的关系就十分必要。通过计量分析可以得出:货币供应量M1的增长是推动GDP增长的主要因素,财政支出增长不是推动GDP增长的因素,但是不能否定其在反经济危机中的巨大作用;货币供应量M1的增长是推动CPI增长的主要因素;在制定货币供应量政策时,既要考虑到推动GDP增长的目的,也要受到CPI上涨的制约,需要在二者之间权衡;在制定利率政策时要研究均衡的利率,实际利率要向均衡利率靠近,并且要随着经济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以达到最大的资本积累量,保证我国的长期经济增长。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