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41)
2023(6438)
2022(5131)
2021(5122)
2020(4440)
2019(10350)
2018(10681)
2017(21111)
2016(11563)
2015(13993)
2014(14134)
2013(13578)
2012(12581)
2011(11508)
2010(12207)
2009(11391)
2008(11150)
2007(10418)
2006(9421)
2005(8298)
作者
(32347)
(26729)
(26389)
(25464)
(16676)
(12479)
(12254)
(10203)
(9977)
(9795)
(8940)
(8795)
(8515)
(8442)
(8230)
(7913)
(7841)
(7751)
(7707)
(7660)
(6773)
(6569)
(6467)
(6109)
(6093)
(6085)
(6013)
(6003)
(5404)
(5086)
学科
(46802)
经济(46762)
管理(30109)
(26301)
方法(23265)
数学(21431)
数学方法(20938)
(20333)
企业(20333)
中国(17628)
(13629)
(10117)
(9769)
业经(9553)
教育(9550)
(9147)
贸易(9138)
理论(9106)
(8943)
(8666)
银行(8663)
地方(8521)
(8371)
农业(8227)
教学(7421)
(7235)
金融(7234)
(7086)
(6885)
(6791)
机构
大学(166610)
学院(163465)
(64772)
经济(63164)
管理(61505)
理学(52015)
研究(51704)
理学院(51446)
管理学(50155)
管理学院(49867)
中国(40523)
(36532)
(32725)
科学(29561)
(25391)
(25003)
财经(24992)
北京(24129)
中心(23715)
(23411)
师范(23244)
(22511)
研究所(22041)
(21624)
业大(21360)
(20741)
经济学(19440)
(19027)
技术(18565)
财经大学(18445)
基金
项目(98356)
研究(77374)
科学(76428)
基金(67486)
(56743)
国家(56267)
科学基金(48016)
社会(46463)
社会科(43870)
社会科学(43858)
(39754)
教育(39173)
基金项目(34598)
编号(34424)
(33275)
成果(29857)
自然(29420)
资助(29376)
自然科(28693)
自然科学(28687)
自然科学基金(28119)
课题(25070)
重点(22207)
(22200)
大学(21054)
(21016)
项目编号(20862)
(20840)
(20532)
教育部(19394)
期刊
(75143)
经济(75143)
研究(55508)
中国(38682)
教育(33317)
管理(24737)
(23377)
学报(20624)
(20230)
科学(19066)
大学(17901)
技术(17834)
(16521)
金融(16521)
学学(14948)
农业(14134)
业经(13414)
经济研究(12585)
财经(12367)
图书(11475)
(10622)
问题(10226)
统计(10075)
职业(9141)
(9127)
理论(8663)
技术经济(8588)
(8499)
书馆(8324)
商业(8324)
共检索到2603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胡炳仙  
"双一流建设"标志着我国重点大学建设进入新阶段。我国重点大学建设采用了小步快走、积小变为大变的政策模式,呈现出渐进性特征。其稳定性表现为"重点论"的指导思想、国家现代化的价值取向、权威决策的形式。其渐变性体现为政策目标、政策形式、政策任务在重点大学和重点建设两个阶段的明显差异。采取渐进模式的原因,与稳定的高等教育外部政治环境、高等教育政策的不确定性和既有政策的沉淀资本密切相关。重点大学建设的渐进模式具有竞争缺失和改革乏力的风险,需要在制度创新中主动进行调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黄文伟  
梳理与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策可知,相关政策正处于一个渐进变迁的路径中,呈现的是一条从问题、制度再到主体的政策制定范式。以现有的校企合作政策为基础,通过深入分析校企合作主体利益冲突的表象、根源及性质,并针对利益冲突进行主体导向下的政策设计,就是未来我国校企合作政策设计的方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罗云   刘献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诗白  
中国渐进的模式转换及其矛盾西南财经大学刘诗白一、渐进性改革及其成就渐进性是中国改革和体制转型的鲜明特征。改革先从农村启动,进一步在城市开展;由计划体制外围部分的改革———搞活农户经济,发展个体经济和乡镇集体经济———进至体制的核心部分,即国有经济领域...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阮华君  翁恺宁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夏喆  
专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内涵的提升需要学科专业、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实践平台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本文在考虑资产评估专业学科背景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建设的实践,提出将"点-线-面-体"的建设理念贯彻到"培养模式、师资团队、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以形成协调发展的渐进式人才培养系统。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谢国珍  李传双  陈强  徐丽  孔国军  陈晓红  周曙红  
本成果依据学校多年的办学经验,系统地阐述了高职会计专业"专业认知训练→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核心技能训练→分岗与轮岗的全真训练→顶岗实习"的"五段递进+角色转换"的渐进全程实训模式的形成、实施过程、解决的主要教学问题及其所带来的成效,对高职院校如何办好会计专业,为社会培养高等应用型财会专业人才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汪冲  
我国转移支付分配呈现何种模式?本文通过纳入预算软约束代理(工具)变量的协整模型研究了转移支付分配的渐进预算观点和机会主义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目前我国转移支付分配总体表现为基数加上与地方财政收支挂钩的边际性增长的渐进预算模式;(2)政府间转移支付对地方自主筹资产生负面激励和支出扩张效应;(3)相比较于筹资负面激励,转移支付预算软约束的支出扩张所受到的限制更少;(4)机会主义影响尚无法取代渐进预算进程,但是,转移支付造成的约束软化作为一个显著短期扰动构成了渐进式分配的增量要素。在突破现阶段政策均衡和间断性平衡的改革中,应重视政策与预算决策机制的调整以及针对转移支付预算软约束问题的机制设计。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喻梦倩  李泰峰  侯壮  
高校人才培养以创新为重要目标,图书馆界也提出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应向创新素养教育转型。此文通过网络调研,梳理国内42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读者培训的现状,并以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的实践为例,探讨以读者创新能力培养为牵引和顶层设计,结合读者各阶段学习需求,形成层级递进、内容关联衔接、形式及空间可个性化定制的高校图书馆渐进式读者培训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徐永清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改革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关键环节,"五段渐进式"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的重要成果。该成果以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为出发点,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现形式和方法进行了有益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尝试,使得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专业服务行业的能力明显提升。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蒋伟  
新时代背景下,创新社会治理的宏观要求为当代青年公益创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要想提升以高校学生为主体的青年公益创业成功的概率,必须深入研究青年公益创业所呈现的阶梯式发展形态,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公益创业活动实施有针对性的引导与服务。与此同时,青年公益创业要根植社会现实需求,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致力于创造社会效益,才会有持久旺盛的生命力。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朱康对  
在我国渐进式改革过程中,温州地区由于特殊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形成了以个私民营企业发展为特征的温州模式。温州个私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创新,与政府政策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从而降低了制度转轨的摩擦成本,获得了超前发展的良机。本文通过对柳市的案例分析认为,在渐进式改革过程中,个私民营企业组织的发展与创新,也推动了市场体制的创新。尽管其表现形态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行为的影响,但并没有实质性地改变其内部结构,它仍然按其固有的路径发展演化。温州经济的发展现状也充分表明,市场主体的成长和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的制度创新。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郁炯彦  
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其核心是激励措施、奖励办法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存有较大差距。作者通过比较,指出了国有商业银行现有分配机制的各种弊端,并从建立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机制、提升经营机构核心竞争力等方面论述了建立以效益为中心的考核分配机制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针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现有经营模式,结合国有商业银行正在进行的深层次改革实践,以提升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为目标,提出先在二级支行经营层面实施以效益为中心的考核分配机制,而后逐步推广到全行的渐进式改革之路的可行思路,并对二级支行的绩效考核模式提出了具体要求和设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