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43)
- 2023(3979)
- 2022(3519)
- 2021(3438)
- 2020(2978)
- 2019(6630)
- 2018(6975)
- 2017(13647)
- 2016(7759)
- 2015(9199)
- 2014(9706)
- 2013(9543)
- 2012(9214)
- 2011(8514)
- 2010(8963)
- 2009(8387)
- 2008(8515)
- 2007(7857)
- 2006(7234)
- 2005(6718)
- 学科
- 济(27938)
- 经济(27903)
- 管理(21846)
- 业(19000)
- 企(14395)
- 企业(14395)
- 中国(11657)
- 方法(11199)
- 数学(9587)
- 数学方法(9491)
- 制(9229)
- 农(9129)
- 财(8886)
- 银(7632)
- 银行(7624)
- 行(7304)
- 贸(7236)
- 贸易(7231)
- 易(7087)
- 业经(6143)
- 教育(5781)
- 融(5702)
- 金融(5701)
- 税(5683)
- 学(5454)
- 农业(5452)
- 体(5392)
- 税收(5366)
- 收(5334)
- 理论(5301)
- 机构
- 学院(116801)
- 大学(115718)
- 济(45511)
- 经济(44251)
- 管理(40105)
- 研究(37721)
- 理学(32498)
- 中国(32083)
- 理学院(32028)
- 管理学(31438)
- 管理学院(31206)
- 财(26055)
- 京(25861)
- 科学(21465)
- 所(19772)
- 江(19635)
- 财经(19576)
- 经(17451)
- 中心(17430)
- 北京(17422)
- 研究所(17008)
- 范(16575)
- 师范(16451)
- 州(16242)
- 农(15674)
- 财经大学(14213)
- 经济学(13964)
- 业大(13686)
- 院(13608)
- 技术(13178)
- 基金
- 项目(60512)
- 研究(49349)
- 科学(45419)
- 基金(40347)
- 家(33657)
- 国家(33303)
- 社会(28403)
- 科学基金(27050)
- 社会科(26666)
- 社会科学(26658)
- 教育(23944)
- 省(23693)
- 编号(23177)
- 成果(20902)
- 基金项目(20598)
- 划(19909)
- 资助(17461)
- 课题(16445)
- 自然(15766)
- 自然科(15078)
- 自然科学(15069)
- 自然科学基金(14778)
- 年(13967)
- 项目编号(13840)
- 性(13774)
- 部(13761)
- 重点(13401)
- 发(13154)
- 大学(12103)
- 创(11876)
共检索到1947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正奎 吴坎坎 张侃
我国是灾害多发的国家,重大灾害事件不仅导致人民巨大的生命伤亡和经济财产的损失,而且也给亲历灾害的幸存者带来了严重的个体、家庭和集体的心理创伤。本文重点回顾了5.12汶川大地震、4.14玉树地震和8.8舟曲特大泥石流三大自然灾害后,我国开展心理援助工作的历程,分析了开展灾后心理援助工作的意义,系统地总结了我国近年来在重大自然灾害后心理援助的主要经验与贡献,同时,对我国灾后心理援助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方法。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杨德明 夏敏
基于经典委托代理模型的分析可知: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审计目标应服从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在灾害发生初期,政府审计应强调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以确保救灾物资、资金及时送到受灾群众手中;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应逐步增加效益审计;审计方法应当随着审计目标的变化进行相应调整。审计部门应加强与其他各部门合作,利用信息技术,充分收集信息,以避免审计失败。作为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的政府审计部门,应承担起预防大灾之后经济系统发生"次生灾害"的职责。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旭光 庞明川 王晓玲 严绍兵 吕怀涛 万丛颖 刘畅 郭晓丹 刘丹丹
重大自然灾害灾后重建时间之长、涉及工作之繁、施行难度之大均为救灾活动之最,也决定了其成为救灾行为成功与否的关键战役,必然要求以大战略和长效机制保证救灾活动取得最终胜利。本文首先给出国内外重大自然灾害研究综述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出重大自然灾害恢复重建时期全国性长期机制的框架和政策体系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秀丽
建构重大灾害后心理救助体系有助于促进解决我国重大灾害后心理救助工作存在的现实问题,有助于促进我国灾害心理学研究的发展。重大灾害的心理救助体系涉及心理救助法制建设、组织管理体制、心理救助人员筛选和队伍建设、具体心理救助方案。实施重大灾害后心理救助,应根据相关法律统一规范管理,综合协同应对。
关键词:
重大灾害 灾后心理救助 心理救助体系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冯俏彬 刘敏 侯东哲
近年来频发的自然灾害已深刻反映出我国应急财政资金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应急资金准备不足、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政救灾关系混淆不清、政府财政救灾项目过少且缺乏稳定的标准。本文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了相关制度设计,即:各级政府都应建立自己的、多层次的灾害准备金;中央与地方在救灾方面的事权主体要明确,财权可交叉,但必须明确、可计算;重新设计财政救灾的项目与标准,增加项目,稳定标准。我们认为,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利于提高我国应急财政资金管理的效率,可用于各级政府的实际操作。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岱 张文忠 余建辉
5.12四川汶川地震,4.14青海玉树地震及8.7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等突发性重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地区的灾后重建是非常复杂而漫长的工作。灾后重建规划是推进灾区恢复重建工作的重要依据,不断完善重建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对提高我国综合减灾恢复重建能力意义重大。本研究通过系统梳理大量国际组织发表的文献资料,总结了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2004年印度洋地震海啸、2005年美国Katrina飓风的灾后重建规划及规划实施中的先进理念,分析提出积极推进今后我国在灾后重建过程中体现灾区民意和强化生产、生活氛围复兴(软环境重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聂峰
我国是农业大国,又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10年来,自然灾害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都在1000亿元以上。自然灾害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严重。但与国际上大灾风险主要通过保险机制来分担化解的做法不同,我国自然灾害损失的救助工作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援助和生产自救进行,有关自然灾害风险防范的保险体系尚未真正建立。因此,必需改革目前的保险体制,探索建立巨灾保险救助和通过资产证券化等非传统风险转移方式分散农业巨灾风险的新途径,有效地提升保险在国家灾害救助体系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农业 自然灾害 保险 巨灾救助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孙克竞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且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民政部等部门统计,自然灾害每年给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在1000亿元以上,常年受灾人口达2亿多人次。以"5·12"汶川地震灾害为例,此次震灾给受灾地区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重灾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刘解放
我国在施工索赔领域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大型土建施工项目遭遇特大自然灾害的相关索赔方法仍较为缺乏。基于Partnering理论,对现有规范中的工程索赔条款进行补充,并提出Partnering索赔模式。以某施工项目为例,阐述基于Partnering模式的特大自然灾害施工索赔过程,论证该模式的可行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史培军 袁艺
基于作者近年对多次重特大自然灾害综合评估的实践,就重特大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破坏程度、直接经济损失的综合评估予以阐述。重特大自然灾害快速评估结果是制定应急救援、转移安置方案和恢复重建规划的科学依据。综合现场调查、遥感监测、模型评估和地方上报数据于一体,是提高重特大自然灾害评估结果准确度和精度的关键。制定科学合理的重特大自然灾害评估指标体系,仍然需要在大量综合评估的实践中完善。
关键词:
重特大自然灾害 综合评估 指标体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课题组 宋旭光 庞明川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旭光 庞明川 曹志来 王伟同 吕怀涛 孙克竞 管永昊
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赈灾及灾后重建资金的筹措与运行是抗震救灾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在系统分析赈灾及灾后重建资金需求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全方位的资金筹措及配置方式,研究了赈灾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并在体制和制度层面进一步思考了如何构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资金筹措与运行的长效机制。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孟万金 张冲 李萌 张静
本文系统介绍了1988年前苏联亚美尼亚和2005年印度克什米尔震后心理援助的经验和启示,列举了震后心理创伤常见的心理问题,指出: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抑郁症是震后心理创伤的典型问题;74%的人表现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症状,22%的人患有抑郁症。其它常见问题按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睡眠障碍,焦虑/心悸/紧张/躁动,恐惧/关注/顾虑地震/感觉地震,食欲下降,情绪低落/悲伤,胸痛/胃痛/身体疼痛/头痛,快感缺乏/兴趣丧失,绝望/无助/失去信心,虚弱/疲劳,自杀意念/死亡的意愿。另外还有:愤怒和压抑的情感,分离性焦虑,回避和被动,对孩子隐瞒真相,生存内疚,无助和殉难,酗酒,悲痛化解困难,自杀,嫉妒,...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颖
文章从"汶川地震"后生产消费物资的供求,各方援助和政府宏观调控等角度对地震对物价水平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住房、日用消费品和粮食的供求变化可能会分别引发需求性的、结构性的和周期性的价格上涨;国内援助会使购买力发生区域性转移,而国外援助,货币性援助将会是物价上涨的助推器;基础设施投资和财政支出的增加会引发需求拉动型的通胀和货币供给的增加。作者针对以上的情况提出了自己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汶川地震” 价格水平 供求弹性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王飞 冷晴 魏玖长
国际人道主义组织(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organization,IHO)是灾难救援过程中重要的参与者,近年来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多元化、国际化的特征日趋明显,但同时也暴露出了组织间应急协作机制缺失、救援效率低下等问题.目前该领域的研究集中于对某一人道主义组织的救援效率评价,对人道主义组织参与下自然灾害救援效率评价研究则较少.选取了2001~2016年期间以IHO为参与救援主体的86起自然灾害事件为样本,基于事件系统理论提出IHO参与救援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超效率DEA模型(super-SBM)对其救援效率进行评价,并以受灾国灾害救援的外部环境为视角,从受灾国政治、文化、地理位置三个维度对IHO参与下灾难救援效率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从物资储备体系、人道主义援助机制选择和人道主义信息网络平台三个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