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60)
- 2023(12959)
- 2022(11300)
- 2021(10650)
- 2020(9001)
- 2019(20819)
- 2018(21046)
- 2017(40991)
- 2016(22328)
- 2015(25385)
- 2014(25717)
- 2013(25500)
- 2012(23532)
- 2011(21352)
- 2010(21523)
- 2009(20100)
- 2008(19952)
- 2007(17755)
- 2006(15913)
- 2005(14083)
- 学科
- 济(87016)
- 经济(86887)
- 管理(69281)
- 业(62633)
- 企(52326)
- 企业(52326)
- 方法(38804)
- 数学(33341)
- 数学方法(32998)
- 中国(26085)
- 财(25101)
- 农(24458)
- 制(22005)
- 业经(20454)
- 学(17763)
- 地方(17465)
- 贸(16165)
- 贸易(16154)
- 易(15744)
- 银(15657)
- 银行(15620)
- 农业(15571)
- 务(15024)
- 财务(14946)
- 财务管理(14912)
- 行(14892)
- 和(14841)
- 环境(14653)
- 理论(14647)
- 体(14638)
- 机构
- 大学(324042)
- 学院(321312)
- 管理(127646)
- 济(127462)
- 经济(124469)
- 理学(109546)
- 理学院(108341)
- 管理学(106660)
- 管理学院(106065)
- 研究(105544)
- 中国(79996)
- 京(70066)
- 财(63650)
- 科学(63516)
- 所(52431)
- 财经(49746)
- 中心(47596)
- 江(47586)
- 农(47525)
- 研究所(47046)
- 业大(45703)
- 经(44955)
- 北京(44942)
- 范(42128)
- 师范(41786)
- 州(38651)
- 院(38523)
- 经济学(37972)
- 农业(36937)
- 财经大学(36896)
- 基金
- 项目(211928)
- 科学(165813)
- 研究(159606)
- 基金(152061)
- 家(130787)
- 国家(129681)
- 科学基金(111152)
- 社会(98962)
- 社会科(93587)
- 社会科学(93564)
- 省(82406)
- 基金项目(81083)
- 教育(73396)
- 自然(70988)
- 自然科(69193)
- 自然科学(69179)
- 划(69114)
- 自然科学基金(67912)
- 编号(66891)
- 资助(62350)
- 成果(55774)
- 部(47362)
- 重点(46834)
- 课题(46061)
- 发(44642)
- 创(43878)
- 制(42140)
- 项目编号(41387)
- 创新(40927)
- 教育部(40833)
- 期刊
- 济(145302)
- 经济(145302)
- 研究(100306)
- 中国(63802)
- 管理(48548)
- 财(48156)
- 学报(47487)
- 科学(43951)
- 农(43831)
- 教育(39315)
- 大学(36691)
- 学学(33990)
- 农业(30232)
- 融(29688)
- 金融(29688)
- 技术(28466)
- 财经(24451)
- 业经(24035)
- 经济研究(22241)
- 经(20720)
- 问题(19455)
- 图书(18756)
- 理论(17294)
- 实践(15858)
- 践(15858)
- 技术经济(15275)
- 科技(15216)
- 现代(15138)
- 贸(14421)
- 业(14381)
共检索到4819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谢丹 郑智峰
依据公共危机管理理论和机制设计理论及美国、日本的救灾经验,构建我国重大灾害救灾机制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充分的预防机制、完备的应对机制、高效的反应机制和科学的重建机制。救灾机制的建设,应以完善救灾法律体系、提高政府救灾效率、优化救灾资源配置、扶持民间救灾力量和建立监督评价体系为重点。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殷宇冰 黄铁苗
新冠肺炎疫情大考催生关于建立重大灾害防控长效机制的迫切需求。梳理总结我国应对灾害的经验和教训,建立重大灾害防控长效机制,秉持的基本思路可以有:以完善制度为重点,坚持和加强党对防控重大灾害的领导;全面发挥基本经济制度在防控重大灾害中的优越性;以保证救灾物资充足储备为核心,夯实防控灾害的物质基础;在精准处理防控灾害与生产关系中实现两手抓;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加强防控灾害法治建设;厉行创新,提升灾害防控的科技水平;重视区域部门产业联结,构建科学的联防联控机制;运用各种教育和传播形式,增强广大民众防控灾害意识;多学科多领域协同,加强防控灾害科学研究;借鉴其他国家经验,实现防控灾害体系的现代化。
关键词:
中国 自然灾害 防控 长效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姜淼
城乡重大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监管,不仅直接关系到应急决策政令的执行程度和执行效果,也关系到灾民的根本利益和社会稳定。自2003年抗击"非典"以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突飞猛进,但应急监管机制建设却进展缓慢,学术研究也基本处于空白。近年来,我国逐步探索并确立的监管模式,由于只是一种常态监管模式,其在应急状态下的监管力量、动力机制、方式手段、组织体系等方面暴露出了不适应的问题。因此,立足现有工作基础,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城乡应急监管模式刻不容缓。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监管机制 建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姜淼
城乡重大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监管,不仅直接关系到应急决策政令的执行程度和执行效果,也关系到灾民的根本利益和社会稳定。自2003年抗击"非典"以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突飞猛进,但应急监管机制建设却进展缓慢,学术研究也基本处于空白。近年来,我国逐步探索并确立的监管模式,由于只是一种常态监管模式,其在应急状态下的监管力量、动力机制、方式手段、组织体系等方面暴露出了不适应的问题。因此,立足现有工作基础,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城乡应急监管模式刻不容缓。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监管机制 建设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健 吴虹
本文以济南市区为重点 ,较全面的汇述了建国以来济南发生的重大灾害 ,总结了全市防灾工作的得失 ,分析了当前异常严峻的防灾形势 ,提出了济南 2 0 0 0~ 2 0 10年减灾工作的基本构想 ,勾划了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为全国同类型城市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济南 灾害 综合防治 构想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许闲 王丹阳
东亚地区日益频发的自然灾害给各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着国家财政、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东亚地区的地缘特征与多灾现象,使得东亚国家间灾害合作机制与跨国自然灾害基金的成立可以有效管理灾害风险,提高救灾效率和减少灾害影响。本文从自然灾害对国家财政和宏观经济的影响入手,研究了东亚地区的灾害风险特征以及对国家的影响,并借鉴国际上地区间应对巨灾风险的主要融资方案,提出了建立东亚自然灾害基金的救灾合作机制,并就其运行和赔付机制进行了探索。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秀丽
建构重大灾害后心理救助体系有助于促进解决我国重大灾害后心理救助工作存在的现实问题,有助于促进我国灾害心理学研究的发展。重大灾害的心理救助体系涉及心理救助法制建设、组织管理体制、心理救助人员筛选和队伍建设、具体心理救助方案。实施重大灾害后心理救助,应根据相关法律统一规范管理,综合协同应对。
关键词:
重大灾害 灾后心理救助 心理救助体系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红 王新军
本文选取非典时期全国208个城市416组数据,对非典疫情与商业健康保险需求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针对保险需求不足的问题,利用保费补贴来补救的方法是可行的。(2)证实了人们在灾前灾后对风险发生的主观概率呈先低估后高估的特点,同时证明了最优承保水平与人们对灾害风险可能发生的主观概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3)重大灾害事件发生之前,公众对政府灾后救助的预期会对灾前保险购买需求产生挤出效应,但需要满足两个重要前提:保险公司公平定价以及个人绝对风险厌恶递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明
本文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唐山、汶川、芦山三次特重大灾害恢复重建的典型案例,反映了不同时期灾害管理制度的变迁历程。重点讨论了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制度的变迁的时代背景、事权制度、支出责任的比较分析,分析了其制度变迁的规律。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制度中的政府间关系、社会参与、资金结构、划分制度、管理模式和稳定性方面如何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反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制度变革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灾后恢复重建 财政事故 支出责任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杜庆霞
从应急物流的基本概念入手,揭示了我国应急物流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基于自然灾害的我国应急物流的合作机制的构建,主要包括应急物流的快速反应机制、政府保障机制及控制反馈机制三个板块。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应急物流 合作机制 协同运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崔维军 巩在武
气象灾害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文章构建了气象灾害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利用1993-2005年我国气象灾害数据评价了各年份气象灾害指数。研究表明,13年间,气象灾害程度最严重的是1998年、1996年和1994年,气象灾害程度最轻的是2000和2001年。其研究对于探讨气象灾害对于社会经济的影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邢天才 宋晓彤 李孝溢
本文以保险业遭受外部冲击为研究起点,建立了基于重大灾害与资产抛售双重冲击下的保险系统性风险演化模型。通过分保偏好矩阵构建保险公司分保业务转移网络,测度不同重大灾害冲击下的保险业务赔付损失,在考虑保险保障基金的介入下进一步研究重大灾害与抛售行为对保险系统性风险变化的影响,并分析事前与事后应对措施下的对策效果。研究发现,大型直接保险公司与再保险公司在分保网络中具有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在双重冲击下因破产数量较多而出现系统性风险,证实了保险业会因外部冲击造成的风险传染而产生系统性危机。其中,小型保险公司更具系统脆弱性,大型保险公司破产造成的系统性损失更大,资产抛售行为对系统性风险存在激化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救助能够有效化解保险系统性风险,业务结构调整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赔付损失,分保业务调整与资本结构调整效果较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何爱平
中国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为灾害也在迅速增多,灾害损失明显上升。频繁发生的各种灾害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长期性制约因素。目前减灾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应从建立全社会的风险防范机制、灾害评估机制与减灾投入机制、灾害风险管理机制、灾害预警应急机制、多元化主体的救灾机制等方面构建和完善中国综合防灾减灾机制,不断提高综合减灾能力,促进减灾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扬 李宁 吴吉东 吉中会 范碧航 金宝森
探讨中国减灾救灾标准的现状及其完备性对健全和完善减灾救灾标准体系意义重大。基于中美两国现有的自然灾害减灾救灾相关标准,分析了两国现有减灾救灾标准数量上的差异;同时采用故障树分析方法,从综合、灾害监测预警、救灾准备、灾害应急响应、灾后恢复重建和减灾6个方面构建了自然灾害减灾救灾标准的故障树,评价了中国自然灾害减灾救灾标准的完备性。结果表明:中美两国已颁布的自然灾害减灾救灾相关标准在数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中国共有减灾救灾相关标准779条,美国共有263条;中国现有标准中国标、行标、地标和企标分别有180条、358条、233条和8条;中国现行自然灾害相关标准有664条,其中强制性标准150条、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