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85)
- 2023(7493)
- 2022(6451)
- 2021(5934)
- 2020(4950)
- 2019(11345)
- 2018(11360)
- 2017(21840)
- 2016(11447)
- 2015(12731)
- 2014(12898)
- 2013(12839)
- 2012(11852)
- 2011(10882)
- 2010(11088)
- 2009(10688)
- 2008(10244)
- 2007(9423)
- 2006(8546)
- 2005(7691)
- 学科
- 济(51685)
- 经济(51649)
- 管理(40219)
- 业(38098)
- 企(32234)
- 企业(32234)
- 方法(22052)
- 数学(19508)
- 数学方法(19329)
- 中国(16508)
- 技术(16475)
- 地方(13188)
- 农(12598)
- 技术管理(11999)
- 财(11859)
- 业经(11201)
- 制(10892)
- 银(10100)
- 银行(10091)
- 行(9725)
- 环境(9188)
- 融(8623)
- 金融(8622)
- 学(8552)
- 农业(8313)
- 贸(8250)
- 贸易(8240)
- 地方经济(8142)
- 和(7993)
- 划(7986)
- 机构
- 学院(172445)
- 大学(172040)
- 济(72655)
- 经济(71114)
- 管理(70057)
- 理学(60015)
- 理学院(59377)
- 管理学(58599)
- 管理学院(58268)
- 研究(55543)
- 中国(43958)
- 京(36641)
- 财(34436)
- 科学(33349)
- 财经(27260)
- 所(27151)
- 江(25897)
- 中心(25692)
- 经(24539)
- 研究所(24490)
- 北京(23447)
- 业大(22865)
- 农(22555)
- 范(22334)
- 师范(22133)
- 经济学(21849)
- 州(21108)
- 院(20592)
- 财经大学(20146)
- 经济学院(19740)
- 基金
- 项目(112811)
- 科学(90572)
- 研究(84815)
- 基金(80983)
- 家(69661)
- 国家(69128)
- 科学基金(60018)
- 社会(54853)
- 社会科(52224)
- 社会科学(52211)
- 省(46212)
- 基金项目(43652)
- 教育(38785)
- 划(38496)
- 自然(37319)
- 自然科(36421)
- 自然科学(36411)
- 自然科学基金(35761)
- 编号(33934)
- 资助(31617)
- 创(29046)
- 成果(27005)
- 创新(26182)
- 重点(25688)
- 发(25615)
- 部(24883)
- 课题(24316)
- 国家社会(22370)
- 教育部(21217)
- 人文(21196)
共检索到2568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韩颖 梅开 张彦博
发展经济学认为经济的持续增长是技术进步的作用。而区域创新对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分两阶段利用DEA方法对我国24省市的区域创新效率进行了评价,旨在为提高我国各地区的区域创新系统的效率提供基础性资料。本文在指标体系设立时考虑大学和中介机构两因素在区域创新中的关键作用,所以将两指标纳入到指标体系中,以使问题考察的更加全面。
关键词:
区域创新 DEA效率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韩兆洲 马佳羽
以2005-2013年"一带一路"18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第一阶段利用随机前沿方法测算了各省、市、自治区每年的创新效率,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的创新效率加入生产函数模型考察创新效率及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研究表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省市的创新效率较高;空间滞后模型的固定效应模型较优且空间回归系数皆大于零,表明经济增长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大;其中空间固定效应模型的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说明某一区域创新效率的变化会随时间潜在地影响其他区域的经济增长。"一带一路"战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宝民 陈亮 李子彪 王小慈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是指某一个地区运用区域内特有的资源以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力。它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保持区域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对促进区域内产业升级、优化区域内资源配置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spss中的因子分析,从区域技术创新投入水平、区域技术创新产出水平和区域技术可持续发展水平三个方面建立指标,对环渤海4省、2市和1个自治区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析,并对因子分析的结果进行分析,对环渤海各省、市、自治区技术创新能力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行解释,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技术创新能力 因子分析 环渤海 评价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艳 雷春晓
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众多省市都积极着手区域创新体系的规划和建设。论文剖析了它们的共性之处,诸如创新网络不稳定,受到自然条件与资源状况影响,存在创新核心地带等。鉴于此,我们在进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时应该着重于完善区域创新网络,突出本地特色,分层实施不同战略。
关键词:
区域创新体系 共性 启示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朱顺泉
通过对区域竞争力指标体系进行分析,设置了适合我国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华东地区7省市区域竞争力的因子评价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华东地区7省市区域竞争力进行了合理的评价。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宗和 彭昌奇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是理论界尚未系统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在阐明技术创新机理的基础上,运用经过改进的格瑞里茨和杰菲的知识生产函数模型,对2005—2007年我国30个省市区三大技术创新主体投入产出面板数据进行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并把市场化因素首次设为虚拟变量引入模型考察其作用。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区域技术创新二次产出存在多样化差异,R&D在技术创新主体之间和内部的配置,以及创新主体内外制度性因素对技术创新的绩效有重要影响。因此,提高区域技术创新能力需要优化R&D配置和进行技术创新主体的体制机制创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国旺 李柏洲
文章构建了区域创新系统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并将其作为评价区域创新系统效率的定量评价方法。根据构建的指标体系与C2R模型,可以对区域创新系统的效率进行评价。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效率 评价 DEA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明广 李高扬
文章根据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建立了我国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评价的灰色关联投影模型。另外,评价指标的权重对最终的创新绩效评价影响很大,为了尽量消除主观因素的影响,充分考虑评价矩阵的固有信息,利用逼近理想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关键词:
区域创新 绩效 灰色关联投影 理想点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胡昌平 赵杨
区域创新系统的有效运作需要充分而完善的信息服务作为保障。文章在构建信息服务投入与产出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对我国30个地区创新发展中的信息服务投入效益进行定量测评,并以湖北省为例探讨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的具体原因。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对信息服务投入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出具体对策,旨在为区域创新发展的理论推进和国家创新战略决策的制定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海超 范诗婕
伴随着全球化知识经济的不断深化,学习型区域创新系统的构建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通过建立学习型区域创新系统成熟度评价模型,对我国四大经济区域进行学习型区域创新系统成熟度评价与分析,以为我国学习型区域创新系统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评判方法和决策参考。
关键词:
学习型区域 区域创新系统 成熟度 评价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白俊红 江可申 李婧
应用DEA分析方法对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效率进行了测评。结果显示,当前阶段我国区域创新效率普遍较低,且其原因主要是由纯技术效率低下所致;我国总体显现出规模报酬递减的态势,科技资源投入相对过剩而非不足;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地区间差异并不显著,而规模效率在不同地区间显示出较大的差异性。本文结论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政策启示。
关键词:
区域创新 创新效率 DEA方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杜传忠 王金杰
本文利用spss软件对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进行了聚类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全国总体创新绩效的提升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率的不断提高,但不同区域的技术创新效率存在差别。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高区域创新系统绩效的具体对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顾新
本文借鉴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和方法,从知识流动、产业集聚、空间集聚三个方面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机理。知识流动重在分析知识在系统要素之间的流动,是要素间互动的重要方式;产业集聚描述系统运行过程中,由关联企业专业化协作形成产业簇群的机制;空间集聚描述系统运行过程中创新活动空间推移机制。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叶莉 王奥明 荣宇浩
科学的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对提升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至关重要,是厘清高技术产业创新障碍的首要手段。基于无需赋权的突变级数法,兼顾创新投入、产出和环境要素,本文构建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模型考量我国30省市自主创新能力。结合GIS技术绘制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分布图,分类研究了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状况。运用突变级数与障碍因子诊断相结合得出改进障碍因子模型,以剖析各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障碍因子。研究表明:突变级数法可有效评价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从西部向东部沿海地区不断增强;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香花 苏彩平
在创新系统的视角下,文章从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中介机构以及环境四个角度构建了含有42个指标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初步筛选出5个重要指标、18个普通指标,在此基础上采用主基底变量筛选出了13个相互正交的指标变量。采用个性综合评价从东、中、西部地区,对我国30个省市和13个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