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70)
- 2023(6170)
- 2022(5326)
- 2021(4989)
- 2020(4301)
- 2019(9686)
- 2018(9743)
- 2017(19669)
- 2016(10810)
- 2015(12355)
- 2014(12523)
- 2013(12538)
- 2012(11824)
- 2011(10668)
- 2010(10944)
- 2009(10672)
- 2008(10567)
- 2007(9576)
- 2006(8775)
- 2005(8302)
- 学科
- 济(41655)
- 经济(41572)
- 管理(37348)
- 业(31755)
- 企(26143)
- 企业(26143)
- 财(21822)
- 方法(17627)
- 制(16923)
- 数学(15706)
- 中国(15637)
- 数学方法(15574)
- 农(12238)
- 财政(12188)
- 体(11323)
- 银(10217)
- 银行(10208)
- 体制(9855)
- 行(9808)
- 政(9780)
- 业经(9452)
- 贸(8855)
- 贸易(8849)
- 易(8720)
- 度(8567)
- 制度(8536)
- 融(8452)
- 金融(8450)
- 务(8243)
- 财务(8216)
- 机构
- 大学(160731)
- 学院(159137)
- 济(71059)
- 经济(69618)
- 管理(59673)
- 研究(53083)
- 理学(50497)
- 理学院(49982)
- 管理学(49341)
- 管理学院(49038)
- 财(43605)
- 中国(43462)
- 京(33768)
- 财经(31042)
- 科学(28376)
- 经(27953)
- 所(26544)
- 江(24421)
- 中心(23672)
- 经济学(23121)
- 研究所(23029)
- 财经大学(22951)
- 北京(21932)
- 农(21049)
- 经济学院(20926)
- 业大(19279)
- 院(19179)
- 州(18965)
- 范(18706)
- 师范(18542)
- 基金
- 项目(95253)
- 科学(75118)
- 研究(72927)
- 基金(69948)
- 家(59409)
- 国家(58951)
- 科学基金(50194)
- 社会(47870)
- 社会科(45408)
- 社会科学(45400)
- 基金项目(36552)
- 省(35704)
- 教育(33796)
- 划(30178)
- 自然(29908)
- 编号(29541)
- 自然科(29129)
- 自然科学(29120)
- 资助(28737)
- 自然科学基金(28600)
- 成果(25880)
- 制(24447)
- 部(22792)
- 重点(21439)
- 课题(20892)
- 国家社会(20077)
- 教育部(20077)
- 发(19915)
- 性(19845)
- 创(19715)
共检索到2541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光伟
邮政储蓄业务历来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之一。长期以来 ,其良好的发展势头掩盖不住其扭曲的发展路径。无论从国家全局利益还是从同业竞争的角度 ,邮政储蓄都存在着明显的制度缺陷 ,因此 ,对邮政储蓄规并整合 ,纳入市场化轨道 ,与国际惯例接轨 ,已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
邮政储蓄 制度缺陷 市场化轨道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吉光
邮政储蓄从一诞生就以一个特殊的金融机构的身份存在。邮政储蓄在经营过程中违规现象多多,人民银行却无能为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早在1999年国务院和人民银行就已正式批准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可到现在还迟迟不能建立。我国邮政储蓄将向何处去?这些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我国邮政储蓄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际经验设计了我国邮政储蓄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邮政储蓄 邮政银行 制度缺陷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玮
本文根据作者掌握的档案文献资料和调查情况 ,回顾了中国邮政储蓄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发展转迹 ,并通过有关情况和数据的比较分析 ,揭示了当前中国邮政储蓄制度安排中的特征 ,文章表明 ,由于政策安排的不当 ,使整个金融体系中存在着一类特殊的金融机构———其管理人员和经营状况半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 ,央行确定其的资金价格远高于市场水平 ,由此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构成压力。文章最后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与建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潘朝顺 程昆
我国邮政储蓄目前已成为第六大金融机构,但受到金融界的广泛批评。这些批评根源于邮政储蓄独特的制度安排,因而这种制度安排的走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运用制度经济学原理揭示邮政储蓄制度安排的内在逻辑,部分回答这种引起广泛批评的制度安排原因,指出这种制度的不稳定性,并探讨其演变方向。文章的结论是目前邮政储蓄制度安排秉承着过去,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只有邮政储蓄制度供给者利益兼顾,未来邮政储蓄制度的帕累托改进才能实现
关键词:
邮政储蓄 制度安排 制度变迁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蔡友才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邮政储蓄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迫切需要国家的有关部门切实采取一些措施加以改革。建议将邮政储蓄机构改造为与其他金融机构同等地位的邮政储蓄银行。
关键词:
邮政储蓄 体制改革 问题研究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章玲 强志龙 赵小松
20 0 3年 ,是邮政全面扭亏为盈的第一年 ,邮政储蓄经过 18年的发展 ,收储余额已超过 80 0 0亿元 ,成为仅次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第五大金融机构 ,2 0 0 2年实现业务收入 175.55亿元 ,占总收入的 1/3强。 2 0 0 3年 9月初 ,人民银行发出通知 ,要求从 8月 1日起邮政储蓄新增...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太
我国邮政储蓄自1986年开办以来,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截止到1991年底,存款总额已达315.32亿元,以1986年为基期,1987至1991五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24%。邮政储蓄存款额的日益增大,使得邮政储蓄在金融领域的作用不断地加强。以往我们在谈论邮政储蓄时,只强调其筹集社会闲散资金和引导消费的职能,将其与专业银行的储蓄存款职能相提并论,而忽略了邮政储蓄另一个特有的职能,即作为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进行调控手段的职能。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杜惠芬
从货币供应理论来讲,邮政储蓄的转存制度加速了货币回笼,减弱了货币再创造机能。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邮政储蓄增长率加快,会加速反向影响货币乘数。这在客观上影响了1998年以来的“适度”货币政策效能。现行邮政储蓄制度的根本缺陷还在于“金融与财政”职能的混淆,这有悖于1994年以来的金融改革目标。邮政储蓄的财政化定位能较好地延续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并加速金融的市场化进程。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咸宁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邮政储蓄是我国特殊的金融机构,近年来,邮政储蓄发展十分迅猛,市场份额急剧扩大,其市场集中度问题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湖北省某市的个案,对邮政储蓄市场集中度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得出了若干结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正耀 彭琦 田苗
从邮政储蓄银行的设立角度入手分析邮政储蓄改革的进程,以邮政储蓄改革的变迁为主线,对我国20年来的邮政储蓄问题进行重新梳理,认为,虽然邮政储蓄银行的设立符合渐进式市场化改革的思路,但由于缺乏全面考虑邮政储蓄改革的基础条件和没有认识到政府因素的介入,邮政储蓄银行的设立并非是邮政储蓄改革一劳永逸的方案,邮政储蓄改革未来的发展道路仍然很漫长。
关键词:
邮政储蓄银行 两难悖论 邮政金融业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