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868)
- 2022(1784)
- 2021(1735)
- 2020(1591)
- 2019(3788)
- 2018(4039)
- 2017(9177)
- 2016(4948)
- 2015(5846)
- 2014(5842)
- 2013(6224)
- 2012(6101)
- 2011(5811)
- 2010(5804)
- 2009(5771)
- 2008(5819)
- 2007(5179)
- 2006(4834)
- 2005(4508)
- 2004(3974)
- 学科
- 济(22854)
- 经济(22836)
- 管理(12390)
- 方法(12320)
- 数学(11790)
- 业(11759)
- 数学方法(11703)
- 中国(8777)
- 企(8189)
- 企业(8189)
- 贸(6574)
- 贸易(6567)
- 易(6496)
- 制(6445)
- 银(6092)
- 银行(6089)
- 农(5984)
- 行(5923)
- 财(5715)
- 融(4941)
- 金融(4941)
- 税(3966)
- 体(3831)
- 税收(3755)
- 收(3729)
- 度(3491)
- 制度(3490)
- 业经(3459)
- 出(3290)
- 策(3230)
- 机构
- 大学(80171)
- 学院(78584)
- 济(38156)
- 经济(37411)
- 管理(28606)
- 研究(26306)
- 理学(23895)
- 理学院(23669)
- 中国(23610)
- 管理学(23328)
- 管理学院(23182)
- 财(20876)
- 京(16923)
- 财经(16261)
- 经(14631)
- 所(13512)
- 科学(12988)
- 经济学(12782)
- 财经大学(12120)
- 经济学院(11739)
- 研究所(11677)
- 北京(11614)
- 中心(11523)
- 江(10922)
- 融(10398)
- 金融(10248)
- 州(9284)
- 范(9171)
- 农(9139)
- 师范(9088)
- 基金
- 项目(40929)
- 科学(31618)
- 研究(31484)
- 基金(30016)
- 家(24991)
- 国家(24818)
- 科学基金(20470)
- 社会(20132)
- 社会科(19148)
- 社会科学(19145)
- 基金项目(15285)
- 教育(14827)
- 省(14270)
- 资助(14035)
- 编号(13264)
- 划(12584)
- 自然(11881)
- 成果(11868)
- 自然科(11557)
- 自然科学(11553)
- 自然科学基金(11355)
- 部(10455)
- 教育部(9160)
- 课题(9028)
- 重点(8945)
- 社科(8731)
- 人文(8649)
- 性(8625)
- 发(8575)
- 国家社会(8224)
共检索到1258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吴吉林 原鹏飞
本文分别构建了两、三以及四机制C-STAR模型来研究我国通货膨胀的非线性运动特征。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通胀率是平稳的非线性均值回归过程,依据三机制模型划分的通缩、通缩-通胀中间态以及通胀的三阶段能很好地刻画我国通货膨胀的运动特点;但是把我国通货膨胀率划分为通缩、通胀适中、温和通胀和高通胀的四阶段能进一步提高模型的解释与拟合能力。我们详细阐述了通货膨胀在不同阶段的转换特点以及持久性与不确定性特征,发现通货膨胀的持久性与不确定性成反向非线性关系,与水平值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在温和通胀阶段,其持久性最强,不确定性最小;在通胀适中阶段,其持久性最弱,不确定性最大。另外,温和通胀阶段也是最优通胀目标区间,为了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央行应把通货膨胀率控制在该区间内。最后,本文给出了实证结果所蕴含的政策涵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少平 彭方平
本文应用ESTAR模型对我国通胀的非线性调节和通胀与通缩的非线性转换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通货膨胀具有显著的非线性调节,通胀与通缩的转换具有显著的非线性指数转换的特征,这种转换发生在滞后二期,转换的速度显著;我国通胀具有整体稳定性和局部非稳定性,由于我国通胀与通缩的临界水平c为3.3个百分点,表明我国通胀在3%左右的水平上处于非稳定运行状态;进一步,本文所估计的指数转换函数和c,基本准确地揭示了我国通胀的动态随机周期行为特征。本文的结论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具有总体有效性和相机适宜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夏兴园
作者认为,我国现阶段的通货膨胀,其原因极其复杂。无论是经济结构失衡、财政赤字和货币发行量过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还是国有企业效益低下,法制建设的不健全等,均是由于体制的不健全、体制改革的不完善所致。因此,治理通货膨胀必须从深化改革入手,平衡各项政策,协调各种矛盾,这是有效治理通货膨胀的关键。
关键词:
通货膨胀,特点,成因,治理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黄智淋 成禹同 董志勇
文章基于我国31个省市1979—2011年的面板数据,以通货膨胀率作为门限变量,运用面板数据平滑转换回归模型,考察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存在非线性的通货膨胀率门限效应,当通货膨胀率低于门限值时,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正相关;而当通货膨胀率高于门限值时,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显著负相关。这意味着当通货膨胀率超过门限值时,通货膨胀不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培辉 袁薇
本文应用带单位根的门限自回归模型,对我国1990年以来通货膨胀率的动态路径进行了模拟分析。通过估计和检验发现我国通货膨胀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模型较好地拟合了通货膨胀的动态调整过程。我国通货膨胀调整存在减速通货膨胀状态、适中通货膨胀状态和加速通货膨胀状态三个区制。适中通货膨胀状态是一个平稳的自回归过程,减速通货膨胀状态、加速通货膨胀状态则是具有单位根的自回归过程,具有自我加速的作用。在不同的区制下,通货膨胀率均有较高的持久性,但中间状态的持久性明显低于其他两种状态。
关键词:
通货膨胀率 非线性 门限自回归模型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小胜 朱建平
通货膨胀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以往的研究都是建立在线性或门槛回归模型基础上的。本文则采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对这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检验。通过检验发现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线性假设明显被拒绝,平滑转换模型较好地刻画了这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通货膨胀的门槛值为14.9%,随着这个值的逐渐降低,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逐渐增大;高于14.9%时,随着通货膨胀的继续上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逐渐减小,甚至为负,非对称性明显存在。对边际效应的分析表明,各省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系数明显不一样,异质性明显,通货膨胀在不发达省份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大于发达省份。检验的结果还表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其次是对外贸易水平,政府消费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对经济增长影响为负,且比较稳健。
关键词:
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 面板平滑转换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欧阳敏华
本文以门限自回归模型对1990年以来我国通货膨胀率水平的非线性动态特征进行了刻画,并进行了全局和机制内单位根检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通货膨胀率变动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在低通货膨胀机制中,其变动过程是平稳的;而在高通货膨胀机制中存在单位根,具有持久效应;两机制之间转换并不频繁,总体上,我国通货膨胀水平变动处于较好的稳定状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曾康霖
今年上半年通胀的特点是:生活资料的价格上涨,生产资料的价格回落;城市的物价上涨趋缓,农村的物价上涨较强,消费品物价迅猛上涨,消费品市场疲软;人民币的购买力下降,银行的储蓄存款大量增加;通货膨胀与某些地区经济停滞并行。基本建设投资导致通胀的机制有:需求拉上;成本推动;价格预期;融资成本。但扩大基本建设投资规模与通货膨胀没有必然的联系。我国现阶段的通货膨胀难以完全用西方经济学中的理论去解释,它可以概括为收入扩张型的通货膨胀。这种膨胀是为了实现收入分配的平衡,实现人们心理的平衡,弄得不好会形成涨价——增加名义收入——再涨价的不良循环。现阶段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对策除了“常规”外,政府要管物价、要消除价...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黄树青 丁雅楠
通货膨胀与股票价格关系的实证研究始终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本文基于对上证指数和消费价格指数在3个代表性阶段的月度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3个阶段内通货膨胀状况不同,通货膨胀与股票价格的关系也不同。进而推论:在我国,通货膨胀温和时期,通货膨胀与股票价格正相关;在严重通货膨胀时期,通货膨胀与股票价格负相关;在经济回落并伴有轻微紧缩时期,通货膨胀与股票价格负相关。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凌涛
我国改革以来由于体制变化,通货膨胀在不同阶段也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特征,分析不同阶段通货膨胀的具体特征和在这些特征背后的特殊社会原因和生成机理,不仅可以加深对我国通货膨胀的认识和理解,也能为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理通货膨胀的具体对策提供依据。根据改革以来我国通货膨胀的发展变化,可以大体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1983年,其特征是分配冲突型通货膨胀;第二阶段1984—1988年,其特征是主体扩张型通货膨胀;第三阶段1989—1991年,其特征是政策抑制下的"隐性"通货膨胀。下面我们就具体分析这三个阶段的特征和成因。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蔡建河
体制转型阶段的矛盾与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蔡建河我国正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现代经济史表明,经济现代化过程同时也是市场体制的发展和完善过程。经济发展是经济运行的永恒主题,经济增长是这一主题的现代化形式。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屹山 张代强
基于通货膨胀持久性视角的通货膨胀动态波动机制对于更好地理解体现通胀持久性的现代新凯恩斯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本文利用一个带有单位根的门限自回归模型对我国通胀率的波动路径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通胀率是一个具有局部单位根的门限自回归过程,并且可以划分为加速通胀状态和减速通胀状态。在减速通胀状态,通胀率是一个平稳自回归过程,而在加速通胀状态下,通胀率是一个具有单位根的自回归过程。同时发现,我国通胀率在两个状态下都具有高持久性,并且加速通胀阶段的持久性更高。那些能够体现通胀持久性特征的现代新凯恩斯模型都可能成为解释具有高持久性特征的通胀波动路径的理论机理,同时高持久性通胀的结论也可以为那些体...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磊
通货膨胀预测对于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非常重要,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备的通货膨胀预测机制,系统的、全面的通货膨胀预测模型和方法也相对匮乏,造成中央银行在制定和调整货币政策时缺乏直接依据。针对这一现状,采用LSTAR模型刻画了我国通货膨胀非线性动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比较无限制VAR模型、LSTAR模型和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BVAR模型)的预测效果。实证结果表明,加入国际原油价格指数、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和贷款规模变量的BVAR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并且模型的解释力较强,能够较好地预测我国现阶段的通货膨胀趋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成勇 艾春荣
本文运用STAR模型理论,对我国1979年第1季度—2009年第3季度的季度GDP增长率数据,分别建立两机制、三机制和四机制LSTAR模型,探讨了我国经济周期阶段的划分、经济周期波动的非对称性和持续性以及经济在各个波动阶段之间转换的内在演化机理。实证研究表明,把经济周期阶段划分为紧缩、恢复和扩张三个机制已经能够较好地刻画我国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动态结构,但是划分为紧缩、恢复、扩张和衰退四个机制,在整体拟合效果和对经济增长结构的解释能力方面都有显著提高;经济在各机制之间的平滑转换速度和机制状态是否平稳,阐释了我国经济周期阶段较强的非对称性及其内在演化机理;模型对样本数据在各机制之间的划分结果表明,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权
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日益严峻的通胀形势引起广泛关注。文章首先通过对5个主要价格指数1990-2010年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到的通胀—紧缩因子作为对通货膨胀的测度。进而建立多变量时间序列变动因素分析模型对影响通货膨胀的11个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三个公因子即成本及经济增长因子、需求因子和货币因子,并通过计量回归模型得出这些因子对我国通货膨胀的量化影响。文章还讨论了我国现阶段的通胀形势,对我国的通货膨胀的容忍区间进行了分析,认为现阶段我国通货膨胀在1.87%~4.87%范围内是合理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