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63)
- 2023(15262)
- 2022(12490)
- 2021(11458)
- 2020(9802)
- 2019(22308)
- 2018(21971)
- 2017(43827)
- 2016(23158)
- 2015(26047)
- 2014(25826)
- 2013(25344)
- 2012(23146)
- 2011(20807)
- 2010(20831)
- 2009(19487)
- 2008(18974)
- 2007(16531)
- 2006(14686)
- 2005(13326)
- 学科
- 济(100655)
- 经济(100516)
- 管理(71739)
- 业(67270)
- 企(55481)
- 企业(55481)
- 方法(47402)
- 数学(42399)
- 数学方法(41939)
- 中国(28952)
- 财(28746)
- 农(26826)
- 制(23787)
- 业经(22246)
- 贸(19072)
- 贸易(19059)
- 易(18620)
- 银(17837)
- 银行(17818)
- 务(17404)
- 财务(17348)
- 财务管理(17304)
- 农业(17141)
- 行(17029)
- 融(17028)
- 金融(17025)
- 体(16585)
- 企业财务(16470)
- 地方(16225)
- 学(15513)
- 机构
- 大学(332404)
- 学院(328595)
- 济(144653)
- 经济(141995)
- 管理(130281)
- 理学(112399)
- 理学院(111355)
- 管理学(109620)
- 管理学院(109004)
- 研究(105767)
- 中国(83484)
- 财(72230)
- 京(68381)
- 科学(57610)
- 财经(57130)
- 经(52014)
- 所(49975)
- 中心(49401)
- 江(48428)
- 经济学(46483)
- 农(45359)
- 研究所(44501)
- 业大(43081)
- 北京(42808)
- 财经大学(42733)
- 经济学院(42087)
- 范(40583)
- 师范(40217)
- 院(38621)
- 州(37932)
- 基金
- 项目(217070)
- 科学(173936)
- 研究(162603)
- 基金(161846)
- 家(138678)
- 国家(137583)
- 科学基金(120161)
- 社会(107759)
- 社会科(102423)
- 社会科学(102404)
- 基金项目(84386)
- 省(82114)
- 教育(76014)
- 自然(74690)
- 自然科(73000)
- 自然科学(72983)
- 自然科学基金(71701)
- 划(69114)
- 资助(66023)
- 编号(65144)
- 成果(53675)
- 部(50384)
- 重点(48624)
- 国家社会(46033)
- 发(45697)
- 创(45515)
- 制(45325)
- 教育部(44612)
- 课题(44531)
- 人文(43241)
- 期刊
- 济(154644)
- 经济(154644)
- 研究(101514)
- 中国(62113)
- 财(56565)
- 管理(50351)
- 学报(44030)
- 科学(42359)
- 农(41268)
- 融(36624)
- 金融(36624)
- 大学(36161)
- 学学(33819)
- 教育(33167)
- 技术(29447)
- 财经(29250)
- 农业(27301)
- 经济研究(25749)
- 经(25065)
- 业经(24641)
- 问题(21562)
- 贸(18622)
- 理论(16663)
- 统计(16322)
- 技术经济(15934)
- 国际(15829)
- 商业(15200)
- 实践(14827)
- 践(14827)
- 策(14822)
共检索到4914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兆旭
本文立足全球化视角,构建了一个通胀形成机制的逻辑分析框架,在此框架下对产出缺口、流动性等通胀形成要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扩展菲利普斯曲线,构建ADL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出仍是重要因素,不能因产能过剩而忽视潜在的通胀压力;货币并不必然造成通胀,但如果经济持续增长,货币充分进入实体领域则将化为现实通胀;资产价格对物价的影响显著并蕴含着巨大风险,货币政策应该关注资产价格;通货膨胀预期不断强化,并使得通胀具有自我形成机制,合理引导通胀预期非常必要。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卞志村 高洁超
本文以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NKPC)理论为基础,研究了中国通货膨胀动态形成机制,并据此构建SVAR模型以分析实际通胀对各影响因素的冲击反应。研究发现,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通胀预期和通胀惯性对实际通胀的影响力持续增强,而产出缺口的影响力则没有明显的时变特征。值得关注的是,本文发现通胀预期对实际通胀的影响效果缺乏稳定性,暗示我国目前的通胀预期粘性程度可能较大。中央银行在进行预期管理时首先要厘清通胀预期与实际通胀的关系,疏通预期传导机制,以便更好地服务于防通胀任务。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谭小芬 王欣康 杨雅涵
逆全球化与通货膨胀高企是当前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那么,全球化及其趋势的逆转是否会影响各国(或地区)通货膨胀的水平,其形成机制是什么?本文选取163个经济体作为研究样本,构建了衡量全球化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将其纳入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混合菲利普斯曲线,研究全球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及背后的逻辑机制,并进一步评估“逆全球化”对全球通货膨胀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全球化具有通货紧缩效应,这种效应随着一国(或地区)全球化水平的提升,呈现出先减弱后增强的非线性特征。为进一步考察通货膨胀形成机制,将通货膨胀分解为通货膨胀趋势和通货膨胀周期。对于通货膨胀趋势,以参与全球价值链为标志的贸易全球化,是发达经济体通货膨胀趋势下行的主要驱动因素,而信息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则是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通货膨胀趋势下行的主要驱动因素。对于通货膨胀周期,贸易全球化会提升各国(或地区)通货膨胀周期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敏感性,并通过贸易网络形成各国通货膨胀周期的联动。自2020年初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来,全球化的逆转造成了各国(或地区)通货膨胀水平上升,且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较高的国家(或地区)承担了更高的通货膨胀上行压力。本文的研究为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及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沈悦 申建文
以实体经济的部门瓶颈制约模型、货币视角的资产市场均衡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一个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状态空间时变参数模型计量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农业部门瓶颈制约明显,产品供给弹性低,当需求短期内增加,农业劳动力、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结构性通货膨胀特征明显;同时,当货币流动性出现过剩,充足的流动性会将结构性通货膨胀推向更高水平,国内货币流动性、外汇储备则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关键词:
结构性通货膨胀 部门瓶颈制约 货币流动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杨建明
上世纪 90年代以后 ,许多国家的货币政策目标纷纷转向通货膨胀 ,与此同时 ,各国的货币政策监控目标和实施程序也相应发生了改变。本文在一个委托代理框架下发展了一个关于通货膨胀钉住制度的理论模型 ,考察钉住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操作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影响 ,以及货币政策透明度在通货膨胀钉住制度有效性中所起的作用。同时 ,我们还分析了通货膨胀钉住制度对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货币政策制度改革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关键词:
通货膨胀钉住制度 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学彬
通货膨胀形成机制研究□陈学彬作者简介陈学彬,男,四川自贡人,1953年生。上海财经大学财务金融学院副教授。1994年于四川大学经济系荣经济博士学位。先后在政府机关、研究所和高等院校从事宏观经济、价格、货币理论与政策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应用经济教学、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成思
本文基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典型事实,将全球化因素引入微观厂商定价机制,基于微观基础构建我国新的通货膨胀动态机制理论模型。文章运用相关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估计,充分考虑模型的内生性和序列相关性问题,并运用工具变量信息集投影技术解决由随机噪音信息造成的估计结果不精确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自1995年以来,通胀预期与通胀惯性对通胀率具有同等程度的影响,而且全球化因素显著超越了国内产出缺口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为全球化背景下宏观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新的经验依据与启示,同时为中国曾经历的"缩长"之谜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释。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成思 李颖
本文基于21个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自上世纪90年代初至2009年期间的季度数据,将国外产出缺口、进口价格等全球化因素引入传统的通货膨胀动态机制中,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全球化对其通货膨胀动态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在上世纪没有普遍出现全球化显著影响通货膨胀动态机制的现象,但是全球化因素在近十年来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明显增强,而且开放度越高的国家其通货膨胀对进口价格的敏感度越高。
关键词:
全球化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面板数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洪福
通过构建一个简单的分析框架研究通货膨胀持久性的不确定性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面对通货膨胀持久性不确定性时,低估通货膨胀持久性程度能够降低通货膨胀波动。更确切地说,不论是否存在通货膨胀持久性,低估通货膨胀持久性的货币政策是最优的。
关键词:
通货膨胀惯性 不确定性 货币政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汪兴隆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取得了稳定增长,经济学家认为成绩归功于适当的货币政策。其中,绝大多数的国家选择了通货膨胀定标的货币政策。但这一货币政策规则也存在使价格水平基准漂移的缺陷。经济学家的目光又转向价格水平定标的货币政策规则并讨论两者的优劣。讨论的结果出现了将通货膨胀和价格水平合成的定标规则。本文给出了一个简化的框架,并对我国货币政策规则的选择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
通货膨胀定标 价格水平定标 合成定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煜辉
收紧货币并不直接作用于物价,而是针对资产泡沫,资产价格一旦下行,通胀、人民币升值压力等问题都会自然消退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毅
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双重角度,综合考察原油价格、外汇储备、失业率、劳动力成本以及货币、预期等因素对通胀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显示:外汇储备、利率等需求因素对通胀的影响最大,货币调控是通胀管理最为有效的手段。但各省份对于调控的敏感度存在明显差异。原油价格冲击、劳动力成本和失业率等供给因素对通胀作用比较微弱,供给冲击并不是通胀上升的主要原因。空间地理上,西部地区承受的通胀压力高于其余地区,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应优先考虑西部地区所承受的通胀压力。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朝鲜 赵军普
稳定物价水平,抑制通货膨胀一直是我国政府近年来制定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针对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为"输入型"的观点,本文提出不同观点,认为我国通货膨胀主要由经济结构失衡所致,即为追求经济发展速度,政府主导的投资驱动型和出口导向型经济一方面导致资源错配、效率不高,供给不足,另一方面导致外汇剧增和货币流动性过剩,需求面宽松。另通过CPI、投资等变量建立实证模型,验证了投资驱动型和出口导向型的经济结构失衡是导致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并就此提出若干宏观调控的建议。
关键词:
通货膨胀 经济结构失衡 状态空间模型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中华 莫学斌
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的发展 ,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着诸多问题。鉴于以通货膨胀率作为中介目标具有显著优势 ,本文认为我国应当构建通货膨胀目标制下的货币政策框架 ,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通货膨胀目标制 货币供应量 中介目标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伍戈 李三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有关中国通货膨胀的文献,我们发现,现有的研究通常偏重于数据挖掘,而忽视了普适性宏观经济理论的约束,因而所得出的结论其经济学含义值得商榷。尽管总供给-总需求框架是十分简洁的宏观分析框架,但是很少有人用它的具体方程来推导通货膨胀的决定式,并将所得来的决定式用之进行中国的实证分析,使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互印证。本文创新性地在总供给-总需求框架下,首先对封闭经济下的通货膨胀成因做了较为深入分析,接着将模型推广到开放经济中以获得计量上可估的线性方程,并利用中国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通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