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701)
2022(1585)
2021(1573)
2020(1464)
2019(3503)
2018(3762)
2017(8618)
2016(4628)
2015(5475)
2014(5574)
2013(5902)
2012(5814)
2011(5538)
2010(5561)
2009(5563)
2008(5584)
2007(4978)
2006(4635)
2005(4355)
2004(3878)
作者
(13808)
(11398)
(11083)
(10933)
(7079)
(5277)
(5170)
(4254)
(4171)
(4082)
(3682)
(3638)
(3614)
(3541)
(3486)
(3386)
(3360)
(3271)
(3260)
(3192)
(3063)
(2804)
(2693)
(2684)
(2638)
(2541)
(2475)
(2424)
(2193)
(2149)
学科
(21864)
经济(21847)
管理(11820)
方法(11753)
数学(11271)
数学方法(11211)
(11164)
中国(8539)
(7668)
企业(7668)
(6504)
贸易(6498)
(6426)
(6329)
(6022)
银行(6020)
(5855)
(5702)
(5601)
(4859)
金融(4859)
(3921)
税收(3712)
(3688)
(3687)
制度(3444)
(3444)
业经(3273)
(3238)
体制(3141)
机构
大学(75966)
学院(74693)
(36651)
经济(35936)
管理(27132)
研究(24493)
理学(22577)
中国(22435)
理学院(22371)
管理学(22097)
管理学院(21958)
(20313)
(16007)
财经(15820)
(14237)
(12498)
经济学(12425)
科学(11819)
财经大学(11810)
经济学院(11429)
北京(11004)
中心(10828)
研究所(10726)
(10270)
(10244)
金融(10124)
(8795)
(8481)
人民(8461)
师范(8425)
基金
项目(37957)
研究(29560)
科学(29233)
基金(27836)
(22932)
国家(22776)
社会(18997)
科学基金(18763)
社会科(18101)
社会科学(18098)
基金项目(14170)
教育(13802)
(13181)
资助(13002)
编号(12556)
(11468)
成果(11297)
自然(10586)
自然科(10289)
自然科学(10285)
自然科学基金(10102)
(9710)
教育部(8567)
课题(8495)
社科(8353)
(8219)
重点(8184)
人文(8168)
(7928)
国家社会(7795)
期刊
(41135)
经济(41135)
研究(28354)
(14316)
金融(14316)
(13729)
中国(11475)
管理(10639)
财经(8333)
学报(7792)
经济研究(7705)
科学(7533)
(7387)
(7107)
(6776)
问题(6543)
业经(6523)
大学(6319)
技术(5936)
学学(5895)
理论(5860)
国际(5857)
教育(5604)
实践(5251)
(5251)
农业(4827)
商业(4813)
统计(4546)
技术经济(4083)
经济问题(3760)
共检索到1197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少平  彭方平  
本文应用ESTAR模型对我国通胀的非线性调节和通胀与通缩的非线性转换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通货膨胀具有显著的非线性调节,通胀与通缩的转换具有显著的非线性指数转换的特征,这种转换发生在滞后二期,转换的速度显著;我国通胀具有整体稳定性和局部非稳定性,由于我国通胀与通缩的临界水平c为3.3个百分点,表明我国通胀在3%左右的水平上处于非稳定运行状态;进一步,本文所估计的指数转换函数和c,基本准确地揭示了我国通胀的动态随机周期行为特征。本文的结论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具有总体有效性和相机适宜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子晖  
本文首次采用最新发展的"有向无环图"等技术方法,对中国是否输出"通货紧缩"以及是否输出"通货膨胀"这一问题展开综合性、系统性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中,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实体的美国发挥着主导作用,与此同时,无论是在中国"通货紧缩"时期还是在"通货膨胀"时期,中国对各主要贸易伙伴国物价水平的冲击均十分微小,因此,中国并非全球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的引发因素。在此研究过程中,最新发展的"有向无环图"技术等方法的综合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本文分析结论的可靠性与合理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杨志伟  
针对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周期性交替的现实 ,本文认为客观存在通胀与通缩的目标区间 ,在此区间中的通胀率是良性的。据此 ,文章重新定义了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估算了中国通胀与通缩的目标区间 ,并认为可以用此区间作为宏观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建议采用微调作为主要的宏观调控方式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喻瑞祥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是商品货币经济中两种相对应的经济现象。前者表现为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了经济正常运行所需要的货币量;后者则表现为流通中的货币量不足经济正常运行所需要的货币量。因此,不论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都是货币流通与经济运行失衡的表现,当然都不利...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管怀鎏  
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由于供给方调整供给量须耗费调节成本,因而传统分析中的"总量均衡中心点"两侧便分别存在着"低位临界点"与"高位临界点",这两点界定了一个特殊的总量均衡区间。总量均衡区间的存在将对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产生一种特殊的"放大"效应,从而对宏观经济运行与调控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对此须予以充分关注,并采取必要措施加以应对。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启迪  
根据通货紧缩对经济的最终影响,可以分为良性通货紧缩和恶性通货紧缩。在新凯恩斯主义框架下,从理论角度证明了恶性通货紧缩对经济有害,而良性通货紧缩对经济有益。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在中长期内,决定中国通货膨胀水平的五个因素分别为产出缺口、全要素生产率、货币、贸易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而本轮通货膨胀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其次才是经济下行因素,即本轮通货紧缩是以良性通货紧缩为主、恶性通货紧缩为辅的结构性通货紧缩。因此,对当前通货紧缩应采取适当容忍的态度,不应单纯针对价格水平进行大幅干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启迪  
根据通货紧缩对经济的最终影响,可以分为良性通货紧缩和恶性通货紧缩。在新凯恩斯主义框架下,从理论角度证明了恶性通货紧缩对经济有害,而良性通货紧缩对经济有益。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在中长期内,决定中国通货膨胀水平的五个因素分别为产出缺口、全要素生产率、货币、贸易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而本轮通货膨胀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其次才是经济下行因素,即本轮通货紧缩是以良性通货紧缩为主、恶性通货紧缩为辅的结构性通货紧缩。因此,对当前通货紧缩应采取适当容忍的态度,不应单纯针对价格水平进行大幅干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萨奇  
关于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及相关货币政策的若干假设萨奇美国近年来“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局面致使一些经济学家对未来充满极端乐观的情绪,欢呼“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时代”即将到来,甚至认为即便出现负通涨也无关大局。而另外一些经济学家却完全相反,为可能出现的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吴吉林  原鹏飞  
本文分别构建了两、三以及四机制C-STAR模型来研究我国通货膨胀的非线性运动特征。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通胀率是平稳的非线性均值回归过程,依据三机制模型划分的通缩、通缩-通胀中间态以及通胀的三阶段能很好地刻画我国通货膨胀的运动特点;但是把我国通货膨胀率划分为通缩、通胀适中、温和通胀和高通胀的四阶段能进一步提高模型的解释与拟合能力。我们详细阐述了通货膨胀在不同阶段的转换特点以及持久性与不确定性特征,发现通货膨胀的持久性与不确定性成反向非线性关系,与水平值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在温和通胀阶段,其持久性最强,不确定性最小;在通胀适中阶段,其持久性最弱,不确定性最大。另外,温和通胀阶段也是最优通胀目标区间,为了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央行应把通货膨胀率控制在该区间内。最后,本文给出了实证结果所蕴含的政策涵义。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夏业良   王欣  
自1978年底至1996年这18年的改革历程中,我国宏观经济领域的主要问题是周期性的通货膨胀,1988年和1994是恶性通货膨胀较为明显的年份。其中1994年10月,通货膨胀率达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水平27.4%。在紧缩性宏观调控政策下,通货膨胀率开始逐月下降,1996年10月跌至4.7%,人们普遍认为宏观经济实现了“软着陆”,调控目标已基本实现,我国经济进入稳定增长的轨道。 但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从1997年10月开始已连续30个月回落,全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从1997年8月开始出现连续28个月回落现象,代表全社会商品与劳务价格总水平的GDP平减指数已至少出现连续六个季度的同...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潘石  
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它们在客观上都存在一个社会承受力所容许的“可容忍区间”。从理论上抽象分析,通货膨胀的“可容忍区间”与通货紧缩的“可容忍区间”是两个独立的区间,但不是截然分开、毫无关系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交替、互相转换的关系。无论是控制通货膨胀还是控制通货紧缩,都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个“可容忍区间”,正确认识和把握二者的关系。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赵晓  
本文对于从通货紧缩向通货膨胀反转时期的中国经济的争论、走向及选择进行了分析。根据有关过热的标准判断,中国经济目前尚未“过热”,只是“预热”,2004年也不太可能过热,但通货紧缩向通货膨胀的反转已不可逆转。与此同时,治理通货膨胀将面临失业、利益分化等许多成本,因此,需要谨慎观察并考虑宏观调控的成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