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84)
2023(7932)
2022(7107)
2021(6744)
2020(5875)
2019(13851)
2018(13940)
2017(28881)
2016(15867)
2015(18219)
2014(18578)
2013(18632)
2012(17935)
2011(16538)
2010(16789)
2009(16124)
2008(16317)
2007(14990)
2006(13223)
2005(12132)
作者
(46668)
(39062)
(38806)
(37454)
(24948)
(18456)
(18104)
(15136)
(14531)
(14178)
(13061)
(12842)
(12395)
(12359)
(12314)
(12276)
(12115)
(11470)
(11421)
(11359)
(9852)
(9755)
(9605)
(9034)
(8879)
(8822)
(8793)
(8692)
(7827)
(7812)
学科
(67831)
经济(67765)
管理(44361)
(43441)
(33325)
企业(33325)
方法(32799)
数学(29850)
数学方法(29564)
(20570)
中国(19289)
(18818)
(16255)
贸易(16248)
(15875)
(15139)
(13114)
银行(13092)
农业(12799)
业经(12760)
(12543)
地方(12469)
(12273)
(11525)
金融(11523)
(11276)
(10689)
财务(10663)
财务管理(10632)
企业财务(9991)
机构
学院(237157)
大学(236897)
(104256)
经济(102008)
管理(90291)
研究(80527)
理学(76405)
理学院(75601)
管理学(74446)
管理学院(73988)
中国(64619)
(51587)
(49623)
科学(46565)
(41836)
财经(40010)
(39034)
中心(37536)
研究所(37330)
(36525)
(36048)
业大(32695)
经济学(32488)
北京(32053)
农业(30882)
(30090)
师范(29846)
经济学院(29576)
财经大学(29347)
(29271)
基金
项目(143277)
科学(111630)
研究(107529)
基金(102762)
(87742)
国家(87008)
科学基金(73416)
社会(66753)
社会科(63290)
社会科学(63270)
(55378)
基金项目(53545)
教育(49962)
(47050)
自然(46059)
编号(45645)
自然科(44888)
自然科学(44872)
资助(44333)
自然科学基金(44075)
成果(38893)
(33260)
重点(32159)
(31426)
课题(31358)
(28966)
教育部(28502)
(28211)
人文(27665)
科研(27555)
期刊
(116694)
经济(116694)
研究(74953)
中国(43084)
(38944)
(35362)
学报(32556)
管理(31572)
科学(30251)
(30102)
金融(30102)
大学(24544)
农业(23378)
教育(23164)
学学(23029)
财经(19985)
技术(19972)
经济研究(19494)
业经(19323)
(17137)
问题(16338)
(15240)
理论(13399)
国际(12982)
技术经济(12486)
统计(12287)
商业(12145)
实践(12059)
(12059)
(11841)
共检索到3621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颖  林景润  高铁梅  
本文利用滚动构建VAR模型的方法进行样本外动态预测,估计得出粘性信息假设下的通货膨胀预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非线性的LSTR模型,刻画出通货膨胀率的非对称调整路径。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当通货膨胀预期超过某一特定门限值后,对未来通货膨胀的作用反而减小。另外,通过比较利率和M1这两种货币政策工具对物价的作用,本文发现当通货膨胀预期低于2.8%时,减少M1具有显著的抑制通货膨胀作用;当通货膨胀预期在2.8%~3.9%时,两种货币政策工具对通货膨胀均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而当通货膨胀预期高于3.9%时,利率是抑制未来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欧阳志刚  王世杰  
本文基于我国货币政策在通胀水平和增长速度不同的情况下对通胀和产出具有非线性非对称反应的实际背景,分别以经济增长率和通胀率为阈值变量建立非线性货币政策反应函数,估计结果表明:(1)我国货币政策对通胀和产出的反应随着预期的通胀率和经济增长率的变化而有显著的非线性非对称性,非线性转换形式由逻辑函数刻画,转换速度较快且显著;(2)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率的调节区间为2.96%—3.23%,对经济增长率的调节区间为8.52%—8.83%;(3)当经济增长率或通胀率高于调节区间的上限,央行应以通货膨胀为主要调节目标,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当经济增长率或通胀率低于调节区间的下限时,央行应以经济增长为主要调节目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韦  郑中华  
近期我国货币供应量以及贷款规模的快速增长引发各界对我国通胀的担忧。对我国历年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当期的价格水平和前一期GDP的增长率是正相关,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引起下一年度物价水平的上升,检验结果都显著。货币当局在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应该增加货币供应量调节手段,防止流动性泛滥;进行窗口指导,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国际资金流动监管,防止输入型通货膨胀;维持汇率稳定,增强产品出口竞争力。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杨铖  郭树华  
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提高,再加上我国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宏观经济调控变得异常复杂,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既要调控货币数量维护币值稳定又要调节总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同时还要负责内外经济均衡的调节,所以二者之间的配合与协调显得异常的重要。然而很多时候,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会出现相互制约的冲突效应,以至于偏离政策预期甚至阻碍经济发展,所以冲突效应的研究对建立完善的政策协调机制意义重大。另外从更为细致的角度来看,这种冲突效应在不同的政策姿态或者经济环境下是否存在差异,即是否存在非对称性,这种非对称性的存在将影响政策协调机制建立的精准度。所以本文在进行理论和现实表现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在不同通货膨胀环境下运用STVAR模型研究同一个政策变量在不同方向上相同强度的冲击对另一个政策变量影响的差别,以探索中美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冲突效应的非对称性,以期为建立完善、精准的政策协调机制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强  赫永达  
考虑到核心通货膨胀率是CPI中各商品包含的共同变动趋势,文章基于CPI的8大类指标利用动态因子模型生成了核心通货膨胀率。进而,将核心通货膨胀率作为LSTVAR模型中平滑转换函数的转换变量,利用LSTVAR模型分析了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实证结果表明,在由核心通货膨胀率确定的不同通胀状态下,货币政策对产出和价格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高通胀状态下扩张的货币政策无效,而低通胀状态下宽松的货币政策更有效。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苗文龙  
通货膨胀成为信用货币经济中循环往复的问题,货币是症结关键。通过建立包含货币缺口和收入差距的凯恩斯Phillips曲线理论模型,利用中国1979-2010年的数据实证得出:货币化通过两种途径作用于通货膨胀,一是通过扩大货币缺口、直接推动当期物价上升,二是高货币化导致了较高的通货膨胀预期,这种预期又推动了通货膨胀的自我实现。因此,在经济平稳发展情况下,货币化是一个金融发展程度指标,但在严重依赖货币扩张推动经济增长的情况下,货币化却可能是货币超发的指标,与通货膨胀存在着密切关系。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昊  王少平  
本文在蕴含微观经济基础的结构菲利普斯曲线框架内研究我国通货膨胀预期的结构和性质。基于最大熵自举的模型估计和推断显示:微观企业平均每三个季度调整一次价格;我国季度数据不支持通货膨胀粘性假设;在微观企业的定价过程中,理性预期所起的作用要强于适应性预期;但由于通货膨胀非粘性,真实经济中通胀持续性反而具有主导作用。经验研究结论表明,货币当局在通货膨胀预期管理中应加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持续性和透明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课题组  杜金富  
中央银行要实现最终标题通货膨胀的稳定,需要了解物价变动最基本的趋势,识别通货膨胀信号中的临时性噪音,分析导致物价波动的政策影响因素,才能对经济信息进一步作出合理反应。因此,测度通货膨胀,尤其是测度核心最终消费价格成为世界各国中央银行普遍的做法。核心通货膨胀的测度有统计途径和建模途径两大类方法。计量建模的测度多为经济学家所采用,各国中央银行一般采用统计途径测算,其中以剔除法最为基本。依据当前可以获取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数据,我们测算了较为切合中国实际的核心CPI指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少新  
在当前通货膨胀压力下,中央银行利用公开市场业务、准备金率政策和窗口指导等措施进行紧缩,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目前通货膨胀压力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研究,既要借鉴以往的治理经验,又要明确此次由投资过度引发的通货膨胀压力与以往的通货膨胀在成因和治理手段上都应有所不同,在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上都要有严格的针对性。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王建  
本文认为,进入21世纪以后,造成中国通货膨胀(以下简称"通胀")的长期因素已经从以往的需求方面的因素转向供给方面的因素,即输入性通胀和结构性通胀已经成为目前国内通胀的主因,而传统的以加息为主的货币政策是对付不了这两种类型的通胀。只有相应改变应对通货膨胀的宏观调控手段,以货币政策保增长,以财政政策保稳定,才能在不伤害增长的条件下,将通胀的不利影响压缩到最小。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贺铿  
当前经济下滑的基本原因是人民币升值,而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是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和对流动性过剩的估计有偏差。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宏观调控政策应定位于平衡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组合。财政应当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努力压减行政支出;货币应当稳定汇率,调整利息,以便引导和控制信贷规模,调整贷款结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田涛  许泱  蔡青青  
利用2001年1月—2013年6月的月度数据,构建DCC-MVGARCH模型分析用货币供应量表征的我国内部因素和用汇率和国际原油价格表征的外部因素对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通货膨胀既源于内部调整,也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内部因素中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是影响我国通货膨胀水平的主要决定因素;相对而言,外部因素对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不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许云  陈炳才  
全球已经进入持续通货膨胀时期,国内面临价格持续上涨和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预期。我国货币政策存在效率下降、利率与汇率政策不协调导致货币自测自我游戏、货币政策目标相互矛盾等问题,不利于抑制通货膨胀。为有效应对通货膨胀,应尽快实施从紧货币政策,控制信贷规模,缩小利差,加快外汇储备运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宋清华  
2003年以来,我国摆脱了通货紧缩的阴影,进入了一个温和的通货膨胀时期。这一轮温和的通货膨胀主要源于货币信贷的过快增长,而基础货币投放过多主要源于外汇占款的快速增长。实证研究表明,我国通货膨胀率与M0、M1、M2以及贷款增长率之间都存在正相关关系。缓解和释放通货膨胀压力既需要运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更需要运用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为了缓解通货膨胀压力,中国人民银行应该实行"双升"的货币政策,在调升人民币利率水平的同时调整人民币汇率,既升息又升值,但升息和升值的幅度不宜过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