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15)
- 2023(18388)
- 2022(16080)
- 2021(14986)
- 2020(12897)
- 2019(29967)
- 2018(29945)
- 2017(58053)
- 2016(31644)
- 2015(35990)
- 2014(36194)
- 2013(35712)
- 2012(33000)
- 2011(29891)
- 2010(30080)
- 2009(28026)
- 2008(27891)
- 2007(24946)
- 2006(21762)
- 2005(19462)
- 学科
- 济(126204)
- 经济(126029)
- 管理(95416)
- 业(89793)
- 企(74560)
- 企业(74560)
- 方法(60864)
- 数学(53346)
- 数学方法(52661)
- 财(36510)
- 农(34616)
- 中国(33524)
- 制(28161)
- 业经(27818)
- 学(27024)
- 贸(24268)
- 贸易(24258)
- 地方(23693)
- 易(23565)
- 务(23007)
- 财务(22918)
- 财务管理(22862)
- 农业(22637)
- 企业财务(21646)
- 银(21151)
- 银行(21087)
- 理论(20423)
- 行(20014)
- 融(19767)
- 金融(19761)
- 机构
- 大学(461271)
- 学院(459177)
- 济(183119)
- 管理(179471)
- 经济(179012)
- 理学(155033)
- 理学院(153317)
- 研究(151092)
- 管理学(150530)
- 管理学院(149704)
- 中国(113515)
- 京(97797)
- 科学(94164)
- 财(88424)
- 所(76808)
- 农(76680)
- 财经(70331)
- 业大(69926)
- 研究所(69614)
- 中心(69250)
- 江(67957)
- 经(63687)
- 北京(61905)
- 农业(60435)
- 范(59075)
- 师范(58453)
- 经济学(55525)
- 院(54769)
- 州(54592)
- 财经大学(52222)
- 基金
- 项目(308330)
- 科学(240862)
- 研究(222907)
- 基金(222827)
- 家(194793)
- 国家(193222)
- 科学基金(164933)
- 社会(138933)
- 社会科(131611)
- 社会科学(131575)
- 省(120659)
- 基金项目(118091)
- 自然(108556)
- 自然科(105954)
- 自然科学(105920)
- 自然科学基金(104012)
- 教育(103299)
- 划(101858)
- 资助(93050)
- 编号(91388)
- 成果(74453)
- 重点(69123)
- 部(68319)
- 发(64841)
- 创(63404)
- 课题(62919)
- 科研(59461)
- 创新(59277)
- 教育部(58262)
- 大学(57612)
- 期刊
- 济(198978)
- 经济(198978)
- 研究(133348)
- 中国(85122)
- 学报(74721)
- 财(69164)
- 农(68985)
- 科学(66907)
- 管理(65049)
- 大学(56248)
- 学学(53129)
- 教育(48213)
- 农业(46786)
- 融(40488)
- 金融(40488)
- 技术(40260)
- 财经(34519)
- 业经(32755)
- 经济研究(31426)
- 经(29427)
- 问题(26548)
- 业(23968)
- 理论(22409)
- 技术经济(22388)
- 图书(22152)
- 版(22028)
- 统计(21765)
- 科技(21124)
- 贸(21059)
- 商业(20527)
共检索到6698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科 李钊
文章对我国特有的ST制度以及伴生的"摘帽"现象进行了实证分析,建立了两个实证模型。第一个实证模型是运用回归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摘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真正影响ST"摘帽"能否实现的因素并不是公司规模的大小和盈利能力的高低,而是宏观经济形势、控股股东的性质、非经常性损益等上市公司本身不能直接控制的因素。第二个实证模型运用事件分析法研究了"摘帽"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模型结果表明:虽然"摘帽"在短期内能够增加上市公司股票的财富效应,但是这种效应的持续时间非常短暂;"摘帽"对上市公司长期绩效的影响也很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退市制度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退市制度 “摘帽” 公司绩效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冯芸 刘艳琴
文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资产质量的好坏和盈利能力的高低对其是否能争取到保留上市资格的机会并无显著影响,撤销特别处理后的公司也普遍出现业绩下滑。这说明上市公司对自身质量改进缺少足够的关注,最终导致退市制度所应产生的正面效应长期弱化。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赵海云 许可
为缓解经济改革带来的冲击,促进证券市场优胜劣汰,我国推出了具备中国特色的ST制度,其用意在于稳定证券市场发展、提高投资者风险警示、监督企业改善经营和全面提振经济发展。本文通过梳理历史文献,收集报刊、网络等数据,利用Eviews、Excel等统计软件,分析ST制度的有效性,理论和实践都质疑ST制度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在此基础上本文综合分析ST制度存在的有效性与主板退市制度问题,提出通过减少"寻租行为"、逐步下放股票上市审批权,强化退市数量和非数量的可操作性,可以更好地提高企业经营积极性。本文建议通过修订退市标准、逐步清理市场"垃圾"企业,最终取消ST板块,从而加速与国际资本市场对接。
关键词:
主板退市 ST制度 有效性分析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彭博 陶仲羚
退市难是当今中国证券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退市机制运行是否顺畅是衡量证券市场成熟度的试金石。本文通过对比中美退市制度及实施效果,发现我国退市制度实施效果不佳,退市制度形同虚设,继而分析了中美退市制度实施效果产生差异的原因,并为我国退市制度及其配套制度的改革及完善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希望能为中国退市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借鉴。
关键词:
退市制度 非经常性损益 壳资源 注册制
[期刊] 预测
[作者]
贾天明 雷良海
本研究从上市公司非系统性风险和公司股票估值的角度出发,采用1998年至2013年具有时间连续性的209家ST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对ST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结果发现,在控制了公司特征、行业和时间固定效应后,ST政策的实施与上市公司非系统性风险呈正相关,与公司股票价值呈负相关;在引入反映公司管理者行为的盈余管理变量后,盈余管理并未起到降低企业非系统性风险的作用,相反却增加了ST政策对企业非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效果。基于上述分析,ST政策的实施起到了警示作用,保护了投资者的权益;我国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行为逐渐趋向理性,影响投资者投资判断的传统财务包装手段作用不再显著。
关键词:
特殊性退市制度 投资者 政策性效果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程文莉 何闻伟
文章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公司摘帽与否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公司背景、公司规模、财务杠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均显著影响公司摘帽,但是市场化指数、盈利能力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还发现公司在摘帽后业绩普遍出现下滑,表明它们并没有真正实现自身盈利能力的提升,以维持较好的业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戴一筠 罗文超
一、研究背景在股市上,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是股民投资极其看重的一个因素。许多ST上市公司为了筹集资金,规避退市的风险,在退市前扭亏为盈并不是依赖其主营业务收入,而是非经常性损益。而退市制度在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的规定上存在一些漏洞,被部分上市公司所利用,致使一些没有持续经营能力的公司一直存在于股市上。截至2013年4月2日,在上交所上市的公司一共996股,其中包括A股943股,B股53股。在风险警示版中进行管理的是20支ST股(包括*ST股),暂停上市的只有*ST轻骑,从上交所1990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美霞
2014年证监会修订新退市制度,完善了上市公司退市指标体系,尤其是财务性退市标准包含净利润、净资产、营业收入和审计意见等四项指标,事实上已于2012年开始实施。以四项财务性退市标准的实施为研究对象,运用单变量分析法和逻辑回归法进行验证,发现新退市制度实施之后,净利润、净资产、营业收入和审计意见均显著改善;净资产为负数、营业收入低于1000万元以及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则有所减少;审计意见与净利润和净资产两项退市标准之间也存在显著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新增退市标准产生了经济后果,新退市制度具有政策效应。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杨建平 李晓莉
作为证券市场的一项基础性制度,科学的退市制度可以发挥优胜劣汰功能,促进上市公司提高运营质量,帮助投资者增强信心,保护投资者利益,强化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上市资源的稀缺性、利益关联和退市标准的相对单一导致我国缺乏有效的退市机制。退市机制的缺失扭曲了证券市场的定价功能,助长了市场操纵行为,无助于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证券市场完整的运作体系需要疏通发行和退出两个端口,在完善退出机制的同时改革新股发行制度,形成进退有序的格局。应通过完善相应的机制,引导规范的市场化重组行为。
关键词:
退市制度 上市资源 稀缺性 有效运行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丽琼 柯大钢
ST公司在脱离困境后的长期绩效如何,是投资者、债权人和证券监管部门关注的焦点。以ST后第一年就实现了摘帽的35家公司为样本,选取这些公司摘帽前一年、摘帽当年和摘帽后第一年至第三年共五年的财务指标,运用定比和环比分析方法考察了其长期绩效。研究结果表明,这些ST公司虽然从盈利能力上看经过重组达到了摘帽的要求,但实际上在重组摘帽后资金严重不足,没有持续发展能力,从长期看其业绩并没有真正得到提高。
关键词:
ST公司 财务困境 重组摘帽 长期绩效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谢晓莹
作为同跨一级和二级交易市场的基金类型,LOF(上市型开放式基金)自推出以来一直是国内证券市场上活跃的交易力量。本文修正饶育蕾等设计的板块聚合强度模型,发现LOF的板块现象明显出现在股票市场反转阶段;通过构造板块聚合强度指数检验模型,实证表明LOF的板块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与股指走势等因素呈现相关关系。
关键词:
LOF 板块现象 板块聚合强度模型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胡茜茜 朱永祥
本文简要阐述了完善创业板退市制度的意义,并对创业板新旧退市制度作了比较,针对新退市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建议。
关键词:
创业板 退市制度 投资者利益保护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杰
2009年7月15日起正式实施的《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中对我国创业板退市制度的设计做出了相对于主板(包括中小企业板)的重大突破。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由于创业板公司平均规模较小、经营不够稳定,在具有较大成长潜力的同时也蕴含着相对较高的风险,因而有必要通过实行有效的退市制度,实现优胜劣汰,保持市场总体质量。二是要从源头上降低壳资源的价值,尽可能减少目前证券市场ST股由于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彭志胜 宋福铁
文章基于证监会与地方政府目标分离以及证监会长(短)期目标分离视角,建立动态博弈模型,分析退市制度与上市公司质量关系。结果表明:证监会以短期市场波动最小为目标,维持既有不太严格的退市制度是最优策略,但对地方政府和投机者产生不当激励;以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增进投资者保护为目标,制订更为严格的退市制度是最优策略,不当激励消失,但在劣质股票数量较多情况下市场波动急剧降低;改革新股发行制度,可消除不当激励,制订更为严格的退市制度退居次优策略,市场波动稳步降低、上市公司整体质量逐步提高;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上述结论。
关键词:
退市制度 净资产收益率 市场波动 博弈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徐良平
退市制度的行政化理念导致退市过程中市场化原则和投资者保护原则难以体现,人为操纵和行政干预非常普遍,从而使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难以有效地建立起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