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22)
- 2023(10290)
- 2022(8383)
- 2021(7935)
- 2020(6745)
- 2019(14846)
- 2018(14921)
- 2017(28530)
- 2016(16006)
- 2015(18361)
- 2014(18757)
- 2013(18349)
- 2012(17189)
- 2011(15418)
- 2010(16056)
- 2009(15322)
- 2008(15560)
- 2007(14238)
- 2006(12792)
- 2005(11967)
- 学科
- 济(59218)
- 经济(59112)
- 管理(53862)
- 业(46927)
- 企(39087)
- 企业(39087)
- 财(30983)
- 方法(23075)
- 中国(21565)
- 制(21001)
- 数学(19359)
- 数学方法(19144)
- 农(18749)
- 务(15347)
- 财务(15313)
- 财务管理(15260)
- 体(15035)
- 业经(14698)
- 企业财务(14478)
- 银(14105)
- 银行(14076)
- 财政(13983)
- 学(13866)
- 行(13383)
- 融(11890)
- 金融(11882)
- 体制(11617)
- 农业(11325)
- 理论(11277)
- 政(11180)
- 机构
- 大学(236925)
- 学院(235340)
- 济(95070)
- 经济(92877)
- 管理(84097)
- 研究(81864)
- 理学(70819)
- 理学院(70015)
- 管理学(68862)
- 管理学院(68435)
- 中国(64196)
- 财(58757)
- 京(51002)
- 科学(48033)
- 所(42334)
- 财经(41805)
- 农(37931)
- 江(37873)
- 经(37559)
- 研究所(37465)
- 中心(36096)
- 北京(32536)
- 业大(31780)
- 范(30803)
- 财经大学(30520)
- 师范(30458)
- 经济学(30033)
- 农业(29715)
- 院(29549)
- 州(29231)
- 基金
- 项目(144411)
- 科学(112763)
- 研究(109207)
- 基金(103531)
- 家(89759)
- 国家(89011)
- 科学基金(74666)
- 社会(68899)
- 社会科(65165)
- 社会科学(65151)
- 省(55960)
- 基金项目(53820)
- 教育(50982)
- 划(47455)
- 自然(45524)
- 编号(45257)
- 自然科(44358)
- 自然科学(44341)
- 自然科学基金(43519)
- 资助(42005)
- 成果(40159)
- 重点(33201)
- 部(33198)
- 课题(32684)
- 制(31884)
- 发(30662)
- 创(29870)
- 性(29354)
- 国家社会(28596)
- 教育部(28443)
共检索到3748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闫坤 崔潮
我国近现代财政形态,可归纳为从帝国财政崩溃走向公共财政建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一统财政体制逐渐瓦解,分级分税财政体制经历了漫长的探索,逐步融入与先发现代化国家趋同的财政联邦主义改革方向。我国有必要建立宪政化、法治化的财政体制框架,在社会监督下形成政府间稳定的法律关系,使财政体制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柱性制度之一。
关键词:
财政体制 财政改革 财政监督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琛伟
"管理"与"治理"在参与者、目标、过程等方面都有本质不同,由管理迈向治理是政府治道的升华和趋势。改革政府主导模式、转变政府职能是从管理到治理的核心和关键。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应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健全行政运行机制,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动政府治理理念、治理手段、治理途径、权力配置的根本性转变。
关键词:
政府管理体制 政府职能 行政体制改革
[期刊] 改革
[作者]
闫坤 马蔡琛
由于具体国情的约束和传统管理模式的惯性影响,现阶段我国公共财政建设只是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使改革获得更大成功,需要重点聚焦于优化现代税制结构、深化公共支出绩效管理、推动转移支付的法制化进程、建设阳光财政体系以及推进财政外交等五个方面,来谋划我国公共财政建设的路线图与实施方略。
关键词:
公共财政 财政体系 财税改革
[期刊] 改革
[作者]
何代欣
改革开放新阶段的大国财政转型,延续了历史脉络划定的轨迹,融入了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国财政改革直指回应短期发展转型诉求、解决长期增长难题和建立法制化的财政体制机制等主要目标,亦面临着中国经济L型探底需要财政承担长期扩张的压力、财政赤字与政府债务的累积步入常态化、新经济与信息化对税制和公共支出产生显著影响等挑战。为此,中国财政转型应致力于构建大国财政的承载力与稳定性,致力于推进继承改革开放魄力的财税新改革,致力于将财政政策经验打造成中国发展的一般性规律。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田发 周琛影
财政体制与现代社会治理具有内生关联性,通过"事权划分、财力分配、转移支付、预算控制"四个内在要素作用于社会治理。在社会治理的支出责任分工上,中央承担了26.64%的社会治理支出,地区间社会治理支出均衡水平不断提升;在社会治理的财力分配上,地方实际可用财力占比88.23%,且地区间财力差异呈缩小趋势;中央转移支付分担了22.17%的地方社会治理支出,并提高了地区间财力均衡水平。匹配现代社会治理的财政体制改革路径为:明确社会治理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理顺社会治理财力分配、优化转移支付机制及建立现代预算制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田发 周琛影
财政体制与现代社会治理具有内生关联性,通过"事权划分、财力分配、转移支付、预算控制"四个内在要素作用于社会治理。在社会治理的支出责任分工上,中央承担了26.64%的社会治理支出,地区间社会治理支出均衡水平不断提升;在社会治理的财力分配上,地方实际可用财力占比88.23%,且地区间财力差异呈缩小趋势;中央转移支付分担了22.17%的地方社会治理支出,并提高了地区间财力均衡水平。匹配现代社会治理的财政体制改革路径为:明确社会治理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理顺社会治理财力分配、优化转移支付机制及建立现代预算制度。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文钊
环境质量的提升需要变革环境管理体制。通过改革和创新,以新时代的治理新科学为基础来设计我国新型环境管理体制,以实现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这一新型环境管理体制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多中心治理思想,其核心是将环境问题与治理结构进行有机结合,使得治理结构符合环境问题特征,以多组织、多规模和多层次的治理结构应对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实现生态系统与社会系统的有机平衡,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和公民共同行动的环境管理体制。
关键词:
环境管理体制 环境监管 生态文明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万强
近30年的中国财政体制改革,已经由适应计划经济的财政体制转换为基本适应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其演进逻辑体现为趋理化的变革理念,渐进式的变革方式和市场化的变革路径。公共财政体系的基本框架需要进一步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框架、主体功能区财政框架和省管县财政框架,并推进财政法制化、民主化和透明化建设。1994年以来的分税制改革尚不足以成为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的框架和标准,财政体制改革需要进行战略性的推进,而不是适应性的调整。
关键词:
财政体制改革 财政支出结构 公共财政框架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杰
金融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必须主动重构与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势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任务相匹配、相适宜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新型金融体系。我国金融体制还存在诸多与经济发展不兼容的问题。为此,应积极探索和发展具有直接融资功能的地方化、专业化中小银行体系,加快发展具有直接融资功能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
关键词:
金融体制改革 金融监管 金融市场体系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马国贤
"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是我国提出财政体制建设的方向,也是十八大文献中最难读的部分。作为财政体制的顶层设计原则,它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权责对称(即法律原则,或称事权与责任相一致),指应赋予受托政府相应的事权,避免因权责脱节(有责无权、有权无责)而无法履责。二是财力与责任相匹配(即委托代理原则),指保证受托者具有履责的财力。可见,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指应当先按权责对称建立行政体制,再按财力与责任相匹配来建设财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谷成
1978年中国开始了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财政分权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调整和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央与地方财税关系的演变上看,中国"自上而下"的财政分权强调中央政府对资源的掌握和在宏观调控中的主导作用,地方政府则在很大程度上作为中央政府的代理人出现,其提供公共服务的成本和收益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有效的分权必须首先明确中央政府的目标,然后依此建立能够取得预期结果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
财政分权 体制变迁 演进特征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卓珺 于长革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财政分权在发展战略调整和经济转型中渐进式演进,财政管理体制实现了从集权到分权、从行政性分权向经济性分权的跨越,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财政分权之路。当然,作为全新的探索与尝试,我国现行财政分权体制并不完善,财政分权改革亟待进一步深化:明辨是非,始终坚持分税制这一正确的改革方向;在坚持渐进式改革的前提下,正确处理好渐进与突变的关系;统筹安排,积极推进相关配套改革。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制度演进 体制创新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亮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体制变迁始终是我国电信业改革的核心话题。回顾60多年来我国电信业体制变迁的过程,按照电信业制度改革的不同阶段分别总结了改革开放之前的30年、改革开放之后的前15年、电信市场两次分拆的10年以及新技术飞速发展的最近5年里我国电信业体制变迁的过程。要借鉴发达国家电信市场化改革的经验建立公平、有效的电信业竞争环境,一方面要加紧电信法律体系建设、推动成立独立监管机构,另一方面则要考虑电信产权制度的改革。
关键词:
电信业 体制变迁 改革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曙光 蔡德发
财政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块"硬骨头",它的调整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勾勒其制度变迁轨迹、分析总结其演变规律,有益于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因此,回顾建国60年来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过程,展望其未来一定时期的发展趋向,并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优化我国现代公共财政体制是当前财政学界一个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财政体制 制度变迁 税权划分 公共财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