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50)
2023(13919)
2022(12193)
2021(11697)
2020(10166)
2019(23667)
2018(23275)
2017(44720)
2016(24054)
2015(27206)
2014(27300)
2013(27015)
2012(25131)
2011(22417)
2010(22527)
2009(21191)
2008(21292)
2007(18585)
2006(15787)
2005(14306)
作者
(68951)
(57588)
(57245)
(54872)
(36715)
(27726)
(26561)
(22402)
(21634)
(20556)
(19566)
(19323)
(18310)
(18054)
(17926)
(17725)
(17643)
(16971)
(16631)
(16484)
(14196)
(14139)
(14060)
(13100)
(13021)
(12955)
(12906)
(12678)
(11662)
(11384)
学科
(96180)
经济(96077)
管理(71046)
(69477)
(56734)
企业(56734)
方法(48518)
数学(43305)
数学方法(42750)
(29547)
中国(27093)
(26160)
(20471)
(19884)
贸易(19873)
(19783)
(19659)
财务(19602)
财务管理(19551)
(19394)
业经(19350)
企业财务(18597)
(17580)
银行(17544)
农业(17105)
(16627)
(16028)
金融(16023)
地方(15854)
(14346)
机构
大学(343834)
学院(341762)
(141848)
经济(138958)
管理(133471)
理学(115312)
理学院(114064)
研究(112996)
管理学(111974)
管理学院(111327)
中国(89205)
(71865)
(69067)
科学(68338)
(56854)
(56732)
财经(54742)
中心(53765)
研究所(51378)
业大(50562)
(49957)
(49747)
北京(45211)
农业(44901)
经济学(43869)
(43135)
师范(42646)
财经大学(40938)
(40641)
(39852)
基金
项目(227224)
科学(179341)
基金(167257)
研究(163279)
(146370)
国家(145196)
科学基金(124593)
社会(103843)
社会科(98465)
社会科学(98438)
基金项目(88404)
(87452)
自然(82209)
自然科(80322)
自然科学(80295)
自然科学基金(78893)
教育(76349)
(74628)
资助(69319)
编号(65688)
成果(53381)
(51649)
重点(51498)
(47741)
(47199)
科研(44770)
课题(44440)
教育部(44348)
创新(44157)
国家社会(43294)
期刊
(149054)
经济(149054)
研究(99050)
中国(62748)
(56130)
学报(54289)
(49837)
科学(49080)
管理(48580)
大学(41363)
学学(39024)
(35079)
金融(35079)
农业(33514)
教育(32470)
技术(29907)
财经(27075)
经济研究(25044)
业经(24248)
(23196)
问题(20107)
(18165)
(17929)
统计(17743)
理论(17434)
技术经济(16893)
(16785)
财会(16021)
商业(15918)
(15812)
共检索到5039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陆岷峰  高攀  
从2001—2010年,为了防止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我国在此期间对法定准备金率进行了频繁的调整。本文把这10年准备金率的变化过程分为"平稳上调期"、"小幅回调期"、"上升摸高期"三个阶段,分别就准备金率在各个阶段不同的政策目标、调整原因逐一进行分析,继而探究我国近十年存款准备金率调控的效果,并对未来的货币政策进行展望。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陈德胜  郑后成  
作为传统货币政策三大工具之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我国的频繁使用对经济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在回顾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历程及其特征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证层面指明,GDP增速、M2增速以及外汇占款增速是影响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GDP增速、M2增速走以及外汇占款增速未来的走势,本文得出结论:我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未来将趋势性下降。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晓春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宏观调节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整个调节机制中,货币政策的作用更为人们所注目。政策目标的实现,需要各种政策手段的灵活合理的运用。我国的中央银行体制刚刚建立,还很不完善,尤其缺少各种政策手段来对宏观经济的运行进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筱连  张哲辉  
本文回顾了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建立、历次改革及适时调控的全过程,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了简要评述。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智  秦艳梅  
近年来,由于外汇占款大量增加,经济和货币信贷增长较快,中央银行连续调高了存款准备金率。但从存款准备金工具运用的国际经验看,由于该工具存在诸多固有缺陷,目前已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从国内货币政策实践看,存款准备金率在运用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过高的存款准备水平无法解决中国经济中的突出矛盾和结构性问题,政府应更有针对性的采用其他政策工具调节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任康钰  
2010年到2011年中期中国人民银行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后国内重新出现并不断增大的通货膨胀压力,连续多次上调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事实上,近年来央行频繁使用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状况做出反应。本文就是在这一背景下,首先从理论上对准备金率调整的影响进行分析,然而再对准备金率调整后的现实状况进行观察和分析,最后进行一些评价和总结。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伟  宫舒影  
为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继续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08年6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地震重灾区法人金融机构暂不上调),至此,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升至17.5%的新高点(见图1)。这是央行自1984年以来第27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进入2008年以来,央行第五次使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有关调高准备金率的原因和效应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许之捷  
存款准备金制度在金融调控中的影响与作用,近来已成为业界关注的议题,本文分析了存款准备金率在我国调整的历史,结合准备金率的调整效果和准备金制度的政策效果,提出对差别准备金制度改革的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乔宁宁  
通过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及联立方程模型,本文有针对性地对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走势及可能存在的上限临界值区域进行研究,认为通货膨胀对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起到了长期影响及短期效应,这是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重要指示器;假定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增长达到6.5%,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上限转折点可能出现在区间22%至23%,而同比增长为7%,上限转折点可能出现在区间22.5%至23.5%。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7年9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已是央行自去年6月以来的第十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今年内的第七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在今年密集式采取了一系列紧缩式的宏观调控政策之后,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依然在情理之中。2006年7月5日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余明  
本文从商业银行资金来源与运用平衡式出发,推导出影响准备金政策有效性的四个约束条件,从理论上探讨了影响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效果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存款准备金政策有效性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准备金政策的信贷紧缩效应确实存在,其有效性主要受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存款规模变化情况以及其他资金来源结构三个因素的影响;由于信贷资金来源结构和超额存款准备率等方面的差异,紧缩性准备金政策对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信贷紧缩效果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黄金老  
什么是存款准备金制度?作者对此问题从理论上对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了述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具体运用上,作者提出了应建立法定二级准备制度、实行差别利率和运用精确化等方法,使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成为市场型货币工具。此文对如何发挥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作用,从理论和实务上均进行了探讨,望此问题能引起理论界及广大读者的关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晓霞  
存款准备金率是货币政策的三大传统法宝之一,由于其政策效果过于猛烈,随着各国中央银行调控方式的多样化,它已经逐步退出了日常操作的货币政策工具范畴,存款准备金制度在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发展演变过程也证实了这一点。但是,为什么我国近期要频频动用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而较少使用其他政策工具呢?笔者从金融调控和金融监管两个层面入手,立足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试图剖析央行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政策实施金融调控的深层原因;并从金融监管的角度,简要分析了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所代表的正向激励和激励相容的监管理念在我国金融监管中的一种尝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鹏博  饶林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与网路技术的发展,电子支付系统得到普及推广,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性不断加强,金融市场流动性风险的控制与管理受到普遍关注。存款准备金率作为金融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不仅要发挥金融市场流动性管理作用,而且要满足银行间资金清算的需要。那么,电子支付信息与存款准备金之间的具体关系如何,是否能够反映金融市场对准备金头寸需求的变化,对存款准备金率宏观调控的实施效果又有何影响,对此进行了研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敬国  王晓红  
本文介绍了存款准备金制度适用的内容、存款准备金率调整趋势、准备金资产范围和考核办法、准备金存款利率以及外汇存款准备金等方面内容,指出在西方国家货币政策操作由数量目标转为价格目标后,存款准备金制度逐步演变为约束货币供应增长、增强公开市场操作和利率调整有效性和灵敏性的基础性制度。在系统分析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演进逻辑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和完善资本充足制度、存款保险制度和存款准备金制度,对于促进金融机构市场化运作、维护金融平稳运行、增强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至关重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