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61)
2023(7804)
2022(6696)
2021(6331)
2020(5574)
2019(12392)
2018(12616)
2017(23690)
2016(13845)
2015(16071)
2014(16283)
2013(15650)
2012(14721)
2011(13509)
2010(14048)
2009(13598)
2008(13459)
2007(12568)
2006(11560)
2005(10968)
作者
(38725)
(32199)
(32156)
(30933)
(20275)
(15252)
(14757)
(12310)
(12187)
(11861)
(11010)
(10697)
(10526)
(10452)
(10102)
(9889)
(9611)
(9551)
(9505)
(9366)
(8547)
(7891)
(7738)
(7531)
(7389)
(7388)
(7316)
(7269)
(6559)
(6284)
学科
(47008)
经济(46914)
管理(42952)
(36523)
(29996)
企业(29996)
中国(18736)
方法(18037)
(18013)
(16676)
数学(15740)
数学方法(15490)
(14483)
(11825)
银行(11804)
(11542)
业经(11477)
(11319)
教育(10939)
(10126)
贸易(10117)
(9932)
(9626)
金融(9623)
体制(9601)
(9181)
财务(9155)
财务管理(9126)
(8993)
(8785)
机构
大学(200080)
学院(193700)
(78632)
经济(76618)
管理(69207)
研究(66641)
理学(57569)
理学院(56862)
管理学(55854)
管理学院(55482)
中国(52307)
(44147)
(43320)
科学(36721)
(33438)
财经(33053)
(32630)
中心(30495)
(29678)
研究所(29274)
(28569)
北京(28505)
(27824)
师范(27608)
(25636)
业大(24872)
经济学(24383)
财经大学(24269)
(24140)
农业(22202)
基金
项目(114350)
研究(89783)
科学(89412)
基金(80496)
(68400)
国家(67770)
科学基金(57041)
社会(56065)
社会科(52960)
社会科学(52950)
教育(44590)
(44458)
基金项目(41565)
(38329)
编号(38001)
成果(35076)
自然(34026)
资助(33271)
自然科(33157)
自然科学(33142)
自然科学基金(32536)
课题(28445)
(27047)
(26981)
重点(26152)
(24273)
大学(24203)
(24049)
(23725)
教育部(23632)
期刊
(96259)
经济(96259)
研究(70624)
中国(49569)
教育(37463)
(35374)
管理(28601)
学报(27700)
(27169)
科学(24719)
(23598)
金融(23598)
大学(23112)
学学(19858)
农业(17650)
财经(17460)
技术(16966)
(15036)
业经(14985)
经济研究(14705)
问题(13286)
(11805)
图书(11486)
理论(10160)
国际(9936)
职业(9431)
(9296)
论坛(9296)
实践(9083)
(9083)
共检索到3247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亚明  朱俊鹏  杨舰  
1935年,清华大学与德国远东协会共同创立了中德交换留学生的制度。这项制度诞生于我国近代第二次留德高潮期间,是近代我国高等学校与国外大学交换学生的首次尝试。交换制度的诞生是中外文化交流发展到新层面的产物,表现出了中西之间双向交流和双向影响的特征,双方交换生的留学目的和留学经历,在当时的中国和德国也均具有典型意义。本文通过考察此次交换的历史背景、制度模式,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果,对这一制度的历史意义做了初步的探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史明  
留学生培养是实现我国与世界高等教育接轨的一个重要环节。新中国建立,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高校留学生培养教育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一度停滞而后重新恢复并飞速发展等多个阶段。笔者从留学生入学考试制度的历史演进入手,结合北京大学多年来的实践,分析探讨了我国高校留学生入学考试制度的现状与问题,并对今后改革方向提出建议。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包宝泉  
浅谈日本的“国费外国留学生”制度包宝泉当今在日本的外国留学生按其留学费用的来源大体可分为三层:一是享受日本文部省高额奖学金的“国费外国留学生”;二是来自中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巴西、泰国和新加坡等国,享受自己国家政府奖学金的“外国政府派遣留学生”...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孙丽俊  
据澳大利亚《悉尼晨报》2011年1月18日报道,澳大利亚留学生市场面临严重挑战。美国、英国以及加拿大等国通过种种努力提升竞争力,而中国等国家则极力使学生留在国内。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预测今年国际学生的注册人数将会减少。相关部门正在对学生签证规则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韩立冬  
留学生教育是推动教育全球化和加强教育国际交流的重要手段,日本一直把招收外国留学生作为重要国策之一,建立起了包括辅导制度在内的一整套比较完备的留学生支援体制。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可借鉴其经验,在政府的支持和监管下,建立行之有效的留学生辅导制度。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柴欣  
本文从比较的角度看清华大学留学生教育与国外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并尝试探讨其中可能存在的历史、政策和制度因素,并针对清华大学留学生招收、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将留学生教育纳入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几点建议。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文雯  陈丽  陈强  吴运新  
课堂是学习活动进行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对课堂学习环境的感知会影响学生的教育收获。本研究选择留学生课堂学习这一微观视角,依据学生发展理论和课堂学习环境理论,以清华大学在校留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析课堂学习环境对留学生教育收获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群体留学生感知的课堂学习环境存在差异,韩国留学生、"分离"教育模式下的留学生以及不以中国为留学首选国的留学生群体对课堂学习环境的感知显著低于其他留学生群体;课堂学习环境感知对留学生的教育收获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冯莉  
职业教育思潮的传播,现代技术人才匮乏,实业教育的发展困境为实业教育转型创造了条件。实业留学生是推动实业教育转型的主力军,他们怀抱"实业救国"的信念,在国内传播西方职教思想,创新职教理论;投身职业教育实践,推进职业教育本土化;参订新学制,催生职业教育制度转型;推动了实业教育在理论层面、实践层面和制度层面成功转型。留学生位居教育改革的决策层,"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目的定位,民间留学生力量的成熟等为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原兵  
20世纪末以来,政治经济全球化逐步打破大学原有的专业工作模式,学术资本主义冲击着全球的高等教育。在学术资本主义语境下,高等教育已成为澳大利亚重要的输出产品。梳理澳大利亚留学生教育的历史与现实,分析澳大利亚留学生预科课程的具体运营模式,可为我国高等教育应对学术资本主义提供借鉴。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曲如晓  李婧  杨修  
本文对1996-2014年来华留学生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核心文化产品出口额和来华旅游规模作为衡量文化接受度的指标。结果发现,文化接受度通过降低贸易成本和影响选择偏好来影响来华留学生规模,文化接受度越高,来华留学生规模越大。中国应该大力发展文化产品贸易,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提高文化接受度,进而促进来华留学生规模的扩大。
[期刊] 求索  [作者] 江国华  韩玉亭  
清末民初法科留学潮大致历经了晚清政府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国民政府时期三个阶段,历经了从"西洋不如东洋"到"西洋东洋并举"再到"西洋胜过东洋"的演进。法科留学生或筹建法政学堂,或借鉴西学建构中国的法学体系,或著书办报弘扬法治思想,或参与立宪修律活动引领法制潮流,或主持警政狱政改革推动法制进程,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法学教育和法制建设近代化过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汪怿  
外国留学生的争夺正成为当前全球人才竞争的焦点。本文在剖析全球外国留学生竞争格局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吸引外国留学生的有利条件和瓶颈因素,提出了明确发展战略、健全管理格局、推进学术发展、扩大经费资助、完善服务配套、建设法规体系等我国赢得参与外国留学生争夺优势的策略。
[期刊] 求索  [作者] 邹进文  
中国近代货币问题是影响经济现代化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受到朝野的广泛关注,货币思想是中国近代经济思想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通过充分挖掘、利用英文文献资料,以近代中国留学生有关货币方面的英文博士论文为重点进行考察,中国近代留学生在货币思想的发展分为清末民初、南京国民政府前期(1927—1937)和南京国民政府中后期(1938—1949)三个历史时期。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林健  陈强  
来华留学生教育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追求,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国家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以质量为核心,兼顾规模、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是新时代对来华留学生教育向内涵式发展转型提出的要求。本文围绕着这一要求就《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的研制、解读和实施展开讨论,包括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转型,来华留学生教育标准定位和研制原则,教育标准研制的核心问题和基本思路,《质量规范》主要内容及其解读和实施路径等,以期为我国各级各类高校准确把握《质量规范》内涵,深入实施《质量规范》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邹进文  
目前有关民国时期的经济思想学术史的研究主要利用的是中文文献资料,极少利用外文文献资料。本文运用民国时期留学英、美、法等国的中国留学生的英文、法文博士论文资料,从中国经济思想史、外国经济思想史和中西经济思想比较三个方面研究民国时期的经济思想,对该学术领域作了新的探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