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48)
2023(8839)
2022(7334)
2021(7021)
2020(5738)
2019(13086)
2018(13118)
2017(25032)
2016(13797)
2015(15691)
2014(15513)
2013(15184)
2012(14618)
2011(13127)
2010(13391)
2009(12632)
2008(12319)
2007(11402)
2006(10605)
2005(9434)
作者
(38765)
(32335)
(32251)
(30602)
(20483)
(15619)
(14677)
(12300)
(12101)
(11861)
(10996)
(10878)
(10462)
(10216)
(9886)
(9839)
(9576)
(9563)
(9346)
(9184)
(8186)
(7937)
(7929)
(7409)
(7385)
(7377)
(7307)
(7193)
(6521)
(6420)
学科
(53310)
经济(53236)
管理(34300)
(32469)
(23430)
企业(23430)
(20143)
中国(19690)
方法(17707)
地方(16199)
数学(15507)
数学方法(15332)
(13387)
农业(13187)
(12767)
业经(12554)
(10601)
银行(10581)
(10374)
贸易(10359)
(10193)
(10040)
(9738)
(9196)
金融(9192)
环境(8628)
教育(8357)
(8239)
(8161)
(8041)
机构
学院(189679)
大学(188599)
(74106)
经济(72185)
管理(67004)
研究(66978)
理学(55308)
理学院(54582)
管理学(53693)
管理学院(53321)
中国(53173)
(42395)
科学(39648)
(38688)
(33348)
中心(31947)
(31876)
(30827)
研究所(29653)
财经(29142)
(28404)
师范(28189)
北京(27591)
业大(26199)
(26093)
(25950)
(24757)
农业(23738)
师范大学(22461)
经济学(22219)
基金
项目(117750)
研究(92445)
科学(90470)
基金(80705)
(70485)
国家(69418)
科学基金(57168)
社会(56079)
社会科(52667)
社会科学(52653)
(47009)
基金项目(42865)
教育(42581)
编号(40209)
(39621)
成果(34757)
自然(34302)
自然科(33317)
自然科学(33305)
自然科学基金(32653)
资助(32138)
课题(28929)
(27188)
重点(26661)
(25707)
(24585)
(24011)
(23927)
项目编号(23633)
创新(22416)
期刊
(94510)
经济(94510)
研究(63142)
中国(44019)
(30169)
(29047)
教育(28870)
学报(27890)
科学(25489)
管理(25216)
(21994)
金融(21994)
大学(21539)
农业(20157)
学学(19449)
技术(16904)
业经(16705)
财经(14067)
经济研究(13731)
问题(13547)
图书(13480)
(12209)
(10765)
书馆(10345)
图书馆(10345)
(10173)
(9733)
论坛(9733)
理论(9356)
(9345)
共检索到3106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钱美君   王欣雅   文传浩  
高黎贡山是我国西南边疆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保护高黎贡山就是保护国家生态安全。在梳理国家公园发展概况和典型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比高黎贡山与成功设立国家公园之间的差异,探究高黎贡山国家公园建设的基础特征与现实需求。研究发现,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高黎贡山建设国家公园具有生态系统典型、生物物种特有、地理条件特殊、生物多样性富集、文化遗产厚实的基础特征,以及管理制度升级、保护范畴完整、全民共享公益方面的现实需求。为推进我国边疆地区国家公园建设,从法制建设、资金拓展、社区共管以及探索国家公园示范省等方面探讨高黎贡山国家公园建设的有效路径,提出要提升法制监督的水平,以生态补偿制度、碳汇交易、基金设立为抓手构建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以社区共管为核心筑牢国家公园建设群众基石,深挖云南省生态价值潜力,推进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为我国边疆地区国家公园建设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玉钧   余翩翩   洪静萱  
<正>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以来,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发展稳步推进、成效显著。通过组织试点、总结经验、加强顶层设计、整合优化和制定相关标准,到目前为止,基本上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国家公园体制机制,初步构建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具有起点高、后发优势明显、建设规模和难度大等特点,大量社区广泛分布在国家公园内部及周边,社区人地关系成为其治理过程中不可回避的
关键词: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郑文杰  
我国现行自然保护地体系分类混乱,管理上交叉重叠,呈现碎片化管理,为了构建一个保护有力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应当以国家公园建设为契机,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符合国情的国家公园体制。在立法路径上,应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颁布国家公园法,同时针对每一个具体的国家公园进行单独立法。对于国家公园内集体土地的所有权及用益物权权能受限问题,可以引入保护地役权制度进行生态补偿,重视民法手段在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资产保护中的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庞春雨  王俐人  
说起"国家公园",人们可能会想起美国黄石公园、加拿大班夫公园等世界知名的国家公园。虽然"国家公园"这一概念起源于美国,但在拥有丰富自然、人文资源的中国大地上,也有着让世人惊艳的自然及人文景观。2017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总体方案》(下文简称《总体方案》),该文件提出,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吴殿廷  刘宏红  赵西君  王欣  
设立国家公园是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但目前面临诸多困境,急需寻求突破路径。要完善法律法规,尽快出台《国家公园法》,并将风景名胜区纳入自然保护地建设体系;捋顺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责权利关系,采取“园长+片长”的方式确保每个公园建设的系统性和协调性;在保护好资源、守住生态底线的基础上,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有序、有效地推进公园的综合发展和可持续建设;要严格按照国家公园功能分区的要求分区施策,把该保护的保护好,该利用的利用好;以世界自然遗产、双遗产及其备选名录地为基础,尽快遴选和建设国家公园体系。强烈建议设立天山、泰山、黄山和秦岭—太白山等国家公园,可与朝鲜合作建设长白山国家公园、与越南合作建设德天瀑布国家公园以稳疆固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治彦  
国家公园是指国家为了保护一个或多个典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而划定的特定自然区域,它具有自然或文化状况的天然原始性,资源的珍稀独特性、景观的观赏游憩性等基本特征。我国于2013年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2015年公布《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确立了三江源、东北虎豹栖息地、大熊猫栖息地等9个区域作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地区。文章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地区的工作进展与计划进行了分析,并就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治彦  
国家公园是指国家为了保护一个或多个典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而划定的特定自然区域,它具有自然或文化状况的天然原始性,资源的珍稀独特性、景观的观赏游憩性等基本特征。我国于2013年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2015年公布《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确立了三江源、东北虎豹栖息地、大熊猫栖息地等9个区域作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地区。文章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地区的工作进展与计划进行了分析,并就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田美玲  郝瑞君  李子欣  周永  寇圆圆  张文洲  
社区居民的参与意愿直接关系到国家公园的长远建设。基于效果阶层模型,从自我管理价值、群体效用价值、社会服务价值、居民满意度、社区归属感和居民参与意愿6个方面构建理论模型,以神农架国家公园为案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居民参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意愿的影响因素和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自我管理价值和群体效用价值均对居民满意度和社区归属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居民满意度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91和0.088,社区归属感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83和0.274;而社会服务价值仅对居民满意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298。社区归属感显著正向影响居民满意度,路径系数为0.205;居民满意度对居民参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192。(2)居民获益程度对其参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意愿具有调节作用。高获益居民满意度会受到自我管理价值和群体效用价值的显著正向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258和0.212;社区归属感能显著提升高获益居民满意度,路径系数为0.431;进而促进其参与建设的意愿,路径系数为0.069。(3)居民参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意愿通过"感知价值→情感→意愿"过程,最终形成不断递进的多阶段连锁反应。文章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现有感知价值和居民参与关系的研究维度,在未来国家公园建设中要根据不同群体的核心诉求来采取相应的激发措施,以达到精准激发居民参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意愿的目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锋  史本林  
原住居民是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原住居民对国家公园建设的支持,是实现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第一,全民公益性”目标的基础保障,揭示并认知原住居民于国家公园建设支持意向的影响机制,是确保国家公园有效管理的基本要求。基于问卷调查,实证考察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吊罗山片区原住居民对国家公园建设影响的收益感知和成本感知,探讨了社区权力与支持意向之间的关系,并对政府信任的调节作用和生计能力的中介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社区权力对原住居民的收益感知有正向影响,对成本感知有负向影响;收益感知正向显著影响支持意向,而成本感知与支持意向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生计能力对支持意向作用,既有直接效应,也有通过收益感知而产生的间接效应;政府信任对影响感知、生计能力与支持意向间关系有着显著调节作用;政府信任对收益感知与支持意向间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但对成本感知与支持意向间负向关系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因此,国家公园建设中,需制定和完善社区赋权制度,构建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以充分获得原住居民信任,并切实提高原住居民生计能力,从而增强原住居民对国家公园建设的收益感知,逐步降低成本感知,以促进原住居民对国家公园建设的支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曾瑜皙  钟林生  虞虎  
层级结构识别是推进国家公园群建设的基础工作。然而,已有研究较少关注国家公园群层级结构定量识别。论文结合理论分析与多准则分析方法,提出国家公园群建设层级结构识别的UBAN框架(uniqueness, biodiversity, aesthetic value, naturalness),并以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内部单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长江源的相对重要性最高,海西盐湖最低。层级划分方案对比分析显示,采用“四分法”有助于推进分层管理。据此方案,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的一级单体包括长江源等5个,二级单体包括帕米尔等6个,三级单体包括普达措等4个,四级单体包括贡嘎山等6个,不同层级在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建设中的优先顺序、建设重点和策略不同。研究强调了国家公园群层级识别的必要性,提出并验证了UBAN框架在国家公园群层级结构识别中的可行性,有助于推动国家公园群建设管理策略制定和目标实现。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洋  程琬婷  李佳炜  梁怀月  
入口社区是国家公园的门户,社区居民是国家公园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对国家公园建设的支持有助于国家公园与社区协调发展。文章将感知价值结合计划行为理论,并在感知价值中引入了社区参与这一维度,构建了“感知价值-态度-支持意愿”概念模型。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三个典型入口社区为案例地,运用混合研究法,通过两轮实地调研分别收集访谈材料和问卷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并结合深度访谈材料,实证分析居民对国家公园的感知价值、态度和支持意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居民对国家公园的整体感知价值、态度和支持意愿较积极,但经济感知和社区参与感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感知价值显著正向影响态度,其中经济感知、社会文化感知、环境感知和社区参与感知对态度影响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18、0.33、0.25、0.18。(3)感知价值显著正向影响支持意愿,其中经济感知、社会文化感知、环境感知和社区参与感知对支持意愿影响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6、0.20、0.16、0.15;态度显著正向影响支持意愿,路径系数为0.17。(4)态度在感知价值和支持意愿之间存在中介作用。为提升社区居民对国家公园建设的支持意愿,提出政策启示:一是重视和提升居民感知价值;二是加强引导社区居民,提高居民对国家公园建设的积极态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国家公园背景下居民感知价值的维度,分析了感知价值对支持意愿的影响机制,为更好地引导社区居民支持国家公园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钟林生  肖练练  
国家公园制度是保护全民共有自然文化遗产的优秀制度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得以广泛传播。2015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在12个省份开始启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目标是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框架下,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促进中国保护地体系优化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本文探讨了国家公园内涵与本质特征,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和适应性治理理论,从突出生态保护、统一规范管理、明晰资源权属、创新经营管理、提升社区发展等角度提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路径,并提出了包括部门协调、规划引领、资金保障和公众参与在内的保障机制,以推进试点工作的完成。本文最后展望了未来中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中涉及的资源管理、组织建设、制度架构、社区管理等方面的十大研究议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钟林生  肖练练  
国家公园制度是保护全民共有自然文化遗产的优秀制度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得以广泛传播。2015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在12个省份开始启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目标是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框架下,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促进中国保护地体系优化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本文探讨了国家公园内涵与本质特征,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和适应性治理理论,从突出生态保护、统一规范管理、明晰资源权属、创新经营管理、提升社区发展等角度提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路径,并提出了包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雅如  张茜  严中成  韦锋  
在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进程中,统筹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科学保护和周边社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县域产业发展为研究对象,选取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典型县-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为例,分析了国家公园建设对县域经济发展和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基于此提出县域产业转型优化的路径和配套政策建议。结果表明:当地经济应从高度依赖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产业应向农牧林循环利用的生态农业和以生态旅游、自然教育等为主导的服务业进行转型优化,并在优化政策环境、完善共建共管共治机制、完善基础设施、加大投融资支持、产业技术引导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雅如  张茜  严中成  韦锋  
在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进程中,统筹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科学保护和周边社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县域产业发展为研究对象,选取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典型县-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为例,分析了国家公园建设对县域经济发展和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基于此提出县域产业转型优化的路径和配套政策建议。结果表明:当地经济应从高度依赖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产业应向农牧林循环利用的生态农业和以生态旅游、自然教育等为主导的服务业进行转型优化,并在优化政策环境、完善共建共管共治机制、完善基础设施、加大投融资支持、产业技术引导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