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68)
2023(6563)
2022(5091)
2021(4469)
2020(3718)
2019(8467)
2018(8511)
2017(17465)
2016(9091)
2015(10496)
2014(10706)
2013(10888)
2012(10729)
2011(10259)
2010(10534)
2009(10508)
2008(10153)
2007(9244)
2006(8882)
2005(8404)
作者
(27990)
(23427)
(23221)
(22409)
(14883)
(10876)
(10598)
(9057)
(8745)
(8413)
(8111)
(7563)
(7543)
(7467)
(7220)
(7207)
(6836)
(6729)
(6693)
(6355)
(6216)
(5691)
(5600)
(5486)
(5399)
(5334)
(5059)
(4872)
(4762)
(4522)
学科
(68120)
经济(68071)
管理(25934)
(21743)
方法(21642)
数学(18755)
数学方法(18675)
(17139)
企业(17139)
中国(16958)
地方(15834)
业经(12431)
地方经济(12171)
(11227)
(11123)
(10900)
(10271)
(9915)
银行(9906)
(9646)
(9308)
金融(9308)
(9019)
贸易(9012)
(8688)
(8185)
环境(8064)
产业(7891)
(7789)
经济学(7657)
机构
大学(155031)
学院(153571)
(80278)
经济(78830)
研究(55737)
管理(55477)
理学(46572)
理学院(46079)
管理学(45599)
管理学院(45295)
中国(43718)
(37729)
(32341)
财经(29613)
科学(28549)
(27931)
经济学(27441)
(26617)
研究所(24703)
经济学院(24445)
中心(23191)
(22518)
财经大学(21761)
北京(21376)
(19547)
师范(19458)
(19209)
(18165)
(17750)
商学(16081)
基金
项目(84673)
科学(66886)
研究(65569)
基金(61970)
(52086)
国家(51672)
社会(44999)
科学基金(43687)
社会科(42718)
社会科学(42707)
基金项目(31440)
(31293)
教育(29298)
编号(26044)
(26020)
资助(25929)
自然(23930)
自然科(23273)
自然科学(23265)
自然科学基金(22860)
成果(22620)
(20199)
(19903)
国家社会(19243)
重点(19092)
课题(18489)
教育部(17672)
发展(17432)
人文(17246)
(17212)
期刊
(100085)
经济(100085)
研究(57132)
(27078)
中国(26665)
管理(23052)
(18411)
金融(18411)
经济研究(17993)
科学(17513)
学报(17406)
财经(16495)
(16347)
(14429)
大学(13903)
业经(13702)
问题(13641)
学学(13119)
技术(12980)
教育(12634)
(11174)
农业(10730)
技术经济(9954)
国际(9472)
商业(8888)
统计(8641)
经济问题(8450)
理论(8395)
世界(8021)
经济管理(7994)
共检索到2468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谷书堂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关于“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的大讨论中,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观点是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经济思想和分析方法;另一种对立的观点则认为中国无须构筑自己的经济学,只要有分析地借鉴西方经济学并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就可以了。本文认为,这两种观点各有其存在的理由,要评论孰是孰非并非易事,但就研究目标和历史任务而言,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是容不得混淆的。文章提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初步建立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大方向和重点应放在如何研究更具体的改革和制度创新,同时更加重视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发展。文章强调,如...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东勋  曹利群  
2000年10月21日,由天津市社科联、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了首届“中国转型期经济学”理论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国家计委等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教授,下面是本次研讨会的观点综述。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曹利群  刘东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蔡继明  
中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由粗放的增长方式向集约的增长方式转变、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和现代化社会转化这样一个三重转型时期。这一转型期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至少要到本世纪中叶才能完成。本文仅根据中国过去20年制度变迁的历史以及反映这一历史过程的中国理论经济学的演变,对未来20年中国理论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做一个粗略的展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宋智勇  
由周冰教授主编的《转型经济学理论前沿》丛书最近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这套丛书立足于中国经济转型的实践经验,注重发掘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具有理论价值和普遍意义问题。丛书共八本,从不同方面深刻揭示了中国转型的不同侧面的特征,组成了一幅解读中国经济转型历史过程的全景图。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刘业庭  
笔者读英、美、日、苏等国和我国出版的几种版本的卫生经济学专著,以及散见于报刊上论及卫生经济学的文章,对国外卫生经济学理论研究和我国卫生经济学理论研究,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在两相对照之中,试就我国卫生经济学理论研究谈一点见解。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徐启龙  
语言经济学是一门跨教育学、语言学、经济学等学科的新兴边缘交叉学科。语言经济学理论基础是教育经济学和人力资本论。本文概述语言经济学基本理论观点,指出该理论对我国外语教育的启示,并就提高我国基础外语教学的效益提出一些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乔翔  
文章从学科内涵、分析框架、基本论题等方面回顾了我国海洋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现状,认为目前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的理论分析提供了生动的现实背景与经验工具,但同时也普遍存在着对策研究多于理论研究、国内问题研究多于国际问题研究的特点,因此,整体研究在广度与深度上均须提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天有  
一、引言在20世纪50年代,以罗伯特·索罗(1956)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在实证研究了资本和劳动力等有形因素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后,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经济增长是不能得到解释的。这部分不能得到解释的增长被称为剩余效应。为寻求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其它因素,以后的经济学家们对教育和科技进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兰  
本文基于新结构经济学,采用1975—1995年48个经济体专利引用数据,构建国家创新能力指标,使用面板门槛模型,考察国家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其依赖于经济体所处的收入阶段和要素禀赋结构。从收入阶段来看,国家创新能力有助于促进中上等和高收入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从国家创新能力不同维度来看,专利数量和质量均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但专利集中度、技术周期、知识传播度、自主创新度对中等收入内部不同阶段经济体的作用不同。研究结论从经验上支持了新结构经济学最优创新结构理论,且为中等收入经济体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供了理论支撑。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书祥  
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构并非是简单的内容置换所能完成的,而是研究范式的根本转换。但研究范式的转换也不是用新古典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或发展经济学来加以替代,而要从中国经济的现实背景出发找到它的制度前提和研究起点。中国经济学的研究起点必须能够充分反映中国转型期制度变化的特点及其经济表征,转型期经济学的提出对这一问题做出了新的探索。鉴于人在制度变迁和经济活动的重要性,本文认为以人的生产关系作为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出发点是适当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成全  王智莉  
本文首先概述了经济学哲学名篇中穆勒、凯恩斯、罗宾斯和弗里德曼等经济学方法论"大家"关于经济学理论及其假定、规则、规律等和现实的关系,指出两者虽然有相符合的地方,但是毕竟也有不相符合之处。理论是我们理解现实的桥梁,如果没有理论,我们就不能理解现实。经济学家要尽力修正理论,使之逼近现实。进而论述了经济学家在将经济学理论应用到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问题,有时甚至会以失败告终。经济学家要公正地批判自己的理论,对得出的结论需保持一种适当怀疑的态度。最后得出:经济学家的作用主要在于认识世界(或解释世界、预测世界),而不是改造世界。也只有在经济学理论不断修正的过程中,经济学理论改造世界的积极作用才能逐渐...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罗润东  王璐  万宇艳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对市场化改革实践发挥了积极影响。与此同时,它在整个经济学理论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出现了多元化趋势,还表现为其理论研究规范性的不断增强,但这种积极变化是伴随着其作为主流经济学意识形态功能与话语权的弱化出现的。这一格局必将影响到今后国家大政方针决策对基础经济理论的选择,而且从一定意义上讲也会影响到政治经济学科自身的命运。本文就我国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现状做一回顾总结,以对其未来发展趋势与特征做出某种判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