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68)
2023(8459)
2022(7131)
2021(6985)
2020(5956)
2019(13829)
2018(13974)
2017(28621)
2016(15220)
2015(17435)
2014(17607)
2013(17314)
2012(16009)
2011(14705)
2010(15350)
2009(14446)
2008(14105)
2007(12840)
2006(11720)
2005(10741)
作者
(43397)
(35823)
(35745)
(34244)
(22885)
(16808)
(16321)
(13846)
(13430)
(13099)
(11969)
(11956)
(11636)
(11498)
(11225)
(11004)
(10653)
(10418)
(10381)
(10365)
(9028)
(8804)
(8712)
(8210)
(8164)
(8142)
(7977)
(7935)
(7201)
(6884)
学科
(64924)
经济(64870)
管理(44007)
(42266)
(33110)
企业(33110)
方法(28457)
数学(25982)
数学方法(25426)
中国(19606)
(19392)
(15123)
(14852)
(14343)
贸易(14332)
(13986)
地方(12986)
业经(12492)
(12434)
银行(12428)
农业(12313)
(11998)
(11455)
技术(11053)
(10712)
金融(10710)
(9922)
(9902)
理论(9618)
(9040)
机构
学院(219873)
大学(216722)
(93780)
经济(91648)
管理(86583)
理学(73525)
研究(73439)
理学院(72780)
管理学(71413)
管理学院(70988)
中国(58711)
(45936)
(45608)
科学(42085)
(36558)
财经(34780)
中心(34074)
(33796)
研究所(32479)
(31860)
(31304)
北京(29990)
业大(28617)
(27894)
师范(27709)
(27536)
经济学(27437)
(26878)
财经大学(25487)
经济学院(24721)
基金
项目(135913)
科学(107145)
研究(103781)
基金(96772)
(82751)
国家(82116)
科学基金(70253)
社会(63788)
社会科(60581)
社会科学(60569)
(53001)
基金项目(49742)
教育(48284)
(44935)
自然(44446)
编号(44217)
自然科(43350)
自然科学(43337)
自然科学基金(42507)
资助(41937)
成果(36891)
课题(30992)
(30494)
重点(30086)
(30019)
(28596)
创新(26733)
项目编号(26406)
教育部(26279)
(25938)
期刊
(107965)
经济(107965)
研究(69492)
中国(44516)
管理(33718)
(32637)
(29283)
科学(27100)
(26369)
金融(26369)
教育(26260)
学报(25967)
技术(21377)
大学(20791)
农业(19778)
学学(19395)
业经(18840)
经济研究(17713)
财经(16619)
问题(14483)
(14263)
(13323)
统计(12463)
国际(12461)
技术经济(11675)
(11551)
理论(11477)
科技(11037)
(10993)
论坛(10993)
共检索到3416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魏守华  吴贵生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我国跨行政区科技合作与交流也显露苗头,特别是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文章从科技资源的稀缺性、空间经济技术联系和政府增加(准)公共物品供绘画的角度分析了这种跨行政区科技合作的成因,把它们归纳为三种模式,并在总结欧盟科技合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跨行政区科技合作中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喆  谢沐  刘斌  
推进赣西(新余)跨行政区转型合作试验区,是助推江西崛起、全面实现小康的重要途径,是创新跨行政区发展体制机制的积极探索。应从建立高层推动机制、完善要素保障机制、强化政策扶持机制、创新共建共享机制等方面着力,积极推进。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喆  谢沐  刘斌  
推进赣西(新余)跨行政区转型合作试验区,是助推江西崛起、全面实现小康的重要途径,是创新跨行政区发展体制机制的积极探索。应从建立高层推动机制、完善要素保障机制、强化政策扶持机制、创新共建共享机制等方面着力,积极推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胜  
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政策博弈模型表明:地方政府对环保部门的环境执法有重要影响,在区域利益冲突、信息不对称和缺乏激励机制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很难真正执行中央政府的治理政策;如果中央政府加大对地方政府的问责力度,可能使地方政府面临巨大的经济发展压力而不得不对本行政区的污染进行治理。为实现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的良好治理,有必要对条块分割的环境管理体制进行调整,改变地方政府的利益偏好,通过采取承诺行动提高中央政府的政策效率和置信度,建立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机制实现流域生态质量改善的政策目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鹏  
粤港澳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是由粤港澳三个行政区域内有着密切联系的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和创新动力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跨越行政区划的多层次结构的区域创新系统。该系统中的不同城市或区域依据各自的经济技术条件,可采用和实施不同层次的创新模式,其创新功能定位也不尽相同。构建粤港澳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需要根据不同行政区域的自身特点,分层次、分类别地建设好各种创新子系统。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强  秦佩恒  白钰  曾辉  
目前我国跨行政区环境问题十分突出,而传统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在解决跨行政区环境问题时产生了许多矛盾。尽管我国部分地区已认识到跨行政区环境合作的重要性,也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建立跨行政区的环境管理协调机制研究显得不足。本文从机构、立法和手段三个方面总结了我国跨行政区环境管理协调机制的现状,指出了在管理体制、法律法规、制度和政策、支撑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并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体制、政策和支撑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我国跨行政区环境管理协调机制的建设策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志耀  贾劼  
文章分析了多年来我国跨行政区域环境污染事件频频发生的原因 ,讨论了目前解决跨行政区污染问题存在的困难 ,提出了污染防治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余兴厚  
跨行政区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是指影响公共服务提供的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关系及其功能,也就是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为实现既定的目标所采取的途径与方式,包括跨行政区公共服务供求机制、运行机制、评价激励机制等。应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筑区域合作的政策环境,建立区域合作的组织协调机制,从制度和组织上保障跨行政区公共服务提供机制的有效运行。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邢夫敏  
本文以江南古镇为例,对跨行政区域的旅游景区合作进行了研究。在访谈和问卷分析的基础上从整体发展战略、政府功能定位、信息沟通支撑体系、合作方式与合作机制、古镇自身特色与整体竞争力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彭彦强  
长三角区域地方政府间竞争使得区域内产业分布格局表现出以行政区划为界的分散同构的特征,资源的跨行政区流动和配置受到一定的阻碍。区域地方政府间的相互合作可以使资源的跨行政区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得以实现。为进一步深化长三角区域地方政府合作,推进一体化的实现和资源的跨行政区优化配置,必须从构建强有力的区域组织、通过合作协议加强行政权力横向协调、联合兴办开发区等方式着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红玲  
分析了民族地区跨区域科技合作的背景和意义;结合典型案例,归纳出当前民族地区跨区域科技合作的五种主要模式,即府际科技合作、省(区)部科技会商、大院大所对口合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及涉外科技合作。文章对各类模式的特征进行了辨析,分析了各类模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最后提出两个分别与主流经济学观点相悖和相符的反思。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刘柃妤  邓正琦  
重庆市石柱县和湖北省利川市一直保持着黄连主产区地位,两地黄连生长环境同质、产品深加工水平相当,具有产销合作的便利条件。但由于两地分属于不同的行政区,黄连产销存在同质性竞争、地方政府保护和销售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两地应优势互补,共同搭建黄连产销信息平台;同时,还应培育统一品牌,共同抢占国际黄连市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龙开元  
本文从跨行政区创新体系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其核心特征:创新主体的多元化,跨行政区划的密集联系,多行政区创新活动的明确分工。认为跨行政区创新体系建设基本框架应主要包括:总体协调机制与系统,共同市场与环境,地域分工与协作机制及其网络等几个部分。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跨行政区创新体系发展历程与体系建设的障碍与问题。之后,针对跨行政区创新体系建设,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高翔  
跨行政区水污染治理问题是我国环境治理中的一项重要难题,现有文献对此问题缺乏较为深入的理论分析,也没有系统的定量研究分析跨行政区这一因素对水资源保护的影响。基于公共物品、"搭便车"和集体行动等理论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跨行政区水污染治理问题,并使用41个可以获得较完整数据的主要湖泊和水库作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水资源周边涉及的行政区数量对湖泊水质的影响。基本结论是湖泊或水库周边每增加一个地级市,水质会变差一个等级,而没有发现县级行政区的数量会产生明显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胜  陈晓春  
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是我国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受流域自然整体性和流动性的影响,某一行政区的污染通常可以通过水体向另一个或多个行政区转移。传统理论上,人们认为造成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治理困境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环境执法效率和管理体制的障碍。实际上,以上因素难以从根本上解释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的治理困境。文章运用博弈理论对流域污染治理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信号传递博弈,以及流域上下游地方政府之间的污染治理博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区域利益、信息不对称和缺乏激励机制的影响下,地方政府很难真正履行中央政府的治理政策,而污染外部性和利益冲突则使各行政区之间难以达成合作治理,府际博弈的非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