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69)
2023(3504)
2022(3069)
2021(2919)
2020(2588)
2019(6043)
2018(6257)
2017(12992)
2016(6959)
2015(8004)
2014(8033)
2013(8330)
2012(7995)
2011(7495)
2010(7673)
2009(7615)
2008(7626)
2007(6926)
2006(6554)
2005(6039)
作者
(21492)
(17624)
(17477)
(16757)
(10947)
(8393)
(8095)
(6755)
(6490)
(6309)
(5935)
(5801)
(5699)
(5530)
(5415)
(5390)
(5183)
(5138)
(5104)
(5086)
(4502)
(4307)
(4259)
(4037)
(4031)
(4000)
(3841)
(3802)
(3660)
(3347)
学科
(31093)
经济(31062)
管理(22016)
(19193)
方法(14380)
(13906)
企业(13906)
数学(13248)
数学方法(13181)
中国(11528)
(9419)
(8946)
(8558)
(7415)
银行(7409)
(7169)
(6239)
贸易(6234)
资源(6198)
(6127)
农业(5831)
环境(5767)
业经(5743)
(5675)
金融(5675)
(5514)
(5271)
(5123)
(4927)
税收(4860)
机构
大学(110253)
学院(108807)
(49384)
经济(48361)
管理(41919)
研究(37061)
理学(35101)
理学院(34772)
管理学(34346)
管理学院(34153)
中国(31055)
(25662)
(24013)
科学(20735)
财经(19883)
(19099)
(17923)
研究所(16859)
中心(16836)
(16243)
(15976)
北京(15942)
经济学(15599)
财经大学(14711)
经济学院(14214)
业大(14006)
(13529)
师范(13445)
(13366)
(12878)
基金
项目(63797)
科学(49521)
研究(48025)
基金(46153)
(39641)
国家(39344)
科学基金(32722)
社会(31055)
社会科(29538)
社会科学(29525)
基金项目(24331)
(23819)
教育(21535)
编号(20271)
(20214)
自然(19691)
资助(19399)
自然科(19002)
自然科学(18994)
自然科学基金(18672)
成果(17140)
(15317)
(14298)
重点(14079)
课题(13305)
国家社会(13002)
教育部(12997)
人文(12670)
(12454)
(12275)
期刊
(56305)
经济(56305)
研究(35679)
中国(20918)
(18099)
管理(15716)
学报(14976)
(14196)
科学(13919)
(13535)
金融(13535)
大学(10996)
财经(10104)
学学(10033)
农业(9711)
经济研究(9685)
业经(9516)
教育(8871)
(8687)
问题(8458)
技术(8355)
(7023)
理论(6772)
图书(6712)
资源(6456)
实践(6081)
(6081)
商业(5849)
技术经济(5706)
国际(5681)
共检索到1705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王珺  
资源配置效率取决于资源的市场化流动,而资源的市场化流动是以具有高科技含量的高收益部门为前提的。在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有些学者只看到了市场环境对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影响,忽视了高收益部门对资源流动的引导作用,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看,这是不完整的。改革开放以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存在着高收益主导产业的快速更新替代,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依靠的是我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经济与技术差距创造出的模仿引进空间。当我国进入到创新驱动阶段后,可以从三步来考虑我国深化改革的出发点与路线图:第一步是如何通过改善营商环境来充分动员分散的民间资源;第二步是如何将动员起来的资源更好地引导到创新活动中去;第三步是如何推动创新型企业实现高收益,进而将这些高收益部门转化为新支柱产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林  李青  刘兵  曾建丽  
文章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计算了2011—2015年中国31个省份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结果表明,中国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空间结构变迁呈现三大趋势: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基本表现为向高阶段发展态势,并呈现出"由点至面"的扩散趋势;四大地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之间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差距呈现逐渐缩小趋势,东北地区"领跑"其他三大地区;京津冀地区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呈现"极化+虹吸"趋势,而长江三角洲则表现出"共振+趋同"趋势。研究进一步表明,纯技术效率对综合效率的影响较规模效率更为显著。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晓华  
以2001-2013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以投资效率作为资源配置效率的代理变量,检验了会计准则变迁是否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并考察了公司治理如何影响会计准则变迁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会计准则变迁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越低、独立董事比例越高、董事会开会次数越多以及两职分离和设立审计委员会时,会计准则的执行程度就越高,会计准则变迁越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夏兴园  万东铖  
我国资源配置方式的理性选择夏兴园万东铖(中南财经大学)(军事经济学院)《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为实现今后15年的奋斗目标,关键之一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并强调:它与经济体制从传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莉  
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约束我国资本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的原因,认为我国资本市场制度的初始构建并非以资源优化配置为起点,而且在制度运行过程中由于制度参与主体对制度环境的反馈而存在着财富的耗散。进而指出要实现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实现租金的消散;二是制度逆行过程,而这已经逐渐由市场参与主体的成本—收益的变化成为可能。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郑群峰  
本文利用西部大开发以来各省区的数据构造了空间计量模型,借鉴JefferyWurgler(2000)提出的行业投资弹性系数模型,测算了西部大开发以来我国民间资本、国有资本以及FDI的配置效率。结果发现,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最低,民间资本配置效率最高,FDI配置效率居中。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这三者的资本配置效率均较低。为提高各投资主体的资本配置效率,本文认为金融体制与投资体制改革最为关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康宁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转换过程是学术、市场、政府三种配置力量不断调整与选择的过程。“三种配置力量制衡”模型可用来描述在三种配置力量的作用下能够实现资源相对优化配置的约束条件。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制度转换过程的考察表明,确立在法律框架下的产权主体和产权制度,确立政府在新的市场经济与法制框架下的行为“重构”,是实现资源配置相对优化的基本条件,也是约束条件。大学组织治理模式深受社会制度的约束,我们应该研究它的不同组织治理模式与市场、政府、学术三种力量制衡背后的制度关系,从中把握某种规律和变迁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玲利  
针对以往DEA方法在进行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测度中存在的不足,文章首先基于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科技投入要素的相对权重进行了设定;进而采用C2R模型和超效率模型对我国1991~2005年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基于Tobit模型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科技资配置效率整体上处于不断上升的状况,其中政府对科技活动的资金支持和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改善有利于配置效率的提高,而改革开放、教育投资和人力资本存量则未起到预期的效果。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史梦昱  沈坤荣  闫佳敏  
制造业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改善是经济增长效率提升的重要来源。本文以资源配置为切入点,构建企业交通道路指数,考察交通可达性改善对企业微观经济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交通可达性改善通过降低企业库存、减少价格加成和强化创新激励的渠道提升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交通可达性改善对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企业、出口企业的资源错配改善作用大于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及内销企业;交通建设可优化东部及非国有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但会加剧中部、西部、东北部和国有企业的资源错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理智  
资源配置效率与文化结构张理智一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只要所有厂商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就实现了整个社会成本的最小化或产值的最大化,即实现了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最大效率。以科斯(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则认为,上述学说,因其未能分...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游家兴  
本文承袭Wurlger(2000)的资源配置效率估算模型,以我国2001~2005年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市场信息效率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因果承接关系。在以股价波动同步性作为市场信息效率衡量指标的基础上,研究发现,随着市场信息效率的提高,资本更快地实现由低效率领域向高效率领域的转移,资源配置效率得以有效改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尹恒  李世刚  
本文提出一个同时估计替代弹性(溢价)、要素产出弹性、企业异质性(包括生产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结构估计框架,尝试把资源配置文献朝"微观化"发展方向推进。运用1998~2013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本文的估计结果表明中国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空间平均达到160%。结构估计的一个重要优势是反事实分析,它显示未来10年里即使只释放出配置效率改善空间的一半也能保证每年3.85%的经济增长率,改革"红利"仍然十分丰厚。反事实分析还表明,与地区(省)内扭曲相关的资源误置约占60%,地区(省)际约占40%;消除省际扭曲、实现全国统一有效的大市场,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也能增加约70%的总产出。因此,应该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缓解和消除行业内、地区间的各种扭曲,实现高质量增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中胜  
文章以1999年至2004年所有深沪两市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证券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模型和反映行业公司治理状况的G指标,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状况对证券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存在行业差异,行业平均公司治理状况越好,资源配置效率越高。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公司治理与产权以及市场竞争在促进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方面存在互补效应。
[期刊] 改革  [作者] 籍涛  
深圳楼村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典型村庄,其复杂多变的人口状况,以及随着前期人口流入而引致的"打工经济"的繁荣及其趋势的继续深化,教育资源的配置也必将随之变化。为此,应扩大基础教育的规模,将"全纳教育"的理念引入当地流动人口子女的基础教育进程;以流入人口的自主选择为基础,以劳动力市场导向为原则,重构楼村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平力群  
由政府部门主导的社会分摊资本投资具有弥补私人企业部门投资不足,影响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日本政府依据经济社会变迁编制了7轮首都圈规划,在首都圈规划的引导与支持下,通过社会分摊资本投资,推动首都圈空间结构从"一极结构"向"多极结构的广域城市"到"多核多圈"到"分散型网络"再到"紧凑型功能区+网络"的重构,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城市功能与支撑城市功能的城市结构间的不平衡,缓解了大城市病,使东京发展成为世界城市,使首都圈迈入了全球四大世界级城市圈的行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